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5种菌草的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49
1
作者 林兴生 林占熺 +5 位作者 林冬梅 林辉 罗海凌 胡应平 林春梅 朱朝枝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研究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的抗寒能力,分别以3,0,-5,-10,-15,-20℃等不同的温度处理,模拟低温胁迫,测定电解质渗透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 研究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的抗寒能力,分别以3,0,-5,-10,-15,-20℃等不同的温度处理,模拟低温胁迫,测定电解质渗透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及恢复试验后的死亡率,结果表明,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12.05,-21.28,0.69,0.18,-1.98℃;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5种菌草抗寒能力强弱为芦竹>莱竹>稗草>象草>巨菌草,该结果与恢复试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抗寒能力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菌草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周晶 林兴生 +3 位作者 林辉 林冬梅 阳伏林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从发展历史、分子鉴定、种植技术、培育食(药)用菌、生态治理、菌糟再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这7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菌草研究与应用进展.菌草不仅可以作为食(药)用菌培养基,还可以作为防治水土流失、改良盐碱地等的生态建设草种,并且在新能... 从发展历史、分子鉴定、种植技术、培育食(药)用菌、生态治理、菌糟再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这7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菌草研究与应用进展.菌草不仅可以作为食(药)用菌培养基,还可以作为防治水土流失、改良盐碱地等的生态建设草种,并且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种质资源 栽培 食(药)用菌 生态治理 菌物饲料 生物质能源开发
下载PDF
菌草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林兴生 林占熺 +5 位作者 林冬梅 林辉 罗海凌 胡应平 林春梅 朱朝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6,共5页
以生长3个月、1 a、2 a的巨菌草、象草、芦竹、五节芒等4种菌草为材料,对其进行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工业分析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菌草的干燥基灰分含量为5.85%-18.25%,挥发分含量为64.28%-75.79%,固定碳含量为15.70%-19.5... 以生长3个月、1 a、2 a的巨菌草、象草、芦竹、五节芒等4种菌草为材料,对其进行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工业分析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菌草的干燥基灰分含量为5.85%-18.25%,挥发分含量为64.28%-75.79%,固定碳含量为15.70%-19.54%,全硫含量为0.12%-0.76%;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为14.67-18.49 MJ.kg-1,是原煤发热量的70.0%-88.3%,空干基高位发热量为14.27-18.20 MJ.kg-1,是原煤发热量的68.2%-86.9%;巨菌草、芦竹和五节芒不同生长期的干燥基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发热量不同,且随着生长期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生长1 a时达到最高,最适宜作为生物质燃料,4种菌草中,芦竹的发热量最高。菌草作为生物质燃料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不同生长期 生物质燃料 工业分析 燃烧特性
下载PDF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林冬梅 林占熺 +5 位作者 苏德伟 郑丹 林辉 林兴生 李晶 梅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93.15%、30.91%、51.12%、75.38%、8.11%和245.21%、36.97%、23.97%、73.38%、10.81%;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绿洲1号除外)、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00%、39.18%、508.69%、718.18%和13.46%、2.24%、43.14%、109.09%,巨菌草的种植效果显著优于绿洲1号;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幅分别为2 715.75%、20.66%、94.24%、2 139.08%和2 054.72%、57.02%、66.51%、1 616.92%,总体以种植巨菌草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提高25.76%和25.50%,而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4.62%、91.12%和91.39%、90.38%。综上,种植菌草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巨菌草改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荒漠化土壤 菌草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5种菌草苗期抗盐性的评价 被引量:29
5
作者 林兴生 林占熺 +5 位作者 林冬梅 林辉 罗海凌 胡应平 林春梅 朱朝枝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为探明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苗期的抗盐能力,分别以0(CK)、50、100、150、200、250 mmol.L-1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测定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细... 