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碳同位素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昊 李建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400,共7页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来追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定量示踪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转移,明确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手段。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判定生...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来追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定量示踪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转移,明确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手段。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判定生态系统中碳的来源和同化,植物—土壤系统中碳的转移和固定,草地深层土壤有机碳变迁过程,不同类型草地δ13 C值分布特征以及同位素模型判别生态系统碳及贡献比例。通过梳理和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利用方法和关键技术,为明确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驱动机制和全球气候变化对碳流动的响应机理提供依据。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生态系统干扰很小,检测快速、准确,对研究生态系统碳素流动,植被变迁及生态系统组分碳来源判定和贡献比例提供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δ13 C值 综述 植被演替 同位素模型
下载PDF
湘东南锡田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2
作者 郭春丽 李超 +1 位作者 伍式崇 许以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湘东南锡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田,该矿田位于湘赣边界,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目前对于矿体与成矿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矿体形成时代的问题尚存争议,钨锡矿化究... 湘东南锡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田,该矿田位于湘赣边界,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目前对于矿体与成矿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矿体形成时代的问题尚存争议,钨锡矿化究竞是与印支期还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田中众多矿体是否同期形成,这些问题仍待进一步确定。本文选取了两个矿床,即山田云英岩-石英脉型锡多金属矿床和桐木山破碎带蚀变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分别对来自这两个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58.9±2.2)Ma(2SD)和(160.2±3.2)Ma(2SD),表明这两个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高精度的云母Ar—Ar和辉钼矿Re-Os年龄数据表明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的垄上、荷树下、山田、桐木山矿床均形成于150—160Ma,即南岭与花岗岩有关钨锡多金属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高峰期。上述两个辉钼矿样品的铼含量分别为12.44×10曲和2.367×10^-6,指示成矿物质分别为壳一幔混合来源和地壳来源,为准确认识该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进一步的制约。本文还对南岭地区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中90个辉钼矿的铼含量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绝大多数为地壳来源,少数为壳-幔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锡田 钨锡多金属矿田 辉钼矿 Re—Os模式年龄 南岭成矿带 钦杭成矿带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地壳的钕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曙光 刘德良 +1 位作者 陈移之 张宗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10-17,共8页
本文报道了扬子陆块北缘主要地体的变质岩和沉积岩钕同位素组成。根据这些数据和陈江峰等已发表的皖南变质岩和沉积岩钕同位素数据可以初步获得一扬子陆块东段钕同位素地球化学图。该图表明,在晋宁运动期,扬子陆块的南北陆缘区均为构... 本文报道了扬子陆块北缘主要地体的变质岩和沉积岩钕同位素组成。根据这些数据和陈江峰等已发表的皖南变质岩和沉积岩钕同位素数据可以初步获得一扬子陆块东段钕同位素地球化学图。该图表明,在晋宁运动期,扬子陆块的南北陆缘区均为构造岩浆活动带,南大别地体为北缘活动带之一部,佛子岭群是华北陆块南缘的复理石建造,其基底为较年青的火山-沉积建造,构造背景与弧后盆或弧前类似。大别山超高压片麻岩的原岩为具有非常古老(太古宙)物源区的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同位素 扬子陆块 皖南变质岩 超高压片麻岩 变质岩 沉积岩 扬子陆块北缘活动带
下载PDF
The longevity of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Jiangsu-Anhui Region——The Os isotope model age of mantle-derived peridotite xenoliths 被引量:8
4
作者 支霞臣 彭子成 +3 位作者 陈道公 余春江 孙卫东 LaurieReisber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12期1110-1118,共9页
The basalt-borne peridotite xenoliths from Jiangsu-Anhui provinces were analyzed for whole rock Os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wo laboratories of USTC, China and CRPG, France, respectively. The ^(187)Os/^(188)Os ratio o... The basalt-borne peridotite xenoliths from Jiangsu-Anhui provinces were analyzed for whole rock Os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wo laboratories of USTC, China and CRPG, France, respectively. The ^(187)Os/^(188)Os ratio of the sample set ranges from 0.119 to 0.129 (25 samples, USTC) and from 0.117 to 0.131 (17 samples, CRPG). The O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ost samples are less than 0.129 and depleted relatively to the primitive mantle, showing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major element compositions. With the ^(187)Os/^(188)Os-AI2O3 alumichron, the samples yield a model age of 2.5±0.1 Ga (data of USTC) and 1.9±0.1 Ga (data of CRPG), late Archean to early Pro-terozoic. The two samples with the lowest ^(187)Os/^(188)Os ratio (0.119 and 0.117) have the T_(RD) (Re depleted age) of 1.1 Ga (USTC) and 1.4 Ga (CRPG), mid-Proterozoic. The Os isotope model age shows that the peridotite xenoliths from Cenozoic alkali basalt in Jiangsu-Anhui provinces have an old formation age (early- to mid- Proterozoic). They are not newly produced mantle after the Phanerozoic replacement of the lithosphere mantle, but residual fractions of Proterozoic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dotite xenoliths Os isotope model age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Jiangsu-Anhui provinces.
