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伟 陈洪松 +3 位作者 王克林 苏以荣 张继光 易爱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28-1835,共8页
【目的】研究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因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网格和线形取样,利用经典统计方法,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和C/N等进... 【目的】研究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因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网格和线形取样,利用经典统计方法,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和C/N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受施肥影响,耕地土壤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全钾含量在各土地利用类型间则无明显差异;地形因子对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有显着影响,其中立地因子对速效钾影响较大,高程因子对pH值影响较大。各因子对土壤C/N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耕作对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土壤具有重要影响,是造成土壤养分流失、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时应加强有机肥的施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峰丛洼地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地形因子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特征与储集层分布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兵 郑荣才 +4 位作者 王绪本 罗媛 李伟 文华国 胡忠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综合地表地质、钻井资料和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详细描述古岩溶的鉴别标志,并进一步分析古岩溶作用垂向分带性和平面分区性以及岩溶强度与储集层发育的关系。研究表明,岩溶角砾岩是识别古岩溶作用最直接的标志;不同成因类型和... 综合地表地质、钻井资料和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详细描述古岩溶的鉴别标志,并进一步分析古岩溶作用垂向分带性和平面分区性以及岩溶强度与储集层发育的关系。研究表明,岩溶角砾岩是识别古岩溶作用最直接的标志;不同成因类型和溶蚀强度的岩溶岩与胶结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异,其形成和演化规律明显受流体来源、性质及同位素分馏效应影响;小型针孔型储集层测井曲线与大型洞缝型储集层具有明显区别。古岩溶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古气候、岩性和岩相等因素控制,最有利于储集层发育的岩性是黄龙组二段的白云岩,最有利于储集层发育的层位是黄龙组二段的上部溶蚀段和下部溶蚀段,最有利于储集层发育的位置是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中残丘及坡地等微地貌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黄龙组 古岩溶储集层 地球化学 岩溶地貌 岩溶旋回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邓晓红 毕坤 《贵州地质》 2004年第3期191-193,177,共4页
对贵州省喀斯特地貌进行了特征分析,讨论了喀地貌类型及其与人口、经济、植被和河网密度等的关系。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高原区 峡谷区 河网密度 森林覆盖率
下载PDF
The Heterogene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Nutrients in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s of Karst Region 被引量:22
4
作者 ZHANG Wei CHEN Hong-song +3 位作者 WANG Ke-lin SU Yi-rong ZHANG Ji-guang YI Ai-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2-329,共8页
By selecting a typical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soil nutrients. Grid and line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 By selecting a typical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soil nutrients. Grid and line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sample soil in depression and slope lands respectively, and classical statistical tool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character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total potassium (TK), available nitrogen (AN),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available potassium (AK), pH, and C/N. It was found that land use typ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effecte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C, TN, TP, TK, AN, and AP. The content of SOC, TN, and A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and use intensity. Due to high fertilizer input, TP and AP in tillage fiel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 TK had no obvious change trend among various land use types. Topographic factor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C, TN, TP, AN, AP, AK, and pH. Habitat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effected AK. Altitude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pH. However, all of these factor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N. Tillage practice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soil nutrient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the fragile karst ecosystem, and the input of organic manure should be increased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soil nutrient land use type topography factors soil organic carbon
下载PDF
Effects of Topographical and Edaphic Factor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wo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s,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8
5
作者 ZHANG Zhong-hua HU Gang NI J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pography,soil propert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on two different rocky hillsides are examined in two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s in the Maol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outhw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pography,soil propert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on two different rocky hillsides are examined in two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s in the Maol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outhwestern China.Surveys of two 1-ha permanent plots at each forest,and measurements of four topographic and thirteen edaphic factors on the slopes were performed.