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后路四种钉棒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4
1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赵卫东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侧块螺钉)、C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D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板螺钉);与对照组E组(Magerl螺钉,即经C1/2侧块关节螺钉)进行对比,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比较其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前屈稳定性上,四种钉棒固定方法(A、B、C、D组)间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单纯Magerl螺钉固定(E组)(P<0.05)。在后伸稳定性上,D组与E组两种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其抗后伸的稳定性较A、B、C组略差(P<0.05);A、B、C组三种钉棒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在侧屈运动稳定性上,D组的稳定性略差,其他四种固定方式间无差异(P>0.05)。在旋转稳定性上,所有固定方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钉棒固定方法都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结构情况和术者对不同手术技术的熟悉程度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参数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潘志军 洪华兴 +3 位作者 黄宗坚 陈欣 郑强 陈王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S1椎弓根宽和高分别为 (2 7.7± 1.9)mm和 (2 0 .2± 2 .3 )mm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4.6± 2 .9)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 1.8± 3 .4)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7.7± 3 .8)° ,向尾端倾斜 (7.1± 2 .3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为 (86.5± 3 .8)mm。以此进针方法行 10枚螺钉固定 ,无螺钉穿出椎弓根。结论 :髂后下棘和坐骨大切迹恒定存在 ,变异小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5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0mm ;螺钉长 75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5°~ 10° ,向尾端倾斜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螺钉 进针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三种方法治疗肩锁关节Ⅲ型脱位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林斌 练克俭 +4 位作者 郭林新 郭志民 庄泽民 刘庆军 林石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比较Dewar手术与克氏针张力带和Wolter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三种方法治疗96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Dewar手术组32例,克氏针张力带组44例,Wolter钢板内固定组20例。其中男81例,... 目的比较Dewar手术与克氏针张力带和Wolter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三种方法治疗96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Dewar手术组32例,克氏针张力带组44例,Wolter钢板内固定组20例。其中男81例,女15例。新鲜脱位85例,陈旧性脱位11例。结果96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8年,平均4年2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Dewar手术组:优26例,良5例,差1例;克氏针张力带组:优20例,良13例,差11例;Wolter钢板组:优15例,良4例,差1例。三种方法临床疗效比较:Dewar手术组与克氏针张力带组有非常显著差异;Dewar手术组与Wolter钢板组无显著差异;Wolter钢板组与克氏针张力带组有显著差异。三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2.36±7.24)min,(67.43±8.11)min、(69.73±8.04)min;住院费用分别为:(2.40±0.27)千元、(2.10±0.19)千元、(8.45±0.36)千元;并发症例次分别为1、31、0例次。结论Dewar手术是一种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仅手术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而且具有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肩锁关节 Ⅲ型脱位 螺丝钉 克氏针 WOLTER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阮默 徐达传 +2 位作者 汪新民 徐永清 汤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果:S1侧突高度为(22.1±4.6)mm,厚度为(27.8±3.1)mm,S2侧突高度为(13.4±3.6)mm,厚度为(20.9±2.2)mm。S1进针点位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附近,S2进针点位于髂结节-髂后上棘连线前4/5与后1/5交点附近。S1侧突中轴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S2则约为80°,S1侧突中轴与冠状面的夹角约为36°,S2则约为15°。结论:(1)S1侧突能容纳直径为6.5~7.0mm的螺丝钉2枚,S2侧突可容纳1枚。(2)S1侧突螺丝钉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与冠状面夹角约为36°;对S2则分别约为80°和15°。S1进针深度为68mm,S1为55mm。(3)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手术应严格限制在骨折精确复位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骶髂螺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苏永刚 王军强 +3 位作者 刘文勇 王豫 胡磊 王满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进行尸体骨骨盆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评估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开发的一种基于术中X线图像的手术导航系统。在该系统... 目的本研究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进行尸体骨骨盆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评估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开发的一种基于术中X线图像的手术导航系统。在该系统辅助下对4具尸体骨骨盆进行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共12枚空心钉,均置入S1。作为对比,由同一位医生操作,应用传统方法在C型臂透视控制下对模型骨盆进行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同样为12枚空心钉。