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基因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汤睿 唐思聪 +2 位作者 郭善禹 王兵 刘文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目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法检测大肠癌的淋巴结微转移。方法: 17例行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应用 RT PCR法检测切除的 205个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 20( cytokeratin... 目的: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法检测大肠癌的淋巴结微转移。方法: 17例行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应用 RT PCR法检测切除的 205个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 20( cytokeratin20, CK20) mRNA的表达,另取 4例良性胃肠道疾病患者的 31个淋巴结作为阴性对照;并采用系列稀释试验检测本法的敏感性。结果:大肠癌患者的 205个淋巴结中有 35个检测到 CK20 mRNA的表达,而病理组织学检查仅发现 18个淋巴结存在肿瘤转移; 4例良性胃肠道疾病的 31个淋巴结 RT PCR结果均为阴性。系列稀释试验提示 CK20 RT PCR的敏感性为每 105个正常淋巴细胞中检测到 1个肿瘤细胞存在。结论: CK20 RT PCR是检测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灵敏而又特异的方法,较病理组织学检出淋巴结转移敏感性更高,其结果可能对改进分期和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淋巴结微转移 基因诊断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燕君 董跃华 +4 位作者 张晓丽 姜伟华 王贵刚 苏华 张振明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7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p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临床... 目的本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p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以本院同期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n=62)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80)为对照。以CK20mRNA、MUC1mRNA为标志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N0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经病理学确认和CK20mRNA、MUC1mRNA检测,78例p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淋巴结微转移患者31例(39.7%),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47例(60.3%);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中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Hcy、CysC、MMP2及MMP9、TIMP1和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上述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P<0.05)。结论NSCLC患者血清中Hcy及Cys-C的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角蛋白20 黏蛋白1 淋巴结微转移
下载PDF
CK20与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 被引量:5
3
作者 沈焘 李云峰 李强 《胃肠病学》 2011年第10期632-634,共3页
微转移理论作为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随着细胞角蛋白(CK)20与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结直肠癌的进展和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K20在结直肠癌外周... 微转移理论作为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随着细胞角蛋白(CK)20与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结直肠癌的进展和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K20在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转移 角蛋白20 结直肠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下载PDF
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mRNA和细胞角蛋白20 mR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枫 毛伟征 +2 位作者 李杨 郑鸿伟 马贵亮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mRNA和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0例胃癌患者和1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或腹水,常规行HE染色细胞学检查,采用巢式RT-PCR... 目的探讨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mRNA和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0例胃癌患者和1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或腹水,常规行HE染色细胞学检查,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并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为阳性对照。结果8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2.5%(42/80),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7.5%(46/80),CEA mRNA和CK-20 mRNA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0.0%(56/80),皆高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的27.5%(22/80,P<0.05),且22例PLC检查阳性患者的CEA mRNA和CK-20 mR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CEA mRNA和CK-20 mRNA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巢式RT-PCR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和CK-20基因,可以提高腹腔内游离癌细胞(IFCCs)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早期诊断胃癌腹膜微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为手术方式选择及术中、术后化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角蛋白20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细胞角蛋白20在Ⅰ、Ⅱ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周仕海 彭文君 +4 位作者 陈宏 储兵 雒洪志 邓庆炎 孟凤娇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获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组织学标本945枚,采...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获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组织学标本945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淋巴结标本中CK20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10例(7.3%)结直肠癌的15枚(1.6%)淋巴结出现微转移,CK20表达阳性。(2)淋巴结CK20的表达情况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手术方式、原发灶CEA表达情况、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神经浸润无相关性。(3)5年内复发转移的患者淋巴结CK20的阳性率为16.7%(4/24),远高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5.3%(6/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2,P=0.131)。生存分析发现,CK20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表达阳性组(84.3%vs 60.0%,P=0.025)。(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359)、年龄(P=0.917)、肿瘤大小(P=0.547)、组织学类型(P=0.106)、原发灶CEA表达情况(P=0.069)、肿瘤位置(P=0.760)、分期(P=0.069)、手术方式(P=0.350)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而CK20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33),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死亡的风险是无转移的3.224倍(95%CI=1.100~9.451)。结论 CK20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治疗方案,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角蛋白20 淋巴结 微转移 复发
