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安化县生态文明建设
1
作者 肖雁 李佳临 《城市学刊》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安化县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化县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保护缺乏统一协调、生态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生态保护区内村民生活质量低等困境。安化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大力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生态... 安化县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化县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保护缺乏统一协调、生态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生态保护区内村民生活质量低等困境。安化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大力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扶贫、积极引导生态移民、加快推进县城"创森""创卫"、严格保护城乡水环境以及大力整治城乡工业污染等七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安化县 生态文明建设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习水县生态保护成效评估 被引量:57
2
作者 白玛卓嘎 肖燚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王莉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9-509,共11页
本文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贵州省习水县为例,探讨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为手段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成效的应用方法。通过核算习水县2000年和2010年的GEP,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来获... 本文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贵州省习水县为例,探讨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为手段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成效的应用方法。通过核算习水县2000年和2010年的GEP,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特征来获取其生态保护成效。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习水县GEP为223.35亿元,是当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约4倍;2000—2010年,习水县GEP共增加37.87亿元,增幅为20.42%。总体上习水县生态保护成效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在10年间其提供的生态产品以及调节、文化服务的总价值均呈现增长,且林地、草地等重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逐步增加。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便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根源,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习水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启示——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熊善高 万军 +1 位作者 龙花楼 于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6-302,共7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一直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认识和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征对制定合理的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重点生态功能区——湖北省宜昌市为例,基于宜昌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价...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一直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认识和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征对制定合理的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重点生态功能区——湖北省宜昌市为例,基于宜昌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价值系数法估算宜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10年间宜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0年间,宜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稳定,约为342亿元/a,年均增长0.01%。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约占80%,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约占16.8%;(2)宜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明显的西部高、中心城区和东南部低的分布格局;(3)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特征,宜昌市未来生态系统管理应按城镇环境维护区、农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3大生态功能分区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宜昌市
下载PDF
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邓伟 刘红 +4 位作者 李世龙 袁兴中 张跃伟 李波 齐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8,共9页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4种生态系统服务建立评估模型,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域内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三峡重要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秦...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4种生态系统服务建立评估模型,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域内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三峡重要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秦巴重要区)和都市区"四山"生态屏障重要区(下称"四山"重要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三峡重要区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增强趋势.2秦巴重要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总体较好,并且持续增强;固碳功能有所减弱,该时段内固碳功能高等级面积减少了931.90 km2.3"四山"重要区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功能略有减弱.4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以中和较高等级分布为主,空间差异较大,异质性明显.生态系统服务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渝东北秦巴山区以及中西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脊;市域中部长寿、垫江、涪陵等区县生态系统服务相对较弱.10 a间,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变好趋势,但局部地区有所减弱,主要表现为秦巴和"四山"重要区固碳功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时空演变 生态系统服务 重庆市
下载PDF
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瑜琦 张智杰 +2 位作者 郭旭东 吕春艳 汪晓帆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6,共8页
研究目的:掌握中国2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现状及时空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在界定生态用地内涵和范围的基础上,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逐年变更调查数据,以及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汇总成果,借助Arc GIS 10.3软件平台,分... 研究目的:掌握中国2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现状及时空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在界定生态用地内涵和范围的基础上,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逐年变更调查数据,以及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汇总成果,借助Arc GIS 10.3软件平台,分析中国25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现状及2009—2015年间时空演变特征,并总结生态用地变化原因。研究结果:(1)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结构及差异较大,面积总体稳定;(2)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变化幅度不同,人口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减少幅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3)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的第一大类流向是耕地,一定程度上受现行有关土地政策影响;(4)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质量总体改善。研究结论:尽管近年来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用地保护卓见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用地 重点生态功能区 面积转出 质量变化
下载PDF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燕守广 沈渭寿 +1 位作者 邹长新 张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共4页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管理,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管理,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非常重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参考依据和生态补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补偿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同彪 刘云达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9-65,共7页
根据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位属性和发展水平,可将其分为东北区域、西北区域、西南区域和中南区域四个片区,各区内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限制开发与贫困属性长期并存、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约束等问题。综... 根据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位属性和发展水平,可将其分为东北区域、西北区域、西南区域和中南区域四个片区,各区内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限制开发与贫困属性长期并存、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约束等问题。综合看,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在于财政赤字不断增大、人力资源流失、主导产业规划滞后、第三产业活力不足。进一步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应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突出县域差异化;培育特色经济,打造绿色服务业增长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重点工程"和"品牌工程"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建立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特征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其他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县域经济 绿色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原文传递
