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木兰科11属40种植物的核形态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孟爱平 王恒昌 +1 位作者 李建强 司马永康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63,共17页
为了探讨木兰科属间系统学关系和一些种的分类学地位,对中国木兰科11属40种进行了核形态研究。所研究的20种木莲属植物都为二倍体,表明木莲属植物主要是在二倍体水平上进化的,不同的种类具有各自的遗传组成,细微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 为了探讨木兰科属间系统学关系和一些种的分类学地位,对中国木兰科11属40种进行了核形态研究。所研究的20种木莲属植物都为二倍体,表明木莲属植物主要是在二倍体水平上进化的,不同的种类具有各自的遗传组成,细微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种间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木兰属的染色体数目具多样性,表明属内存在着不同倍性水平上的进化,说明木兰属分布广泛、形态复杂多样有其细胞学基础。细胞学证据支持木莲属应为独立的属,不宜于归并到木兰属。已观察的含笑属都为二倍体,而木兰属玉兰亚属的大多数种类为多倍体。我们认为维持现有的含笑属的分类地位和范围是恰当的,不支持将含笑属和玉兰亚属合并为一属。拟单性木兰属都是多倍体。木兰科植物形态特征重叠,性状呈网状进化,细胞学证据在探讨一些大属属下种的分类地位时具有一定价值,但论及整个科的分类系统和属间亲缘关系时,作用比较微弱。本文在细胞学基础上,结合形态和地理分布,重点对木莲属一些种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核型 核形态 染色体数目 中国
下载PDF
山茶属17个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顾志建 孙先凤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研究了山茶属(Camelia)的9个组17个种的细胞核形态结构,它们的间期核和分裂前期染色体的构形均为球形前染色体形和中间形。体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构形,即核型分别为:红山茶组:1.贵州红山茶(C.kweichowe... 研究了山茶属(Camelia)的9个组17个种的细胞核形态结构,它们的间期核和分裂前期染色体的构形均为球形前染色体形和中间形。体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构形,即核型分别为:红山茶组:1.贵州红山茶(C.kweichowensis)2n=90=62m(2sat)+22sm+6st,2.南山茶(C.semiserata)2n=30=23m(4sat)+5sm+2st,3.木果红山茶(C.xylocarpa)2n=60=32m(1sat)+24sm(2sat)+4st;茶组:4.大理茶(C.taliensis)2n=30=23m+7sm,5.马关茶(C.makuanica)2n=30=20m+10sm,6.紫果茶(C.purpurea)2n=30=22m+6sm+2st,7.四球茶(C.tetracoca)2n=30=21m+9sm;油茶组:8.茶梨(C.octopetala)2n=30=21m(1sat)+7sm+2st,9.高州油茶(C.gauchowensis)2n=30=17m+12sm+1st;连蕊茶组:10.贵州连蕊茶(C.costei)2n=30=21m(2sat)+7sm+2st;瘤果茶组:11.红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染色体 核形态学
下载PDF
云南山茶花四倍体的首次发现及其科学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顾志建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和四川金沙江河谷的云南山茶花C.reticulata及其两个近缘种(怒江山茶C.saluenensis和西南山茶C.pitardii)进行了细胞学研究。34个居群的云南山茶花中,21个居群是四倍体类型(2n=60),11个居群是六倍体类型(2n=90),另2个...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和四川金沙江河谷的云南山茶花C.reticulata及其两个近缘种(怒江山茶C.saluenensis和西南山茶C.pitardii)进行了细胞学研究。34个居群的云南山茶花中,21个居群是四倍体类型(2n=60),11个居群是六倍体类型(2n=90),另2个居群为二倍体(2n=30),云南山茶花的四倍体类型为首次发现,并且进行了核形态研究。四倍体和六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在大多数居群都为二价体(四倍体中30个二价体,六倍体中45个二价体),少数居群或是个体除二价体 为主外还出现单价体和四价体,六倍体类型没有出现六价体构型。根据减数分裂的构型,我们认为,四倍体和六倍体分别为异源四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少数四价体的存在表明染色体有部分同源性。所有四倍体和六倍体的体细胞间期核特征和前期染色体形态特征基本相似。中海拔(1800m)以上的四倍体的云南山茶花外部形态特征与六倍体类型比较相似,而低海拔(1100~1800m)的四倍体类型的外部形态特征则有些不同,但核形态结构是比较相似的。四倍体与六倍体类型地理分布是连续的,并与近缘的二倍体种怒江山茶、西南山茶重叠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茶花 核形态 四倍体
下载PDF
中国红豆杉属和白豆杉属的核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顾志建 周其兴 岳中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报道了红豆杉属Taxus3种1变种及白豆杉属Pseudotaxus1种的核形态结构。红豆杉属3种1变种和白豆杉的间期核构形都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分别为:(1)红豆杉Taxuschi... 报道了红豆杉属Taxus3种1变种及白豆杉属Pseudotaxus1种的核形态结构。红豆杉属3种1变种和白豆杉的间期核构形都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分别为:(1)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er)Rehd.K(2n)=24=20m+2sm+2T,着丝点端化值(T.C.%)为5822%;(2)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etLévl)ChengetL.K.Fu,K(2n)=24=20m+2sm+2T,T.C.%值为5575%;(3)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Sieb.etZucc.K(2n)=24=18m+4sm+2T,T.C.%值为5705%;(4)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ChengetL.K.Fu,K(2n)=24=21m+1sm+2T,T.C.%值为5579%;(5)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Cheng)Cheng,K(2n)=24=20m+2sm+2T,T.C.%值为5643%。上述几种植物有相同类型的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中期染色体中都有2条T染色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属 白豆杉属 核形态学