原文传递
角蛋白19/20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卫国 赵强 +1 位作者 曾庆彪 苏琦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分析角蛋白19/20(CK19/20)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20例淋巴结转移癌标本,并以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K19/20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 目的分析角蛋白19/20(CK19/20)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20例淋巴结转移癌标本,并以1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K19/20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CK19和CK20阳性率分别为84.6%(55/65)和81.5%(53/65);转移癌中CK19和CK20阳性率分别为95.0%(19/20)和90.0%(18/20);对照组胃炎患者中CK19和CK20阳性率分别为27.8%(5/18)和27.8%(5/18)。CK19/20表达在转移性胃癌中高于胃癌患者,且均高于对照组胃炎患者(P<0.05);CK19和CK20阳性率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CK19和CK20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36,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K19/20蛋白表达阳性率增高,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且相互之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角蛋白19 角蛋白20 分化 转移
下载PDF
皮肤局部外涂IL-20,K16反义寡核苷酸乳剂对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
7
作者 樊平申 付萌 +1 位作者 廖文俊 刘玉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2 0 (IL 2 0 ) ,K16反义寡核苷酸乳剂皮肤局部外涂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 .方法 :用5 0g·L-1心得安乳剂外涂豚鼠耳背部皮肤成功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 ,然后分别以IL 2 0和K16反义寡核苷酸、正义寡核苷酸...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2 0 (IL 2 0 ) ,K16反义寡核苷酸乳剂皮肤局部外涂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 .方法 :用5 0g·L-1心得安乳剂外涂豚鼠耳背部皮肤成功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 ,然后分别以IL 2 0和K16反义寡核苷酸、正义寡核苷酸乳剂及单纯乳剂基质作用于皮损 ,进而通过HE染色观察皮损的变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其表达的水平 .结果 :IL 2 0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较正义寡核苷酸组及单纯乳剂基质对照组皮损评分显著降低 (4 0± 1 0vs 7 0± 0 9,7 6± 1 2 ,P <0 0 1) ;K16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较正义寡核苷酸组及单纯乳剂基质对照组皮损评分也有降低 (5 2± 1 0vs 7 2± 1 0 ,7 6± 1 2 ,P <0 0 5 ) .治疗组IL 2 0和K16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具有阳性杂交信号的细胞数量减少 ,信号强度减弱 .结论 :IL 2 0和K16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豚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展 ,甚至使其逆转 ;IL 2 0和K16反义寡核苷酸乳剂外涂可以抑制靶mRNA的水平及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局部外涂 反义寡核苷酸乳剂 银屑病样皮损 发病机制 角蛋白16 白细胞介素20 治疗
下载PDF
大切片CK20染色对中下段直肠癌远端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辰生 刘洪俊 +5 位作者 李乐平 石玉龙 潘志忠 周志伟 陈功 万德森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频率、类型,确定合适的病灶远端切除长度。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中下段直肠癌标本34例,山东省立医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中下段直肠癌标本28例,分别用HE和...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频率、类型,确定合适的病灶远端切除长度。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中下段直肠癌标本34例,山东省立医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中下段直肠癌标本28例,分别用HE和CK20(cytokeratin,CK)染色,观察中下段直肠癌远端癌灶存在形式及分布规律。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中下段直肠癌发生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形式为:黏膜下或肌肉间浸润发生率为16%(10/62),扩散距离0.5~1.0cm。直肠癌远端系膜转移形式为: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周围神经转移、孤立癌灶,发生率为24%(15/62),扩散距离0.5—4.0cm。CK20染色观察3例患者存在远端系膜癌灶。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血CEA水平、淋巴结转移、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margin involvement,CMI)和TNM分期与中下段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和系膜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中下段直肠癌远端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Wald=9.567,P=0.002)。结论TNM分期是影响中下段直肠癌远端壁内浸润和系膜转移的独立因素。直肠癌手术切除远端肠管长度达1.5cm即可,但必须保证切除远端系膜长度不少于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肠系膜 角蛋白20
原文传递
细胞角蛋白20、基质金属蛋白酶-7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帅 王锡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8期5294-5298,共5页
目的利用细胞角蛋白20(CK20)、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探索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1999年1~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切除的全部淋巴结,以常规HE染色法及CK20、MMP-7抗... 目的利用细胞角蛋白20(CK20)、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探索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1999年1~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切除的全部淋巴结,以常规HE染色法及CK20、MMP-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检出淋巴结微转移患者32例(34.04%,32/94);检出微转移淋巴结35枚(9.64%,35/363)。(2)DukesA、B期与DukesC期微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4)微转移阳性组与微转移阴性组的生存率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预后较差。(5)CK20与MMP-7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K20、MMP-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检出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是判定肿瘤精确分期和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角蛋白20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微转移
