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为干扰与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96
1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2 位作者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29-532,共4页
导致贵州喀斯特森林发生退化的原因是火烧、开垦、放牧和樵采 .选用群落高度、显著度、萌生株比例、生物量和耐荫树种比例 5个指标对群落退化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退化群落可分为A~F 6个退化等级 .在受自然力作用和人为干扰不明显... 导致贵州喀斯特森林发生退化的原因是火烧、开垦、放牧和樵采 .选用群落高度、显著度、萌生株比例、生物量和耐荫树种比例 5个指标对群落退化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退化群落可分为A~F 6个退化等级 .在受自然力作用和人为干扰不明显时 ,顶极群落发生正常的波动 (A) .在干扰力的作用大于波动的振幅时 ,顶极群落发生明显退化 (B~F) ,群落退化度逐渐增大 .群落退化等级与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演替阶段基本一致 ,生物量的移出和耐荫树种消退是退化的关键因素 ,火烧、放牧、开垦干扰群落主要分布于退化等级C~F中 ,樵采干扰群落多发生于B~C中 .4种干扰对退化群落萌生株数影响较大 ,受火烧、樵采干扰群落多 ,而受开垦、放牧干扰群落较少 .各干扰群落退化度从小至大排序为樵采干扰群落、开垦干扰群落、放牧干扰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喀斯特森林 群落退化 评价 贵州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9
2
作者 龙健 李娟 +1 位作者 江新荣 黄昌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7-602,共6页
通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生化作用强度 ,分析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喀斯特森林退化程度的加剧 ,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各主要生理类群数... 通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生化作用强度 ,分析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喀斯特森林退化程度的加剧 ,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各主要生理类群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土壤酶活性减弱 ,土壤生化作用强度降低 ,对环境反应敏感 ,可作为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 喀斯特森林 土壤微生物 生化活性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对树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9
3
作者 张忠华 胡刚 +1 位作者 祝介东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8-1049,共12页
以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峰丛坡面中原生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建立的100 m×100m样地的群落学调查数据和基于网格取样的土壤养分数据为基础,采用半方差函数、Kriging空间插值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 以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峰丛坡面中原生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建立的100 m×100m样地的群落学调查数据和基于网格取样的土壤养分数据为基础,采用半方差函数、Kriging空间插值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方法分析了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对树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坡面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为10%–80%,变异程度中等。各土壤养分指标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全磷(TP)、全钾(TK)、全镁(TMg)和pH值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而有机质(OM)、全钙(TCa)、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TCa的空间变异尺度最小,OM、TP和AK的空间变异尺度较大。土壤TK、TP、TCa、TMg、AP和pH值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岩石裸露率的降低而逐渐减少,OM则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趋于增加,这表明喀斯特地形因子是造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CCA分析表明,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显著影响到群落中树种的组成与空间分布,其中TK、TMg、pH值、TCa和OM的影响最为明显,体现了不同植物在土壤资源利用上的生态位分化,这有助于喀斯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范对应分析 喀斯特森林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半方差函数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茂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构成初步研究 被引量:74
4
作者 朱守谦 魏鲁明 +1 位作者 陈正仁 张从贵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8-367,共10页
本研究用收获法测定了30株样木的生物量,建立相对生长关系式用以估测群落生物量。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典型群落圆果化香、青冈栋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68.02t/hm ̄2,属低生物量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了山脊,坡地,漏斗喀斯特... 本研究用收获法测定了30株样木的生物量,建立相对生长关系式用以估测群落生物量。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典型群落圆果化香、青冈栋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68.02t/hm ̄2,属低生物量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了山脊,坡地,漏斗喀斯特森林的生物量变化;乔木层生物量按生活型、层次和物种的分配;喀斯特森林树种的生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 喀斯特森林 生物量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71
5