为探明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等5种菌草苗期的抗盐能力,分别以0(CK)、50、100、150、200、250 mmol.L-1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测定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及恢复试验后植株的死亡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5种菌草植株的死亡率、细胞膜透性呈升高的趋势;稗草、巨菌草、象草的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莱竹、芦竹的SOD、POD、CAT活性,MD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稗草、莱竹、象草、巨菌草、芦竹的半致死NaCl胁迫浓度分别为132.6、129.8、105.9、114.9、164.1 mmol.L-1,其生理指标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58、0.43、0.94、0.06、0.02,5种菌草抗盐能力的强弱为:芦竹>稗草>莱竹>巨菌草>象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抗盐能力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菌草菌糟作为饲料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晓斌 张双双 +5 位作者 林春梅 林占森 林冬梅 林辉 林兴生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和泌乳量基本一致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5头,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头.试验1组每头每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kg菌草杏鲍菇菌糟,代替基础日粮中的甜菜粕1.5 kg,其他日粮组成与对照组相同;试验2组... 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和泌乳量基本一致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5头,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头.试验1组每头每天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kg菌草杏鲍菇菌糟,代替基础日粮中的甜菜粕1.5 kg,其他日粮组成与对照组相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 kg菌草杏鲍菇菌糟;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研究菌草杏鲍菇菌糟对奶牛生产性能、牛乳IgG含量、奶牛血清IgG和IgM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后,对照组、试验1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较试验前下降8.21%、3.72%,试验2组的产奶量较试验前增加1.21%,表明用菌草杏鲍菇菌糟替代甜菜粕或直接添加可以减缓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的下降趋势;试验组的牛乳品质,血清生化指标中的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和2组牛乳中的IgG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0.59、0.09 g·L-1,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奶牛血清中的IgM含量较对照组增加0.12 g·L-1,差异显著(P<0.05);试验2和1组较对照组相对每月增收分别为197.66、244.27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杏鲍菇菌糟 奶牛
下载PDF
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林占熺 苏德伟 +6 位作者 林辉 林兴生 林冬梅 郑丹 蔡杨星 余世葵 罗宗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3-812,共10页
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问题,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后,植被恢复快.巨菌草生长92 d,鲜草产量达到178.05 t·... 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问题,在黄河上、中、下游的洪积扇区、沙漠区、砒砂岩区、河滩地水土流失区、盐碱地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高寒地区菌草生态治理后,植被恢复快.巨菌草生长92 d,鲜草产量达到178.05 t·hm^-2,鲜根重31.35 t·hm^-2;洪积扇扇缘鲜草产量达到162.45 t·hm^-2,鲜根重26.85 t·hm^-2,洪积扇区域地表水的流失量比对照(CK)下降97.45%;流动沙地菌草生态治理后,巨菌草生长55 d,即可有效重建沙地植被,其根系形成网络状,防风阻沙固沙效果显著.巨菌草作为饲用作物栽培,鲜草产量达183.45 t·hm^-2.砒砂岩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巨菌草成苗率分别为98.8%、93.5%,显著高于沙棘、杨柳、杨树.巨菌草植被恢复效果最好,鲜草产量达到62.25 t·hm^-2,鲜根重13.05 t·hm^-2,有效减缓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沟头发育.黄土高原黄土阶地区河滩地水土流失菌草生态治理后,绿洲1号种植2 a后,越冬成活率达到98%,株高616.73 cm,平均分蘖44.35个,鲜草产量173.1 t·hm^-2,能发挥长效的保水固土作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菌草改良盐碱地效果明显,pH降低,有机质、全氮、全磷、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含量升高,河滩地菌草植被恢复效果好,菌草生长121 d,收割2茬,鲜草产量达269.25 t·hm^-2.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在黄河沿岸建设菌草生态屏障技术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黄河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治理
下载PDF
五种菌草苗期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碱性评价 被引量:18
8
作者 林兴生 林占熺 +5 位作者 林辉 林冬梅 罗海凌 胡应平 林春梅 朱朝枝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为探明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5种菌草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碱能力,分别以0、50、100、125、150、200mmol·L-1Na2CO3溶液模拟碱胁迫,测定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为探明莱竹、芦竹、巨菌草、象草、稗草5种菌草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碱能力,分别以0、50、100、125、150、200mmol·L-1Na2CO3溶液模拟碱胁迫,测定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恢复试验后植株死亡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Na2CO3胁迫浓度的升高,5种菌草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S含量,SOD、POD、CAT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稗草、莱竹、象草、巨菌草、芦竹的生理指标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36、0.95、0.01、0.14、0.83,半致死Na2CO3胁迫浓度分别为107.0、127.7、68.5、78.5、123.0mmol·L-1;5种菌草的抗碱能力强弱为:莱竹>芦竹>稗草>巨菌草>象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生理响应 碱胁迫 抗碱性
原文传递