原文传递
膀胱癌尿脱落细胞中细胞角蛋白2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李建华 王禾 +3 位作者 张更 袁建林 杨晓剑 于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尿中膀胱移行癌细胞 ,研究尿脱落细胞中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4 5例膀胱癌患者以及 18例非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CK2 0 .结果 :4 5例膀胱癌 39... 目的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尿中膀胱移行癌细胞 ,研究尿脱落细胞中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4 5例膀胱癌患者以及 18例非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CK2 0 .结果 :4 5例膀胱癌 39例CK2 0表达阳性 ,非肿瘤组 18例中 1例CK2 0表达阳性 ,RT PCR方法检测膀胱癌尿脱落细胞中CK2 0敏感度 86 .7% ,特异度 94 .4 % .G1,G2 及G3 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82 .8% (2 4 /2 9) ,91.7% (11/12 ) ,10 0 .0 % (4 /4) ,各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CK2 0的表达同肿瘤的分期、分级无关 .结论 :CK2 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膀胱肿瘤标记物 ,RT PCR方法检测膀胱癌尿液中C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角蛋白20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不同病期银屑病皮损组织CK20、S100A7、SP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太华 刘德芳 +5 位作者 陈易华 汪新红 汪晓军 王骏 邓义富 罗陈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6-60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银屑病皮损组织中CK20、S100A7、SP的表达及CK20与S100A7、SP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过非正规治疗,新旧皮损同时存在的患者19例,获取皮损旁的正常皮肤组织(发病前期)、皮损组织(进展期)和皮损修复后的病灶皮肤组...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银屑病皮损组织中CK20、S100A7、SP的表达及CK20与S100A7、SP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过非正规治疗,新旧皮损同时存在的患者19例,获取皮损旁的正常皮肤组织(发病前期)、皮损组织(进展期)和皮损修复后的病灶皮肤组织(缓解期),观察皮损中免疫组化CK20、S100A7、SP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各组A值,发病前期组、进展期组和缓解组CK20分别为7683.80±6134.55、18305.04±13171.30、7257.53±4417.75.S100A7分别为8789.05±6240.91、18058.01±16537.18、9295.65±9310.02.SP分另为3242.51±3775.41、9364.98±7596.64、2910.85±3349.46.进展期皮损组织中CK20与S100A7,SP表达相对于发病前期和缓解期明显增加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前期组与缓解组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20与S100A7、SP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9、0.876、P<0.05.结论 银屑病发病与Merkel细胞数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默克尔细胞 角蛋白 20
原文传递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CK20-mRNA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金文波 周乃康 +2 位作者 郑梦利 祁彦君 马连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585-587,共3页
目的以CEA-mRNA、CK20-mRNA为靶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探寻靶基因作为食管癌微转移检测的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3例食管癌组织中... 目的以CEA-mRNA、CK20-mRNA为靶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探寻靶基因作为食管癌微转移检测的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3例食管癌组织中CEA—mRNA、CK20-mRNA的表达;检测53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因的表达,并以10例良性食管疾病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53例食管癌患者病理组织中CEA—mRNA、CK20-mRNA的表达率为96.23%(51/53)、100%(53/53),外周血中CEA.mRNA、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为52.83%(28/53)、49.06%(26/53);对照组中,10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均有1例CEA-mRNA表达、无CK20-mRNA表达。结论CEA—mRNA、CK20-mRNA是检测食管癌组织及食管癌外周血微转移良好的分子标志物,两者表达与食管癌TNM分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转移 癌胚抗原 角蛋白20
原文传递
VEGF和CK20mRNA联合检测在大肠癌病人中的意义
13
作者 张蓓 刘志苏 +2 位作者 黄汉涛 王志刚 杨勇 《腹部外科》 2008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K20 mRNA)和肿瘤组织VEGF蛋白作为大肠癌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大肠癌术中抽取的外周血CK20 mRNA和手术切除肿瘤组...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K20 mRNA)和肿瘤组织VEGF蛋白作为大肠癌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大肠癌术中抽取的外周血CK20 mRNA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并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大肠癌病人的CK20 mRNA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0.0%、50.0%和84.6%、92.3%,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DukesA、B期和C、D期大肠癌病人CK20 mRNA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2.4%、56.8%和53.8%、61.6%,无显著性差异(P>0.05)。CK20 mRNA与VEGF作为单项指标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41.3%和58.3%,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升至69.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肠癌病人外周血CK20 mRNA和肿瘤组织VEGF可作为衡量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时,敏感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角蛋白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下载PDF
