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幔化学不均一性与块体地球化学边界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朱炳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2-82,共11页
壳幔派生岩石的多元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地球存在块体的化学不均一性,可划分出地球化学省,并以地球化学急变带作为边界。全球总体上分成东冈瓦纳(如华夏与青藏—印支)、西冈瓦纳、太平洋(如佳木斯、中蒙古、辽胶渤、北疆—南戈壁... 壳幔派生岩石的多元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地球存在块体的化学不均一性,可划分出地球化学省,并以地球化学急变带作为边界。全球总体上分成东冈瓦纳(如华夏与青藏—印支)、西冈瓦纳、太平洋(如佳木斯、中蒙古、辽胶渤、北疆—南戈壁)与劳亚(如华北、中朝、兴安、塔里木等)四种类型的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场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地球化学急变带可分成构造显性与构造隐性两种类型。应用深、浅构造立交模型及其相互转化可对两种类型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出现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地球化学急变带,特别是急变带的转折端对超大型矿床和成矿密集区的分布有密切控制作用;显性急变带主要表现为与动力变质和岩浆活动有关的改造成矿作用,隐性急变带主要表现为火山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具有工业意义的油气田均位于构造隐性急变带与中新生代盆地的立交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化学 不均一性 地球化学 超大型矿床 油气田
下载PDF
同位素填图与深部物质探测(Ⅱ):揭示地壳三维架构与区域成矿规律 被引量:24
2
作者 侯增谦 王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41,共22页
地球深部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驱动机”、“供应源”和“传输带”。深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与分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三维架构与动力过程,对理解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填图是探索深部物质... 地球深部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驱动机”、“供应源”和“传输带”。深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与分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三维架构与动力过程,对理解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填图是探索深部物质组成与演化过程的主要手段,可以探测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三维架构,揭示新生地壳/古老地壳/再造地壳的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变,从而为提升区域成矿规律认识提供深部物质制约证据,有助于成矿潜力的定量半定量评价及其区域成矿预测。文章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区域填图在解决地壳三维架构与成矿规律方面的应用成果,深入探讨了巨量岩浆岩发育的深部驱动机制及其成矿制约,对比总结了不同类型造山带(如中亚增生造山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秦岭复合造山带等)和不同克拉通的地壳深部组成结构与成矿制约特色。研究显示:不论是什么造山带和克拉通,深部年轻地壳分布区制约了铜金、铜镍等矿床的形成分布;古老地壳控制了大型钼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等矿产;两者过渡地带常常发育铁矿等。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而且对成矿预测与成矿潜力评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成矿规律研究特别是深部物质探测及成矿背景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组成 三维架构 区域成矿
下载PDF
同位素填图与深部物质探测(Ⅰ):揭示岩石圈组成演变与地壳生长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涛 侯增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共19页
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深部过程与不同圈层协同演变。深部物质探测、地球物理结构探测和深钻一起构成深部探测的三大途径。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示踪填图是深部物质探测的主要手段,可以用来揭... 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深部过程与不同圈层协同演变。深部物质探测、地球物理结构探测和深钻一起构成深部探测的三大途径。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示踪填图是深部物质探测的主要手段,可以用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确定不同类型地壳省,划分大地构造边界,估算大陆地壳生长量、方式,分析区域成矿规律。这一技术广泛应用后,有望实现深部结构探测与物质探测结合,开展深部物质填图。中国大陆是深部物质探测的良好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多块体拼合的岩石圈及陆壳深部物质组成架构,不同类型造山带地壳生长与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物质组成与成矿作用及其浅部成矿制约。文中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区域填图以及捕获锆石信息填图的思路、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并探索性提出今后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组成 三维架构 地壳生长 造山带
下载PDF
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与化学地球动力学在东秦岭造山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本仁 张宏飞 +3 位作者 许继锋 凌文黎 欧阳建平 韩吟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51-555,共5页
