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比较法研究——我国立法、司法解释和学理上的所有权保留评述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永军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共11页
虽然我国的《合同法》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所有权保留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和解释,但该制度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框架内,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首先,所有权保留在我国应有那些种类,应当明确;其次,所有权保留制度是债法上的问题,还... 虽然我国的《合同法》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所有权保留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和解释,但该制度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框架内,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首先,所有权保留在我国应有那些种类,应当明确;其次,所有权保留制度是债法上的问题,还是物权法上的问题?对此,应认为是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分离的表现;再次,所有权保留适用对象为动产的原因,是因为不动产物权变动实行登记生效模式,而如果采用登记对抗模式,则也应适用于不动产;第四,所有权保留与解除合同的关系,即如果买受人不履行支付价款等约定条件,是否也构成根本违约,出卖人可以解除合同而取回标的物?答案应是肯定的。根据司法解释,如果买受人已经支付标的物总价款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时,出卖人主张取回标的物的权利就要受到限制。这与对所有权保留的性质认识有关,即所有权保留是所有权问题而不是担保问题。因此,这种限制在破产法上应该取消或者采取另外的保护出卖人的特别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保留 物权行为 债权行为 登记对抗 取回权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董学立 《法学论坛》 2003年第1期52-58,共7页
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应当包括 :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并予以制度规则体现 ,以满足民法理论完善、缜密以及物权变动安全追求的需要 ;确立公示公信原则 ,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财产归属与流转安全的要求 ;取消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规范并将其... 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应当包括 :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并予以制度规则体现 ,以满足民法理论完善、缜密以及物权变动安全追求的需要 ;确立公示公信原则 ,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财产归属与流转安全的要求 ;取消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规范并将其精神归缩到公示公信原则之中 ,进而使公示公信原则成为客观统一的物权变动识别制度。这一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 ,是法律制度本身和谐互补的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安全、有效运转对法律制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 物权行为 公示公信原则 善意取得 物权法 中国
下载PDF
契据交付:英美法中的“物权行为”——历史的巧合还是生活的必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一鸣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335-351,共17页
根据英美法契据制度,契据交付中包含着明确的意思表示,这个意思表示以产权的直接移转为内容,并且契据交付独立于买卖合同而成为产权移转的基础和原因。因此,契据交付完全符合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与德国法中的物权行为有所不同的是,契... 根据英美法契据制度,契据交付中包含着明确的意思表示,这个意思表示以产权的直接移转为内容,并且契据交付独立于买卖合同而成为产权移转的基础和原因。因此,契据交付完全符合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与德国法中的物权行为有所不同的是,契据交付既非无因,亦非有因,它与买卖合同之间的效力隔绝甚至要比无因原则更为彻底。这一事实反映了这样一个朴素的生活理念,即私权之变动应基于自由之意志。同时,无因性并非物权行为唯一可选的立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据交付 物权行为 英美财产法 无因性
下载PDF
从债的本质看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静忠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类型划分,属于财产性法律行为。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分离是意思自治和所有权神圣原则的基本要求,其本质就是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之区分。从债的本质入手分析两者的区分,有利于认识和理解物权行...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类型划分,属于财产性法律行为。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分离是意思自治和所有权神圣原则的基本要求,其本质就是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之区分。从债的本质入手分析两者的区分,有利于认识和理解物权行为的合理性,完整把握区分原则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担行为 处分行为 债权行为 物权行为