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 and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 were use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and for vegetation ordin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One hundred 10m×10m quadrats in each plot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plant community types.A clear altitudinal gradient suggested that elevation was important in community differentiation.The topography and soil explained 51.06% and 54.69%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two forest plots,respectively,indicating both topographic factors(eg.elevation,slope and rock-bareness rate) and edaphic factors(e.g.total P,K and exchangeable Ca) were the important drive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woody plant species in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However,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opographical factors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edaphic ones in affecting local plant distribution on steep slopes with extensive rock outcrops,while edaphic factors were more influential on gentle slope and relatively thick soil over rock in subtropical karst forest.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karst forest ecosystems would enable us to apply these findings in vegeta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restoration of forest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forest Classification Ordination Edaphic factor topography Rock outcrop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自然地域分区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雪梅 祁向坤 +3 位作者 岳跃民 王克林 张信宝 刘大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490-5501,共12页
峰丛洼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区,水热资源相对较好,由于其较高的景观异质性,该区面临着石漠化治理投入与分区粗放、治理技术与模式区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亟需开展面向石漠化治理的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地域分区。基于... 峰丛洼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区,水热资源相对较好,由于其较高的景观异质性,该区面临着石漠化治理投入与分区粗放、治理技术与模式区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亟需开展面向石漠化治理的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地域分区。基于修正的地质图将峰丛洼地区划分成碎屑岩为主的非喀斯特区和碳酸盐岩为主的喀斯特区,依据气候分异特征将喀斯特区划分为滇东南桂西南西南季风非典型峰丛洼地区和东亚季风典型峰丛洼地区,进一步依据大地貌部位及微地貌特征将东亚季风典型峰丛洼地区细分为黔西南高原面浅碟型锥峰洼地区、黔南桂北大斜坡北部漏斗型锥峰洼地区、桂中大斜坡南部漏斗型锥塔峰洼地区和桂南丘陵浅碟型锥塔峰洼谷区等亚区。分区结果表明各分区自然地域特征鲜明:碎屑岩为主的非喀斯特区坡缓土厚,人口压力相对舒缓;西南季风非典型峰丛洼地区受气候影响显著,地貌形态以常态山为主;桂中大斜坡南部漏斗型锥塔峰洼地区重度、极重度石漠化问题突出,但削减快、治理成效显著;黔西南高原面浅碟型锥峰洼地区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石漠化问题严重;黔南桂北大斜坡北部漏斗型锥峰洼地区石漠化比例相对较低、喀斯特景观资源丰富;桂南丘陵浅碟型锥塔峰洼谷地区水热资源最为充沛、人地关系相对缓和。面向石漠化治理的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地域分区明确了分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有助于提升石漠化治理的区域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峰丛洼地 石漠化 地形地貌 气候分异 自然地域分区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景建恩 魏文博 梅忠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2-625,共4页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为深入了解奥陶系的油气分布,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介绍岩溶洞穴在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上的识别标志,并识别了本区14口井的岩溶洞穴;恢复了本区海西早期的...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为深入了解奥陶系的油气分布,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介绍岩溶洞穴在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上的识别标志,并识别了本区14口井的岩溶洞穴;恢复了本区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研究发现:岩溶斜坡靠近岩溶高地和岩溶谷地一侧是岩溶洞穴发育且保存最好的所在地,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双峰灰岩'项面下40~80 m、110~130 m、150~190m、230~260 m的深度范围内,多数井在岩溶洞穴发育段表现出了极好的油气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岩溶地貌 岩溶洞穴 测井
下载PDF
基于CSLE模型的广西土壤侵蚀规律 被引量:13
8
作者 魏梦瑶 张卓栋 +1 位作者 刘瑛娜 张科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0,共6页
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主要区域之一,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数据,以实际侵蚀调查单元和侵蚀地块为基础,统计和分析了广西侵蚀地块不同土地利用情况和地形特点以及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 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主要区域之一,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数据,以实际侵蚀调查单元和侵蚀地块为基础,统计和分析了广西侵蚀地块不同土地利用情况和地形特点以及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类型以为林地、耕地为主。整体地形崎岖,侵蚀地块破碎,平均坡长为35.60 m,平均坡度为18.49°。坡长、坡度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随着坡度增加,各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模数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坡度临界值为25°~40°,坡长小于70 m时,土壤侵蚀模数随坡长增加不断增大,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稍大于坡度。广西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至轻度为主,各土地利用中耕地土壤侵蚀状况最严重,特别是15°以上的陡坡耕地对区域水土流失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喀斯特 CSLE 土地利用 地形 广西
下载PDF
岩溶地区铁路长隧道涌水涌泥砂及地表塌陷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武国 《世界隧道》 1999年第4期15-19,共5页
本文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地下水动力学角度出发,对铁路隧道岩溶涌水涌泥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涌水造成的地表塌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枯竭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涌水 地面塌陷 岩溶地区 铁路隧道 涌泥砂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耦合精细化格点降水预报产品的径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晓玲 曾莉萍 +3 位作者 刘涛 王加敏 方荻 张明祥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8期25-31,共7页
