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尾藻有性繁殖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8
1
作者 潘金华 张全胜 许博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9-592,共4页
野外跟踪观测烟台芦洋湾地区鼠尾藻的成熟繁殖状况,采集临近成熟的鼠尾藻至实验室培养,跟踪观测其卵子的排放、卵子和受精卵的发育、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鼠尾藻繁殖期集中在6—8月,鼠尾藻的卵子发育... 野外跟踪观测烟台芦洋湾地区鼠尾藻的成熟繁殖状况,采集临近成熟的鼠尾藻至实验室培养,跟踪观测其卵子的排放、卵子和受精卵的发育、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鼠尾藻繁殖期集中在6—8月,鼠尾藻的卵子发育属8核1卵型,卵子受精后约20 h开始脱离生殖托,受精卵先连续进行2次的横分裂,而后再由一端的1个细胞发育成假根,另外2个发育成体细胞。幼孢子体在约2 mm时开始形成分枝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有性繁殖 假根 幼孢子体 形态学 受精卵 发育
下载PDF
铜藻受精卵的早期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婧 严兴洪 章守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06-1716,共11页
通过室内培养,观察了铜藻受精卵的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研究了幼孢子体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全人工育苗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铜藻雌性生殖托的基部和中部首先集中排卵,卵子粘附于生殖托表面完成受精和早期发生。刚释放的卵子具有8... 通过室内培养,观察了铜藻受精卵的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研究了幼孢子体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全人工育苗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铜藻雌性生殖托的基部和中部首先集中排卵,卵子粘附于生殖托表面完成受精和早期发生。刚释放的卵子具有8个核,受精后,8个核迅速融合成1个大核,开始细胞分裂。前二次的细胞分裂均为横裂,在萌发体的一端产生一个很小的“假根原细胞”,后者最终发育成假根,萌发体的其它细胞发育成苗体。受精后约48h,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假根芽的幼孢子体,开始脱落附着;培养15d,发育成具有2个叶片、体长超过3n31Tl的幼孢子体。在幼苗的早期培育阶段,较高的温度和长光照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增加,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1~24℃,光密度401amolphotons/(m2·s),光周期14L: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受精卵 幼孢子体 发育 人工培养
下载PDF
水流速率对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黄苑媚 刘志刚 +2 位作者 谢恩义 刘付少梅 孙宗红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在0、0.5、1、2、4、8 cm/s 等5 种不同水流速率下培养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幼孢子体,研究水流速率对幼孢子体质量、叶绿素a 含量、SOD 活力、CAT 活力和蛋白质浓度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4 cm/s 流速的幼... 在0、0.5、1、2、4、8 cm/s 等5 种不同水流速率下培养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幼孢子体,研究水流速率对幼孢子体质量、叶绿素a 含量、SOD 活力、CAT 活力和蛋白质浓度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4 cm/s 流速的幼孢子体质量增长最快,3 种流速的增长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指标方面:叶绿素a 含量以1、2、4 cm/s 流速最高,3 种流速的含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SOD 比活性以流速0.5、1、2 cm/s 的活力最低,各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CAT 比活性以流速1、2 cm/s 的活力最低,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含量以1、2、4 cm/s 流速最大,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水流速率对体质量增长和各生化指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以流速1~4 cm/s 培育全缘马尾藻培幼孢子体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速率 全缘马尾藻 幼孢子体 生长 叶绿素A SOD CAT 蛋白质
下载PDF
莫氏马尾藻有性繁殖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形态学观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彬 曲元凯 谢恩义 《水产养殖》 CAS 2013年第10期30-34,共5页
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茂名大竹洲岛莫氏马尾藻的繁殖生物学,包括繁殖盛期、卵的成熟与排放、受精卵的发育、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结果表明:大竹洲岛莫氏马尾藻繁殖期为4-6月,5月为繁殖盛期.莫氏马... 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茂名大竹洲岛莫氏马尾藻的繁殖生物学,包括繁殖盛期、卵的成熟与排放、受精卵的发育、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结果表明:大竹洲岛莫氏马尾藻繁殖期为4-6月,5月为繁殖盛期.莫氏马尾藻的卵子发育属8核1卵型,卵子受精后约24 h开始脱离生殖托,受精卵连续进行2次横分裂,再由一端的1个细胞发育成假根,另外2个发育成体细胞.幼孢子体在1.5~2.0 mm时开始形成分枝突起,36 h后假根长度超过幼孢子体本身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氏马尾藻 繁殖生物学 幼孢子体 早期发育
下载PDF
温度对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宗红 麦惠欣 +1 位作者 刘志刚 谢恩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探究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rgerrimum)幼孢子体对温度的适应性,在照度为10 000 lx,光照周期为12L:12D,温度分别为11.0、16.0、21.0、26.0、31.0、36.0℃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对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光合色素含量、SOD活力... 为探究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rgerrimum)幼孢子体对温度的适应性,在照度为10 000 lx,光照周期为12L:12D,温度分别为11.0、16.0、21.0、26.0、31.0、36.0℃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对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光合色素含量、SOD活力和CA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孢子体在16.0~26.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为21.0℃时生长最快;温度为11.0℃时生长缓慢,温度为31.0和36.0℃时幼孢子体的生长因温度过高有溃烂现象。在本实验条件下,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0~26.0℃,最适温度为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全缘马尾藻 幼孢子体 生长 光合色素 酶活力