原文传递
论物权行为的法律构造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永周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11,共14页
先“物”后“权”、“物”量度“权”是物权的结构性特征,决定了“物”与“权”协同联动之物权变动理论才可能是符合法理的。物权之“物”以及该物的拟受领人及其该物权的拟取得人是债权行为指向的对象,而物权行为理论仅关涉物权之“权... 先“物”后“权”、“物”量度“权”是物权的结构性特征,决定了“物”与“权”协同联动之物权变动理论才可能是符合法理的。物权之“物”以及该物的拟受领人及其该物权的拟取得人是债权行为指向的对象,而物权行为理论仅关涉物权之“权”的变动。受领/登记是对债务人物权行为之效果意思的确定,法律据此确定物权发生变动。物权形式主义与意思主义之物权变动并存的根本原因似乎是,立法对物权行为之效果意思确定方式之不同选择:物权形式主义以受领或登记为准,意思主义则以合同生效时间为准。由此形成了生效主义与对抗主义之物权变动公示效力。债权合同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意味着受领/登记在法律上不复存在,无法维系给付人物权行为之效果意思,物权行为消灭,物权不生变动,物权行为之无因性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行为 债权行为 受领 效果意思确定 物权行为无因性
原文传递
我国物权法应采用物权行为理论——围绕《合同法》第51条之争议 被引量:1
6
作者 许英 《河北法学》 2003年第4期98-103,共6页
通过对一则案例的分析提出问题,引出目前学界对《合同法》第51条规定所存在的争议观点,并 进而引出物权行为理论问题。然后,通过对中外学者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的理解与认识.提出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应采用物权行为理论,方能解决围绕《... 通过对一则案例的分析提出问题,引出目前学界对《合同法》第51条规定所存在的争议观点,并 进而引出物权行为理论问题。然后,通过对中外学者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的理解与认识.提出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应采用物权行为理论,方能解决围绕《合同法》第51条之争议。《合同法》对债 权合同的效力进行规定,而由物权法对物权行为的效力进行规定,从而达到物权法与《合同法》的 相互衔接,实现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物权行为理论 《合同法》 中国 叻产善意取得制度 无因性
下载PDF
行政诉讼的裁判基准研究——以契税客体内含的私法规则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虞青松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2,共9页
契税客体是契税行政法律关系变动的基础,法院审理契税行政诉讼案件的裁判基准源自对契税客体的判定。在税法理论上,契税客体有债权行为说和物权行为说两种观点,两种学说下的法律后果完全相反。法院审理契税案件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契税立... 契税客体是契税行政法律关系变动的基础,法院审理契税行政诉讼案件的裁判基准源自对契税客体的判定。在税法理论上,契税客体有债权行为说和物权行为说两种观点,两种学说下的法律后果完全相反。法院审理契税案件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契税立法的稳定性。通过对现行契税立法条文的目的解释和民法客体理论检视,可以发现立法对契税客体采债权行为说。面对契税立法缺漏,法院应当恪守"债权行为说",并援引私法规则形成契税行政诉讼的裁判基准。对于房屋预售引发的滞纳金争议,法院应居中将"合同签订日"扩张解释为"竣工验收备案日"做出裁判。对于合同解除引发的退税争议,法院应当依据交易是否已成立来确定税局应否退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税客体 物权行为 债权行为 滞纳金
原文传递
房屋租赁权法律性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胜 翟小良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房屋租赁权是一种债权的物权化还是一种债权或者物权,历来争论很大,通过正反论证、类比论证、利益衡量的方法,对将房屋租赁权定位为债权的物权化这一学说进行质疑,可以认为房屋租赁权是用益物权。
关键词 租赁权 物权行为 公示公信 物权法定
下载PDF
物权行为新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凤章 王红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4-17,共4页
由于在契约生效至履行这一段时间内,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因素如当事人的适格性,意思的真实性,内容的合法性等会发生变化,一个有效的债权行为并不必然导致一个有效的物权行为,物权行为的相对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物权行为无因... 由于在契约生效至履行这一段时间内,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因素如当事人的适格性,意思的真实性,内容的合法性等会发生变化,一个有效的债权行为并不必然导致一个有效的物权行为,物权行为的相对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物权行为无因性却是立法技术的产物。在权衡利弊之后,作者认为,在债权行为无效,而履行时无效因素消失导致物权行为有效的情况下,此时即系缔结了一个新的有效的债权契约并据以履行,这就既坚持了物权行为有因性,合乎生活情理,又确保了物权行为的效力,保障了交易安全,不失为一种更好的立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行为 物权行为无因性 债权行为 物权契约
下载PDF
