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射流均质机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成梅 刘伟 +3 位作者 高荫榆 Roger Ruan 林向阳 陈钢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2,共5页
本文将射流均质机振荡头内部孔道分成六个部分进料管区、分流管区、撞击管区、射流管区、扩流管区和出料管区,对其流场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这为讨论射流均质机的超微粉碎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射流均质机 振荡头 流体动力学 超微粉碎 作用机制 食品加工
下载PDF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急流次级环流的激发及作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维桓 董佩明 沈桐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使用双向嵌套数值模式MM4 对1992 年7 月23 日发生在副高北侧京津冀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伴随高、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进行了诊断, 结果表明: 激发次级环流的主要... 使用双向嵌套数值模式MM4 对1992 年7 月23 日发生在副高北侧京津冀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伴随高、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进行了诊断, 结果表明: 激发次级环流的主要因子和台风、夏季江淮气旋有明显不同; 总的次级环流在降水前, 有利于天气区不稳定能量的积累, 而在降水过程中提供了持续稳定的上升运动条件; 急流和暴雨之间通过次级环流存在着正反馈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急流 次级环流 相互作用 暴雨
下载PDF
过渡区侧向喷流干扰的并行DSMC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杰 阎超 +1 位作者 杨彦广 杜波强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1018,共7页
在高空低密度环境,空间飞行器的控制面效率下降较快,反作用控制系统(RCS)作为改变飞行姿态或轨道的直接力系得到大量应用,为了精确预测高空RCS喷流与稀薄大气的干扰效应,本文建立了直角与表面非结构网格混合结构的DSMC数值算法以及网格... 在高空低密度环境,空间飞行器的控制面效率下降较快,反作用控制系统(RCS)作为改变飞行姿态或轨道的直接力系得到大量应用,为了精确预测高空RCS喷流与稀薄大气的干扰效应,本文建立了直角与表面非结构网格混合结构的DSMC数值算法以及网格自适应算法,保证了碰撞分子是在自适应后的亚网格内选取,提高了计算精度。采用静态随机负载平衡技术构建了并行DSMC代码,计算分析了不同压比条件下的三维平板模型侧向喷流与稀薄大气的干扰流场。计算的复杂流场结构和表面流动特征、分离长度与低密度风洞试验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保持来流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喷流干扰区的分离长度及喷流透射高度随着喷流压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来流稀薄度的增加,来流对喷流的影响越来越弱,而喷流自身的影响区域却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干扰 流动分离 稀薄气体 DSMC方法 并行计算
下载PDF
超音速流动中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桂林 彭辉 +1 位作者 胡亮 张绵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在超音速流动中,进行了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喷流压力、攻角、迎风侧及背风侧喷流对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喷流压力增大,喷流前的高压区向前扩展,喷流的包裹作用加强.有攻角时,背风侧喷流前的高压区更大,喷... 在超音速流动中,进行了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喷流压力、攻角、迎风侧及背风侧喷流对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喷流压力增大,喷流前的高压区向前扩展,喷流的包裹作用加强.有攻角时,背风侧喷流前的高压区更大,喷流包裹作用的影响区域前移,喷流的控制效果更好,这一趋势随攻角的增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喷流 压力 扩展 超音速流动 攻角
下载PDF
侧向喷流干扰流场建立与消退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耀峰 薄靖龙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7-884,共8页
针对高超声速轨控侧向喷流的非定常干扰效应问题,应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和多重网格加速收敛技术,研究了锥-柱-裙外形轨控侧向喷流干扰流场的建立和消退过程,获得了详细的喷流瞬时干扰流场结构特性,分析了法向力放大系数、干扰力矩系数... 针对高超声速轨控侧向喷流的非定常干扰效应问题,应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和多重网格加速收敛技术,研究了锥-柱-裙外形轨控侧向喷流干扰流场的建立和消退过程,获得了详细的喷流瞬时干扰流场结构特性,分析了法向力放大系数、干扰力矩系数、法向力系数及俯仰力矩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侧向喷流干扰流场建立和消退过程中气动力变化较大,存在峰谷值;法向力放大系数及干扰力矩系数的定常值和非定常时均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侧向喷流 喷流干扰 非定常 双时间步方法
下载PDF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shock-wave/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with and without Spark Jet control 被引量:9
6
作者 Yang Guang Yao Yufeng +3 位作者 Fang Jian Gan Tian Li Qiushi Lu Lipe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617-629,共13页
The efficiency and mechanism of an active control device "'Spark Je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hock-induced separation control are studied using large-eddy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base flow is the interaction ... The efficiency and mechanism of an active control device "'Spark Je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hock-induced separation control are studied using large-eddy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base flow is the interaction of an oblique shock-wave generated by 8° wedge and a spatially-developing Ma = 2.3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The Reynolds number based on the incoming flow property and the boundary layer displacement thickness at the impinging point without shock-wave is 20000. The detailed numerical approaches were presented. The inflow turbulence was generated using the digital filter method to avoid artificial temporal or streamwise periodicity. The , merical results including velocity profile, Reynolds stress profile, skin friction, and wall pressure were sys- tematically validated against the available wind tunne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measure- ments of the same flow condition. Further study on the control of flow separation due to the strong shock-viscous interaction using an active control actuator "'Spark Jet'" was conducted. The single-pulsed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vice was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Both instantaneous and time-averaged flow fields have shown that the jet flow issuing from the actuator cavity enhances the flow mixing inside the boundary layer, making the boundary layer more resis- tant to flow separation. Skin friction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shows that the separation bubble length is reduced by about 35% with control exe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eddy simulation Shock-wave: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Spark jet control
原文传递
射流作用下吸气流动临界射流速度的实验确定 被引量:8
7
作者 林豹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7-13,共7页
根据不同的吸气量、喷口宽、吸口宽和射流角的临界射流速度的实测值,应用数理统计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二维射流作用下吸气流动临界射流速度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应用该气流确定了一个重要参数.
