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的形质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有志 蒋宏雷 +4 位作者 刘哲宇 曲涛 江柳 斯烈钢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8-1497,共10页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内在逻辑,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分化的主因,对于精选大黄鱼优质增殖群体和指导大黄鱼幼鱼阶段的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捕捞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内在逻辑,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分化的主因,对于精选大黄鱼优质增殖群体和指导大黄鱼幼鱼阶段的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捕捞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000 ind.大黄鱼同生群幼鱼,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体质量(3.446±0.428)g,出现率5%]、B[体质量(1.966±0.507)g,出现率90%]、C[体质量(0.738±0.036)g,出现率5%]三个增重性能子群。于每一子群内各随机选取30ind.作为生物学指标测定对象,在测量体质量、鳃质量、内脏质量、净体质量、体长、体宽、体高、肛长、头长、头宽、头高、眼后头长、眼径、鳃盖高、背鳍部体高、腹鳍间距、侧线长、尾柄长、尾柄高的基础上,依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较系统开展了三个梯度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测19项生物学测定性状中,除尾柄高呈A>B≈C外,其余性状均呈A>B>C(P<0.05);(2)在所涉24项形质评价指标中,A-B、A-C、B-C子群间的指标相似性指数依次为95.8%、12.5%和8.3%,其中三者均具显著差异的仅重长系数K(体质量/体长),呈A>B>C(P<0.05);(3)A、B子群间在形质评价指标均值上的欧式距离最近,首先被聚为一类,然后再与子群C聚在一起;(4)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根值大于1的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1.055%,其中PC_(1)可归为与机体代谢、鱼体平衡、食物感知与定位、体质与营养状况以及运动方式相关的竞食能力因子,PC_(2)可归为与暴发运动能力相关的体型框架比例因子,PC_(3)、PC_(4)和PC_(5)可统归为与食物搜寻能力相关的头部框架比例因子;(5)采用经剔除导入法筛选到的2个关键判别变量(体质量/体长、侧线长/肛长)进行判别分析,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地区分A、B、C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 增重性能 形质特征 多元分析
下载PDF
蝉花菌质(Isaria cicada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霍润明 尹恒 +3 位作者 柴若愚 王涵颖 黄玲 王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1-820,共10页
试验目的旨在研究蝉花菌质(Isaria cicada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为大黄鱼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将初始体重为(16.50±1.10)g的大黄鱼... 试验目的旨在研究蝉花菌质(Isaria cicada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为大黄鱼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将初始体重为(16.50±1.10)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IC0)不添加蝉花菌质,试验组分别添加1%(IC1)、3%(IC3)和5%(IC5)的蝉花菌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3与IC5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IC1组差异不显著(P>0.05)。IC5组脏体比(VSI)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与其他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和全鱼体成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单根绒毛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肠道黏膜厚薄、褶皱高度以及固有层宽度等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IC0和IC1组的肠道菌群丰度显著高于IC3和IC5组(P<0.05)。在门水平,各组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对照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较高,处理组有益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丰度较高。试验结果表明,蝉花菌质可以促进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改善大黄鱼幼鱼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提高肠道中芽孢杆菌属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菌质 大黄鱼幼鱼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免疫 肠道组织形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模拟捕食者风险对大黄鱼幼鱼行为、游泳能力及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莉平 张东 +4 位作者 刘鑫 林听听 刘声宇 王孝杉 李思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6-810,共15页
许多研究表明适当强度的抄网追赶训练能够提高幼鱼感知风险的能力,塑造出敏捷应对捕食者追赶的行为。大黄鱼生性敏感,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为强烈,抄网追赶训练能否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尚未知。研究通过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 许多研究表明适当强度的抄网追赶训练能够提高幼鱼感知风险的能力,塑造出敏捷应对捕食者追赶的行为。大黄鱼生性敏感,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为强烈,抄网追赶训练能否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尚未知。研究通过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80 dpf)进行为期15d和30d,每天2次,每次分别0、2.5min、5.0min和7.5min的抄网追赶,探究了大黄鱼幼鱼在不同水平的抄网追赶下生长、行为、游泳能力和应激水平的变化;并且在30d刺激结束后的第8天,再次给予抄网追赶刺激,以测试停训后大黄鱼幼鱼再次面对刺激时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管是短期(15d),还是较长期(30d)的刺激,显著性检验表明不同水平的追赶训练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效应量和贝叶斯因子表明,30d的刺激效应更为明显。经过15d刺激后,显著性检验及效应量都表明追赶刺激对大黄鱼幼鱼对陌生环境的探索能力无显著影响;刺激30d后,显著性检验以及效应量均表明30 d的追赶刺激大黄鱼幼鱼对陌生环境探索能力的影响要比15d强。此外,显著性检验、效应量及贝叶斯因子均表明一定水平的刺激能降低大黄鱼幼鱼的皮质醇水平。另外,显著性检验表明15 d的追赶训练仅对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负面影响显著,但效应量表明15d和30d的刺激对绝对(U;)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负面效应都相当明显。同时,显著性检验、效应量和贝叶斯因子都表明停训后第8天的大黄鱼幼鱼再次受到刺激时,其应激水平明显低于未受过训练的个体。总体而言,抄网刺激训练能有效提高人工养殖大黄鱼幼鱼的野外适应能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大黄鱼的行为及为大黄鱼放流前的驯化技术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赶训练 行为 游泳 应激 大黄鱼幼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