总结了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和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东秦岭造山带的初步经验,并以较成功的实例来说明,内容包括:(1)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幔源和壳源岩石化学和Nd、Pb同位素组成及壳幔演化差异的确定;(2)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应... 总结了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和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东秦岭造山带的初步经验,并以较成功的实例来说明,内容包括:(1)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幔源和壳源岩石化学和Nd、Pb同位素组成及壳幔演化差异的确定;(2)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应归属于扬子陆块构造-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论证;(3)关于东秦岭蛇绿岩铅同位素的Dupal型特征及其同三江地区(属古特提斯范围)蛇绿岩的相似性的揭示;(4)北秦岭元古宙基底可能为古洋岛型微陆块的地球化学证据;(5)东秦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消减及聚汇带壳-幔再循环的地球化学证据;(6)关于陆-陆碰撞过程中杨子陆块边缘(南秦岭)俯冲于华北陆块边缘(北秦岭)之下,从碰撞型花岗质岩浆源区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的直接证据。这些初步成果说明同位素填图与化学地球动力学在造山带研究中是具有重要前景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填图 化学地球动力学 造山带 东秦岭
下载PDF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立强 和文言 +9 位作者 高雪 王偲瑞 李楠 邱昆峰 张良 马强 苏玉平 李大鹏 张智宇 于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1-405,共15页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示踪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面临系列挑战。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时空、由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3个战略思路转变的基本要点;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提...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示踪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面临系列挑战。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时空、由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3个战略思路转变的基本要点;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提出了亟待深化的研究领域和未来方向。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联立约束和综合解释,不仅开拓了岩石圈物质组成研究的新思路,而且有利于获得更可信的结果。逼近实际的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这就需克服单一资料和方法各自的局限性,由单一手段向多方法综合约束转变,实现多学科融合来开展岩石圈物质组成的研究。据此提出“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和“反馈修正、不断逼近”的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的多学科综合示踪研究流程。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恢复不同时期的构造格架和对应的物质组成,示踪其岩石圈物质架构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地球物理反演 多学科融合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揭示三维岩石圈物质架构的技术方法体系框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涛 黄河 +11 位作者 杨立强 郑远川 许博 孙剑 侯通 鲍学伟 张建军 朱小三 范润龙 尹继元 苏玉平 侯增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89-3618,共30页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三江)和华北-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 地球物理 实验模拟
下载PDF
锆石Hf和全岩Nd同位素填图研究进展:以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斌 王长明 +5 位作者 贺昕宇 杨立飞 陈晶源 石康兴 罗政 夏锦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55-2570,共16页
近年来,区域性的Nd-Hf同位素填图正成为探索岩石圈结构和演化,制约陆块边界位置和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金属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的拉萨地体以及澳大利亚太古宙尤冈克拉通,包括地体地壳性质与... 近年来,区域性的Nd-Hf同位素填图正成为探索岩石圈结构和演化,制约陆块边界位置和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金属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的拉萨地体以及澳大利亚太古宙尤冈克拉通,包括地体地壳性质与空间变化规律、成矿系统约束和区域找矿潜力等方面。本文以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为例,使用克里格插值法在MAPGIS平台完成同位素等值线图,基此解析三江地区岩石圈结构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Nd-Hf同位素填图支持昌宁-孟连缝合带为冈瓦纳和泛华夏古陆的分界。昌宁-孟连缝合带划分了两个εNd(t)同位素明显不同的异常区,缝合带以西表现为古老地壳基地组成,而缝合带以东部表现为较年轻的地体。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不同类型与岩浆岩有关的发矿床大多汇聚在同位素边界处,这些同位素边界可能代表着地体边界或缝合带、岩浆弧。沿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分布的斑岩型或斑岩-矽卡岩型Cu-(Mo)矿床,具有高εHf(t)正值和较高εNd(t)负值的特征,对应始新世钾质斑岩及有关的矿化。在腾冲-保山地块、义敦岛弧和临沧次地块,具有低εHf(t),低εNd(t)值岩浆岩分布特征,主要形成与过铝质花岗岩型有关的锡-钨矿床。因此,我们认为区域尺度的同位素填图对研究岩石圈结构和演化、解剖壳-幔相互作用机理、解析深部动力学机制和成矿机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区域成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Hf同位素填图 板块边界 金属矿床 三江特提斯造山带
下载PDF