菌草竹荪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苏德伟 宋飞飞 +3 位作者 林辉 苏冠凤 罗海凌 林占熺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33-139,共7页
以泰宁和顺昌产地菌草栽培的竹荪为试材,以竹屑栽培的竹荪为对照(CK),采用国际通用方法,研究了菌草竹荪的营养成分,并对其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泰宁和顺昌菌草竹荪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79%、24.01%,均高于竹屑... 以泰宁和顺昌产地菌草栽培的竹荪为试材,以竹屑栽培的竹荪为对照(CK),采用国际通用方法,研究了菌草竹荪的营养成分,并对其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泰宁和顺昌菌草竹荪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79%、24.01%,均高于竹屑竹荪18.53%、19.4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88%及2.01%,均低于竹屑竹荪2.23%及2.38%;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44、16.27 g·(100g)^-1,均高于竹屑竹荪10.83、11.38 g·(100g)^-1。对2个产地菌草竹荪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发现其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低于竹屑竹荪,但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与竹屑竹荪相一致,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及氨基酸相对比值(EAARR)均高于竹屑竹荪;泰宁产菌草竹荪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高于竹屑竹荪,但顺昌产菌草竹荪与之相反。通过模糊识别法得出,菌草竹荪与全鸡蛋白贴近度分别为0.82、0.80,高于竹屑竹荪的0.79、0.78。菌草栽培竹荪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种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竹荪 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价值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2种菌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叶文雨 廖海萍 +5 位作者 许钰滢 谢序泽 倪明月 胡红莉 余文英 鲁国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3-1788,共6页
为详细了解福州菌草基地巨菌草和绿洲一号2种菌草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巨菌草和绿洲一号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菌草根际土检测到细菌类群主要的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Acidobac... 为详细了解福州菌草基地巨菌草和绿洲一号2种菌草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巨菌草和绿洲一号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菌草根际土检测到细菌类群主要的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门(Nitrospir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的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6)、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ia)、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主要的优势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绿洲一号、巨菌草及其对照根际土壤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9.05、8.733、7.61;巨菌草、绿洲一号及其对照根际土壤细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1、0.014、0.037;巨菌草、绿洲一号及其对照根际土壤细菌Chao1指数分别为3145.320、3647.482、2329.344。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在3个土壤样品中,绿洲一号根际土Shannon指数最大,对照土壤Shannon指数最小,对照土壤Simpson指数最大,绿洲一号Simpson指数最小,说明菌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绿洲一号根际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略高于巨菌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料对真姬菇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周斌 张健 +3 位作者 王佳敏 苏德伟 林兴生 林占熺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5-149,共5页
以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为试材,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2种菌草、木屑和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真姬菇,研究真姬菇菌丝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漆酶和锰过氧... 以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为试材,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2种菌草、木屑和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真姬菇,研究真姬菇菌丝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在其生长发育阶段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培养料中,真姬菇菌丝分泌的木质素酶类(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大值都在菌丝后熟阶段,而非木质素酶活性最大值则都在菌丝生殖阶段;不同培养料中真姬菇菌丝分泌的同种胞外酶,其活性在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在变化趋势上,木质素酶类的活性趋势差异在菌丝体后熟阶段,非木质素酶类基本相似。由此说明真姬菇胞外酶活性与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并且呈现阶段性变化;真姬菇胞外木质素酶类的活性及变化趋势,与其菌丝生长阶段和培养料的组成有关,非木质素酶类活性的变化趋势由真姬菇生长阶段决定,培养料的不同仅对其活性大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菌草 胞外酶 纤维素酶 漆酶
原文传递
菌草对灵芝生长状况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丽秋 范锦琳 +2 位作者 刘欣怡 林占熺 刘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8-511,共4页