下载PDF
切花菊14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畅 陈发棣 +1 位作者 赵宏波 房伟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35-1242,共8页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不同花序类型、不同花色的14个切花菊品种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2)体细胞染色体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呈现多数目性,染色体数变动范围在48~56之间,以54条为...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不同花序类型、不同花色的14个切花菊品种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2)体细胞染色体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呈现多数目性,染色体数变动范围在48~56之间,以54条为主。(3)核型呈现多样性,由中部、近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神马’、‘小红娘’、‘九月黄’和‘小菊双色’有1或2条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为2.04%~5.2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39%~67.32%;‘长紫’、‘意大利红’、‘小红娘’和‘阿里格斯’核型类型为"2B",其它品种为"2A"型。(4)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除‘清露’外均正常。基于观察结果分析了切花菊核型多样性及进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切花菊 染色体 核型 核形态学
下载PDF
直瓣苣苔属、筒花苣苔属和吊石苣苔属4个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印政 顾志建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本文报道了苦苣苔科直瓣苣苔属Ancylostemon、筒花苣苔属Briggsiopsis和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中4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形态。凹瓣苣苔A.aureus的染色体数目为n=34,与其近缘种凸瓣苣苔... 本文报道了苦苣苔科直瓣苣苔属Ancylostemon、筒花苣苔属Briggsiopsis和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中4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形态。凹瓣苣苔A.aureus的染色体数目为n=34,与其近缘种凸瓣苣苔A.convexus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该种的核型公式为2n=20m(1sat)+14sm,核型类型属于2A。间期核为复杂染色中心型(complexchromocentertype);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染色体为近基型(proximaltype)。我国特有单种属筒花苣苔属Briggsiopsis的间期核为简单复杂染色中心型(simplecomplexchromocentertype);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染色体为中间渐变型(interstitialgradienttype);核型公式为2n=34=25m+6sm+3st,与近缘类群———粗筒苣苔属Briggsia染色体数目2n=34,68相比,无论染色体数目还是核型均显示比较原始的特征。吊石苣苔属的蒙自吊石苣苔L.carnosus和翅茎吊石苣苔L.serratusD.Donvar.pterocaulis的核型公式分别是2n=30=21m+5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瓣苣苔属 筒花苣苔属 吊石苣苔属 核形态学
下载PDF
双花木属和壳菜果属(金缕梅科)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潘开玉 杨亲二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本文对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的长柄双花木D.cercidifoliussubsp.longipes和单种属壳菜果属Mytilaria Lee.首次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与产自日本的双花木D.cercidifolius subsp.cer... 本文对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的长柄双花木D.cercidifoliussubsp.longipes和单种属壳菜果属Mytilaria Lee.首次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与产自日本的双花木D.cercidifolius subsp.cercidifolius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16,前者无"st"或"t"染色体,表明该亚种可能比较原始;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 Lec.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x=13。前人报道的金缕梅科染色体基数为x=8和x=12,因此x=13可能是金缕梅科的一个新染色体基数。联系该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马蹄荷属Exbucklandia R.W.Brown的关系,作者支持将壳菜果属处理为独立的亚科,即壳菜果亚科Mytilarioid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花木属 壳菜果属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云南五种毛茛科植物的核形态研究兼论星果草属和鸡爪草属的系统位置(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亲二 龚洵 +1 位作者 顾志建 武全安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本文对产于云南的5种毛茛科植物进行了核形态研究。