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期长度不同的海棠叶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曼 沈向 +3 位作者 王超 董彦 韩甜甜 王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38-2446,共9页
【目的】研究童期长度不同的海棠叶挥发性物质,以确定其特有的香气物质,为海棠早期无损伤育种检测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测定8株童期长度不同的早实海棠叶挥发性物质及... 【目的】研究童期长度不同的海棠叶挥发性物质,以确定其特有的香气物质,为海棠早期无损伤育种检测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测定8株童期长度不同的早实海棠叶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并对不同植株叶特异挥发性成分进行探讨。【结果】8株海棠的叶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8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叶挥发性物质有:2-氟乙酰胺、顺-3-己烯-1-醇、酸二乙酯、顺-3-己烯-1-醇乙酸酯;不同物质的含量在不同植株间差异较大,但所有植株均含有10种相同成分:罗勒烯、癸醛、月桂醇、酸二乙酯、2,6,10-三甲基十五烷、肉豆蔻醇、鲸蜡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2,6,10,15-四甲基十七烷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结论】早实海棠叶挥发性物质在8个植株间存在差异,但均以酯类和烃类为主,顺-3-己烯-1-醇乙酸酯是含量最大的物质;童期长度不同的早实海棠叶特异的香气物质为5,5-二丁基壬烷、(2Z)-2-戊烯醇乙酸酯和1,3-丁间二烯基环丁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实海棠 香气 童期 挥发性物质 育种
下载PDF
攀西地区山女鳟稚鱼培育技术探讨
2
作者 黄志秋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在四川攀西地区越西县某养殖场,选取16万尾上浮山女鳟稚鱼,从体长体重增长量、成活率等方面对山女鳟稚鱼培育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满足饲料营养和水质保障的情况下,山女鳟稚鱼生长发育正常,成活率为94.27%,攀西地区越西县水观音河适合... 在四川攀西地区越西县某养殖场,选取16万尾上浮山女鳟稚鱼,从体长体重增长量、成活率等方面对山女鳟稚鱼培育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满足饲料营养和水质保障的情况下,山女鳟稚鱼生长发育正常,成活率为94.27%,攀西地区越西县水观音河适合山女鳟稚鱼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女鳟 稚鱼 培育 成活率
下载PDF
多肽菌素S100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生产上应用
3
作者 于瑞海 王永旺 +2 位作者 赵强 刘永胜 鲍源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6,共5页
本文研究了多肽菌素S100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生产中的应用;幼虫培育、眼点幼虫附着变态、稚贝培育期投喂多肽菌素S100(5×10-6 mol/L、10×10-6 mol/L)和未添加作为对照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虫培育阶段投喂多肽菌素组在... 本文研究了多肽菌素S100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生产中的应用;幼虫培育、眼点幼虫附着变态、稚贝培育期投喂多肽菌素S100(5×10-6 mol/L、10×10-6 mol/L)和未添加作为对照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虫培育阶段投喂多肽菌素组在壳长、壳高生长上均明显快于未投喂对照组,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10×10-6 mol/L组最好;实验组幼虫成活率较对照组差,其中对照组与5×10-6 mol/L组差异不显著,与10×10-6 mol/L组差异显著;在眼点幼虫附着变态期,实验组变态率明显高于未投喂的对照组,其中5×10-6 mol/L组最好;在稚贝培育期投喂多肽菌素S100能显著提高稚贝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其中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10×10-6 mol/L组最好。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使用多肽菌素S100可提高幼虫的生长速度,眼点幼虫的附着变态率和稚贝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并能显著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菌素S100 海湾扇贝 幼虫培育 附着变态 稚贝培育 人工育苗
原文传递
花鲈鲤池塘人工驯养试验
4
作者 张四春 符世伟 +5 位作者 夏黎亮 王春勇 张友存 杨崇保 董学文 黄茂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1期261-262,共2页
花鲈鲤是抚仙湖特有土著肉食性鱼类,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对维护抚仙湖鱼类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收集抚仙湖捕捞所获花鲈鲤28尾,在池塘条件下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试验,驯养成活12尾。通过多年驯养培育,目前驯养培育的... 花鲈鲤是抚仙湖特有土著肉食性鱼类,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繁育试验,对维护抚仙湖鱼类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收集抚仙湖捕捞所获花鲈鲤28尾,在池塘条件下开展花鲈鲤人工驯养试验,驯养成活12尾。通过多年驯养培育,目前驯养培育的花鲈鲤已达到性成熟,为下一步开展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鲤 池塘 人工驯养 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银鲳幼鱼生长、代谢酶活力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倪嘉豪 朱晓静 +4 位作者 季益平 周彬 王亚军 徐善良 王丹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4,共11页
