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既”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玉金 《殷都学刊》 2010年第3期29-32,43,共5页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既"本为动词,是"尽"的意思。由此虚化为副词,是"已"、"已经"的意思。由副词又虚化为连词。连词"既"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并列,二是表示让步。在出土战国文献中,...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既"本为动词,是"尽"的意思。由此虚化为副词,是"已"、"已经"的意思。由副词又虚化为连词。连词"既"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并列,二是表示让步。在出土战国文献中,"既已"是个复音虚词,作副词用,是"已"、"已经"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战国文献 连词
下载PDF
“既A,又B”认知层面分析
2
作者 宋增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4-56,共3页
"既A,又B"句式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格式。根据A、B间的关系,可以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A、B具有非制约关系;A、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的两种不同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 "既A,又B"句式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格式。根据A、B间的关系,可以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A、B具有非制约关系;A、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的两种不同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又B” 认知层面 主观推测层面 客观反映层面
下载PDF
上古汉语副词“既”“已”的时体功能及演化差异
3
作者 焦一和 杨荣祥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50-164,共15页
时间副词“既”和“已”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完成体意义,但二者的时体功能和演化路径都不相同,在完成体用法、篇章分布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归纳了副词“既”“已”差异的五种表现,并从“词汇来源”和“完成体演化的一般规律... 时间副词“既”和“已”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完成体意义,但二者的时体功能和演化路径都不相同,在完成体用法、篇章分布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文章归纳了副词“既”“已”差异的五种表现,并从“词汇来源”和“完成体演化的一般规律”两个角度作出解释。副词“既”“已”的功能及演化差异反映了上古汉语体系统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并丰富了Bybee等(1994)的“完成阶段”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已完成体
原文传递
从交互主观性的角度看“既”字句的主句化和句子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梁银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32,共12页
与充当主从句中的时间背景句相比,上古汉语的"既"字句(即时体副词"既"所在的小句)充当主从句中的主句甚至独立成句的用法并不鲜见,上古汉语的语料表明,后一种用法是从前一种用法衍生而来的,这类现象可称为"既&... 与充当主从句中的时间背景句相比,上古汉语的"既"字句(即时体副词"既"所在的小句)充当主从句中的主句甚至独立成句的用法并不鲜见,上古汉语的语料表明,后一种用法是从前一种用法衍生而来的,这类现象可称为"既"字句的主句化和句子化。以往的研究对这类现象关注得不多,本文认为可以从交互主观性的角度获得解释。具体来说,上古汉语的"既"字句在充当主从句中的主句或者独立成句时,大多数出现在人物对话的场合;与叙述语体中常见的客观陈述不同,对话语体中的言语交际一般体现为说话人和听话人面对面的言语互动,由于两人处在同一个时空现场,说话人在表述事件或者申明观点时,往往会考虑到或顾及听话人的感受(因而"既"字句的末尾经常加助词"矣"),这一话语上的功能需求导致上古汉语的"既"字句可以摆脱主句的限制而逐渐获得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句 主句化 句子化 交互主观性
原文传递
“既X也Y”结构的衍生机制与动因
5
作者 程亚恒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既X也Y"结构是在"既X又Y"结构的类化作用下产生的。其中Y与X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平列、递减或递增,而"既X又Y"结构中Y与X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平列、递增或转折。历时研究材料显示,"既X又Y"结构的类... "既X也Y"结构是在"既X又Y"结构的类化作用下产生的。其中Y与X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平列、递减或递增,而"既X又Y"结构中Y与X的语义关系可以是平列、递增或转折。历时研究材料显示,"既X又Y"结构的类化作用及表达上的语义空缺是"既X也Y"结构产生的重要机制和动因。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既X也Y"和"既X又Y"结构的实际使用情况呈现既交叉又互补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也Y”结构 类化 语义空缺 语义倾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