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树坡煤矿5^(#)煤首采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研究
1
作者 屈少波 马仪鹏 +1 位作者 郭国强 周杨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14-119,共6页
煤矿开采会造成覆岩的破坏和变形,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基于晋北宁武煤田巨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两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误差大、裂采比经验值缺失的情况,采用钻孔冲洗液消耗量分析、孔内窥视和联合微震的综合手段对榆树坡煤矿5^... 煤矿开采会造成覆岩的破坏和变形,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基于晋北宁武煤田巨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两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误差大、裂采比经验值缺失的情况,采用钻孔冲洗液消耗量分析、孔内窥视和联合微震的综合手段对榆树坡煤矿5^(#)煤首采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进行了探查,冲洗液消耗量分析表明两带发育高度最大值为205 m,裂采比为18.64;微震监测得出回采期间顶板裂隙发育高度216~219 m,裂采比19.64~19.91,此结论可为宁武煤田及周边矿区相似条件下的顶板防治水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带高度 钻孔冲洗液 钻孔窥视 联合微震 榆树坡煤矿
下载PDF
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高度综合探查技术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超峰 虎维岳 +2 位作者 王云宏 刘英锋 周麟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新建矿井应进行顶板"两带"实测。采用井下上仰钻孔注水测漏法、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法以及UDEC软件数值模拟,综合探查高家堡矿井首采面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利用这3种方法获得的工作面停采线附近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数值基本... 新建矿井应进行顶板"两带"实测。采用井下上仰钻孔注水测漏法、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法以及UDEC软件数值模拟,综合探查高家堡矿井首采面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利用这3种方法获得的工作面停采线附近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数值基本一致,分别为88.03 m、86.54 m和87.00 m,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与地面钻孔冲洗液法或井下上仰钻孔注水测漏法探查结果结合起来,井–地联合微震监测具有突出优势,可实现煤层顶板覆岩破坏与变形的时–空动态四维监测,是研究顶板"两带"发育高度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堡井田 顶板裂缝带高度 注水测漏法 井–地联合微震监测
下载PDF
井-孔联合微震技术在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段建华 闫文超 +2 位作者 南汉晨 张庆庆 樊鑫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8-213,220,共7页
准确预测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是承压水上采煤底板水害防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防治水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根据山西保德煤矿的地质特征与工作面布置特点,采用高精度井–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81307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开展实时监测。利用... 准确预测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是承压水上采煤底板水害防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防治水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根据山西保德煤矿的地质特征与工作面布置特点,采用高精度井–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对81307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开展实时监测。利用锤击方法,标定了定位参数,验证了定位精度,确保微震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防治水要求,监测期间工作面回采600 m。监测结果表明:底板破坏深度为30m,其中在81308二号回风巷下方破坏较深,81307一号回风巷下方破坏只有15m,工作面超前破坏距离为25m,监测结果与相邻81306工作面利用压水试验测量的底板破坏深度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井–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可以获得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更好地为煤矿防治水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 底板破坏深度 微震事件 保德煤矿
下载PDF
井-地-孔联合微震在多煤层开采顶板断裂高度监测中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段建华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7期61-67,共7页
华北煤田西部鄂尔多斯侏罗系煤田顶板水害严重,而其导水裂缝带高度是评价顶板水害程度的关键水文地质参数,因此准确测定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顶板水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井-地-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具有实时、连续、动态、长期监测的优点,... 华北煤田西部鄂尔多斯侏罗系煤田顶板水害严重,而其导水裂缝带高度是评价顶板水害程度的关键水文地质参数,因此准确测定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顶板水害防治的关键技术。井-地-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具有实时、连续、动态、长期监测的优点,可以在地面、井下和孔中等位置布置传感器,形成对测区的全方位监测,具有比传统微震监测技术更高的定位精度,尤其是垂直方向的定位精度更高,能够满足防治水的要求。以布尔台煤矿42202工作面为例,在地面和井下巷道同时布置传感器,构建了井-地联合微震监测系统,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裂隙发育高度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42202工作面回采时顶板岩层破裂产生的地震波能够顺利穿越上组煤采空区到达地面,被仪器接收。此次监测回采工作面长800m,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裂隙发育高度为150~160 m,其测量结果与钻孔实测法获得的结果一致,而且工作面靠近未采区域侧的顶板裂隙比靠近采空区侧的更发育。研究表明利用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裂隙发育高度进行实时、高精度监测,对于顶板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害 井-地-孔联合微震监测技术 钻孔实测
下载PDF
井上下一体化微震联合监测技术在防治水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军文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8期148-152,157,共6页
针对ARAMIS M/E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在垂直层位上定位精度较差问题,构建一种ARP 2000 P/E+ARAMIS M/E一体化联合监测系统,对2022年3月期间1550个有效微震事件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特征及数量特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微震事件分布规律与导水断裂... 针对ARAMIS M/E井下微震监测系统在垂直层位上定位精度较差问题,构建一种ARP 2000 P/E+ARAMIS M/E一体化联合监测系统,对2022年3月期间1550个有效微震事件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特征及数量特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微震事件分布规律与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震事件在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工作面两端,且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煤层顶板至上方80 m内,与导水断裂带的发育高度紧密相关。联合监测系统获得的定位结果与覆岩“三带”现场实测结果高度一致,证实该联合监测系统在震源垂直定位精度上的有效性,ARP 2000 P/E+ARAMIS M/E一体化联合监测系统可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微震监测技术 微震事件 定位精度 导水断裂带
下载PDF
振幅叠加的井地联合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海林 秦月霜 +4 位作者 白田增 钱鹏 徐克彬 刘玉海 江海宇 《世界地质》 CAS 2017年第3期931-940,共10页
微地震地面监测主要缺陷在于垂向定位分辨率不足,而井下监测则存在横向定位分辨率较低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井中-地面联合监测的方法提高微地震定位可信度,并结合振幅叠加方法对地面噪声进行压制。模拟三维地震数据的反演实验证明该... 微地震地面监测主要缺陷在于垂向定位分辨率不足,而井下监测则存在横向定位分辨率较低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井中-地面联合监测的方法提高微地震定位可信度,并结合振幅叠加方法对地面噪声进行压制。模拟三维地震数据的反演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反演得到的震源位置与模拟震源点位置一致。以山西宁武盆地一次水力压裂监测为例,证明笔者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振幅叠加 井中-地面联合微地震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