原文传递
氮和氧同位素示踪云台山地表水硝酸盐来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艳利 任世航 +3 位作者 闫瑞敏 朱庆会 崔鹏煜 马梦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多年监测发现,5A级风景旅游区云台山水中总氮超标.为了摸清其不同形态氮含量水平并识别氮污染来源,本研究分别于丰水期(2021年9月、2022年6、7月)、平水期(2021年11月)和枯水期(2021年12月、2022年2月)采集云台山马鞍石水库表层和深层... 多年监测发现,5A级风景旅游区云台山水中总氮超标.为了摸清其不同形态氮含量水平并识别氮污染来源,本研究分别于丰水期(2021年9月、2022年6、7月)、平水期(2021年11月)和枯水期(2021年12月、2022年2月)采集云台山马鞍石水库表层和深层水及其上游河流表层水样品共58个,测定并分析了水化学参数(TN、NO_(3)^(-)-N、NH_(4)^(+)-N和Cl^(-))的浓度和硝酸盐氮氧稳定同位素(δ^(15)N-NO_(3)^(-)、δ^(18)O-NO_(3)^(-)),同时利用SIAR同位素模型定量解析了水库及其上游河流中NO_(3)^(-)源的贡献.结果表明,马鞍石水库及其上游河流水中ρ(TN)、ρ(NO_(3)^(-)-N)、ρ(NH_(4)^(+)-N)变化范围分别为1.86~6.4、1.40~4.19、0~0.45 mg·L^(-1),ρ(NO_(3)^(-)-N)/ρ(TN)变化范围为44.08%~99.3%,均值为79.84%,硝态氮是氮的主要存在形态.δ^(15)N-NO_(3)^(-)和δ^(18)O-NO_(3)^(-)变化范围分别为-9.12‰~8.49‰和-0.58‰~13.62‰,水库δ^(15)N-NO_(3)^(-)和δ^(18)O-NO_(3)^(-)值在平水期最高.δ^(15)N-NO_(3)^(-)、δ^(18)O-NO_(3)^(-)值和n(NO_(3)^(-))/n(Cl^(-))与Cl^(-)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指示水库及其上游河流NO_(3)^(-)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土壤氮.SIAR同位素模型结果表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土壤氮的贡献分别为48.5%、41.5%和22.4%,化肥的贡献分别为25.8%、22.9%和6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 来源示踪 SIAR同位素模型 云台山
原文传递
PROVENANCES OF LOW GRADE METAMORPHIC AND SEDIMENTARY ROCKS FROM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EVIDENCE OF Nd ISOTOPE COMPOSITIONS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江峰 周泰禧 +2 位作者 邢凤鸣 徐祥 K.A.FOLAN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9期747-750,共4页
Nd isotope model ages of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are useful for tracing provenances of sediments and reconstructing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sedimentary basins as well as estimating the average age of the continental... Nd isotope model ages of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are useful for tracing provenances of sediments and reconstructing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sedimentary basins as well as estimating the average age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the Nd isotope ratios and model ages determined for the low grade metamorphic and sedimentary rocks from southern Anh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 isotope model age PROVENANCE of sediments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原文传递
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大气硝酸盐干沉降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春艳 孙艺萌 +3 位作者 赵同谦 陈晓舒 李朋波 陈飞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5-1525,共11页