作者 杨汉奎 程仕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为了解喀斯特环境下的生物量,本文采用收获法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群落总生物量为146.319—190.918t/ha。其中乔木层地上部分89.198t/ha,灌木层5.747t/ha,草本层0.275t/ha,枯枝落叶层6.500t/ha。群落乔木层... 为了解喀斯特环境下的生物量,本文采用收获法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群落总生物量为146.319—190.918t/ha。其中乔木层地上部分89.198t/ha,灌木层5.747t/ha,草本层0.275t/ha,枯枝落叶层6.500t/ha。群落乔木层之胸径与其生物量,在树种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其它类型森林比较,喀斯特森林为低生物量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物量 贵州 群落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适应策略 被引量:68
6
作者 钟巧连 刘立斌 +5 位作者 许鑫 杨勇 郭银明 许海洋 蔡先立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2-572,共11页
性状变异反映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该研究以贵州普定县天龙山10种木本植物为对象,通过分析枝叶和根系9个功能性状的种间与种内变异,揭示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细根组织密度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系... 性状变异反映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该研究以贵州普定县天龙山10种木本植物为对象,通过分析枝叶和根系9个功能性状的种间与种内变异,揭示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细根组织密度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96.47%和51.44%,小枝干物质含量的种间与种内变异最小,分别为11.67%和6.83%。(2)种间水平的细根组织密度在不同物种中没有显著的差异,比根长、叶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小枝干物质含量和小枝组织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种内,比叶面积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3)绝大多数叶和枝性状间显著相关,比根长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其他根系性状与枝叶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总之,与同纬度非喀斯特地区植物相比,普定喀斯特地区植物具有较小的叶面积和比根长度,较大的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等一系列有利于减小蒸腾和储存养分的功能性状组合,这可能是其适应干旱贫瘠的喀斯特环境的主要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生活型 生长型 性状组合 种内变异 种间变异
原文传递
黔中天然次生林主要优势树种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6
7
作者 皮发剑 袁丛军 +3 位作者 喻理飞 严令斌 吴磊 杨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1-807,共7页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是研究植物生长速度、植物氮和磷的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采用此法研究典型植物叶片C、N、P、K养分元素及其各元素计量比特征,可为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演替的合理配置和适生植物的限制性养分元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以... 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是研究植物生长速度、植物氮和磷的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采用此法研究典型植物叶片C、N、P、K养分元素及其各元素计量比特征,可为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演替的合理配置和适生植物的限制性养分元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以黔中喀斯特地区24种常绿、落叶优势乔木和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开展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叶片的碳、氮、磷和钾质量分数变幅较大,分别为(515.64±36.36)、(17.16±3.84)、(1.34±0.40)、和(12.25±3.91)mg·g-1。(2)当N/P>16时,植物生长主要受P元素的限制,当N/P<14时,受制于N元素,当14<N/P<16时,则植物受N、P的共同限制,本研究区的植物叶片N/P均值为13.13,主要受N限制;当N/K>2.1,K/P<3.4时,植物的生长受K限制;研究区的植物叶片N/K=(1.55±0.11),K/P=(9.49±0.77),整体上表现为K含量富足,而N、P养分受限。(3)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养分吸收利用率不同,对C、N、K吸收利用率分别是: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落叶树种>常绿树种、阔叶树种>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针叶树种;而对P的吸收利用率则没有差异;(4)C/P、C/K、C/N、P/K、和N/K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生理指标,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C/P和C/N比值表现为常绿树种>落叶树种;C/K和P/K则为针叶树种>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树种间的元素比值关系差异不显著。(5)植物叶片C、N、P和K的相关性为:C与K呈负相关(P<0.05),C与P、N均不相关(P>0.05),P与K、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K与N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生态化学计量学 喀斯特森林 黔中
下载PDF
贵州普定喀斯特次生林乔灌层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50
8
作者 刘长成 魏雅芬 +1 位作者 刘玉国 郭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8-705,共8页
