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5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利用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田辉 吴铁军 +3 位作者 张连群 田锁臣 曲爱君 蔡秀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利用率 (O2 U Cc)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选择重症颅脑损伤 4 0例作为实验组 ,同期 4 0例轻、中度颅脑损伤作为对照组。通过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采血 ,观察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颈内...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利用率 (O2 U Cc)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选择重症颅脑损伤 4 0例作为实验组 ,同期 4 0例轻、中度颅脑损伤作为对照组。通过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采血 ,观察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 (Sj O2 )以及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 S(a j) O2 〕;根据氧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推导出 O2 UCc。O2 U Cc=S(a j) O2 / Sa O2 ,并计算 O2 U Cc;分析 O2 U Cc与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 Sa O2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 Sj O2 升高 ,O2 U Cc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均 <0 .0 1)。实验组死亡 2 6例 ,存活 14例 ,病死率 6 5 %。死亡组 Sa O2 与存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死亡组 Sj O2 升高 ,O2 UCc降低 ,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显著 (P均 <0 .0 1)。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常伴有脑氧代谢动力学障碍 ,以高 Sj O2 和低 O2 U Cc为主要表现 ;O2 UCc<11%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症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氧代谢 脑氧利用率
下载PDF
经颈静脉导管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23
2
作者 钱结胜 李征然 +6 位作者 姜在波 朱康顺 关首海 周斌 许长谋 何可可 单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途径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采用经颈静脉穿刺后,置管造影并植入滤器,留置导管持续血管内溶栓同时联合足背静脉溶栓;而同期有16例患者(对照...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途径血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组)采用经颈静脉穿刺后,置管造影并植入滤器,留置导管持续血管内溶栓同时联合足背静脉溶栓;而同期有16例患者(对照组)仅行足背静脉溶栓。结果治疗组溶栓时间为(6.6±2.3)d,对照组为(8.2±1.4)d;所用尿激酶总量治疗组为(552±224)万u,对照组为(700±166)万u。联合溶栓能显著减少溶栓时间与尿激酶用量(P<0.05)。治疗组溶栓前后大、小腿周径分别减小(4.6±2.1)cm、(4.0±2.1)cm,对照组分别为(3.2±1.7)cm、(2.7±1.5)c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溶通率为66.7%,对照组完全溶通率为3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在血栓完全溶通后从原穿刺处将滤器取出。结论经颈静脉途径导管内溶栓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效果好,完全溶通后可从原穿刺处回收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内溶栓 颈静脉 足背静脉
下载PDF
4种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永红 刘惠莲 +4 位作者 孟宪萍 刘加玲 胡美芳 徐志琴 李丽丽 《东南国防医药》 2005年第6期419-420,425,共3页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 ICC置管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3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6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45例股静脉置管组,14例P ICC置管组。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及并发...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 ICC置管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3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6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45例股静脉置管组,14例P ICC置管组。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组为86.6%,锁骨下静脉组为89.7%,股静脉组为88.8%,P ICC组为92.8%(P>0.05);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没有明显差异(P>0.05),P 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与颈内静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股静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建立良好的深静脉置管的管理方法,掌握正确的置管技术、封管技术和换药技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术 颈内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应用比较
下载PDF
三种不同途径经皮深静脉置管术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占升 于学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2-643,共2页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不同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患者按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S组,6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J组,60例)及股静脉置管组(G组,60例)...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不同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患者按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S组,6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J组,60例)及股静脉置管组(G组,60例)。对比三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失败率、导管置留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失败率、堵管、心律失常及血气胸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脱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清醒患者评价舒适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灵活选用穿刺途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颈静脉 股静脉 静脉穿刺术