关键词 射流作用 临界射流速度 吸气流动
下载PDF
横向喷流控制在导弹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胡俊 雷娟棉 吴甲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1-125,共5页
介绍了横向喷流控制技术的特点与研究现况,着重阐述了喷流/外流干扰流场基本结构,来流条件、气动布局以及喷流参数对喷流控制效率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喷流干扰数值模拟研究涉及的数值方法、网格划分等问题,列举了喷流控制技术在几种典... 介绍了横向喷流控制技术的特点与研究现况,着重阐述了喷流/外流干扰流场基本结构,来流条件、气动布局以及喷流参数对喷流控制效率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喷流干扰数值模拟研究涉及的数值方法、网格划分等问题,列举了喷流控制技术在几种典型导弹型号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喷流干扰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喷流 喷流干扰 气动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反作用控制系统喷流干扰综述 被引量:8
9
作者 许晨豪 蒋崇文 +2 位作者 高振勋 钱战森 李椿萱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5,160,共10页
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重要的控制手段之一.RCS工作过程中喷流与来流形成了复杂的干扰流场,使得对RCS的控制能力预测存在困难.根据RCS在不同高超声... 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重要的控制手段之一.RCS工作过程中喷流与来流形成了复杂的干扰流场,使得对RCS的控制能力预测存在困难.根据RCS在不同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的布局位置及飞行器局部外形特点将RCS布局方式归纳为4类,包括小曲率表面喷流、大曲率表面喷流、头部喷流和翼面附近喷流.对用于模拟各布局方式流动特征的4种典型模型进行了概述,并对各典型模型喷流干扰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干扰 反作用控制系统 高超声速飞行器
下载PDF
超近程低成本主动防护系统拦截导弹设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富贵 夏群利 郭龙昌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4,共6页
针对末端近距防御的特殊需求,研究了低成本主动防护系统拦截导弹设计方法。分析了拦截导弹的总体设计方案,利用工程算法和CFD平台设计优化了拦截导弹的气动外形,研究了侧向喷流干扰并提出了抑制措施,提出了拦截导弹控制资源分配方案并... 针对末端近距防御的特殊需求,研究了低成本主动防护系统拦截导弹设计方法。分析了拦截导弹的总体设计方案,利用工程算法和CFD平台设计优化了拦截导弹的气动外形,研究了侧向喷流干扰并提出了抑制措施,提出了拦截导弹控制资源分配方案并设计了非线性控制策略。建立了六自由度拦截对抗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简易制导条件下,采用轨控脉冲发动机非线性操纵方式可满足拦截导弹的总体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截导弹 主动防护 喷流干扰 制导策略 控制逻辑
下载PDF
大攻角侧向喷流流场特性及喷流干扰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立沛 徐敏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3-547,共5页
采用HLLC近似黎曼解格式求解N-S方程,对大攻角条件下超音速尖拱细长旋成体导弹的单侧向喷流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喷流流场压力分布、喷口附近流动及流场旋涡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攻角对细长旋成体侧向喷流干扰压力分布及干... 采用HLLC近似黎曼解格式求解N-S方程,对大攻角条件下超音速尖拱细长旋成体导弹的单侧向喷流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喷流流场压力分布、喷口附近流动及流场旋涡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攻角对细长旋成体侧向喷流干扰压力分布及干扰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LLC格式计算复杂流场具有较好的数值稳定性;侧向喷流与来流的干扰总体上对喷流直接力起抑制作用,消弱了喷流直接力的作用效果;流场对迎风面喷流干扰的抑制作用较背风面强,迎风面喷流干扰甚至出现完全抵消喷流直接力的结果,表现为喷流干扰因子Kf为负值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侧向喷流 喷流干扰效应 HLLC
下载PDF
高超飞行器喷流干扰流场非平衡效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杨奥骁 高铁锁 +3 位作者 丁明松 刘庆宗 江涛 董维中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4,共13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绕流与反作用控制系统(RCS)喷流相互干扰过程中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的影响问题,基于高温空气及喷流燃气物理化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三维非平衡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开展了典型外形喷流干扰非平衡流场的数...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绕流与反作用控制系统(RCS)喷流相互干扰过程中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的影响问题,基于高温空气及喷流燃气物理化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三维非平衡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开展了典型外形喷流干扰非平衡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绕流空气非平衡效应、喷流燃气非平衡效应及其综合的流场高温非平衡效应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飞行条件下流场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对流场结构及飞行器气动力热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绕流空气非平衡效应在高马赫数下影响显著,表现为减小喷流附加推力、降低干扰区热流峰值,随着马赫数升高,其影响逐渐增大;喷流燃气非平衡效应在不同状态下的影响存在差别,在低空状态下,燃气组分主要发生复燃/复合反应,导致喷流附加推力增大、干扰区热流峰值升高,在高空状态下,燃气组分主要发生离解反应,导致喷流附加推力减小、干扰区热流峰值降低,沿弹道高度升高,喷流燃气的复合反应减弱而离解反应增强;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RCS喷流干扰流场特性,有必要全面地考虑流场中的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反作用控制系统(RCS) 喷流干扰 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 复燃反应 离解反应