生物量是植物群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研究生态系统基本过程和功能的重要参数。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次生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生境特殊,乔灌层种类繁杂且生长形态多样,物种间体积质量密度差异悬殊,生物量测定极为... 生物量是植物群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研究生态系统基本过程和功能的重要参数。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次生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生境特殊,乔灌层种类繁杂且生长形态多样,物种间体积质量密度差异悬殊,生物量测定极为困难。所以,有关其生物量的基础资料极为缺乏。该文根据对普定喀斯特生态站的窄叶石栎(Lithocarpus confinis)+云南鼠刺(Itea yunnanensis)林、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云南鼠刺林、圆果化香+槲栎(Quercus aliena)林3个主要次生森林类型的样地调查资料,采用样木回归模型法和收获法,研究了群落乔灌层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利用172株样木数据建立了圆果化香、窄叶石栎、云南鼠刺、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安顺润楠(Machilus cavaleriei)、槲栎、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川钓樟(Lindera pulcherrima var.hemsleyana)、异叶鼠李(Rhamnus heterophylla)、倒卵叶旌节花(Stachyurus obovatus)、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贵州花椒(Zanthoxylum esquirolii)、竹叶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铁仔(Myrsine africana)和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spinifolium)15个主要树种的分种生物量回归模型。同时,利用这些样木建立了3个不同胸径(D)组(D<1cm、1cm≤D≤5cm和D>5cm)的生物量回归模型。通过进一步分种和分组的计算得出:这3个次生乔木林的乔灌层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5.6×103、65.3×103和115.2×103kg·hm–2;层次分配上,3个样地的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占绝对优势,分别约占乔灌层地上生物量的98.5%、96.6%和99.0%;径级分配上,3个样地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大径级(D≥10cm)的个体上;物种分配上,3个样地的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物种分别约占乔灌层地上生物量的99.3%、97.3%和99.0%,并集中分配在少量优势树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回归模型 生物量分配 喀斯特森林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演替群落的凋落物动态 被引量:45
9
作者 俞国松 王世杰 +1 位作者 容丽 冉景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9-1028,共10页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主要演替群落——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凋落物数量、组成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27个月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4.503、3.505和2.912...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主要演替群落——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凋落物数量、组成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27个月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原生乔木林、次生林和灌木林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4.503、3.505和2.912 t.hm–2;年总凋落物的叶、枝、花果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64.72%、14.60%、12.33%、8.35%;74.28%、7.43%、10.88%、7.41%和75.94%、8.56%、12.93%、2.57%,叶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64.72%–75.94%;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的月动态变化规律均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生长季早期3–5月和休眠期10–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凋落物 凋落节律 茂兰 演替群落
原文传递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3
10
作者 吴鹏 崔迎春 +4 位作者 赵文君 舒德远 侯贻菊 丁访军 杨文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2,共13页
【目的】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其的解释程度,阐明群落演替与土壤性状演变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 【目的】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价各影响因子对其的解释程度,阐明群落演替与土壤性状演变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旨在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本群落、灌木灌丛群落、乔林群落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等演替阶段为研究对象,每个演替阶段各设置3个固定样地,样地内根据不同小生境随机布设12个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研究区土壤的SOC、TN、TP和TK含量均值分别为54.72、4.67、0.73和8.53 g/kg,且SOC、TP和TN含量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规律;C:N、C:P、C:K、N:P、N:K和P:K分别为11.95、79.16、6.50、6.64、0.550 1和0.085 2;从变异系数来看,除TK含量和C:N属弱变异性以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属中等变异性。随植被的正向演替,不同演替阶段的SOC、TN和TP含量基本上均呈上升趋势,而TK含量则呈倒"V"字型变化,表现为:乔林阶段>顶极阶段>灌木灌丛阶段>草本阶段;各演替阶段不同土层深度的SOC、TN和TP含量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而TK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土壤化学计量特征随演替的进展其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土壤剖面层次上,各演替阶段除C:N不同土层深度间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也均表现为0~10 cm要高于10~20 cm。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层深度和群落演替是调控该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对其解释程度分别为32.82%和32.19%。【结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氮、磷养分含量丰富,植物生长受氮(或磷)素限制的原因可能是土壤养分含量的有效性偏低所致;减少人为干扰、加之适当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自然恢复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茂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树种的繁殖更新对策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济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4-122,共9页