Late 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East Qinling Orogen, Chin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6
8
作者 Fan Yang Fei Xue +5 位作者 M. Santosh Gongwen Wang Sung Won Kim Zhiwei Shen Wenjuan Jia Xuhuang Zh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803-1821,共19页
The Qinling Orogen in Central China records the history of a complex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with concomitant voluminous granitoids formation... The Qinling Orogen in Central China records the history of a complex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with concomitant voluminous granitoids formation.In this study,we present results from petrological,geochemical,zircon U-Pb-Lu-Hf isotopic studies on the Lengshui felsic dykes from Luanchuan region in the East Qinling Orogen.We also compile published geochronological,geochemical,and Hf isotopic data from Luanchuan region and present zircon Hf isotopic contour maps.The newly obtained age data yield two group of ages at w145 Ma and 140 Ma for two granite porphyries from the Lengshui felsic dykes,with the w145 Ma interpreted as response to the peak of magmatism in the region,and the w140 Ma as the timing of formation of the felsic dykes.The corresponding Hf isotopic data of the granite porphyries display negative εHf(t) values of e16.67 to e4.61,and Hf crustal model ages (TDM^C) of 2255e1490 Ma,indicating magma sourced from the melting of Paleo- to Mesoproterozoic crustal materials.The compiled age data display two major magmatic pulses at 160e130 Ma and 111e108 Ma with magmatic quiescence in between,and the zircon Hf isotopic data display εHf(t) values ranging from e41.9 to 2.1 and TDM^C values of 3387e1033 Ma,suggesting mixed crustal and mantle-derived components in the magma source,and correspond to multiple tectonic events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The Luanchuan granitoids are identified as I-type granites and most of these are highly fractionated granites,involving magma mixing and mingling and crystal fractionation.The tectonic setting in the region transformed from the Late Jurassic syn-collision setting to Early Cretaceous within-plate setting,with EeW extensio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This extens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NeS trending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Yangtze Craton as well as the EeW trending back-arc extension triggered by the westward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ion,eventually leading to lith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OGY Geochemistry ZIRCON U-Pb-Lu-Hf isotopes ZIRCON Hf isotopic mapping Luanchuan region East QINLING OROGEN
下载PDF
深部过程和物质架构对大陆碰撞带Cu-REE成矿系统的控制:以冈底斯和三江碰撞带为例
9
作者 王瑞 张京渤 +3 位作者 罗晨皓 周秋石 夏文杰 赵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5,共15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典型的大陆碰撞带,发育世界级规模的斑岩Cu成矿带和REE成矿带,但目前尚不清楚大陆碰撞如何控制它们的形成。基本问题是:触发碰撞增厚的岩石圈熔融的机制,岩石圈架构与Cu-REE成矿的关系以及Cu-REE和挥发分的来源及成矿...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典型的大陆碰撞带,发育世界级规模的斑岩Cu成矿带和REE成矿带,但目前尚不清楚大陆碰撞如何控制它们的形成。基本问题是:触发碰撞增厚的岩石圈熔融的机制,岩石圈架构与Cu-REE成矿的关系以及Cu-REE和挥发分的来源及成矿机制。利用深反射地震和卫星重力数据的联合反演,结合大地电磁(MT)阵列和地球化学数据,对冈底斯正向碰撞带和三江侧向碰撞带的岩石圈结构进行了成像分析,探讨深部过程和物质架构对于Cu-REE成矿的控制。新生代印度大陆-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俯冲的印度大陆岩石圈发生了显著的撕裂,从而为软流圈上升流提供了通道,改造了上覆的岩石圈并引发融熔。这一过程产生超钾质熔体,这些熔体上升并在地壳底部积聚,其高的热流值和挥发分释放诱发了上覆新生下地壳的熔融形成富水岩浆,角闪石分离结晶造成岩浆氧化,这种富水高氧逸度的岩浆有利于Cu的迁移和富集。研究表明,三个关键因素形成了与碰撞相关的斑岩矿床:中等角度板片俯冲,板片撕裂和富硫化物新生下地壳的熔融。在三江侧向碰撞带的扬子克拉通边缘,由印度大陆俯冲或地幔对流驱动的热软流圈的垂直上升流和横向流动导致克拉通大陆岩石圈发生热侵蚀和部分熔融。克拉通边缘的大陆岩石圈先前经历了来自再循环海洋沉积物的富含REE和CO_(2)的流体的交代作用,从而富集了REE,后来又被沿着岩石圈不连续面(例如走滑断层、裂谷)上升的碳酸岩熔体携带,形成大型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而缺乏源区交代作用的克拉通大陆岩石圈的熔融可能会产生碳酸岩、超钾质岩和镁铁质岩熔体,但它们形成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俯冲 大陆碰撞 板片撕裂 Hf填图 新生地壳