以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1~12月设置5个监测点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分析了样品中硝酸盐浓度、通量及其氮氧同位素,基于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量化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月均浓度为0.16mg/L,全年... 以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1~12月设置5个监测点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分析了样品中硝酸盐浓度、通量及其氮氧同位素,基于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量化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月均浓度为0.16mg/L,全年硝酸盐干沉降通量为2.49kg/(hm^(2)·a),δ15N-NO_(3)^(-)和δ^(18)O-NO_(3)^(-)月均值分别为(+0.17±4.10)‰、(+56.6±9.18)‰.干沉降中硝酸盐浓度、沉降通量和氮氧同位素的季节性差异显著,秋冬季节的硝酸盐浓度和沉降通量均高于春夏季节,主要与寒冷季节化石源排放量增加、大气边界层稳定性增强以及气粒转化平衡趋于颗粒态硝酸盐生成有关;冬季最高的δ15N-NO_(3)^(-)与冬季燃煤取暖和低温导致的氮同位素平衡分馏效应增加有关,夏季最低的δ^(18)O-NO_(3)^(-)则与NO_(2)+·OH途径形成硝酸盐占主导有关.SIAR分析结果发现,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主要来自化石源(交通排放及煤燃烧),贡献率为69.3%,其中交通排放源和煤燃烧源贡献率分别为51.1%和18.2%.冬季化石源的贡献率最高(72.0%),其中70.4%来源于交通排放.进一步证实交通排放和冬季燃煤取暖是影响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的主要因素,控制交通移动源污染排放和煤燃烧是今后减少大气中硝酸盐的重要举措.此外,较为稳定的生物质燃烧源对硝酸盐的贡献率表明外源输入也是库区硝酸盐干沉降中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 后向轨迹
下载PDF
铀同位素反演古海洋环境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劬侃 曹建华 +5 位作者 钟亮 白冰 王奇岗 廖红为 宗克清 覃汉莲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7-968,共12页
铀同位素因可定量反演全球尺度古海洋缺氧洋底分布面积占比(%)而被广泛应用在埃迪卡拉纪末期以来的重要大洋缺氧或生物事件中。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利用铀同位素开展定量反演的原理、方法与成果,初步构建了铀同位... 铀同位素因可定量反演全球尺度古海洋缺氧洋底分布面积占比(%)而被广泛应用在埃迪卡拉纪末期以来的重要大洋缺氧或生物事件中。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利用铀同位素开展定量反演的原理、方法与成果,初步构建了铀同位素定量反演的还原性海洋洋底面积占比(%)与大气氧气浓度、大洋缺氧或生物事件的耦合关系,发现:(1)铀同位素反演结果与各缺氧或生物事件吻合度较高,表明铀同位素确实为有效的全球尺度深时尺度定量反演指标;(2)还原性海洋洋底扩张与大气氧气浓度变化之间普遍存在滞后性,推测与海平面、海洋生产力、海洋内部环流变化及底层水氧化还原反应的滞后性相关。指出铀同位素反演受样品后期成岩、风化蚀变作用的影响,可能存在解译误差;铀同位素单指标解译结果存在精准度偏低的缺点,需采用多指标综合反演的方法提升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同位素 定量反演 铀同位素模型 大洋缺氧 生物事件
下载PDF
贵州草海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
9
作者 廖敏 姜鑫 +1 位作者 黄先飞 夏品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探究湖泊有机质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草海营养盐负荷提供参考。在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上设置13个采样点,于2023年3月采集并测定湖泊和河流中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C/N及总有机碳(POC、TOC)和... 探究湖泊有机质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草海营养盐负荷提供参考。在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上设置13个采样点,于2023年3月采集并测定湖泊和河流中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C/N及总有机碳(POC、TOC)和总氮(PON、TON),结合MixSIAR同位素模型分析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氮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颗粒物δ^(13)C为-27.56‰~-23.64‰,δ^(15)N为3.12‰~10.93‰,颗粒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21.1%)和水生植物(20.7%),氮来源主要为土壤有机质(25.6%)和水生植物(25.3%);沉积物δ^(13)C为-28.18‰~-20.53‰,δ^(15)N为1.70‰~6.58‰,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4.4%)和水生植物(33%),氮主要来源于化肥(24%)。颗粒物和沉积物之间有机氮来源的差异反映出土壤有机质和水生植物来源的有机氮易降解,而化肥来源的氮则易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沉积物 MixSIAR同位素模型 有机碳氮来源 草海
下载PDF
飞云江水系氮磷污染及硝酸盐氮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刚 程全国 +3 位作者 雷坤 孙明东 孙乾航 樊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491,共6页