There are four reproductive and regenerati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in woody species in MaoLan Karst Forest.(1)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rapidly to form seedling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re are four reproductive and regenerati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in woody species in MaoLan Karst Forest.(1)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rapidly to form seedling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 The seedlings grow slowly to wait till the gap emerges.The seedlings grow rapidly and join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 as soon as the gap emerges.(2)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rapidly to form seedling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If there are gaps in the forest the seedling grow rapidly and join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the seedlings will die speedly.(3)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If there are gaps in the forest,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 and grow rapidly to join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otherwise,the seeds will lose their germination ability.(4)The seed has longer life span.If there are gaps in the forest,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 and grow rapidly to join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otherwise, the seeds in the soil will wait till the gap emerges.The main woody species of MaoLan Karst Forest adopt one of the four countermeasures,or both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繁殖 种子寿命 森林更新
下载PDF
不同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5
12
作者 龙翠玲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60,共6页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部位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并对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槽谷森林的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R 1及物种...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部位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并对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槽谷森林的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R 1及物种多样性指数H′最大,分别为76、4.477和5.102;其次为漏斗森林,分别为68、4.059和5.024;坡地森林的最小,分别为64、3.110和4.886。漏斗森林的均匀度指数J最大,为0.825,其次为槽谷森林,为0.816,坡地的相对较小,为0.814。生态优势度指数λ与均匀度指数相反。(2)三种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均以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为草本和藤本植物,乔木的最小。(3)多样性指数随地形部位的变异程度草本植物和灌木物种大于乔木和藤本植物物种。喀斯特生境的高度异质性是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部位 喀斯特森林 物种多样性 茂兰
下载PDF
贵州普定喀斯特森林3种优势树种叶片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34
13
作者 旷远文 温达志 +5 位作者 闫俊华 刘世忠 褚国伟 周传艳 王国勤 张倩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优势树种叶片营养特征及环境变化对其可能带来的重金属胁迫,测定了贵州普定山区喀斯特森林3个优势乔木树种——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和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的叶片元素(N、P...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优势树种叶片营养特征及环境变化对其可能带来的重金属胁迫,测定了贵州普定山区喀斯特森林3个优势乔木树种——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和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的叶片元素(N、P、K、Ca、Mg、Mn、Cu、Zn、Cr、Ni、Pb和Al)含量,并分析了N、P、Ca、K、Mg和Al含量比值。结果表明,3种优势乔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特征均表现为Ca>K>Mg>N>P>Mn型,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均为Al>Zn>Cu>Ni>Pb>Cr型;Ca和K是喀斯特森林乔木最主要的营养元素,根据叶片Ca+Mg含量,3种优势乔木均属于随遇型喀斯特植物;3个优势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但大叶栎叶片Cu、Zn、Ni和Pb含量已接近其在植物正常范围的上限;对叶片元素含量比值的分析表明,喀斯特山区森林优势树种都属于N制约性植物,其叶片还未受到Al毒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叶片元素含量 大叶栎 猴樟 刺楸
原文传递
