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贾静 李云波 +4 位作者 马小娜 郝秀芳 申萌萌 王峥 和翔宇 《现代中医临床》 2021年第5期14-19,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戊酸雌二醇加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血流类型、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值、子宫动脉RI和PI值、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型内膜比例高于对照组、C型内膜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血流类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血流RI,PI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RI,PI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组月经量、行经时间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月经色质、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行经腹痛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症状及总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肾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通络法 薄型子宫内膜 肾虚血瘀证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