原文传递
级间热分离喷流干扰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常悦 朱广生 马友林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4,共5页
采用数值手段研究级间热分离过程中喷流对二子级流场的干扰特性,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流使二子级尾段边界层发生分离,分离区内压力升高;有攻角后,背风分离区范围增大,分离点前移,迎风面规律与之相反;基于不同... 采用数值手段研究级间热分离过程中喷流对二子级流场的干扰特性,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流使二子级尾段边界层发生分离,分离区内压力升高;有攻角后,背风分离区范围增大,分离点前移,迎风面规律与之相反;基于不同的质心位置,喷流干扰对二子级纵向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二子级的飞行起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间分离 喷流干扰 气动特性
下载PDF
高速喷流干扰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彤 白玉平 +2 位作者 宋文成 李玲 王丽萍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6,共5页
在高速风洞中对单喷模型喷流干扰和二次引射实现推力转向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马赫数为0.6和0.8。结果表明:亚、跨声速喷流对气动特性起到积极作用;引入二次流可以实现喷流偏转,但是会带来一定的推力损失。
关键词 二次引射 喷流干扰 推力矢量
下载PDF
导弹轨控喷流气动干扰全空域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欣益 刘伟 +1 位作者 唐海敏 傅建明 《上海航天》 CSCD 2018年第4期18-24,共7页
导弹侧向喷流气动干扰受海拔高度影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雷诺数和压力比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参数的影响,雷诺数和压力比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为能在现有气动模型基础上既保证插值精度又减少节点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 导弹侧向喷流气动干扰受海拔高度影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雷诺数和压力比会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参数的影响,雷诺数和压力比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为能在现有气动模型基础上既保证插值精度又减少节点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雷诺数和压力比对轨控喷流气动干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喷流气动干扰的影响主要由压力比变化造成,雷诺数变化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喷流干扰与压力比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比的喷流气动干扰插值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高度的插值方法,该方法可显著提高插值精度,并减少节点数,适用于全空域轨控喷流气动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轨控 侧向喷流 喷流干扰 雷诺数 压力比 海拔高度 插值方法
下载PDF
Jet modification in absence of QGP-medium:the role of multiparton interactions and color reconnection
16
作者 Prottoy Das Abhi Modak +5 位作者 Debjani Banerjee Rathijit Biswas Supriya Das Sanjay KGhosh Sibaji Raha Sidharth Kumar Prasad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Recent studies on high-multiplicity events in small collision systems(proton-proton and proton-lead)have drawn considerable research interest towar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formation of partonic medium in such systems.... Recent studies on high-multiplicity events in small collision systems(proton-proton and proton-lead)have drawn considerable research interest towar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formation of partonic medium in such systems.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of the formation of dense partonic medium is the quenching of high-momentum final-state particles,resulting in several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such as suppression in nuclear modification factor RAA,modification of jet shape observableρ(r)and jet fragmentation(z^(ch))distributions,etc.In this work,we studyρ(r)and z^(ch)for inclusive charged-particle jets in proton-proton(pp)collisions at√s=13 TeV using the PYTHIA 8 Monash 2013 Monte Carlo simulation.We show that the color reconnection(CR)and multiparton interaction(MPI)mechanisms in PYTHIA 8 can lead to an increased rate of jet production.We also find that the mechanisms of MPI and CR and change in the gluonic contribution in high-multiplicity events result in significant modification ofρ(r)and z^(ch)compared to those in minimum bias events for 10<p_(T,jet)^(ch)<20 GeV/c.We notice a direct connection of<N_(MPI)>and gluonic contribution with the amount of modification inρ(r):the larger the number of MPIs and/or gluonic contribution,the larger the amount of modification ofρ(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t modification PYTHIA multiparton interaction color reconnection gluonic contribution high-multiplicity