下载PDF
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对接处三叠纪花岗质岩石时空演化、物源特征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海东 王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59-63,共5页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基于花岗质岩石同位素填图(Sm-Nd、Lu-Hf)在其年代学、区域性大面积展步和易于示踪等方面的优势,区域性的同位素填图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探讨造山带深部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年代学 Nd-Hf同位素填图 岩浆演化作用 东昆仑东段和西秦岭西段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编制及玄武岩Nd同位素填图
11
作者 王历星 姚会强 +3 位作者 李正刚 刘丽强 韩冰 彭天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基于公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国内外航次调查积累的海底地形等资料,笔者编制了西太平洋海山区1∶500万构造分区图。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包括1幅主图和3幅辅图,主图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共划分出了3个一级板块... 基于公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国内外航次调查积累的海底地形等资料,笔者编制了西太平洋海山区1∶500万构造分区图。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包括1幅主图和3幅辅图,主图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共划分出了3个一级板块、22个二级分区块体、12个三级分区块体,3幅辅图分别为《西太平洋海山区地质构造图》、《西太平洋海山区布格重力异常图》和《西太平洋海山区εNd(t)等值线图》。本文介绍了构造分区图编制的思路和方法、数据来源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依据,还通过搜集和整理西太平洋海山区玄武岩εNd(t)同位素数据,在研究区圈定了9个Nd同位素异常区,并讨论了Nd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质过程的耦合关系以及其对海山区构造分区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划分 编图研究 Nd同位素填图 西太平洋
下载PDF
地壳生长及深部物质架构研究与问题:以中亚造山带(北疆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涛 黄河 +5 位作者 宋鹏 吴欢欢 张建军 童英 杜開明 秦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6-2344,共19页
岩浆岩区域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是探索地球深部物质组成架构、研究地壳生长的重要途径.中亚造山带作为全球最大、最典型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发育巨量岩浆岩,是研究造山带深部物质组成架构及地壳生长的天然实验室.介绍了在中亚造山带西... 岩浆岩区域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是探索地球深部物质组成架构、研究地壳生长的重要途径.中亚造山带作为全球最大、最典型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发育巨量岩浆岩,是研究造山带深部物质组成架构及地壳生长的天然实验室.介绍了在中亚造山带西段的北疆地区同位素示踪填图的成果,并探讨了存在和需要研究的新问题.阿尔泰-准噶尔-天山的花岗岩同位素廊带填图初步揭示,阿尔泰中部深部物质较老,准噶尔年轻,东天山-北山更老,这种物质组成结构是同造山水平生长和后造山垂向生长的结果.西天山及邻区Hf同位素填图揭示了同一微陆块内部复杂的新老地壳组成架构,提出周期性地壳生长/再循环模式.同位素填图揭示的深部物质组成类型——尤其是年轻地壳的组成类型——仍需进一步探索.需要探索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果的异同、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实验模拟结果相结合,最终构建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示踪填图为核心的,结合地球物理探测、深部钻探和深部过程模拟的岩石圈三维物质与结构探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组成 中亚(北疆)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North Qinling microcontinent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阳建平 张本仁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S1期43-49,共7页
Nd-Pb isotope and incompatibl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s, mantle-derived mafic rocks and feldspar of granite from East Qinling and its adjacent tectonic units are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Nd-Pb isotope and incompatibl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s, mantle-derived mafic rocks and feldspar of granite from East Qinling and its adjacent tectonic units are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orth Qinling was not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but an independent microcontinent in geological history. This microcontinent was built upon a newly formed continental crust derived from strong depleted mantle.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microcontinent formed initially in an oceanic island setting as the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OROGENIC belt microcontinent isotopE mapping MANTLE EVOLUTION CRUSTAL growth.