采集了飞云江水系干流和支流水样,分析了流域内不同区域水体的氮磷浓度,并通过Mix SIAR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了飞云江流域不同区域硝酸盐氮来源及其贡献。结果显示:(1)飞云江水系总氮为0.76~5.71 mg/L,从上游至下游浓度整体升高;总磷为0.... 采集了飞云江水系干流和支流水样,分析了流域内不同区域水体的氮磷浓度,并通过Mix SIAR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了飞云江流域不同区域硝酸盐氮来源及其贡献。结果显示:(1)飞云江水系总氮为0.76~5.71 mg/L,从上游至下游浓度整体升高;总磷为0.01~4.83 mg/L,上中游低、下游高。(2)飞云江水系15 N自然丰度(δ^(15)N)和18 O自然丰度(δ^(18)O)分别为3‰~8‰、-7‰~0,土壤有机氮、污水和粪便是飞云江水系硝酸盐氮的主要来源,其中水体通过硝化作用进行氮转化过程,不存在反硝化作用。(3)飞云江水系中大气沉降、化肥和降水中氨氮、土壤有机氮、污水和粪便这4个污染源的贡献率分别为6.6%~25.4%、7.4%~29.2%、23.1%~56.1%、22.3%~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云江 硝酸盐氮 MIX SIAR稳定同位素模型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普通铅同位素演化系统模式
11
作者 吴珍汉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3-95,共13页
已有的几种普通铅同位素模式仅反映了一些封闭体系铅同位素混合的特殊情况,不便于有效地应用于地质历史时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本文应用概率论方法,从理论上分析包括开放体系在内的13种不同系统普通铅同位素混合的23种情况,讨论各种... 已有的几种普通铅同位素模式仅反映了一些封闭体系铅同位素混合的特殊情况,不便于有效地应用于地质历史时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本文应用概率论方法,从理论上分析包括开放体系在内的13种不同系统普通铅同位素混合的23种情况,讨论各种情况下铅同位素资料的地质年代学意义与地质事件发生年代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多阶段铅同位素演化的系统模式。应用读系统模式研究燕山地区的成岩成矿时代,所得结果与其它方法测出的年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模式年龄 燕山地区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在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宝至 高永 +3 位作者 张铁钢 杨振奇 郭建英 苗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8期35-38,45,共5页
稳定性同位素是天然示踪剂,在研究植物水分溯源、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促进稳定性同位素在沙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研究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稳定性同位素是天然示踪剂,在研究植物水分溯源、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促进稳定性同位素在沙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研究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梳理了沙区植被水分利用的来源状况,分析了各种植物水分利用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不同时期不同生态条件下固沙植物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和效率,以及固沙植物对水源的利用研究待加强的方向,以期能为国内沙区植物水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水分利用策略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性同位素模型
下载PDF
康定-老榆林地热系统氢氧同位素迁移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那金 姜雪 姜振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46-2656,共11页
以康定老榆林地区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TOUGH-Isotope程序进行水-热-同位素耦合数值模拟,并鉴于研究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季节性明显、地震活动活跃,探讨了补给水同位素特征、热储层渗透性变化对地热系统氢氧同位素迁移过程的影响.... 以康定老榆林地区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TOUGH-Isotope程序进行水-热-同位素耦合数值模拟,并鉴于研究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季节性明显、地震活动活跃,探讨了补给水同位素特征、热储层渗透性变化对地热系统氢氧同位素迁移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同位素模拟值与研究区ZK3钻孔流出水测试值基本拟合,高温地热系统的对流-弥散作用对氢氧同位素迁移过程影响明显;研究区地热水循环条件较好,水-岩作用程度较低,导致氧同位素重化现象不明显;补给水同位素特征、热储层渗透性两个因素对地热水循环过程中的氢氧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开展地热系统流体氢氧同位素迁移过程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地热系统动态演化的定量化认识,为地热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系统 水-热-同位素耦合 同位素特征 康定地区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碳氮同位素结合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沉积土壤碳源
14