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物权变动二元结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经靖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以登记合同成立模式为起点,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物权变动模式立法逐步形成了债权形式主义和对抗主义两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作为一种与古典绝对物权观对应的模式,债权形式主义不仅割裂了模式构造与现代物权法的权利基础———观念物权... 以登记合同成立模式为起点,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物权变动模式立法逐步形成了债权形式主义和对抗主义两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作为一种与古典绝对物权观对应的模式,债权形式主义不仅割裂了模式构造与现代物权法的权利基础———观念物权之间的内在联系,违背了物权观念和物权变动模式演进的历史规律,也为一物二卖、物权行为理论提供了土壤,未来物权法应当以科学的对抗主义统一物权变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形式主义 对抗主义 物权行为 物权法
下载PDF
民法典物权编总则立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志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84,共11页
民法典物权编的编纂工作已经开启,《物权法》总则编应做如下完善:不规定物权概念,即便规定,也应对物权概念作出调整,将其界定为"物权是对物进行直接支配的权利"。物权法定原则应予以坚持,但应增加物权类型,对物权法定的缓和... 民法典物权编的编纂工作已经开启,《物权法》总则编应做如下完善:不规定物权概念,即便规定,也应对物权概念作出调整,将其界定为"物权是对物进行直接支配的权利"。物权法定原则应予以坚持,但应增加物权类型,对物权法定的缓和路径加以明文化。物权变动应认可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但否定其无因性,以融贯法律体系,践行私法自治。其他条款亦应做必要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物权编 物权 物权法定 物权行为
下载PDF
物权变动模式的实践检视:以破产和执行为中心
12
作者 朱虎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7,共17页
无论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均不会导致对具体问题的判断结论必然存在不同。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是一项可以而非必须采取的解释方向。物权变动的无因性问题关涉实质的价值判断,但无论是以无因还是有因作为基础的规范立场,都在呈现出通... 无论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均不会导致对具体问题的判断结论必然存在不同。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是一项可以而非必须采取的解释方向。物权变动的无因性问题关涉实质的价值判断,但无论是以无因还是有因作为基础的规范立场,都在呈现出通过各种软化思路向中间“靠拢”的动向。以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作为解释论基础,可以将物权变动的有因模式作为思考起点,继而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寻求可能的妥适方案。在买受人破产或者作为被执行人的场景中,原则上赋予出卖人破产取回权或者排除执行的优先权益,这在风险分配及价值权衡等方面具有合理性。在出卖人破产或者作为被执行人的场景中,通过留置抗辩等软化性举措,同样能够实现均衡保护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制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行为 独立性 无因性 破产 执行
原文传递
再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凤建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物权行为理论是物权法律制度,乃至整个民法制度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科学地构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是解决我国物权法理论中诸多疑虑与困惑的关键所在,应当构建起以分离原则、抽象原则(无因性)、形式主义原则为体系内容构成... 物权行为理论是物权法律制度,乃至整个民法制度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科学地构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是解决我国物权法理论中诸多疑虑与困惑的关键所在,应当构建起以分离原则、抽象原则(无因性)、形式主义原则为体系内容构成和体系逻辑层次的科学的中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行为 分离原则 抽象原则 形式主义原则 物权变动
下载PDF
我国现行法采物权意思主义变动模式?——与武钦殿法官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耀东 尹伟民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我国现行法采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而且为债权形式主义,已为学界的通说。《物权法》更加明确地规定了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为形式主义。不管是债权意思主义抑或物权意思主义皆非我国现行法的物权变动模式。物权意思主义只是学者为了理... 我国现行法采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而且为债权形式主义,已为学界的通说。《物权法》更加明确地规定了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为形式主义。不管是债权意思主义抑或物权意思主义皆非我国现行法的物权变动模式。物权意思主义只是学者为了理论上的自圆其说而由交付等形式中的强加杜撰,绝非现实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意思主义 形式主义 物权行为 债权行为
下载PDF
论物权行为与我国物权法立法之选择
15
作者 杨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91-93,共3页