为探究复杂地形下水文预报方法,以贵州省平寨流域为例,采用阳长站2017~2019年逐日和2009~2018年逐月实测径流量数据,利用分布式SWAT水文模型进行建模、率定和验证,并耦合2021年6~9月流域气象关键点降水预报数据开展入库流量预报,最后采... 为探究复杂地形下水文预报方法,以贵州省平寨流域为例,采用阳长站2017~2019年逐日和2009~2018年逐月实测径流量数据,利用分布式SWAT水文模型进行建模、率定和验证,并耦合2021年6~9月流域气象关键点降水预报数据开展入库流量预报,最后采用水文模型评价指标分析了径流量预报效果。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贵州省平寨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径流量变化趋势与洪峰过程,率定期和验证期R 2和NSE系数均高于0.69;预报降水未订正时,预报入库流量在6~7月基本达标,但是8~9月效果不佳;预报降水订正后,预报入库流量在6~9月的NSE系数和R 2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SWAT 水文气象耦合 平寨流域 喀斯特地貌
下载PDF
The causes and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karst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5
11
作者 Sen Li XingHu Wei +3 位作者 JinGuo Huang XiZhi Wang GuanYao Lu HuiXia Li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年第1期80-90,共11页
The karst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is a fragile ecological zone with widespread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occurring in this region in terms of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The karst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is a fragile ecological zone with widespread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occurring in this region in terms of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During geological time periods, the region’s changing environment governed the natural rocky desertification processes, whereas during historical and modern times,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have been superimposed on these natural processes. Human activities have accelerated and exacerbated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e period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transitional period in which human activities began to exert a particularly strong influence 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Since then, the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factors has increasingly exceeded the effect of natural factors.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process in southern China’s karst region combines surface ec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loss, soil erosion, surface water loss, and bedrock solution) with a reduction of the land’s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leading to degradation that produces rocky desert. Controlling rocky desertification requir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at provides employment alternatives to agriculture and thereby promotes the rehabilitation of rocky desertified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topography rocky desertification desertification processes southern China
下载PDF
Natural resources deterioration,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ustainable resetlement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5
12
作者 WANG KelinNatural resources deterioration, environmentaldegradation and sustainable resettlement inSouthwest ChinaWANG KelinChangsh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AS, Hunan 410125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8年第2期39-48,共10页
As a consequence of increased population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 particular type of population mobility-environmental migration-has emerged in the Third World. In this paper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is ... As a consequence of increased population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 particular type of population mobility-environmental migration-has emerged in the Third World. In this paper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is defined and previous practices in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reviewed. A case study of the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henomenon, including root causes, restrictive factors, nature of the migration, desires of migrants, strategies of response and optional policies. It is argued that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 of environmentally caused displace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MIG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ies karst topography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构造条件对水库岩溶渗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志刚 刘谢伶 《红水河》 2018年第5期69-71,75,共4页
在碳酸盐岩分布区,由岩溶引起的渗漏是最主要的水库渗漏类型,诸多水库因岩溶渗漏,导致蓄水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甚至只能废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构造条件对岩溶的发育和发展起控制作用,对断裂和褶皱构造对岩溶发育和水库岩溶渗漏的影响... 在碳酸盐岩分布区,由岩溶引起的渗漏是最主要的水库渗漏类型,诸多水库因岩溶渗漏,导致蓄水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甚至只能废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构造条件对岩溶的发育和发展起控制作用,对断裂和褶皱构造对岩溶发育和水库岩溶渗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岩溶区水库建设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条件 水库渗漏 岩溶地形
下载PDF
基于DEM的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伟 鄢志武 薛重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6-439,共4页