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涛 成金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年第5期37-41,共5页
围绕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目的,构建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2011—2014年生态补偿绩效。研究表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 围绕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目的,构建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2011—2014年生态补偿绩效。研究表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优于其他生态功能区,而鄂东南幕阜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绩效最低。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生态保护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对生态补偿绩效影响最大。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提升生态补偿绩效,应以提升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提高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金占比;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基础,逐步扩大生态补偿范围与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重点生态功能区 湖北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的生计风险多维感知及影响因素--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艳艳 赵雪雁 +1 位作者 兰海霞 薛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10-1824,共15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任务,农户作为该区最重要的生态保护主体,面临着多重风险的冲击,其对生计风险的多维感知不仅会影响其生产行为决策,更关系到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急需准确地...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任务,农户作为该区最重要的生态保护主体,面临着多重风险的冲击,其对生计风险的多维感知不仅会影响其生产行为决策,更关系到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急需准确地了解农户的生计风险多维感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生计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借鉴。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基于多维度生计风险感知测量框架,利用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的生计风险感知,并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生计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为家庭发展需求风险、健康风险、社会风险,且重点保护区农户面临环境风险、家庭发展需求风险、政策风险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恢复治理区和经济示范区农户。②农户对家庭发展需求风险的熟悉性、自愿性、持续性感知均最高,对健康风险的恐慌性、严重性及可能性感知均最高,对社会风险的可控性感知最高。其中,重点保护区农户对政策、市场及健康风险的可控性感知均高于其他区域。③人力资本对可能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恐慌性感知、熟悉性感知产生了显著影响;物质资本对自愿性感知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农户防范生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风险感知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计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以甘南高原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蓉 赵雪雁 +3 位作者 刘江华 王晓琪 兰海霞 薛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4-562,共9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功能,农户作为该区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其对环境资源过度依赖会严重影响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当前亟需深入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计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及其...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功能,农户作为该区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其对环境资源过度依赖会严重影响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当前亟需深入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计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环境友好型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借鉴。本研究以甘南高原为例,基于581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生计对环境资源的依赖度,并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了影响农户环境资源依赖度的因素。结果表明:甘南高原农户生计对环境资源的依赖度较高,其主要体现在食物自给、生活用能、收入来源3个方面,依赖度分别为57.3%、56.9%和37.4%;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高及非农化水平较高的农户,对环境资源的依赖度较低,而抚养比系数较高的农户对环境资源的依赖度较高;家庭抚养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成员领导能力、外出打工人数占劳动力比重、生态政策、海拔等因素均对农户的环境资源依赖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抚养比、海拔对其具有正向影响,而外出打工人数占劳动力比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成员领导能力、生态政策等因素对其表现为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 环境资源 依赖性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甘南高原
原文传递
生计风险及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雪雁 苏慧珍 +3 位作者 何小风 介永庆 母方方 薛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24-1133,共10页
基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入户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计风险及生活满意度特征的基础上,探明生计风险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为自然灾害、家人患病和子女学费开支,其对农户的冲击最... 基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入户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计风险及生活满意度特征的基础上,探明生计风险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为自然灾害、家人患病和子女学费开支,其对农户的冲击最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②农户大多遭受多重风险的冲击,其生计风险多样化指数为4.12,面临家人患病与自然灾害、家人患病与子女学费开支、家人患病与建房开支等风险组合冲击的家庭较多;③农户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且经济示范区高于重点保护区和恢复治理区;④农户生活满意度除受子女学费开支、草场/耕地质量下降、人畜饮水困难、家人去世开支、生态政策等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家人患病风险的持续时间以及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生计方式多样化程度的影响外,受家人患病与子女学费开支、自然灾害与子女就业困难及生计风险的综合严重性程度与综合持续性程度交互作用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后,提出防范生计风险、提高生活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风险 生活满意度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探讨——以贵州省沿河县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小涛 周忠发 陈全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34,F0003,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出沿河县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揭示出发展规律。【方法】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建立一套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将"层... 【目的】定量分析出沿河县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揭示出发展规律。【方法】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建立一套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权重,对沿河县2010—2014年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赋权,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得到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沿河县2010—2014年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别为轻度失调、中度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良性耦合协调和优质耦合协调,并由此提出耦合协调发展建议。【结论】评价结果为相关管理部门推进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重点生态功能区 耦合协调度 综合权重 沿河县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视域下秦巴山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学军 陈晓霞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3-20,共8页
秦巴山区是我国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对秦巴山区生态安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地貌多样性保护区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和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秦巴山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途径:树立生态文... 秦巴山区是我国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对秦巴山区生态安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地貌多样性保护区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和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秦巴山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途径: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制度体系;转变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加强与区域外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因地制宜,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秦巴山区生态功能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秦巴山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环境保护 生态屏障