原文传递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地壳组成与生长:来自Sr-Nd-Pb同位素填图的证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盛林 丁伟翠 +5 位作者 陈宣华 李廷栋 韩乐乐 刘勇 马飞宙 王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1-280,共20页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地壳的垂向和侧向增生显著,地壳生长和演化存在多阶段性。本文重点通过Sr-Nd-Pb同位素填图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地区ε_(Nd)(t)值为2.29~8.75,(^(87)Sr/^(86)Sr)_(i)值为0.697397~0.708336,(^(206)Pb/^(2...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地壳的垂向和侧向增生显著,地壳生长和演化存在多阶段性。本文重点通过Sr-Nd-Pb同位素填图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地区ε_(Nd)(t)值为2.29~8.75,(^(87)Sr/^(86)Sr)_(i)值为0.697397~0.708336,(^(206)Pb/^(204)Pb)_(i)值为17.4975~19.0352,整体表现为高正ε_(Nd)(t)、低(^(87)Sr/^(86)Sr)_(i)和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特征,源区以古生代新生地壳为主,地幔贡献值整体大于50%,深部地壳几乎不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可以与区域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作较好匹配。区域晚古生代主要经历3个时期的造山阶段,分别对应造山带演化的第一阶段(中晚石炭世,岛弧为代表的侧向生长为主)、第二阶段早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阶段的垂向生长为主)和第二阶段晚期(早二叠世—早三叠世,壳幔混源背景下的垂向生长),区域造山作用结束于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同位素填图 地壳组成 地壳生长 造山演化 西准噶尔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4
15
作者 周新华 张国辉 +2 位作者 杨进辉 陈文寄 孙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3,共14页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用的结果。在岩性上它们主要以中酸性岩石为主,玄武岩等中基性岩石较少。为查明下伏岩石圈对这些岩浆作用成因的影响,对其中的 SiO2含量 < 60%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 Sr- Nd- 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两侧为界,两侧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南区有明显的 EMI特征并具 EMI- PM混合趋势,而北区则显示了原始或略亏损的特征。南北两区之间的过渡带(介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之间)则表现了同位素组成上相应的过渡特征。这一地球化学观测与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颇为吻合。基于新生代幔源岩石化学反演的中国东部陆下地幔化学区划研究揭示了克拉通下 (subcratonic)岩石圈地幔与 EMI存在着密切关系。本研究所提供的地球化学证据说明了采用中生代中基性岩类作为类似研究途径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对华北克拉通边缘中生代火山作用成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火山岩 华北克拉通 古消减带 地质填图 岩浆作用 地质构造 锶-钕-铅同位素
下载PDF
拉萨地体锆石Hf同位素填图:对地壳性质和成矿潜力的约束 被引量:43
16
作者 张立雪 王青 +5 位作者 朱弟成 贾黎黎 吴兴源 刘盛遨 胡兆初 赵天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81-3688,共8页
迄今对拉萨地体(尤其是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得到有效讨论,直接限制了对拉萨地体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的总结和评价。本文收集了拉萨地体已经发表和本团队未发表的中生代-早新生代(210~40Ma)大量酸性岩浆岩的锆... 迄今对拉萨地体(尤其是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得到有效讨论,直接限制了对拉萨地体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的总结和评价。本文收集了拉萨地体已经发表和本团队未发表的中生代-早新生代(210~40Ma)大量酸性岩浆岩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利用Surferl0软件填制了拉萨地体锆石Ⅲ同位素和地壳模式年龄图。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中部拉萨地体曾经是一个微陆块,南部和北部拉萨地体总体显示新生地壳特征,在北部拉萨地体日土-盐湖一带,锆石εH(t)值和地壳模式年龄与南部拉萨地体的日喀则-八一一带类似,均以高的锆石εHt(t)值(因而非常明显的新生地壳)为特征。本文大量数据结合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地壳性质(新生地壳或古老成熟地壳)很可能是控制成矿作用类型的关键因素。通过与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和成矿作用类型的类比,结合北部拉萨地体目前已有矿床资料,提出日土-盐湖一带可能是北部拉萨地体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填图 地壳性质 成矿潜力 拉萨地体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Sr-Nd同位素区划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17