贵州高原型喀斯特次生林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储量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立斌 钟巧连 倪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606-8614,共9页
选取贵州高原型喀斯特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对象,对其生态系统各组分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全面估算了其生态系统C、N、P储量。结果表明,N、P含量在各树种和各器官(干、皮、枝、叶)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变异... 选取贵州高原型喀斯特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对象,对其生态系统各组分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全面估算了其生态系统C、N、P储量。结果表明,N、P含量在各树种和各器官(干、皮、枝、叶)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变异,而C含量在各树种和各器官之间变异较小。C/N和C/P表现为叶片最高,树干(乔木)/枝干(灌木)最低,N/P在各器官间差异不显著(P>0.05)。凋落物和木质残体的N/P显著(P<0.01)高于植物活体。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最表层(0—10 cm)土壤的C、N、P含量及N/P显著(P<0.05)高于深层土壤;C/N和C/P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原型喀斯特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态系统C、N、P储量分别为172.42 Mg/hm2、5.24 Mg/hm2和1.19 Mg/hm2。大部分森林C(54.69%)、N(84.46%)、P(97.26%)存储于土壤中。与非喀斯特森林相比,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N、P含量低,土壤C含量高,生态系统C、N、P储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碳循环 喀斯特森林 植被恢复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地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森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比较 被引量:32
15
作者 于维莲 董丹 倪健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2期25-30,共6页
利用1989—1993年中国西南5省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包括重庆、湖南)森林清查资料,估算和分析了1968个样点森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重点比较喀斯特森林与非喀斯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 利用1989—1993年中国西南5省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包括重庆、湖南)森林清查资料,估算和分析了1968个样点森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重点比较喀斯特森林与非喀斯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地区森林平均总生物量为148.66 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达到9.64 t.hm-2.a-1;喀斯特森林的生物量(124.33 t.hm-2)小于非喀斯特森林(163.48 t.hm-2),而喀斯特森林的生产力(8.67t.hm-2.a-1)总体上也小于非喀斯特森林(9.56 t.hm-2.a-1),但在不同的省份中存在差异;作为西南山地的主要森林类型,亚热带和热带的针叶林与山地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喀斯特森林的平均生物量(122.95 t.hm-2)和生产力(8.77t.hm-2.a-1)也均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分别为152.88 t.hm-2和9.92 t.hm-2.a-1);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同样表现出喀斯特森林低于非喀斯特森林的特征.这种差异说明喀斯特生境严酷,在相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喀斯特土层的浅薄和地下水的渗漏胁迫限制了喀斯特森林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森林清查资料 生物量 生产力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干扰状况与林隙特征 被引量:28
16
作者 龙翠玲 余世孝 +1 位作者 魏鲁明 熊志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9,共7页
调查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干扰特征,并对林隙特征、林隙的形成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林隙大小分布表现出以小林隙为主的偏正态分布,但在总林隙面积比例上,大林隙所占的比例较大;2)林隙大多数在20年前形成,估计林隙形成速率为0.55个... 调查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干扰特征,并对林隙特征、林隙的形成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林隙大小分布表现出以小林隙为主的偏正态分布,但在总林隙面积比例上,大林隙所占的比例较大;2)林隙大多数在20年前形成,估计林隙形成速率为0.55个·hm-2a-1,返回间隔期为270年;3)林隙密度约为20个·hm-2,林隙平均面积(69.7±45.71)m2,扩展林隙平均面积(152.7±79.43)m2,林隙和扩展林隙占所调查林分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3.9%和30.6%;4)林隙形成方式以折干为主,但因地形差异,槽谷、坡地、漏斗的主要形成方式分别为干中折断、拔根倒和干基折断;5)大多数林隙由1~4株形成木形成,平均每个林隙的形成木为2.5株。大部分林隙形成木为森林建群种,常绿和落叶树种分别占61.5%和38.5%。林隙形成木以小径级为主,表明本地森林林隙干扰十分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干扰状况 茂兰 喀斯特森林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命运初探 被引量:22
17
作者 龙翠玲 朱守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机理 ,了解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采用人工模拟自然的方法 ,种子埋藏试验表明种子库中种子命运受种子休眠特性、动物活动、种子埋藏条件的影响。休眠、发芽、霉烂。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土壤种子库 种子命运 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 种子休眠特性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10种优势树种根茎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29
18
作者 皮发剑 舒利贤 +4 位作者 喻理飞 严令斌 周晨 吴正花 袁丛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8-634,共7页