下载PDF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忠仕 张竞超 +7 位作者 杨晓涵 胡建国 胡铁辉 程端 陈金兰 徐新华 李迎霞 胡野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方法 应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对 7只犬行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测定肺血流动力学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畅情... 目的 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方法 应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对 7只犬行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测定肺血流动力学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畅情况。 结果 重建术后 1年 7只犬均存活。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均无明显改变 ,右心室舒张压无明显变化 ,收缩压和平均压显著增加 (P<0 .0 1)。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关闭良好 ,无明显反流 ,跨瓣压差小 ;术后 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全部带瓣管道通畅 ,未见明显血栓形成 ,除 1只犬瓣叶活动稍差合并轻度反流外 ,其余犬瓣叶活动良好。心导管测压显示肺动脉与右心室之间压差为 3~ 19mm Hg(1k Pa=7.5 mm Hg) ,管道内舒张压显著高于右心室舒张压 ,右心室造影显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和肺动脉无明显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 静脉带瓣管 右心室流出道 血流动力学 BJVC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不同穿刺体位和头偏左转各角度对患者右颈内静脉B超影像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毛仲炫 尤亚丽 +2 位作者 倪玉霞 彭劲松 刘敬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穿刺体位和头偏左转各角度对患者右颈内静脉B超影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Ⅲ级,男62例,女38例,年龄21~79岁。患者依次取去枕垫肩平卧位(肩下垫6cm薄枕)、平卧位、Trendelenburg体位(15°~30&... 目的研究不同穿刺体位和头偏左转各角度对患者右颈内静脉B超影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Ⅲ级,男62例,女38例,年龄21~79岁。患者依次取去枕垫肩平卧位(肩下垫6cm薄枕)、平卧位、Trendelenburg体位(15°~30°头低足高位),分别将患者头偏左转0°、30°、45°和60°。超声探头置于患者右侧胸锁乳突肌三角的顶点,通过二维B超测量上述不同穿刺体位和头偏左转各角度时患者右颈内静脉的横径和横截面积等指标。计算右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率和安全穿刺范围。结果与Trendelenburg位比较,头偏左转不同角度去枕垫肩平卧位和平卧位患者右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明显减小(P〈0.05),且去枕垫肩平卧位明显小于平卧位(P〈0.05)。与头偏左转0°比较,头偏左转30°、45°和60°时三种体位右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0.05)。与Trendelenburg位比较,头偏左转不同角度去枕垫肩平卧位和平卧位患者安全穿刺范围明显减小(P〈0.05)。头偏左转30°、45°和60°角度三种体位的安全穿刺范围依次减小(P〈0.05)。与Trendelenburg比较,头偏左转不同角度去枕垫肩平卧位和平卧位患者动-静脉重叠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去枕垫肩平卧位明显小于平卧位(P〈0.05)。头偏左转30°、45°和60°时三种体位患者动-静脉重叠程度评分依次升高(P〈0.05)。结论患者取Trendelenburg位是经右侧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理想的穿刺体位。头偏左转有利于右颈内静脉的充盈,但为了减少误穿动脉的风险,头偏左转角度以不超过3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 置管 超声影像
下载PDF
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斌 吴萍 +3 位作者 薛月英 刘兴华 王焰磊 姜世忠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的假设是否正确。方法:6名青年男性被试者经受了为期11 d、共9次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评价被试者对-30°/30 min头低位倾斜(head-down tilt,HDT)的反应,记录症状、心... 目的:检验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的假设是否正确。方法:6名青年男性被试者经受了为期11 d、共9次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评价被试者对-30°/30 min头低位倾斜(head-down tilt,HDT)的反应,记录症状、心率、血压、颈部血流等主客观指标。结果:①训练后,被试者在HDT中的反应得到了改善,表现为与训练前相比,HDT中的不良症状明显减轻(症状得分1.00±0.63vs6.00±3.79,P<0.05),心率降低的幅度明显增加(-4.4±3.6vs-0.6±2.5,P<0.01);②训练前,被试者在HDT中,颈内静脉血流与仰卧位比较明显减少(P<0.01),初期颈内动脉血流明显增加(P<0.01),颈总动脉血流呈现增加的趋势;训练后,被试者在HDT中,颈内静脉血流与仰卧位比较无显著差别,颈内动脉血流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颈总动脉血流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反复体位改变训练可提高人体头低位耐力;血液头向转移得到抑制是反复体位改变训练提高头低位耐力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体位改变 训练 头低位 耐力 颈动脉 颈内静脉 血流
下载PDF
肘静脉与颈外静脉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克勤 邱琼 郑凤鸣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0年第4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肘静脉与颈外静脉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肘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各40例,并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穿刺点渗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组静... 目的:探讨经肘静脉与颈外静脉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肘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各40例,并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穿刺点渗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穿刺点渗血情况明显低于肘静脉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高于肘静脉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选择颈外静脉置入PICC,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静脉 颈外静脉 PICC 乳腺癌