记录从采集图像到置入空心钉导针所需透视的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及操作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后,通过目测、透视和锯开骶骨直接测量的方法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置入一枚导针的平均透视次数是2.5次,平均透视累计时间为1.5s,平均操作时间为253s;12枚骶髂关节螺钉均在安全区内。在透视控制下徒手操作,置入每枚导针的平均透视次数是20.3次,平均透视累计时间为13.7s,平均操作时间为246s;12枚骶髂关节螺钉中,两枚螺钉误置。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操作的透视次数和透视累计时间少于徒手操作,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操作时间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为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而这一切都在短短的数分钟之内完成,具备极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并使患者和医生受到的X线照射量显著减少。目前的应用结果鼓舞我们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 骶髂关节 螺钉
原文传递
经皮骶髂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6
作者 蔺广生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骶髂钢板组和骶髂螺钉组。其中骶髂钢板组74例,给予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骶髂钢板组和骶髂螺钉组。其中骶髂钢板组74例,给予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髂螺钉组75例,给予经皮骶髂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以及Tile分类等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86.1±11.2)min,(16.7±8.5)m L,(1.7±0.6)cm和(8.7±2.7)d]均显著低于骶髂钢板组患者[(122.3±20.5)min,(516.3±118.7)m L,(15.7±1.5)cm和(17.7±4.8)d,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和功能恢复优良率(97.3%和96.0%)均显著高于骶髂钢板组患者(79.7%和73.0%,P〈0.05);骶髂螺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骶髂钢板组患者(24.3%,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出血量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螺钉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缝合锚弹性固定生理重建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 被引量:20
7
作者 汤峰 王勤业 +3 位作者 徐忠良 罗亚平 常小波 王以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66-5471,共6页
背景:目前下胫腓联合损伤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韧带的修复,而缝合锚对于韧带修复、重建韧带与骨连接有较为明确的疗效。目的:观察缝合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拉力螺钉内固定对比。方法:采集8具新鲜... 背景:目前下胫腓联合损伤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韧带的修复,而缝合锚对于韧带修复、重建韧带与骨连接有较为明确的疗效。目的:观察缝合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拉力螺钉内固定对比。方法:采集8具新鲜踝关节标本,运用生物力学实验行应力分析,分别应用缝合锚技术、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较2种方案的应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应用缝合锚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生物力学性能优于拉力螺钉内固定,两者强度和刚度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应力遮挡率缝合锚技术比拉力螺钉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下胫腓联合分离位移缝合锚技术比拉力螺钉小,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缝合锚技术能实现弹性固定生理重建的目的,不但固定强度高稳定可靠,而且创伤小,无需二次取出手术,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一种优良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踝关节下胫腓骨 下胫腓联合韧带 下胫腓联合损伤 缝合锚技术 拉力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实验
下载PDF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7
8
作者 贾卫斗 郑铁钢 +2 位作者 许英杰 云得才 孙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12例中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带损伤4例。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置入螺钉,以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12例中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带损伤4例。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置入螺钉,以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颗粒状骨。结果12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1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疼痛,经治疗1个月后痊愈。9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可以使寰枢椎即刻得到坚强的三维稳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椎弓根螺钉 关节不稳定 关节固定术
下载PDF
关节镜监视辅助经皮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被引量:18
9