本文从物权行为理论本体的漏洞和弊端入手,分析了其运行价值(社会实用功能)的诸多劣势和缺陷,进而揭露了其与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体系的冲突和不协调。鉴于此,我国物权法立法中不应采纳该理论,应坚决予以摒弃。
关键词 物权 立法 行为理论 实用功能 制度体系 法律
下载PDF
关于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原则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宗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7-32,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物权行为中的意思表示虽受制于法律的规定和债权行为中的约定 ,但仍是与债权行为中的意思表示具有不同性质和内容的独立的意思表示 ,故而物权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够也不应该单纯从逻辑上由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当然...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物权行为中的意思表示虽受制于法律的规定和债权行为中的约定 ,但仍是与债权行为中的意思表示具有不同性质和内容的独立的意思表示 ,故而物权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够也不应该单纯从逻辑上由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当然推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本文主张从意思自治的角度考察 ,当事人有效的物权合意应受到尊重 ,物权行为效力不受债权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影响。同时 ,物权行为的有因或无因也是法律价值判断、当事人利益衡量之立法技术的结果 ,进而主张采纳无因性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行为 相对独立性 意思自治 善意取得
下载PDF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探析——兼论《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理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中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45-47,共3页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规定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关于这一条文如何理解与适用,在实务中颇具争议。该条文不同的理论解读,对于司法实务的处理结果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会对当事人的权利的保护产生巨大影响。为此,通过对无权处分合同相...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规定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关于这一条文如何理解与适用,在实务中颇具争议。该条文不同的理论解读,对于司法实务的处理结果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会对当事人的权利的保护产生巨大影响。为此,通过对无权处分合同相关法理和相关法律、司法解释条文的体系解释分析,厘清相关理论争点和司法适用难点,以期为司法实务提供一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权处分合同 效力待定说 有效说 物权行为 负担行为 处分行为
下载PDF
论物权变动中的效果意思
18
作者 赵慕洁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5-58,109,共5页
在物权变动中,物权行为占有主要地位。物权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同样包含法律行为之要素。本文从法律行为之效果意思入手阐述了物权行为中效果意思的体现及其对物权变动的影响。笔者认为物权合意其实就是物权行为中的效果意思。
关键词 物权变动 物权行为 效果意思 物权契约
下载PDF
物权行为概念的历史考察
19
作者 曹显宏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2-64,101,共4页
物权行为在民法领域争议已久。从历史上物权行为的存在,到物权行为的沿革,自萨维尼创立物权概念以来,迄今已历时百余年。物权行为概念,是法律拟制和极端抽象思维的产物,在民法领域存在着不同的定性。物权行为概念的创立不仅在物权法领... 物权行为在民法领域争议已久。从历史上物权行为的存在,到物权行为的沿革,自萨维尼创立物权概念以来,迄今已历时百余年。物权行为概念,是法律拟制和极端抽象思维的产物,在民法领域存在着不同的定性。物权行为概念的创立不仅在物权法领域有其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民法科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行为 物权概念 物权行为
下载PDF
物权行为理论功能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永强 《行政与法》 2006年第6期113-115,共3页
学界对物权行为理论的争论大多集中在该理论对保护交易安全的功能上。本文认为物权行为理论的真正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益平衡;二是统一阐释所有权的移转问题;三是意思自治功能。并指出,物权行为抽象原则正确性的基础不是交易安全... 学界对物权行为理论的争论大多集中在该理论对保护交易安全的功能上。本文认为物权行为理论的真正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益平衡;二是统一阐释所有权的移转问题;三是意思自治功能。并指出,物权行为抽象原则正确性的基础不是交易安全论,而是平衡论。利益平衡是该理论正确性的基础和界线。在利益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应对抽象原则的适用予以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行为 平衡论 分离原则 抽象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