以菌草栽培灵芝,分析灵芝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生物转化率、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灵芝在配方1(芒萁30%、巨菌草53%、麦麸15%、石膏2%)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生物转化率接近对照;灵芝在配方2(芒萁30%、五节... 以菌草栽培灵芝,分析灵芝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生物转化率、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灵芝在配方1(芒萁30%、巨菌草53%、麦麸15%、石膏2%)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生物转化率接近对照;灵芝在配方2(芒萁30%、五节芒53%、麦麸15%、石膏2%)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产量与生物转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两种菌草灵芝的营养成分接近于、有的甚至略高于对照。且两者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对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的要求。综上所述,配方1和配方2可以替代木屑栽培灵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灵芝 生长状况 营养成分 重金属
下载PDF
菌草栽培食(药)用菌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苏德伟 林辉 +5 位作者 宋飞飞 薛志香 曹秀明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占熺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2期62-70,共9页
以菌草栽培的15种食(药)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对其进行氨基酸组成测定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分析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的组成与占比情况。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不同品种的氨基... 以菌草栽培的15种食(药)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对其进行氨基酸组成测定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分析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的组成与占比情况。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不同品种的氨基酸含量介于7.52 g·100^(-1)g^(-1)~23.73 g·100^(-1)g^(-1)之间,必需氨基酸占比总氨基酸的30.58%~61.30%;蛋白质贴近度μ都在0.7以上,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是一类优质蛋白质食物,其中紫孢平菇、真姬菇、竹荪、灰树花都在0.8以上,质量最佳;15个食(药)用菌品种聚类分为5类,其中真姬菇、紫孢平菇、竹荪、灰树花营养价值最高,灵芝和紫芝药用价值最高;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品种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在特色风味产品开发及现代中医、中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食(药)用菌 氨基酸组成 营养价值 聚类分析
下载PDF
46份菌草种质资源PEPC基因的PCR-RFLP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梅嘉洺 黄小霞 +4 位作者 王咏 朱美兰 林辉 阳宴清 卢运海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45-50,60,共7页
根据近缘种间同源基因序列保守的原理,设计20对可用于扩增菌草PEPC基因的特异性PCR反应引物。利用PCR-RFLP技术对46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PEPC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对引物可对供试材料实现有效特异性扩增,PCR产物经限制性核酸内切... 根据近缘种间同源基因序列保守的原理,设计20对可用于扩增菌草PEPC基因的特异性PCR反应引物。利用PCR-RFLP技术对46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PEPC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对引物可对供试材料实现有效特异性扩增,PCR产物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ae III酶切,在46份材料上共给出176(平均每对引物14.7)个变异类型。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SM)在0.86-1,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65时,46份材料可分为四大类群,这表明PCR-RFLP技术可有效用于菌草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PCR-RFLP 种质资源 PEPC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pH值的菌草培养基对4种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海凌 林兴生 +2 位作者 林辉 林占熺 罗德金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研究不同pH值的菌草培养基栽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香菇(Lentinus edodes)、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平菇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5-9,最适6-7,pH值为6时菌丝... 研究不同pH值的菌草培养基栽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香菇(Lentinus edodes)、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平菇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5-9,最适6-7,pH值为6时菌丝长速最快,为6.375mm/d;毛木耳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5-9,最适7-6,pH值为7时菌丝长速最快,为3.600mm/d;香菇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4-9,最适6-5,pH值为6时菌丝长速最快,为3.250mm/d;灵芝菌丝生长pH值适宜范围4-9,最适7-6,pH值为7时菌丝长速最快,为5.350mm/d;4种真菌菌丝均随酸性和碱性的增强,生长速度变慢,菌丝长势也变弱,在最适pH值条件下,4种菌丝的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平菇、灵芝、毛木耳、香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菌丝生长 PH值
下载PDF
菌草栽培的9种灵芝菌株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凯 林占熺 曹剑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849-10852,共4页