下载PDF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三种不同植入方法的首次成功率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建新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比较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同植入方法的首次成功率。方法2002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外科连续植入351例静脉输液港,其中头静脉切开植入23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41例,B超引导颈内静脉植入76例,对不同植入方法的首次手术成功... 目的比较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同植入方法的首次成功率。方法2002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外科连续植入351例静脉输液港,其中头静脉切开植入23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41例,B超引导颈内静脉植入76例,对不同植入方法的首次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头静脉切开植入静脉输液港首次成功率为78.6%(184/234),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首次成功率为90.2%(37/41),B超引导经颈内静脉植入首次成功率为100%(76/76),头静脉切开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1,P=0.059),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组首次植入成功率高于头静脉切开组(χ^2=19.362,P=0.000)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χ^2=7.677,P=0.014)。头静脉切开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4/234),导管植入颈内静脉2例(1.1%),术后伤口积液2例(1.1%),另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同植入方法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首选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植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头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原文传递
正常人颈内静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9
10
作者 贾凌云 华扬 +2 位作者 唐煜 吉训明 张开元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正常人群颈内静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筛查并进行颈内静脉超声检查的正常受检者共计12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静脉汇入无名静脉水平(J1)、甲状腺上...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正常人群颈内静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脑卒中筛查并进行颈内静脉超声检查的正常受检者共计12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静脉汇入无名静脉水平(J1)、甲状腺上静脉汇入颈内静脉水平(J2)及相当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处至颈内静脉出颅水平段(J3)进行评估。评估主要参数包括:各段平静呼吸时最大内径、横截面积、最高流速(Vmax)、平均血流量(FVm)及各段最高压力梯度(PGmax),比较双侧颈内静脉各段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分析性别和年龄对各参数的影响。结果左侧颈内静脉各段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明显低于右侧颈内静脉同节段水平(P<0.05)。男、女性之间颈内静脉各参数的左侧/右侧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颈内静脉各段PGmax及FVm左侧/右侧比值有逐渐降低趋势,在J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颈内静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综合评估。正常人群中,右侧颈内静脉是头颈部静脉回流的优势侧别。随着年龄增长,左侧颈内静脉的回流能力进一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静脉 血流动力学 结构 正常人群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右颈内静脉可调弯鞘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超 廖胜杰 +5 位作者 方剑 马伦超 陆国梁 张英元 黄杰周 谢少波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全新的超声引导下经右颈内静脉可调弯鞘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手术方式。方法:共15例ASD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送入可调弯鞘,超声引导下调节鞘管头端,使其与房间隔平面垂直并居于ASD正中,选择适当大小的封堵器通过鞘管,常规... 目的:探讨一种全新的超声引导下经右颈内静脉可调弯鞘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手术方式。方法:共15例ASD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送入可调弯鞘,超声引导下调节鞘管头端,使其与房间隔平面垂直并居于ASD正中,选择适当大小的封堵器通过鞘管,常规释放左盘伞及右盘伞。结果: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27.4±5.6)min,心内操作时间(6.7±5.2)min,全部病例无残余分流,住院期间无死亡,无心律失常、溶血及心内感染,无颈内静脉损伤及栓塞。术后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右颈内静脉可调弯鞘ASD封堵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轻微,适应证更广,并发症更小的新术式,较传统的经皮介入封堵、经胸封堵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 房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超声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颈内静脉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凌云 华扬 +2 位作者 吉训明 罗涛 张开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查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颈内静脉(IJV)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12例经CDU诊断,MR静脉成像(MRV)和(或)DSA确诊的13支IJV病变(管腔局限狭窄9例,长段纤细2例,1例为右侧IJV局限性狭...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检查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颈内静脉(IJV)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12例经CDU诊断,MR静脉成像(MRV)和(或)DSA确诊的13支IJV病变(管腔局限狭窄9例,长段纤细2例,1例为右侧IJV局限性狭窄,左侧IJV长段纤细)并行IJV介入治疗(IJV支架置入5例和球囊扩张7例)的CVST患者。在IJV介入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6个月、1年、2年应用CDU检查,比较IJV管径及最大血流速度(V_(max))的变化,分析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CDU检查显示,13支IJV狭窄部位管径较术前明显增加(4.7±2.1)mm比[(2.3±1.3)mm,t=5.325,P<0.01)]。IJV血流速度较术前得到改善[局限性狭窄10支(50±15)cm/s比(87±24)cm/s,t=6.285,P<0.01]。对12例中6例(支架置入和球囊扩张各3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8±7)个月的随访,2例球囊扩张术后患者发生了再狭窄。结论对于存在IJV病变的CVST患者,初步观察显示IJV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病变管腔及血流动力学,但介入治疗,尤其是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CDU可以作为IJV狭窄病变远期疗效的客观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颈静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支架 球囊扩张