以黔中喀斯特地区10种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叶中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器官性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明喀斯特地区主要优势树种养分利用特征及其对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结果如下:研究区植物叶片... 以黔中喀斯特地区10种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叶中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器官性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明喀斯特地区主要优势树种养分利用特征及其对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结果如下:研究区植物叶片的N/P平均值为(9.75±0.55),主要受N的限制,但固氮植物桤木和马桑因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未因贫瘠环境中N的缺乏而受到N的制约,叶片N/P(13.76)比值接近于14。C含量、C/N、C/P在各生长型间表现为:常绿树种>落叶树种,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非固氮>固氮植物;N、P含量则为:常绿树种<落叶树种,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非固氮<固氮植物。各器官的养分分配方式:全C含量为叶(438.93 mg·g^(-1))>茎(393.83 mg·g^(-1))>根(355.95 mg·g^(-1));全N含量为叶(16.26 mg·g^(-1))>根(5.1 mg·g^(-1))>茎(3.73 mg·g^(-1));全P含量为叶(1.73 mg·g^(-1))>根(0.52 mg·g^(-1))>茎(0.29 mg·g^(-1))。植物各器官N与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体现了植物吸收N、P养分元素的协同性。植物叶与根,茎与根以及茎与叶的相同元素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环境供应植物体各器官的养分元素具有共变性。叶、根、茎中C与C/N、C/P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N、P对植物的生长及有机物的积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忠华 胡刚 倪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221-8230,共10页
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推断格局形成的潜在生态过程和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4种格局强度指数(聚块性指数、格林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以及分形维数中的计盒维数(D_b)和信息维数(D_i)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 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推断格局形成的潜在生态过程和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4种格局强度指数(聚块性指数、格林指数、扩散系数和负二项参数)以及分形维数中的计盒维数(D_b)和信息维数(D_i)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30种乔木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幼树、中树和成树)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变化,比较了2种分形维数与5种种群结构参数和4种格局强度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0种树种中,除皱叶海桐(Pittosporum crispulum)和油柿(Diospyros oleifera)外,其余28种乔木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这种普遍的聚集性与喀斯特生境的高度异质性和种子扩散限制密切相关;(2)30种树种空间分布的D_b值介于0.589-1.870,D_i值介于0.498-1.711。分形维数值越大,表征种群对空间环境的占据利用能力越强,个体空间聚集强度越强,在群落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则表明其对环境的占据能力弱,个体聚集程度越低,往往处于伴生地位;(3)从幼树、中树到成树阶段,30种树种空间分布的D_b和D_i平均值呈极显著的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种内和种间的密度制约性死亡效应有关,导致种群随年龄的增加其聚集度和空间占据能力逐渐减弱;(4)相关分析表明,30种树种的种群多度和重要值与D_b和D_i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种群多度和重要值的变化与种群空间占据能力和聚集程度存在密切关系。4种格局强度指数中,除聚块性指数外,其余3种指数与D_b和D_i值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明分形维数D_b和D_i值可以用于表征种群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利用格局强度指数和分形维数准确量化了茂兰喀斯特森林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其结果有助于揭示喀斯特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潜在维持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空间分布格局 分形维数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种子雨、种子库空间变异 被引量:21
20
作者 龙翠玲 余世孝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隙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察期林隙种子雨量达117.4±32.6粒/m^2,其中未成熟种子56.3±10.3粒/m^2,成熟被害种子15.7±4.7粒...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隙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察期林隙种子雨量达117.4±32.6粒/m^2,其中未成熟种子56.3±10.3粒/m^2,成熟被害种子15.7±4.7粒/m^2,成熟有效种子45.4±8.2粒/m^2,林隙更新的种子来源比较丰富。林隙中种子雨的丰富度具有时空异质性特征,将对林隙植物的更新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枯落物层中的种子密度、物种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林隙中心至非林隙林地递减,而土层中的种子变化则相反。林隙中心、近中心、林隙边缘的种子密度分别为2415±639粒/m^2、2218±421粒/m^2和1815±311粒/m^2,林隙植物有很好的更新潜力。林隙与非林隙中枯落物层种子的相似性系数最大,5-10cm土层的次之,0-5cm土层的相似性系数最小。林隙与非林隙中均表现为枯落物层的种子库与现存植被的相似性较大,并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植被的更新主要来源于土壤种子库,土壤种子库对林隙填充与发育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隙 种子雨 种子库 茂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