作者 李娜 孙占祥 +4 位作者 张燕卿 刘恩科 李凤鸣 李纯乾 李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57-3064,共8页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水土流失 拦沙坝 沉积物 稳定同位素模型
下载PDF
伊宁板块南北缘沉积(变质)岩钕同位素组成及大地构造意义
15
作者 倪守斌 陈江峰 +1 位作者 满发胜 王兆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分析了伊宁板块南北缘的沉积(变质)岩钕同位素组成,利用沉积岩中钕同位素模式年龄探讨塔里木板块、伊宁板块和准葛尔板块之间的关系.伊宁板块北缘阿拉套山脉西部沉积物物源区年龄约1.9Ga东部沉积岩钕模式年龄0.9-1.4... 分析了伊宁板块南北缘的沉积(变质)岩钕同位素组成,利用沉积岩中钕同位素模式年龄探讨塔里木板块、伊宁板块和准葛尔板块之间的关系.伊宁板块北缘阿拉套山脉西部沉积物物源区年龄约1.9Ga东部沉积岩钕模式年龄0.9-1.4Ga,表明伊宁板块与准葛尔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幔源物质的加入有关.伊宁板块南缘的志留系沉积物来自约2.5Ga的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同位素 模式年龄 沉积岩 伊宁板块
下载PDF
利用δ^(15)N-NO_3^-和δ^(18)O-NO_3^-示踪北京城区河流硝酸盐来源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赵庆良 马慧雅 +6 位作者 任玉芬 王效科 彭剑锋 贺成武 武俊良 刘梦贞 闫苗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92-1698,共7页
为定量化识别北京城区河流硝酸盐来源,采用δ^(15)N-NO^-_3和δ^(18)O-NO^-_3双同位素示踪法对北京城区河流河水硝酸盐的氮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追溯北京城区河流硝酸盐来源,并评估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 为定量化识别北京城区河流硝酸盐来源,采用δ^(15)N-NO^-_3和δ^(18)O-NO^-_3双同位素示踪法对北京城区河流河水硝酸盐的氮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追溯北京城区河流硝酸盐来源,并评估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北京河流无机氮污染以硝酸盐氮(NO^-_3-N)污染为主,且河流下游硝酸盐氮污染较为严重.2北京城区地表河流δ^(15)N-NO^-_3值范围为6.26‰~24.94‰,δ^(18)O-NO^-_3值范围为-0.41‰~11.74‰;下游δ^(15)N-NO^-_3值比上游大.3根据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北京河流中硝酸盐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粪肥及生活污水61.2%、土壤有机氮31.5%、大气沉降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示踪 δ15N-NO-3 δ18O-NO-3 硝酸盐污染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 贡献率
原文传递
镁同位素在"白云岩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甯濛 黄康俊 沈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90-3708,共19页
困扰几代地质学家的"白云岩问题"不仅是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而且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密切相关。传统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均不能对其形成过程及Mg离子来源提供很好的约束。作为一种新兴... 困扰几代地质学家的"白云岩问题"不仅是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而且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密切相关。传统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均不能对其形成过程及Mg离子来源提供很好的约束。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镁(Mg)同位素已经在白云岩问题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Mg同位素地球化学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白云岩的Mg同位素数据。此外,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实验与实际观测等方法,对白云岩(石)形成过程中的Mg同位素分馏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为Mg同位素在白云岩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计算、实验模拟和实际观测的Mg同位素分馏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模拟或实际观测的Mg同位素分馏未达到平衡,另一方面可能是实际白云岩的形成过程与理论过程不同。由于直接根据Mg同位素值判断白云岩成因存在较大难度,基于典型的白云石化地质模式,最新的研究建立了两个Mg同位素地球化学数值模型(DAR模型、AF模型),用于模拟不同白云石化过程中的Mg同位素变化,可对白云石化过程及Mg离子来源进行定量-半定量研究。其中DAR模型用于模拟海水白云石化过程的Mg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而AF模型用于模拟流动水体白云石化过程的Mg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这两个模型可以示踪白云岩的Mg离子来源并区分不同白云石化过程。尽管目前已建立的Mg同位素地球化学模型总体框架正确,但在适用范围和参数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仍需要在后期研究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同位素 白云岩问题 镁同位素地球化学模型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志明 刘少玉 +1 位作者 陈德华 王秀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02-1107,共6页