下载PDF
扩张静脉段包裹术治疗儿童颈内静脉扩张症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贵麟 高艳华 +1 位作者 彭少林 苏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1-282,共2页
为了保护扩张的颈内静脉不致破裂,应用扩张静脉段包裹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颈内静脉扩张症,本组共24例,经随访2年6个月至20年,23例治愈。手术要点是应用人造血管或自体阔筋膜对扩张的颈内静脉进行外包裹,从而避免了结扎血管,... 为了保护扩张的颈内静脉不致破裂,应用扩张静脉段包裹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颈内静脉扩张症,本组共24例,经随访2年6个月至20年,23例治愈。手术要点是应用人造血管或自体阔筋膜对扩张的颈内静脉进行外包裹,从而避免了结扎血管,保留了该血管的通畅,尤其对双侧病变的治疗更为合理。先天性颈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儿童期频繁出现的胸腔压力增高为本病的主要诱因。该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静脉曲张 血管疾病 儿童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Modeling Blood Flow in Veins of Uniform Properties (Giraffe Jugular Vein)
14
作者 Rogers Omboga Amenya Johanna Kibet Sigey +1 位作者 Geoffrey Moriaso Ole Maloiy David Mwangi Theuri 《Open Journal of Biophysics》 2024年第2期132-153,共22页
This paper models the giraffe’s jugular veins as a uniform collapsible tube from a rigid skull. The equations governing one-dimensional steady flow through such a tube for various condi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 This paper models the giraffe’s jugular veins as a uniform collapsible tube from a rigid skull. The equations governing one-dimensional steady flow through such a tube for various condi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effects of inertial and inclination angles that have not been discussed previously have been includ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different flows for a uniform tube (vein) are possible. However, this flow matches that of a jugular vein which is supercritical, and the steady solution has been given by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driving forces of gravity and the viscous resistance to the flow at the right atrium of the heart must be sub-critical for a fixed right-atrium pressure which means that an elastic jump is required to return the flow to sub-critical from the supercritical flow upstream this type of relationship gives rise to flow limitation at the same time given any right atrium fixed pressure there exists a maximum flow rate which when exceede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flow do not hold boundary conditions at the right atrium are not satisfied hence making the steady flow impossible this mechanism of flow limitation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one in that causes airways through forced expiration from the observation made it is clearly shown that there is an intravascular pressure difference with a change in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Flow jugular vein Cross-Sectional Area SUPERCRITICAL SUBCRITICAL JUMP
下载PDF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研究及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15
作者 徐志宾 徐远 王鑫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局部影像解剖特点进行分型,右侧分为5型,左侧分为4型,结合置管后胸部X线片、CT检查、腔内心电及超声等资料明确中心静脉管位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关系。结果 389例病例右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44.7%、Ⅱ型占24.7%、Ⅲ型占10.3%、Ⅳ型占17.2%、Ⅴ型占3.1%;左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29.3%、Ⅱ型占59.9%、Ⅲ型占9.8%、Ⅳ型占1.0%。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共271例,右侧入路180例中导管异位共2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Ⅴ型5例,左侧入路91例中导管异位共3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PIC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6,P=0.019),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3,P=0.557)。CVC置管118例,右侧入路104例中导管异位5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左侧入路14例中导管异位3例,其中Ⅱ型2例、Ⅳ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CV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03,P=0.116),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7,P=0.213)。结论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右侧Ⅰ型最多见,左侧Ⅱ型最多见,局部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影像解剖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间断性头高位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会品 孙喜庆 +4 位作者 王冰 姚永杰 石菲 耿捷 王永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0-414,共5页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对21d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在21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在21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对21d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在21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在21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头高位倾斜2h。