下载PDF
基于格网GIS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敏感性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珊珊 陈继军 +2 位作者 周忠发 孙小涛 陈全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143,共5页
为了科学地诊断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重点生态功能区雷山县为例,结合地形、地貌与气候等数据,以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区域综合法及格网GIS技术,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 为了科学地诊断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重点生态功能区雷山县为例,结合地形、地貌与气候等数据,以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区域综合法及格网GIS技术,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10 m×10 m尺度下的格网化表达,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方法及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综合评价雷山县生态系统敏感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雷山县生态系统敏感性较高,其中非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的5%和13.4%;其次是中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6.3%和17%;高度敏感区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敏感性 层次分析法 格网GIS 雷山县
原文传递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价值核算的生态补偿研究——以若尔盖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燕守广 邹长新 +1 位作者 沈渭寿 张慧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6期543-546,共4页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非常重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环...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非常重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不仅是保护的主要对象,而且通常还是区外受益区经济利益的关切点,以主导生态功能价值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参考依据,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若尔盖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例进行了研究,对主导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和价值评价,从理论核算价值上,提出了若尔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主导生态功能 生态补偿 若尔盖
下载PDF
异质性功能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分摊机制研究:一个新分析框架
16
作者 李潇 张朝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的普适模型,预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的强度和等级,综合最优协调性差距和空间外溢的距离衰减等因素,设计了两类区域间的生... 基于福利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人口、生态、经济与社会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的普适模型,预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的强度和等级,综合最优协调性差距和空间外溢的距离衰减等因素,设计了两类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价值横向补偿分摊系数体系,构建了网络式生态产品价值横向交易运行模式,并以2010—2019年为例进行了测算分析。所得结论强调了生态产品供给和需求区域的补偿机制的重要性,指出供给区域的能力与需求区域的强度影响补偿水平,同时强调生态资源使用者应承担部分责任,并提出动态调整横向补偿机制、拓宽横向交易机制但保留中央政府补偿、逐步过渡至市场交易、推广联动补偿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更公平、有效的生态资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补偿分摊 耦合协调 重点生态功能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姝 雷晓寒 陈其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6期225-231,I0011,共8页
[目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都江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该区域环境保护与合理城市开发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都江堰市1995,2007,2014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使用Cos... [目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都江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该区域环境保护与合理城市开发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都江堰市1995,2007,2014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使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谢高地2002版价值当量,经当量修正,敏感度指数检验后,评估都江堰市19a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其变化趋势。[结果](1)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以森林、农田为主(共80%以上)。1995—2014年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较大,生态用地减少。(2)1995—2014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629.46万元。森林是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系统(占83%以上),其次为农田、水体、草甸、未利用地。水源涵养、废气处理是都江堰市最突出的两项生态服务(共56%以上)。(3)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21—2035年土地覆被面积,结合精度检验预测此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增加136.6万元,年均增长0.17%。[结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以交通为代表的建设用地增加,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高的生态用地减少,而增加森林、水体等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土地覆被类型是维持与提高区域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重点生态功能区 灰色预测 土地覆被 都江堰市
下载PDF
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和等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郜彗 张祥耀 +2 位作者 刘明华 高军波 魏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49,共6页
以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11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土地碳排放法对研究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核算,得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并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与分区分级,破... 以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11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土地碳排放法对研究区域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核算,得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并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与分区分级,破解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补给谁”和“补多少”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222.64亿元和64.84亿元;商城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淮滨县最小;淮河源各县(区)均属于碳汇区;生态补偿优先级空间分布呈现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 淮河源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种蕾 孟全省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利用PSR模型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该重点生态功能区2009—2016年生态综合绩效。研究表明:该地区生态综合绩效水平呈波动上... 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利用PSR模型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该重点生态功能区2009—2016年生态综合绩效。研究表明:该地区生态综合绩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生态综合指数为0.9976,达到测算年份中生态环境的最佳状态。其中,人均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工造林面积3项指标对生态绩效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该地区应重视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区域品牌,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基础,全面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绩效评价 PSR模型 熵值法
下载PDF
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军强 叶杰 +1 位作者 张雷 刘继芳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提划定的重点区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具有...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提划定的重点区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开展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监测结果表明:2011年至2016年5年期间,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林地和草地分别减少约2266公顷和1523公顷、湿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约329公顷和729公顷,自然生态环境要素面积总体呈现缓慢下降态势,应加强林地、草地和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淅川中西部、西峡南部和内乡中部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源涵养 重点生态功能区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