作者 范蔚茗 郭锋 +1 位作者 高晓峰 李超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的Sr-Nd同位素填图显示该区可划分为4个Sr-Nd同位素省:大兴安岭北区同位素省(I)、大兴安岭南区(Ⅱ1)-辽源-延吉(Ⅱ2)同位素省、张广才岭-佳木斯同位素省(Ⅲ)及完达山外来地体(Ⅳ)。在南兴安岭的林西-霍林河地区存...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的Sr-Nd同位素填图显示该区可划分为4个Sr-Nd同位素省:大兴安岭北区同位素省(I)、大兴安岭南区(Ⅱ1)-辽源-延吉(Ⅱ2)同位素省、张广才岭-佳木斯同位素省(Ⅲ)及完达山外来地体(Ⅳ)。在南兴安岭的林西-霍林河地区存在一条近似平行索伦-贺根山-小兴安岭古缝合带的高εNd(t)早白垩世中酸性火成岩带,该带很可能为南北大兴安岭的岩石圈边界。在西乌珠穆沁旗一带出露具低εNd(t)(-10.5~-6.3)、高TDM(1.22~1.51Ga)和中等放射成因Sr(87Sr/86Sr(i)=0.7063~0.7066)的安山岩,可能反映区域上存在古老的岩石圈或微古陆块。张广才岭-佳木斯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εNd(t)为-3.5~+2.1、TDM=1.0~1.27Ga和87Sr/86Sr(i)=0.705~0.711,反映了古亚洲洋远洋沉积物或变沉积岩为区域地壳的重要组分之一。完达山地体出露了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HIMU型洋岛玄武岩,为拼贴增生的外来地体。Sr-Nd同位素填图结果反映东北地区地壳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侏罗世前,局部的地壳增生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白垩世,主要出现在活动深大断裂带或古缝合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架 地壳增生作用 Sr—Nd同位素填图 火成岩 中生代 东北地区
下载PDF
Pb Isotope Mapping in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Central China 被引量:4
18
作者 ZHANG Li ZHONG Zengqiu +1 位作者 WANG Linsen Zhang Benr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6-133,共8页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in Central China is a part of the collisional belt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North China cratons. It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 ultrahigh-pressure (UHP) and high-pressure (HP) m...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in Central China is a part of the collisional belt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North China cratons. It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 ultrahigh-pressure (UHP) and high-pressure (H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world. The Pb isotope mapping in this area is a significant method to constrain the crustal struc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tectonic boundaries within the vertical tectonic stack. Based on the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Dabie complex (DBC), the Tongbai complex (TBC), UHP and HP metamorphic rocks and associated foliated granites, the lower metamorphosed rocks from North Huaiyang (NHY) tectonic belt, and Cretaceous granites in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we determined the Pb isotope geochemical map of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The Pb isotope map shows that the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are similar within each geological body or lithotectonic unit, but the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lithotectonic units show systematic variations in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The NHY tectonic belt contrasts strongly with the Tongbai-Dabie UHP.HP metamorphic belt in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ine along the Xiaotian-Mozitan fault, the north limit of the Tongbai-Dabie UHP and HP metamorphic rocks,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tectonic boundary. Within the Tongbai-Dabie HP -UHP metamorphic belt, to the south of Xiaotian-Mozitan fault, the vertical variations of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in different lithotectonic units and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major lithotectonic units have been constr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isotope mapping UHP and HP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Central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