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高度和关节线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军锋 张继晓 +4 位作者 王晓华 袁亮 孙彬 张克 杨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557-1564,共8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工具(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和传统工具(conventional instrumentation,CI)对患者术后髌骨高度和关节线位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工具(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和传统工具(conventional instrumentation,CI)对患者术后髌骨高度和关节线位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初次TKA手术的患者共58例。按术中选用的截骨工具类型,将入组患者分为CI-TKA组(n=22)和PSI-TKA组(n=3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TKA手术前后Insall-Salvati指数、改良Caton-Deschamps(mCD)指数和关节线相对高度的变化。结果在Insall-Salvati指数方面,CI-TKA组术前与术后差值的绝对值为0.11(0.07,0.15),PSI-TKA组术前与术后差值的绝对值为0.06(0.03,0.12),两组在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变化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D指数方面,CI-TKA组术前与术后差值的绝对值为0.16±0.09,PSI-TKA组术前与术后差值的绝对值为0.08±0.05,两组在术后mCD指数变化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关节线高度方面,CI-TKA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差值的绝对值为2.53(1.64,4.40)mm,PSI-TKA组术前与术后差值的绝对值为2.27(1.53,5.32)mm,两组在术后关节线位置变化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关节线位置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使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工具有助于减小TKA手术对髌骨高度的影响,但在术后关节线位置的保持上与传统工具相比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个性化截骨导板 髌骨高度 关节线位置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位置变化及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
2
作者 温德勇 《智慧健康》 2020年第7期65-66,81,共3页
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关节线(JL)位置变化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至2019年5月接受TKA后其JL位置出现变化患者75例(75膝),对患者术前后JL位置变化情况进行计算,采用KSS评... 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关节线(JL)位置变化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至2019年5月接受TKA后其JL位置出现变化患者75例(75膝),对患者术前后JL位置变化情况进行计算,采用KSS评分对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Feller髌骨评分、观察TKA前后JL变化情况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结果侧位X线片以及膝关节正位均无显示影像学松动,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平分、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前后JL>4 mm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活动度均小于JL≤4 mm,JL>4 mm其JL改变与Feller髌骨评分呈负相关(P<0.05);JL≤4 mm其JL改变与Feller髌骨评分无相关性。结论首次TKA患者术后行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其JL>4 mm,一定程度上影响膝关节临床功能,伸膝装置功能与JL改变程度之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线 位置变化 膝关节临床功能 关系
下载PDF
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肛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黎国湖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肛瘘的临床治疗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采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的11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以往采用单纯低位切开...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肛瘘的临床治疗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采用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的11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以往采用单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肛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 地位切开高位挂线 肛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