作者 冯仕明 王爱国 +2 位作者 范家强 常步青 张在轶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全跟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46例46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8例28足,女18例18足;年龄19~60...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全跟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46例46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8例28足,女18例18足;年龄19~60岁,平均(39±1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2.2)d。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平均(6.3±1.8)分。所有患者患足无其他合并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距关节镜下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入路进行跟骨骨折的复位,并采用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检测患者足部疼痛的缓解情况及足部外观的满意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及Maryland评分系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所有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46例46足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9)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4±2.3)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跟距关节运动理想,未出现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表现,跟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为0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58±13)分提高到(96±9)分,Maryland评分(72±11)分提高到术后的(98±8)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t=15.958、12.496,均P<0.05)。结论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骨折复位精确,足部术后并发症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节镜技术 跟距关节 螺钉固定
原文传递
接头螺纹咬死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万蕾 孙璐 杨耀东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管路接头在拆除时发生螺纹失效,本文对失效螺纹结构件形貌观察与测量,并对其材质进行硬度检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管路接头螺纹发生了咬死,属损坏程度最严重的一类黏着磨损。依据黏着磨损发生的机理,结合螺纹连接结构的装配原理,最终... 管路接头在拆除时发生螺纹失效,本文对失效螺纹结构件形貌观察与测量,并对其材质进行硬度检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管路接头螺纹发生了咬死,属损坏程度最严重的一类黏着磨损。依据黏着磨损发生的机理,结合螺纹连接结构的装配原理,最终确定选用同一种材料作为摩擦副是导致接头螺纹发生黏着磨损的内因;柱塞接头与螺纹接头间隙过小,导致安装过程中接头螺纹的螺纹齿形受损,产生多余物堆积,造成外套螺母向一侧偏斜是造成此次螺纹副发生咬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接头 螺纹 咬死 黏着磨损 间隙过小
下载PDF
小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和军 李棋 +5 位作者 唐新 邓岚兰 郑果 王飞 付维力 李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7月,收治90例(90膝)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58例,女32例;年龄10~58岁,平...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7月,收治90例(90膝)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58例,女32例;年龄10~58岁,平均33.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0例,运动伤22例,摔伤8例。病程1~365d,中位病程106d。合并半月板损伤1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外侧半月板前角止点撕脱骨折3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正规康复锻炼。结果术后2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40.1个月。x线片检查示,术后3~12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7例术后4~13个月出现钉尾脱落,均行二期关节镜下钉尾取出术。术后6~12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于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螺钉、功能康复满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螺钉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青 范陆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0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6年4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成人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旋后-外旋型19例,旋前-...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6年4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成人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旋后-外旋型19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前-外展型4例,旋后-内收型3例。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17~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5周。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92分(78~100分),优30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用于选择性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微创术式,具有骨折愈合快,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术 空心螺钉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骶髂关节脱位直视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任义军 王钢 +4 位作者 陈滨 秦煜 梅良斌 王瑞金 赵卫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研究总结直视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初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12具(24侧)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测量骶骨翼上缘L_4、L_5神经根前支和闭孔神经至骶髂关节的距离。采用6具新鲜尸体骨... 目的研究总结直视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初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12具(24侧)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测量骶骨翼上缘L_4、L_5神经根前支和闭孔神经至骶髂关节的距离。采用6具新鲜尸体骨盆标本建立骶髂关节脱位模型,比较本固定法与传统后路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钢板固定的稳定性。同期采用本固定法手术治疗17例Tile C型骨折患者,随访疗效。结果①L_4、L_5神经根及闭孔神经分别距离骶髂关节(20.24±1.12)mm、(23.80±1.43)mm、(16.26±2.07)mm;②本固定方式与后路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前路钢板固定;③临床治疗17例患者,平均随访2.2年,根据Matta功能评定标准,功能恢复均为优良。结论该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可避免神经损伤、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直视复位 空心螺钉 生物力学 解剖