本文在分析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组分D、18O、T和14C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同位素混合模型进行了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研究。研究表明,在δD~δ18O图、T~δ18O图和14C^T图上,从上游至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的同... 本文在分析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组分D、18O、T和14C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同位素混合模型进行了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研究。研究表明,在δD~δ18O图、T~δ18O图和14C^T图上,从上游至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的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并在14C^T图上,可明显识别出古水,其14C介于0~40pMC之间,T值介于0~25TU之间。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大气降水补给,上游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上游地表水有80.3%来自于山区大气降水,上游浅层水有83.5%来源于上游地表水。之后,浅层地下水在冲洪积扇前缘受阻溢出地表转化成地表水。再往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之间发生多次复杂的相互转化,最终耗于人工开采和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 同位素 水资源组成 水循环 同位素混合模型
下载PDF
煤矿开采活动对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东 曹莹 +8 位作者 赵志琦 郭巧玲 王世东 许峰 薛天 张俊文 张琮 黄兴宇 麻冰涓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426,共13页
煤矿矿井水是河水溶解性硫酸盐(SO^(2-)_(4))的重要来源,但黄土高原煤矿开采活动对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仍不清楚。煤矿矿井水硫酸盐主要来自煤中黄铁矿氧化以及含煤地层附近裂隙水中硫酸盐,地表水硫酸盐还受其他人为输入的影响。因此... 煤矿矿井水是河水溶解性硫酸盐(SO^(2-)_(4))的重要来源,但黄土高原煤矿开采活动对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仍不清楚。煤矿矿井水硫酸盐主要来自煤中黄铁矿氧化以及含煤地层附近裂隙水中硫酸盐,地表水硫酸盐还受其他人为输入的影响。因此,煤矿矿井水与河水硫酸盐具有不同的水化学特征、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 S_(SO_(4)))与氧同位素(δ^(18) O_(SO_(4)))以及氢同位素(δD H_(2)O)与氧同位素(δ^(18) O H_(2)O)组成。基于上述不同可以判定煤矿开采活动对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选取受煤矿开采活动影响的窟野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河水、地下水、煤矿矿井水、大气降水和泉水等水体样品,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借助δ^(34) S_(SO_(4))、δ^(18) O_(SO_(4))、δD H_(2)O、δ^(18) O H_(2)O以及水体水化学组成,辨析煤矿矿井水对窟野河流域河水溶解性硫酸盐的影响以及流域煤矿矿井水溶解性硫酸盐来源,并依据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量化其贡献比例。结果表明:窟野河流域煤矿矿井水溶解性硫酸盐浓度、δ^(34) S_(SO_(4))和δ^(18) O_(SO_(4))值分别为0.07~1206.45 mg·L^(-1)、-2.7‰~32.9‰和-5.5‰~11.6‰,平均值分别为231.91 mg·L^(-1)、11.4‰和4.3‰;窟野河流域河水溶解性硫酸盐浓度、δ^(34) S_(SO_(4))和δ^(18) O_(SO_(4))值分别为73.23~171.83 mg·L^(-1)、4.3‰~13.0‰和-2.9‰~5.1‰,平均值分别为113.94 mg·L^(-1)、10.4‰和3.0‰,溶解性硫酸盐浓度平均值与区内煤矿矿井水存在差异,δ^(34) S_(SO_(4))和δ^(18) O_(SO_(4))平均值与区内煤矿矿井水差异不显著(p>0.05);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结果显示,煤矿矿井水对上游乌兰木伦河溶解性硫酸盐的贡献比例为30.3%±18.9%,对下游窟野河溶解性硫酸盐的贡献比例为12.5%±10.2%,同时煤矿矿井水溶解性硫酸盐受裂隙水汇入影响,贡献比例为34.6%±16.5%,窟野河流域河水下渗补给煤矿矿井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 硫酸盐 矿井水 硫同位素 氧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同位素混合模型 黄河
下载PDF