下载PDF
瓦氏马尾藻有性繁殖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军军 白凯强 +5 位作者 赵明林 李信书 陶燕东 张建伟 于克峰 何培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5-1220,共6页
通过采集浙江舟山枸杞岛海域野生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进行培养,研究瓦氏马尾藻的繁殖季节、温度、生殖托的发育、卵子的成熟和排放、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实验结果表明:位于浙江舟山枸杞岛的瓦氏马尾藻繁... 通过采集浙江舟山枸杞岛海域野生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进行培养,研究瓦氏马尾藻的繁殖季节、温度、生殖托的发育、卵子的成熟和排放、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实验结果表明:位于浙江舟山枸杞岛的瓦氏马尾藻繁殖季节为4—6月,繁殖高峰期水温为18—21℃。雌、雄生殖托早期无明显差异,中后期差异变大,瓦氏马尾藻藻体在排放完卵子和精子后开始衰败。瓦氏马尾藻卵子属于8核1卵型,受精过程在雌性生殖托表面发生,受精后开始从雌性生殖托脱落,部分存在挂托分裂现象。在幼孢子体分裂前期,假根生长速度大于幼孢子体本身的生长速度。幼孢子体先长成一片叶子,再进行第二片叶子的发育,逐渐分化出主茎和初生分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马尾藻 生殖托 幼孢子体 发育
下载PDF
温度对裙带菜幼孢子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宫庆礼 王鹏 +1 位作者 王晓艳 刘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98,共8页
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幼孢子体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12、20、24和28℃)培养下,藻体抗氧化系统变化情况。与对照组(12℃)相比,高温会导致活性氧含量上升,并伴随藻体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当裙带菜处于12℃时,机... 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幼孢子体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12、20、24和28℃)培养下,藻体抗氧化系统变化情况。与对照组(12℃)相比,高温会导致活性氧含量上升,并伴随藻体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当裙带菜处于12℃时,机体总抗氧化能力保持恒定。当遭受较轻程度高温环境时(20℃),藻体ROS平衡被打破,机体内O2-、H2O2等活性氧物质迅速积累,36h达到峰值,同时抗氧化系统中的SOD活性上升,将O2-转化为H2O2。由于损伤较轻,藻体仅依靠原有的抗氧化力及9h内大量合成的AsA缓慢清除H2O2。CAT和POD活性以及GSH含量未见上升。当温度损伤增加时(24℃),为了尽快修复藻体,POD活性3h内急剧上升,同时GSH和AsA迅速合成,在较短时间内控制H2O2含量。随后CAT活性逐渐上升,完成后期修复工作。若温度超过藻体耐受限度(28℃),将造成多种抗氧化酶失活。36h内MDA大量积累,质膜通透性降低,细胞内ROS与抗氧化物外流,最终导致藻体死亡。结果表明,抗氧化系统调节对于裙带菜幼孢子体适应不同环境温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依机体损伤程度而改变的抗氧化机制,可以更快速、更节能、更有效地修复藻体所受损伤。本结果为进一步解释裙带菜广泛分布原因、研究裙带菜应对不适环境条件机制及培育耐高温品系裙带菜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幼孢子体 温度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假瘤蕨属植物配子体与幼孢子体发育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邵文 陆树刚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2-528,共7页
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发育过程对蕨类植物的系统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假瘤蕨属植物中较少报道。本研究比较了3种假瘤蕨属植物的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发育过程:孢子均为单裂缝,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丝状体2~6细胞,成熟... 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发育过程对蕨类植物的系统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假瘤蕨属植物中较少报道。本研究比较了3种假瘤蕨属植物的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发育过程:孢子均为单裂缝,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丝状体2~6细胞,成熟配子体心形,中肋明显加厚。配子体两性,在播种后48~55d产生精子器,之后15~18d产生颈卵器。播种后80~100d,形成胚胎,后者分化出第一叶、第一根和茎端,发育为幼孢子体。配子体边缘分布有单细胞毛状体,配子体腹面分布有单列多细胞的毛状体,以中肋处最多,围绕并保护胚胎和幼孢子体。本属3个种的配子体和幼孢子体,在孢子体积、萌发时间、丝状体和成熟配子体特征以及性器产生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土培条件下的配子体发育不同步,即配子体分批发育,原因为配子体的营养繁殖或孢子萌发不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子体 幼孢子体 假瘤蕨属
原文传递
海带幼孢子体的光合碳利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岳国峰 王金霞 +2 位作者 王建飞 周百成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7-652,共6页
于 1 999年 1 0月 ,采用pH漂移技术研究了海带幼孢子体的无机碳源利用途径以及无机碳对幼孢子体光合碳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天然海水中 (pH =8 1— 8 3 ) ,海带幼孢子体外源无机碳的利用形式主要是HCO-3 ,HCO-3 由质膜外碳酸酐酶 (... 于 1 999年 1 0月 ,采用pH漂移技术研究了海带幼孢子体的无机碳源利用途径以及无机碳对幼孢子体光合碳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天然海水中 (pH =8 1— 8 3 ) ,海带幼孢子体外源无机碳的利用形式主要是HCO-3 ,HCO-3 由质膜外碳酸酐酶 (CA)将HCO-3 水解成CO2 ,以游离CO2 形式扩散进入细胞 ,占全部无机碳供应的 75 %。游离CO2 只占所吸收总无机碳的 2 5 % ;在游离CO2 浓度接近于零 (pH =9 1 )时 ,幼孢子体的全部无机碳源均来自于HCO-3 的水解。提高海水中无机碳的浓度能增加海带对无机碳的利用量 ,当无机碳浓度达到3 5mmol L时 ,无机碳的利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孢子体 无机碳 HCO3^- 碳酸酐酶 碳酸氢根离子 PH漂移技术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