[目的]比较菌草栽培的9种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优选最佳栽培菌种。[方法]采用G10004、泰山G10014、信州G10002、三明所G10001、韩国灵芝G10006、G10022、赤芝G10008、G10021和Ga0801等9种灵芝菌株进行菌草栽培,比较灵芝菌株的... [目的]比较菌草栽培的9种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优选最佳栽培菌种。[方法]采用G10004、泰山G10014、信州G10002、三明所G10001、韩国灵芝G10006、G10022、赤芝G10008、G10021和Ga0801等9种灵芝菌株进行菌草栽培,比较灵芝菌株的生长状况和多糖含量。[结果]栽培的G10021灵芝菌株生长状况最好,且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较高;Ga0801和泰山G10014菌株也可应用于灵芝的菌草栽培,而其他菌株则不适宜用作菌草栽培。[结论]G10021可以作为菌草栽培灵芝的首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菌株 多糖 灵芝
下载PDF
6份狼尾草属菌草的ITS和叶绿体matK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雄杰 范国成 +4 位作者 林冬梅 林辉 胡菡青 鲁国东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对来自福建农林大学、闽清、闽侯和南平等地的6份狼尾草属菌草的ITS片段和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用Clustal X 2.0和MEGA 4.1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份菌草的ITS序列长度均为585 bp,其中变异位点0-3个,... 对来自福建农林大学、闽清、闽侯和南平等地的6份狼尾草属菌草的ITS片段和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用Clustal X 2.0和MEGA 4.1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份菌草的ITS序列长度均为585 bp,其中变异位点0-3个,信息位点2个,遗传距离为0-0.089,平均遗传距离为0.022;mat K序列长度为880-881 bp,其中变异位点(信息位点)1个,遗传距离为0-0.016,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ITS系统树结果显示6份共菌草聚成四类,其中杂交狼尾草和象草(MQ)聚类在第I类的同一分支,巨菌草和象草聚在第Ⅱ类的不同分支,表明其亲缘关系比较近;mat K序列系统树结果除了象草(MQ)外其余5份菌草均聚在了同一分支上,表明叶绿体mat K序列无法将供试的6份菌草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 MATK基因 菌草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菌草栽培银耳培养基配方筛选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玉琴 项丽娟 +4 位作者 林占熺 林辉 林兴生 林冬梅 罗海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7期86-89,共4页
采用试管法对4种菌草、3种辅料进行配方筛选优化。结果表明,最适菌草栽培银耳的配方是:类芦70%,高粱5%,麸皮24%,石灰1%。该配方银耳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达1.067 cm/d;子实体出芽早,展片优于对照棉籽壳。
关键词 菌草 银耳 配方筛选
下载PDF
菌草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晓斌 张双双 +2 位作者 林冬梅 林辉 林占熺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6-149,共4页
以杏鲍菇P008菌种为研究对象,以巨菌草、象草、五节芒、类芦、芒萁等常见菌草为培养基筛选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研究了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草栽培杏鲍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五节芒48%、芒萁20%、麸皮25%、玉米... 以杏鲍菇P008菌种为研究对象,以巨菌草、象草、五节芒、类芦、芒萁等常见菌草为培养基筛选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研究了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草栽培杏鲍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五节芒48%、芒萁20%、麸皮25%、玉米粉5%、石膏1%、石灰1%,pH 8.6,含水量60%,五节芒与芒萁比较适宜作为栽培杏鲍菇培养基的主料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杏鲍菇 培养基 栽培
原文传递
菌草混合莲子废弃物栽培平菇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应平 林兴生 +5 位作者 赖由运 林冬梅 刘朋虎 罗海凌 林春梅 林占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7-1564,共8页
【目的】评价以菌草与莲子壳、莲子蓬等废弃物为混合原料栽培平菇的效果,为提高莲子壳和莲子蓬等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新思路。【方法】设4个以菌草、莲子壳和莲子蓬等为主要原料的平菇栽培配方,以木屑原料为对照(CK)(配方①为CK... 【目的】评价以菌草与莲子壳、莲子蓬等废弃物为混合原料栽培平菇的效果,为提高莲子壳和莲子蓬等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新思路。【方法】设4个以菌草、莲子壳和莲子蓬等为主要原料的平菇栽培配方,以木屑原料为对照(CK)(配方①为CK,配方②为38.0%巨菌草+39.0%莲子壳+20.0%麸皮+3.0%石灰,配方③为38.0%五节芒+39.0%莲子蓬+20.0%麸皮+3.0%石灰,配方④为38.0%五节芒+20.0%莲子壳+19.0%莲子蓬+20.0%麸皮+3.0%石灰,配方⑤为39.0%莲子壳+38.0%莲子蓬+20.0%麸皮+3.0%石灰),开展平菇栽培试验,比较分析各配方栽培平菇的菌丝长速、满袋时间、长势、形态及鲜(干)菇产量、生物学效率、产投比和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以配方②和配方④为原料栽培的平菇菌丝长势旺盛,前两潮鲜菇平均产量分别为360.2和372.4 g/袋,生物学效率分别为85.6%和84.7%,产投比分别为1.69和1.76,均优于以CK、配方③和配方⑤为原料栽培的平菇。配方②和配方④栽培平菇子实体的蛋白含量分别为21.50和20.40 g/100 gDW,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6.90和16.65 g/100 gDW,粗纤维含量分别为5.10和6.10 g/100 gDW,粗灰分含量分别为4.9和4.6 g/100 gDW,粗脂肪酸含量均为1.80 g/100 gDW;微量元素中Mg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010.0和999.0 mg/kg;重金属含量均在绿色食品食用菌卫生指标范围内。【结论】利用莲子壳和莲子蓬为原料栽培平菇具有可行性,含巨菌草(五节芒)和莲子废弃物的培养料更有利于提高平菇产投比及生产效益。其中,以38.0%巨菌草+39.0%莲子壳+20.0%麸皮+3.0%石灰和38.0%五节芒+20.0%莲子壳+19.0%莲子蓬+20.0%麸皮+3.0%石灰为原料栽培平菇效果较佳,其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和粗纤维含量均较高,脂肪含量低,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符合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菌草 莲子壳(蓬) 营养成分 栽培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