原文传递
微细丝上气泡射流间的相互作用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建峰 彭晓峰 丁静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69,共6页
实验考察微细加热丝上气泡射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发现相邻气泡射流间的相互吸引现象,强相互作用时多股射流可以合并成一股射流.分析揭示出气泡射流间相互吸引的物理机制在于,气泡生长造成局部温度下降导致相邻气泡两侧的热毛细力不均衡... 实验考察微细加热丝上气泡射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发现相邻气泡射流间的相互吸引现象,强相互作用时多股射流可以合并成一股射流.分析揭示出气泡射流间相互吸引的物理机制在于,气泡生长造成局部温度下降导致相邻气泡两侧的热毛细力不均衡,进而引起两个气泡射流间的相互吸引,而相邻气泡则有互相远离的趋势.利用数值模拟给出了气泡射流系统的温度场和流场,很好地验证气泡射流间相互吸引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 气泡射流 相互作用 传热
原文传递
逆向射流流场建立瞬态过程
18
作者 朱亮 李唯暄 +2 位作者 李春雷 祁少波 田小涛 《气体物理》 2023年第4期35-45,共11页
为研究高超声速来流下逆向射流流场建立过程及其瞬态特性,基于非定常Reynolds平均Navier-Stokes(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URANS)方程,采用高精度数值格式编制了一套适用于高超声速复杂流动的计算程序。首先,利用经典... 为研究高超声速来流下逆向射流流场建立过程及其瞬态特性,基于非定常Reynolds平均Navier-Stokes(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URANS)方程,采用高精度数值格式编制了一套适用于高超声速复杂流动的计算程序。首先,利用经典实验验证了计算程序对包含激波干扰非定常流场模拟的可靠性。随后,深入研究了逆向射流开启后射流流场的建立过程。计算结果表明:仿真结果清晰再现了逆向射流流场建立过程及流场波系演化特征,整个流场波系结构变化非常剧烈,钝体壁面压力和热流急剧变化,气动阻力先是迅速降低至最小值,随后小幅上升至稳定值。此外,逆向射流总压比升高,气动阻力下降后将经历更为剧烈的波动才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射流 高超声速 非定常流场 射流干扰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喷高温燃气红外辐射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杨奥骁 江涛 +5 位作者 刘庆宗 丁明松 李鹏 董维中 高铁锁 许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75,共10页
喷流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热喷高温燃气辐射效应对飞行器光学探测跟踪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谱带辐射模型,通过求解带化学反应源项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和辐射传输方程,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喷流反作用控制系统热喷... 喷流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热喷高温燃气辐射效应对飞行器光学探测跟踪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谱带辐射模型,通过求解带化学反应源项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和辐射传输方程,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喷流反作用控制系统热喷干扰流场及其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二次燃烧效应、不同飞行条件以及不同观测角度对流场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典型状态喷流辐射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流场与红外辐射数值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飞行器RCS工作所形成热喷干扰流场的红外辐射,主要由喷流燃气中的CO_(2)和H_(2)O组分贡献,其中CO_(2)对辐射的贡献更大,流场中二次燃烧效应对流场辐射强度有显著影响,在20 km高度下可使流场辐射强度提高一倍以上;随着马赫数/高度的增加,流场辐射强度均呈现先略有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高度增加,二次燃烧效应对流场辐射强度的影响明显减弱;由飞行器RCS工作引起的辐射增量十分显著,俯视观测以及3~5μm波段的目标辐射强度最大。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飞行器探测跟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喷流反作用控制系统 喷流干扰 二次燃烧效应 红外辐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he Interactions of Two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Jets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道坦 任春生 +1 位作者 王德真 聂秋月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93-296,共4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jets. By chang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gas flow rate, the applied voltage, the power supply frequency and the inter-electro...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jets. By chang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gas flow rate, the applied voltage, the power supply frequency and the inter-electrode distance d, three different interaction modes, attraction, repulsion and combination, were observ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action modes of the two jets are principally affected by the electrodes, the gas flow rate, the plasma jets and the power supply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jet interaction ATTRACTION REPULSION UN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