原文传递
骶1椎弓根截面投影在骶髂螺钉置入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阿钦 潘进社 +3 位作者 王庆贤 李增炎 宋朝辉 张英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9-591,共3页
目的 确定骶 1椎弓根最窄截面在髂骨后外侧面的投影 ,为骶髂螺钉的置入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 方法 取 10具成人男性防腐骨盆标本 ,从骶 1椎弓根最窄处垂直于椎弓根长轴将其截断 ,断面近似于矩形。在矩形的 4个顶点 ,经骶髂关节沿骶 ... 目的 确定骶 1椎弓根最窄截面在髂骨后外侧面的投影 ,为骶髂螺钉的置入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 方法 取 10具成人男性防腐骨盆标本 ,从骶 1椎弓根最窄处垂直于椎弓根长轴将其截断 ,断面近似于矩形。在矩形的 4个顶点 ,经骶髂关节沿骶 1椎弓根长轴分别将 4枚克氏针从髂骨后外侧穿出。 4个穿出点的连线形成的矩形即为骶 1椎弓根最窄截面在髂骨后外侧的投影。其底边与坐骨大切迹后下缘平行 ,其高和髂后上下棘连线平行。双侧同时测量投影区与坐骨大切迹及髂后上下棘的关系 ,共包括 1个宽、1个高、3个角和 6个距离。另取 5具成人男性防腐骨盆标本 ,参照上述指标置入骶髂螺钉或克氏针共 30枚 ,依正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片判断置入物位置。 结果 矩形投影的底为 2 .15cm ,高为 3.11cm。坐骨大切迹后下缘距矩形的下底边和上底边的距离分别为 2 .91cm和 6 .5 2cm。髂后上下棘连线距矩形后侧边和前侧边的距离分别为3.4 7cm和 5 .6 6cm。投影中心点到骶 1管外缘和骶 1椎体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4 .15cm和6 .98cm。骶 1椎弓根长轴在水平面上和前方髂骨翼及后方髂骨的夹角、在冠状面上和髂骨后下骨面的夹角分别为 6 0°、90°和 90°。置入的 30枚骶髂螺钉或克氏针其位置正确率为 93%。 结论 骶 1椎弓根最窄截面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置入 髂骨 螺钉 后下 坐骨 克氏针 矩形 距离 平行
原文传递
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志伟 王敏 +1 位作者 孙波 余王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692-694,共3页
目的 探讨C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9至2012年1月70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 目的 探讨C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9至2012年1月70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因定架治疗,对照纽采用开放前路和(或)后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例患者共植入空心螺钉123枚,术后经CT检查发现112枚植入位置准确(91.06%),余11枚螺钉植入位置稍有偏差,但均未引起临床不适症状;对照组29例I期甲级愈合,6倒Ⅱ期愈合,27例患者3个月左右骨性愈合,7例6个月左右达到骨性愈合;观察组的Matta评价、Majeed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空心螺钉 内固定 外固定架
下载PDF
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4 位作者 冯建翔 阮永平 周杰 俞怡辉 应江炜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介绍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经后路治疗 ,其中Apofix9例 ,Apofix +C1,2 经关节螺钉 9例。结果 共放置经关节螺钉 17枚 ,1例因放置过程中引起大出血 ,仅进行了单侧放置。术后并发感染 2... 目的 介绍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经后路治疗 ,其中Apofix9例 ,Apofix +C1,2 经关节螺钉 9例。结果 共放置经关节螺钉 17枚 ,1例因放置过程中引起大出血 ,仅进行了单侧放置。术后并发感染 2例 ,经清创后愈合 ,无内固定失败和椎动脉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 5~ 16月 ,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Apofix和C1,2 经关节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关节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CT辅助导航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练 王晨 +1 位作者 杨亚安 吴开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CT辅助导航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定位和路径。方法:60个成年健康志愿者行S1~3多层螺旋CT扫描,由计算机重构图像后测量通过椎弓根狭窄处中心点与正中矢状面之间的角度、椎弓根高度和宽度等参数,根据这些数据确定体表进钉点... 目的:探讨CT辅助导航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定位和路径。方法:60个成年健康志愿者行S1~3多层螺旋CT扫描,由计算机重构图像后测量通过椎弓根狭窄处中心点与正中矢状面之间的角度、椎弓根高度和宽度等参数,根据这些数据确定体表进钉点、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结果:S1进针点距离后正中线(91.03±10.62)mm,同侧髂嵴后部(41.16±8.80)mm,位于通过髂后上棘连线的骶骨层面头侧(11.29±5.87)mm,进钉方向与水平面夹角(30.76±5.34)°,矢状面(48.76±9.43)°,最佳长度(84.59±5.29)mm。S2体表进针点距离后正中线(127.82±15.63)mm,同侧髂嵴后部(59.34±9.03)mm,位于通过髂后上棘连线的骶骨层面尾侧(15.35±5.50)mm,进钉方向与水平面夹角(30.76±5.34)°,矢状面(61.15±8.38)°,最佳长度(64.04±6.65)mm。仰卧位和俯卧位骶骨倾斜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分析确立的体表进钉点、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可直接引导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2)分析确立的由CT扫描导航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定位和路径为临床骶髂关节修复手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骨折 修复手术 多层螺旋CT 体表定位 螺钉固定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置入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琨 费晨 +5 位作者 王鹏飞 张斌飞 杨娜 田丁 庄岩 张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938-2944,共7页