运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对DEM进行处理分析以获取地形地貌信息,是对复杂山区景观资源和地质环境调查的重要手段.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基于ASTER GDEM数据对岩溶地区的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和地表切割深度等地形地貌特征... 运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对DEM进行处理分析以获取地形地貌信息,是对复杂山区景观资源和地质环境调查的重要手段.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基于ASTER GDEM数据对岩溶地区的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和地表切割深度等地形地貌特征因子进行提取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上和地下岩溶地貌形态如岩溶峡谷和岩溶洞穴等广泛发育且品位很高,地质景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研究区地形破碎,地表坡度、起伏度、切割深度均较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应注意加强环境治理和景观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岩溶地区 地形地貌特征 资源与环境调查
下载PDF
鲁中南岩溶分区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有美 彭凯 李岚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第11期28-32,共5页
依据山东省中南部地质、气候环境的差异,划分岩溶区、亚区及岩溶系统。对岩溶区域的岩溶形态,由宏观到微观,由地表到地下,由溶蚀形态特征到堆积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该区岩溶形态丰富多彩,既有代表半干旱岩溶区特征的干谷、大泉、... 依据山东省中南部地质、气候环境的差异,划分岩溶区、亚区及岩溶系统。对岩溶区域的岩溶形态,由宏观到微观,由地表到地下,由溶蚀形态特征到堆积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该区岩溶形态丰富多彩,既有代表半干旱岩溶区特征的干谷、大泉、常态山含石灰岩角砾的坡麓堆积的组合,也有代表半湿润岩溶区特征的溶丘、溶沟田、溶蚀洼地、地下河、洞内指向流纹、天锅、边槽及红壤土等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分区 地貌形态 研究 鲁中南
下载PDF
峰丛洼地农作物面向对象信息提取规则集 被引量:4
16
作者 蔡耀君 华璀 卢远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喀斯特地区典型峰丛洼地具有地类零碎、农作物种植分散、信息难以提取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该文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综合运用纹理、光谱和几何特征,构建规则集,对该地区农作物进行提取。通过用RapidEye影像对南宁城郊喀斯特地区典型... 喀斯特地区典型峰丛洼地具有地类零碎、农作物种植分散、信息难以提取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该文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综合运用纹理、光谱和几何特征,构建规则集,对该地区农作物进行提取。通过用RapidEye影像对南宁城郊喀斯特地区典型峰丛洼地的农作物提取试验,印证该方法能得到较好的提取效果,总精度达到87.89%,Kappa系数为0.8612。利用其创建规则集的方法,在SPOT-5影像中再次试验并进行验证,水稻和甘蔗信息提取总体精度达0.8703,Kappa系数为0.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喀斯特地形 峰丛洼地 农作物 信息提取
下载PDF
广西桂中坳陷喀斯特地形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明干 胡建辉 韦添昌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5期345-351,共7页
广西桂中坳陷地表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大部分为灰岩出露,岩溶、裂缝发育,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针对该区地表及地下复杂地质情况,采取4... 广西桂中坳陷地表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大部分为灰岩出露,岩溶、裂缝发育,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针对该区地表及地下复杂地质情况,采取4种技术措施:①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②干扰波特性分析及压制方法;③加强炮检点的野外选点,加大试验力度,选取适合的激发和接收参数;④多种针对性的静校正处理方法。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资料信噪比,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中坳陷 喀斯特地形 干扰波 观测系统设计 炮检点偏移 静校正
下载PDF
黔中白水河谷布依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政旭 罗亚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8-264,共7页
公共空间既是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聚落公共活动的主要承载场所.黔中地区的布依族聚落因为地形环境、民族文化、历史进程等原因,具有明显的山地民族地域特色,其公共空间特色有待系统整理.根据对黔中白水河谷地带布依聚落公共空间的... 公共空间既是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聚落公共活动的主要承载场所.黔中地区的布依族聚落因为地形环境、民族文化、历史进程等原因,具有明显的山地民族地域特色,其公共空间特色有待系统整理.根据对黔中白水河谷地带布依聚落公共空间的调研测绘,通过形态学与类型学的方法,对空间形态展开研究.在分析其营建背景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按照功能可将其分为集会与交流空间、仪式空间、防卫空间、交通空间等四类;同时,总结出聚落公共空间形成了线性序列型、中心汇聚型、格网节点型、区域整体型4种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布依族聚落 空间形态 喀斯特地形
下载PDF
桂西南蚬木群落优势树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申文辉 欧芷阳 +2 位作者 庞世龙 何琴飞 梁艳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4-701,共8页
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是广泛分布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的优良用材树种,了解影响蚬木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对蚬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桂西南蚬木群落的样地调查,测定了样地中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以及海拔... 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是广泛分布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的优良用材树种,了解影响蚬木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对蚬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桂西南蚬木群落的样地调查,测定了样地中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以及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养分等8个环境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了地形与土壤等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群落主要树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到胸径≥1.0 cm、树高≥1.5 m的立木共176种,隶属于50科128属;群落乔木层以蚬木占绝对优势,主要伴生种有广西澄广花(Orophea anceps)、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割舌树(Walsura robusta)、苹婆(Sterculia nobilis)。相关分析显示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土壤pH之外,其余土壤肥力因子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CA分析显示全钾、全磷对群落优势种的分布影响最为显著,坡向、坡度对优势种分布也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影响蚬木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学 蚬木 喀斯特山地 CCA 土壤肥力 地形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的Karst流域地貌信息挖掘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旺 梁虹 +2 位作者 邓亚东 李静 向尚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150,156,共5页
本文利用多重分形理论揭示出了DEM不同尺度下的地貌多重分形谱的变化规律。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研究表明:多重分形理论构建的高程多重分形谱模型能挖掘出更全面、更精细Karst流域地貌形态信息,其中高程多重分形谱模型中的宽度定量表征出了K... 本文利用多重分形理论揭示出了DEM不同尺度下的地貌多重分形谱的变化规律。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研究表明:多重分形理论构建的高程多重分形谱模型能挖掘出更全面、更精细Karst流域地貌形态信息,其中高程多重分形谱模型中的宽度定量表征出了Karst流域地貌的起伏程度,多重分形谱最大、最小子集维数的差值定量表征了地貌形态的差异性,而且根据多重分形谱的参数随DEM分辨率变化关系并结合广义熵理论,确定了Karst地貌形态研究的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最优范围在(0-1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多重分形谱 karst地貌 D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