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水平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陈枫 岳霖琳 +2 位作者 程文亮 贝忠东 李敬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819-822,共4页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水平对胃癌患者预测腹膜微转移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D2根治术并达到R0切除的105例胃腺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收集患者腹腔冲洗液,常规行HE染色腹腔冲...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水平对胃癌患者预测腹膜微转移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D2根治术并达到R0切除的105例胃腺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收集患者腹腔冲洗液,常规行HE染色腹腔冲洗细胞学(PLC)检查,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和CK-20的表达,以13例需行手术治疗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阴性对照,以人类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105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的阳性表达率为45.7%(48/105);CK-20的阳性表达率为63.8%(67/105);CEA和CK-20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1.0%(85/105),均高于PLC检查的29.5%(31/105)(P<0.05).CEA和CK-20阳性率与肿瘤是否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P<0.05).CEA和CK-20均表达阴性的20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2.0个月,长于CEA和CK-20均表达阳性的30例患者(18.0个月)(P<0.05).结论 FCM检测,尤其是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CK-20的表达可用于预测腹膜微转移,明显优于PLC检测.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EA、CK-20的表达可有效预测胃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胚抗原 角蛋白20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黏蛋白2和细胞角蛋白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丽丽 秦小卫 张志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345-1348,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4例EMPD及10名美容切除术后正常组织上MUC2与CK20的表达。结果 24例EMPD常规苏木素-伊红...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4例EMPD及10名美容切除术后正常组织上MUC2与CK20的表达。结果 24例EMPD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11例为原位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局限在上皮内;13例为浸润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穿破基底膜浸润到真皮及皮下脂肪。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中等强度阳性1例,弱阳性5例,阴性5例;13例浸润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强阳性9例,阳性4例;10例正常皮肤细胞质中CK20表达4例弱阳性,6例阴性。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MUC2表达阳性1例,弱阳性7例,阴性3例;13例浸润性EMPD中MUC2表达强阳性13例;10例正常皮肤中MUC2表达6例弱阳性,4例阴性。浸润性EMPD中MUC2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P<0.05),原位性EMPD中CK20与MUC2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2在浸润性EMPD中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的阳性表达,MUC2可能是EMP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可能在EMPD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EMPD中联合检测MUC2和CK20,有助于对EMPD做出更为明确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吉特病 乳腺外 黏蛋白 2 角蛋白 2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荧光定量RT-PCR检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MMP-7和CK20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颖 娄阁 王耀先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33-536,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和细胞角蛋白(CK20)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33例宫颈鳞癌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MP-7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MP-7 mRNA在宫颈...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和细胞角蛋白(CK20)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33例宫颈鳞癌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MP-7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MMP-7 m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8),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临床分期、年龄因素无关(P均>0.05);CK20 mR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2),与宫颈鳞癌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MMP-7 mRNA与CK20 mRNA之间存在正相关(r=0.427,P=0.026)。结论:MMP-7 mRNA及CK20 mRNA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7 细胞角蛋白CK20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M30和CCL20水平变化及意义
17
作者 陈海鸥 刘适 林一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6-809,共4页
目的观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M30、CCL20的水平及其与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V-ACLF患者51例(HBV-ACLF组);住院或门诊随访慢性乙型肝... 目的观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M30、CCL20的水平及其与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HBV-ACLF患者51例(HBV-ACLF组);住院或门诊随访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CH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HBV-ACLF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基线及HBV-ACLF组患者治疗2周后外周血血清M30、CCL20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HBV-ACLF组、CHB组和对照组M30、CCL20水平[(591.54±262.06)、(241.58±120.33)、(114.35±52.09)U/L;(386.51±55.12)、(177.11±27.51)、(33.95±11.62)pg/m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75、51.47,P值均<0.05)。治疗2周后HBV-ACLF死亡组患者M30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648.17±285.55)U/L vs(426.43±217.64)U/L,t=2.37,P<0.05],HBV-ACLF死亡组CCL20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232.28±39.28)pg/ml vs(352.29±52.43)pg/ml,t=-2.35,P<0.05]。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HBV-ACLF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M30和CCL20水平的变化率[(0.08±0.04)vs(0.27±0.12);(0.39±0.06)vs(0.1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9、2.54,P值均<0.05)。结论血清M30、CCL20水平在HBV-ACLF患者中显著升高,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肝脏的细胞凋亡及炎症程度。治疗过程中CCL20水平明显下降的患者病死率更高,M30水平明显下降的患者有相对较好的预后,动态观察M30、CCL20水平变化可能对预测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角蛋白18 趋化因子CCL20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