Stable oxygen-hydrogen isotopes reveal water use strategies of Tamarix taklamakanensis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China 被引量:6
20
作者 DONG Zhengwu LI Shengyu +3 位作者 ZHAO Ying LEI Jiaqiang WANG Yongdong LICongju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Tamarix taklamakanensis,a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of China,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tabilizing sand dunes and maintaining regional ecosystem stability.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water use stra... Tamarix taklamakanensis,a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of China,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tabilizing sand dunes and maintaining regional ecosystem stability.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water use strategies of T.taklamakanensis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under a falling groundwater depth.Four typical T.taklamakanensis nabkha habitats(sandy desert of Tazhong site,saline desert-alluvial plain of Qiemo site,desert-oasis ecotone of Qira site and desert-oasis ecotone of Aral site)were selected with different climate,soil,groundwater and plant cover conditions.Stable isotope values of hydrogen and oxygen were measured for plant xylem water,soil water(soil depths within 0–500 cm),snowmelt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the different habitats.Four potential water sources for T.taklamakanensis,defined as shallow,middle and deep soil water,as well as groundwater,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Bayesian isotope mixing model.It was found that groundwater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was not completely recharged by precipitation,but through the river runoff from snowmelt water in the nearby mountain ranges.The 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quickly depleted by strong evaporation,groundwater depth was relatively shallow and the height of T.taklamakanensis nabkha was relatively low,thus T.taklamakanensis primarily utilized the middle(23%±1%)and deep(31%±5%)soil water and groundwater(36%±2%)within the sandy desert habitat.T.taklamakanensis mainly used the deep soil water(55%±4%)and a small amount of groundwater(25%±2%)within the saline desert-alluvial plain habitat,where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groundwater depth was shallow.In contrast,within the desert-oasis ecotone in the Qira and Aral sites,T.taklamakanensis primarily utilized the deep soil water(35%±1%and 38%±2%,respectively)and may also use groundwater because the height of T.taklamakanensis nabkha was relatively high in these habitats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relatively low,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ed groundwater depth d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marix taklamakanensis water use strategies stable isotopes Bayesian isotope mixing model deep soil water GROUNDWATER Taklimakan Deser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