目的:目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主要是靠临床医生在透视监测下徒手置入螺钉,由于每位医生的经验不同以及徒手操作的不稳定性,很难保证每枚螺钉都能取得满意的位置,同时反复透视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伤害。文章比较机器人辅... 目的:目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主要是靠临床医生在透视监测下徒手置入螺钉,由于每位医生的经验不同以及徒手操作的不稳定性,很难保证每枚螺钉都能取得满意的位置,同时反复透视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伤害。文章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置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7月。检索关于对比研究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植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国内外文献。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①通过文献检索、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8篇回顾性队列研究;②共纳入659例患者,其中机器人辅助组315例,传统手术组344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MD=-8.71,95%CI:-12.08至-5.34)、术中出血量(MD=-18.17,95%CI:-27.55至-8.80)、术中透视次数(MD=-20.86,95%CI:-31.68至-10.04)、术中导针钻孔次数(MD=-9.64,95%CI:-13.23至-6.06)和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MD=2.87,95%CI:0.56-5.18)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D=-0.24,95%CI:-0.47至-0.000)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优良率(OR=2.25,95%CI:0.88-5.73)、螺钉松动发生率(OR=0.19,95%CI:0.02-1.59)和骨折愈合率(OR=2.41,95%CI:0.68-8.5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机器人辅助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股骨颈骨折可以降低术中透视次数从而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伤害,同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手术创伤方面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 机器人 螺钉 内固定 META分析
下载PDF
国人骶髂贯穿螺钉置钉通道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初向全 董永伟 +1 位作者 徐波 穆卫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确定并测量骶髂贯穿螺钉置钉通道(TSIP),为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及参考。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90例成年国人正常骨盆CT扫描数据,其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21—82岁,平均53.88岁。将数据导入Mimics16.0软件,重建骨盆三... 目的确定并测量骶髂贯穿螺钉置钉通道(TSIP),为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及参考。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90例成年国人正常骨盆CT扫描数据,其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21—82岁,平均53.88岁。将数据导入Mimics16.0软件,重建骨盆三维图像,在矢状面描记骶骨、髋骨轮廓线,以最大内切圆法确定经第一骶椎(S1)、第二骶椎(S2)椎体贯穿螺钉固定的安全置钉通道位置及大小。测量置钉通道半径、长度,入钉点至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距离及与解剖面的夹角。结果多数人(男78%,女76%)具备经S1置钉通道,所有受测骨盆均具备S2置钉通道。男女组内左右侧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IP半径:男S1[(5.52±1.91)mm]、男S2[(5.35±1.05)mm]、女S1[(5.49±1.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女S2[(4.79±1.40)mm](P〈0.05)。TSIP长度:男S1[(158.25±9.84)mm]〉男S2[(138.94±9.75)mm](P〈0.05),女S1[(154.91±9.40)mm]〉女S2[(141.01±8.60)mm](P〈0.05)。入钉点位于髂骨外板,距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分别为:经S1,男分别为(96.49±6.91)mm、(68.22±6.35)mm;女分别为(100.48±8.15)mm、(61.57±6.84)mm;经S2,男分别为(114.43±8.77)mm、(49.62±8.54)mm,女分别为(114.75±10.19)mm、(44.52±8.36)mm。当骨盆S1无TSIP时,较具备S1TSIP者,其S2TSIP半径更大[男(6.22±1.27)min:(5.10±0.84)mm,女(6.11±1.84)mm:(4.37±0.92)mm](P〈0.05)。S1、S2贯穿螺钉通道矢状面夹角接近90°,与冠状面夹角接近0°。结论在解剖上,多数国人可以经S1或S2贯穿固定双侧骶髂关节。Mimics软件有助于确定置钉通道,可为髋髂贯穿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脱位 螺钉
原文传递
空心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海民 邹华春 +1 位作者 丁凌华 游木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993-1998,共6页
背景:骶髂关节对稳定骨盆环有重要作用,其骨折或脱位在手术上具有挑战性,尽管各种置钉方法不断改进,但是螺钉误置、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依旧存在。如何准确地将螺钉置入骶骨内及确认螺钉位置,并且保证良好的稳定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 背景:骶髂关节对稳定骨盆环有重要作用,其骨折或脱位在手术上具有挑战性,尽管各种置钉方法不断改进,但是螺钉误置、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依旧存在。如何准确地将螺钉置入骶骨内及确认螺钉位置,并且保证良好的稳定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两种不同组合方式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以人尸体标本数据为资料,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系统构建全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骶髂关节脱位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两种组合的螺钉固定,一种为S_(1)置入2枚直径6.0 mm的螺钉+S_(2)置入1枚直径6.0 mm的螺钉(命名为S_(1)2枚+S_(2)1枚组),另一种S_(1)置入1枚直径7.3 mm的螺钉+S_(2)置入1枚直径6.0 mm的螺钉(命名为S_(1)1枚+S_(2)1枚组)。在S_(1)上终板施加600 N的垂直方向力,分析骨盆最大应力、螺钉最大应力(抗疲劳程度)、模型整体位移值及螺钉形变量。结果与结论:①两组螺钉固定骨盆后能够有效恢复骨盆生物力学的传导方向,骨盆应力都小于双节段螺钉固定应力,且最大应力都位于骨折端皮质骨上;②正常骨盆的最大位移为0.0809 mm,最大应力为9.39 MPa;S_(1)2枚+S_(2)1枚组的骨盆最大位移为0.0978mm,最大应力为11.59 MPa;S_(1)1枚+S_(2)1枚组骨盆的最大位移为0.1118 mm,最大应力为13.51 MPa;③S_(1)2枚+S_(2)1枚组螺钉的最大应力为12.35 MPa,形变量为0.08111mm;S_(1)1枚+S_(2)1枚组螺钉的最大应力为14.53MPa,形变量为0.0882mm;④结果显示,与正常骨盆相比,两种不同组合方式螺钉的稳定性无实质性变化,其中3枚螺钉固定的抗疲劳程度优于2枚螺钉,因此首选3枚螺钉固定法,若无条件进行S_(1)双螺钉固定时,最佳固定方法是在双节段均选择1枚螺钉进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脱位 螺钉固定 有限元分析 骨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