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静止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属于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大,核型公式为2n=16=10m+4sm+2st;滇川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vi Franch.... 本文对产于云南的5种毛茛科植物进行了核形态研究。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静止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属于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大,核型公式为2n=16=10m+4sm+2st;滇川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vi Franch.)染色体较大,核型公式为2n=16=4m+6sm+6st;星果草(Asteropyrum peltatum(Franch.)Drumm.et Hutch.)的静止核和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为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较大,为R型,核型公式为2n=16=10m+4sm+2st;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的静止核为简单中央染色微粒型和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的过渡类型,分裂前期染色体为近基型和中间型的过渡类型,中期染色体较小,为C型,核型公式为2n=18=14m+4sm;粉背叶人字果(Dichocarpum hypoglaucum W. T.Wang et Hsiao)的静止核和前期染色体分别属于简单中央染色微粒型和近基型,中期染色体很小,豆状,T型,数日为2n=24。其中星果草的核型、粉背叶人字果的染色体数目、滇川翠雀花和云南黄连的染色体数日和核型为首次报道。本文还指出了张芝玉认为鸡爪草属(Calathodes)的染色体属于T型的观点是错误的。鸡爪草属的染色体属于R型。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有关资料,本文重点讨论了星果草属和鸡爪草属的系统位置,认为星果草属与黄连属和人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莨科 形态 鸡爪草属 星果草属
下载PDF
假橐吾属(菊科:千里光族)的核形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建全 刘尚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0-63,共4页
首次发表假橐吾属LigulariopsisY .L .Chen的核形态研究结果。染色体间期为复杂型 ,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染色体长度从 2 .70 μm到 4 .70 μm ,平均长度为 3.62 μm ,无明显的二型性 ;核型公式为 2n=5 8=34m + 1 8sm( 2sat) + 6st,核... 首次发表假橐吾属LigulariopsisY .L .Chen的核形态研究结果。染色体间期为复杂型 ,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染色体长度从 2 .70 μm到 4 .70 μm ,平均长度为 3.62 μm ,无明显的二型性 ;核型公式为 2n=5 8=34m + 1 8sm( 2sat) + 6st,核型类型属于 2A型。假橐吾属的核型和蟹甲草属与橐吾属相似 ,但假橐吾属具有较多的亚中部、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橐吾属 千里光族 核形态 菊科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五种苏铁属植物的核形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波 龚洵 张启泰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0-376,共7页
报道了苏铁属 (CycasL .) 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除多歧苏铁外 ,其他种均为首次报道。 5个种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 :滇南苏铁C diannanensisK (2n) =2x =2 2 =2m + 4sm + 4st+ 12T ;潭清苏铁C tanqingiiK (2n) =2x =2... 报道了苏铁属 (CycasL .) 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除多歧苏铁外 ,其他种均为首次报道。 5个种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 :滇南苏铁C diannanensisK (2n) =2x =2 2 =2m + 4sm + 4st+ 12T ;潭清苏铁C tanqingiiK (2n) =2x =2 2 =2m + 8sm + 2st + 10T ;多歧苏铁C multipinnataK (2n) =2x =2 2 =4m + 8sm + 2st+ 8T ;巴兰萨苏铁C balansaeK (2n) =2x =2 2 =2m + 4sm + 6st+ 10T ,石山苏铁C miqueliiK (2n) =2x =2 2 =2m + 6sm (1SAT) + 4st +10T ;核型均属于 3B型。本研究结果支持苏铁属植物的核型从不对称向对称进化的观点 ;同时 ,支持将巴兰萨苏铁和石山苏铁归入攀枝花苏铁组的台湾苏铁亚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属植物 核形态 染色体数目 核型
下载PDF
裸蒴属的核型及三白草科四属间系统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汉兴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1年第3期303-307,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三白草科裸蒴属中华裸蒴(Gymnotheca chinensis Decne)和白苞裸蒴(G. involucrata Pei)的染色体数目。两个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18,染色体基数为x=9。三白草科原始祖先的染色体基数假定为x=11,裸蒴属可能是经非整倍减... 本文首次报道三白草科裸蒴属中华裸蒴(Gymnotheca chinensis Decne)和白苞裸蒴(G. involucrata Pei)的染色体数目。两个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18,染色体基数为x=9。三白草科原始祖先的染色体基数假定为x=11,裸蒴属可能是经非整倍减少演变而来。裸蒴属间期核型属球状或棒状前染色体型。本文根据三白草科染色体研究的结果和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结合其他分枝学科的研究资料,对科下四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出了初步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科 裸蒴属 核型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萼翅藤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志云 龚洵 张启泰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0-252,共3页