采用为期40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30尾·m^(–3)、60尾·m^(–3)和90尾·m^(–3))对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8±0.72)g的银鲳幼鱼生长、肝脏和肾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力以及... 采用为期40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30尾·m^(–3)、60尾·m^(–3)和90尾·m^(–3))对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88±0.72)g的银鲳幼鱼生长、肝脏和肾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力以及相应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60尾·m^(–3)组银鲳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35.19±10.23)%和(4.03±0.10)%,显著高于30尾·m^(–3)组(p<0.05),而与90尾·m^(–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90尾·m^(–3)组银鲳幼鱼的酶活力变化最显著,30尾·m^(–3)组的变化幅度最小,60尾·m^(–3)组介于两者之间;3)肝脏和肾脏中LDH、ALT、AST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肝脏中LDH、ALT、AST酶活力高峰分别出现在6h、10d和10d,是初始值的2倍、4.3倍和2倍,肾脏中3种酶活力峰值则分别出现在1d、3d和5d,是初始值的2.1倍、2.2倍和3.1倍;4)AST、ALT、LDH等3种酶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规律与各自酶活力变化规律一致。综上所述,养殖密度60尾·m^(–3)时可促进银鲳幼鱼生长,90尾·m^(–3)高密度养殖会导致银鲳幼鱼额外能量的需求增加,糖异生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使肝脏、肾脏中AST、ALT、LDH酶活力显著升高,最终出现生长变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鳍幼鱼 养殖密度 代谢酶 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一种生态化鲍育苗和养成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静 严正凛 《南方水产》 2010年第6期54-59,共6页
该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鲍育苗和养殖的生态化模式,包括鲍苗种生态培育模式、鲍陆基生态养成模式和海上鲍藻套养生态养成模式,以克服目前鲍养殖业存在的病害频发、成活率低下等问题,提高鲍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鲍苗种生态培育模... 该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鲍育苗和养殖的生态化模式,包括鲍苗种生态培育模式、鲍陆基生态养成模式和海上鲍藻套养生态养成模式,以克服目前鲍养殖业存在的病害频发、成活率低下等问题,提高鲍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鲍苗种生态培育模式通过"光照-微藻-微生态制剂-滤食性动物-鲍苗"构建复合生物体系;鲍陆基生态养成模式通过池内建立"复合生物区系",并在池外设立生态塘和生态渠进行养殖废水处理的方式构建;海上生态养成模式通过"鲍藻套养"构建。共培育鲍苗5批次,培育周期210~240d,共产出鲍苗17.764×104个,平均壳长1.5cm以上,育成率0.78%~1.23%。陆基生态化模式养成商品鲍43.774×104个,平均壳长6.53cm,平均体质量34.6g,成活率87.5%,周期18~20个月。海上鲍生态养成150口网箱,养成商品鲍3×108个,平均壳长6.50cm以上,成活率85%以上,养成时间18~20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育苗 陆基生态养成 海上鲍藻套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松浦红镜鲤早繁及鱼苗培育试验
7
作者 李建光 覃普 +3 位作者 杨云贤 周其椿 陈飞雄 张显波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6期458-460,共3页
松浦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red mirror)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选育的鲤新品种。鲤在遵义地区繁殖季节为4月~5月,为实现商品鱼提早上市,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鱼类繁育中心枫香基地,选择25尾成熟雌鱼和34尾成熟... 松浦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red mirror)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选育的鲤新品种。鲤在遵义地区繁殖季节为4月~5月,为实现商品鱼提早上市,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鱼类繁育中心枫香基地,选择25尾成熟雌鱼和34尾成熟雄鱼松浦红镜鲤,开展早繁及鱼苗培育试验。通过亲鱼专池强化培育、温泉热水调节水温,使亲鱼性腺提早发育。注射催产剂,获得受精卵约305万粒,受精率为86.5%。经过15d的饲养,获得水花200万尾,孵化率为75.76%;培育乌仔134.58万尾,成活率67.29%;可将人工繁苗时间提早4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浦红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 red mirror)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下载PDF
太湖五里湖仔稚鱼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代培 周游 +3 位作者 任鹏 王银平 徐跑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为探究五里湖仔稚鱼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于2016年4-10月对五里湖仔稚鱼进行系统调查。期间共采集仔稚鱼70678尾,共鉴定出鱼类20种(属),隶属于7目8科18属。五里湖仔稚鱼密度均值为3825尾/100 m^3,主要优势种为?属(Hemiculter sp.),其数... 为探究五里湖仔稚鱼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于2016年4-10月对五里湖仔稚鱼进行系统调查。期间共采集仔稚鱼70678尾,共鉴定出鱼类20种(属),隶属于7目8科18属。五里湖仔稚鱼密度均值为3825尾/100 m^3,主要优势种为?属(Hemiculter sp.),其数量占比为68.76%。五里湖仔稚鱼主要采集于4-8月,密度高峰期为6月,各物种密度高峰期存在差异,最早的为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4月),最晚的为短吻银鱼属(Salangichthys sp.,8-9月)。五里湖仔稚鱼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沿岸带仔稚鱼密度显著高于(P<0.05)敞水区,密度分别为5650和310尾/100 m^3。西五里湖仔稚鱼的密度高于东五里湖,密度分别为4482和3600尾/100 m^3。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溶解氧、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是与仔稚鱼分布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P<0.05)。研究结果显示,五里湖鱼类主要繁殖期为4-8月,主要产卵和育幼水域为沿岸带,其中西五里湖的育幼功能优于东五里湖,因此进一步维持对西五里湖的生境保护,加强东五里湖沿岸带植被恢复及入湖支流水质监控,控制外源污染物,对促进五里湖生境优化及鱼类资源自然增殖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仔稚鱼 时空分布 繁殖期 繁殖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