实验结束后取股静脉和颈静脉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细胞层萎缩,管壁变薄;颈静脉内皮细胞增生,弹力层增厚;对抗组静脉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颈静脉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发达,向分泌型转变;对抗组静脉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发生萎缩性改变,颈静脉发生增生性改变;每天2h头高位45°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及颈静脉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头高位倾斜 股静脉 颈静脉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压迫法在预防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金秀 陶利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8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压迫颈静脉法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效果。方法将216例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压迫颈静脉法,观察两组置管误... 目的探讨压迫颈静脉法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效果。方法将216例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压迫颈静脉法,观察两组置管误入颈静脉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压迫颈静脉法进行PICC置管,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法 PICC 颈静脉 导管尖端
下载PDF
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智敏 王景梅 +1 位作者 周伟 张志强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了解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和优点。方法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体表位置容易掌握。1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经皮隧道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695例患者穿刺置管710例次,其中645例患者穿刺成功,成功率90.8%,37例患者透析4~49d后出现感染,... 目的了解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和优点。方法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体表位置容易掌握。1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经皮隧道植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695例患者穿刺置管710例次,其中645例患者穿刺成功,成功率90.8%,37例患者透析4~49d后出现感染,占透析患者总数6.4%,31例穿刺针误入右颈总动脉,占患者总数4.5%,须拔针,充分压迫止血。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血管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尤其适用于慢性肾衰竭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初期血液透析阶段,也适用于危重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时可以采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解决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置管 尿毒症 血管通路
下载PDF
牛颈静脉经不同方法交联改性后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晖 胡建国 +5 位作者 吴忠仕 胡铁辉 邓又华 冯耀光 姜志斌 杨彦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制成复合乳剂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兔血清抗体滴度。取新鲜牛颈静脉免疫的兔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体外检测交联后的牛颈静脉组织匀浆的抗原组分。结果:免疫印迹显示新鲜牛颈静脉组织有特异性重复出现的阳性条带,经PC,DMP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均未出现明显阳性条带,经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中1例出现阳性条带,但无特异性重复出现的条带,各交联处理组间免疫原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PC,DMP及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可有效地灭活其免疫原性,适合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原性 交联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多聚环氧化合物 改性 脉经 新西兰大白兔 血清抗体滴度 阳性条带 免疫扩散法 免疫印迹法 复合乳剂 福氏佐剂 组织匀浆 体外检测 应用要求 特异性 DMP 出现 光氧化 对照组 新鲜 戊二醛 兔血清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可调弯鞘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小儿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全伟 王宁 +5 位作者 高明磊 刘大为 卢绪宁 崔琳 文平 刘宇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可调弯鞘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9月27例ASD,年龄12~17(14.6±1.8)月,体重7.8~1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可调弯鞘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9月27例ASD,年龄12~17(14.6±1.8)月,体重7.8~12.6(10.2±1.5)kg。ASD直径9.0~14.0(11.6±1.6)mm。在TTE引导下,使用新型可调弯鞘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实时调整鞘管的头端通过房间隔缺口,选择合适大小的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27例ASD封堵过程顺利,均获成功,无一例改为放射线引导或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18~26(22.1±2.3)min。术后住院时间2~5(3.5±1.2)d。无外周血管损伤、心内感染或心包积液等并发症。随访18~28(23.0±3.5)月,无心律失常、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血栓发生。结论在TTE引导下应用新型可调弯鞘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封堵ASD具有适应证广、手术路径短、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经股静脉治疗有难度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可调弯鞘 经胸超声心动图 颈内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