关键词 萼翅藤 核型 使君子科 核形态
下载PDF
大吴风草(菊科:千里光族)的核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建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9-163,T007,共6页
研究了大吴风草属的核形态。染色体间期为复杂型 ;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染色体长度从 3.70 μm到 2 .64μm,平均长度为 3.2 0 μm;核型公式为 2 n=60 =1 4m+ 2 6sm+ 2 0 st( 4 SAT) ,为 3A类型。过去认为大吴风草属与橐吾属接近 ,并比... 研究了大吴风草属的核形态。染色体间期为复杂型 ;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染色体长度从 3.70 μm到 2 .64μm,平均长度为 3.2 0 μm;核型公式为 2 n=60 =1 4m+ 2 6sm+ 2 0 st( 4 SAT) ,为 3A类型。过去认为大吴风草属与橐吾属接近 ,并比之原始 ;但染色体和花粉特征并不支持这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吴风草 千里光族 核形态 系统学 菊科
下载PDF
角叶铁破锣的核型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亲二 顾志建 孙航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角叶铁破锣的核形态。其静止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属于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0m+4st+2t(2sat)。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有关资料,本文讨论了铁破锣和角叶铁破锣之间的核型... 本文首次报道了角叶铁破锣的核形态。其静止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属于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0m+4st+2t(2sat)。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有关资料,本文讨论了铁破锣和角叶铁破锣之间的核型差异以及铁破锣属的系统位置,指出铁破锣属可能与升麻属等类群关系较近而与金莲花属等类群关系较远,因此将该属置于升麻族中比置于金莲花族中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破锣属 角叶铁破罗 系统位置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千里光(菊科:千里光族)的核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德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研究了千里光的核形态:染色体间期为简单型与复杂型的过渡型,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染色体长度从2.96μm到5.36μm,平均长度为4.03μm,核型公式为:2n=20=12m+8sm(2SAT),为2A类型。从核形态分析,千里光处于进化中较稳定和较原始类型。
关键词 千里光 千里光族 核形态 系统学
下载PDF
毛冠菊属系统位置的核形态证据(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建全 何廷农 刘尚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6-241,共6页
首次记载了毛冠菊属 2种 4居群的核形态资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间期和前期染色体为复杂型和中间型。狭舌毛冠菊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为 2n =1 8=1 4m + 2sm + 2st( 2SAT) ;毛冠菊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为 2n =1 8=1 4m +... 首次记载了毛冠菊属 2种 4居群的核形态资料。两种植物的染色体间期和前期染色体为复杂型和中间型。狭舌毛冠菊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为 2n =1 8=1 4m + 2sm + 2st( 2SAT) ;毛冠菊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公式为 2n =1 8=1 4m + 2sm( 2SAT) + 2st。它们分别代表了整个毛冠菊属的两组植物 ,并包含了形态学上最原始的种类 ,因此 ,该属的染色体基数可能为x =9。核形态证据表明毛冠菊属放在紫菀族比放在旋覆花族和千里光族中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冠菊属 核形态 系统位置 染色体数量 核型
全文增补中
星叶草属的核形态及其系统位置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宏智 杨亲二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94-499,共6页
本文研究了星叶草属的核形态。其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分别为简单染色中心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较小,长度介于 3.00μm到1.20μpm之间;核型公式为2n=30=22m+8sm。其明显很高的染色体基数以及其它退化和特化的形态学性状,表明该属是一个... 本文研究了星叶草属的核形态。其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分别为简单染色中心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较小,长度介于 3.00μm到1.20μpm之间;核型公式为2n=30=22m+8sm。其明显很高的染色体基数以及其它退化和特化的形态学性状,表明该属是一个孑遗的古多倍体类群。该属与独叶草属在间期核形态、前期染色体形态以及中期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方面极为相似。结合其它方面的资料,本文认为星叶草属和独叶草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将它们一起置于星叶草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叶草属 核形态 系统位置
下载PDF
五种中国苏铁属植物的核型分析(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志云 龚洵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1-604,共4页
报道五种苏铁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中红河苏铁(Cycas hongheensis)、叉孢苏铁(C.segmentifida)和十万大山苏铁(C.shiwandashanica)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苏铁 染色体数目 核型
原文传递
华蟹甲草属和蟹甲草属4种植物的核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建全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447-450,共4页
4种植物的染色体间期均为复杂型 ,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华蟹甲草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为 2n =60 =4 4m +16sm ( 4SAT)和 2n =60 =4 2m +18sm ( 2SAT)。蟹甲草属 3种 :阔柄蟹甲草为 2n =60 =50m +10sm ;蛛毛蟹甲草为 2n =60 =50m +10... 4种植物的染色体间期均为复杂型 ,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华蟹甲草两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为 2n =60 =4 4m +16sm ( 4SAT)和 2n =60 =4 2m +18sm ( 2SAT)。蟹甲草属 3种 :阔柄蟹甲草为 2n =60 =50m +10sm ;蛛毛蟹甲草为 2n =60 =50m +10sm ( 2SAT) ;三角叶蟹甲草两居群分别为 2n =60 =4 4m +16sm ( 2SAT)和 2n =60 =4 4m +16sm。核型均为 2A型。尽管华蟹甲草属与蟹甲草属在外部形态上差别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蟹甲草属 蟹甲草属 千里光族 核型
下载PDF
Karyomorphology of three species in Dipentodon(Dipentodontaceae),Perrottetia(Celastraceae),and Tapiscia(Tapisciaceae) of the order Huerteales and their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
20
作者 Jing YANG Jiang-Chong WU Zhi-Jian GU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1-296,共6页
Abstract The karyomorphology of three species in Dipentodon (Dipentodontaceae), Perrottetia (Celastraceae), and Tapiscia (Tapisciaceae), namely Dipentodon sinicus, Perrottetia racemosa, and Tapiscia sinensis, wa... Abstract The karyomorphology of three species in Dipentodon (Dipentodontaceae), Perrottetia (Celastraceae), and Tapiscia (Tapisciaceae), namely Dipentodon sinicus, Perrottetia racemosa, and Tapiscia sinensi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Recent molecular research has discovered clos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three genera, which ha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rder Huerteales with Perrottetia being placed in Dipentodontaceae. Herein we report 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D. sinicus and P. racemos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resent their karyotype formulas as 2n = 34 = 22 sm + 12 st (D. sinicus), 2n = 20 = 11 m + 9 sm (P. racemosa), and 2n = 30 = 22 m(2SAT) + 8sm (T. sinensis). Asymmetry of their karyotypes is categorized to be Type 3B in D. sinicus, Type 2A in P. racemosa, and Type 2A in T. sinensis. Each of the species shows special cytological features. Compared with Perrottetia, Dipentodon has a different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a higher karyotype asymmetry, and different karyomorphology of its interphase nuclei, mitotic prophase, and metaphase. Thus,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we have re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suggestion of placing Dipentodon and Perrottetia together in the family Dipentodontac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number Dipentodon karyomorphology Perrottetia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Tapisc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