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壳活性炭对百草枯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凯轩 李孟值 +4 位作者 谢尚宏 冯小云 李涛 梁珍 鲍继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3期69-73,77,共6页
采用分批吸附技术,研究硝酸改性后的椰壳炭对百草枯去除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机理。以YK-6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H、转速、投加量、温度和初始浓度的影响。从动力学数据来看,将6 h作为测定吸附等温试验的平衡时间。将吸附数据拟合到Langmuir、F... 采用分批吸附技术,研究硝酸改性后的椰壳炭对百草枯去除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机理。以YK-6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H、转速、投加量、温度和初始浓度的影响。从动力学数据来看,将6 h作为测定吸附等温试验的平衡时间。将吸附数据拟合到Langmuir、Freundlich、Temkin和Brouers-Sotolongo(BS)吸附等温模型中,在pH为2~9时,吸附作用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百草枯分子与椰壳炭表面的酸性官能团亲和力增加的结果;通过阿仑尼乌斯公式拟合计算,发现该过程具有明显的化学吸附作用;BS等温线模型描述的吸附过程,在37℃下测定的BS模型最大吸附能为88.47 mg/g;应用Lagergren准一级、Lagergren准二级、Elovich和Avrami模型拟合动力学结果,发现Avrami模型最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吸附 等温线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天然染料染色现状及其理论 被引量:44
2
作者 邰文峰 石红 +1 位作者 杨伟忠 姚琦华 《印染助剂》 CAS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介绍了天然染料的性质及其色素分类,并综合国内外对天然染料的研究成果,对其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将二者的研究相结合就可以获得其染色机理,这对上染过程控制、染色效果预测及染色工艺的确定与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 介绍了天然染料的性质及其色素分类,并综合国内外对天然染料的研究成果,对其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将二者的研究相结合就可以获得其染色机理,这对上染过程控制、染色效果预测及染色工艺的确定与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发现了天然染料对纤维和织物的上染与合成染料一样,也可归属于3种吸附类型,多数天然染料上染纤维或织物的过程是吸热和熵增的过程,与合成染料的上染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色素分类 染色 热力学 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火灾过程中混凝土构件内的温度分布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大长 吕志涛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31-37,共7页
研究了火灾过程中混凝土构件内温度的分布情况,建立了确定火灾过程中构件内部任一点所达到的最高温度的计算公式,从而可以确定温度场在混凝土构件内的分布情况,为进行破损检测和残余承载力估算提供依据。
关键词 混凝土构件 火灾 温度场 热传导 等温线
下载PDF
改性泥炭对UO_2^(2+)、^(137)Cs等吸附交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玉琨 岳廷盛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泥炭经化学处理可有效吸附交换水中微量放射性元素离子等,用于净化水体.用廉价、易得的改性泥炭作吸附剂,研究改性泥炭中腐植酸对UO2+2 、137Cs、169Yb 和HPO2-4 的吸附交换;由吸附交换规律及测定的吸附交换... 泥炭经化学处理可有效吸附交换水中微量放射性元素离子等,用于净化水体.用廉价、易得的改性泥炭作吸附剂,研究改性泥炭中腐植酸对UO2+2 、137Cs、169Yb 和HPO2-4 的吸附交换;由吸附交换规律及测定的吸附交换平衡时间考察了pH 等因素对吸附率E、分配系数Kd 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发现改性泥炭对UO2+2 和169Yb 的吸附交换服从Freundlich 等温式,而对137Cs和HPO2-4的吸附交换则服从Langm iur等温式,并讨论了吸附交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质 吸附 放射性元素 改性泥炭 水体净化
下载PDF
粉煤灰吸附处理炼油污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阎来洪 赵东风 《干旱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9-144,共6页
以炼油污水气浮后用于冲灰为目的,对粉煤灰吸附炼油污水中的石油类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了水灰比、与油水的混合时间、静置沉淀时间等因素对粉煤灰吸附石油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灰比对粉煤灰吸附石油类效率的影响最显著... 以炼油污水气浮后用于冲灰为目的,对粉煤灰吸附炼油污水中的石油类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了水灰比、与油水的混合时间、静置沉淀时间等因素对粉煤灰吸附石油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灰比对粉煤灰吸附石油类效率的影响最显著。通过正交试验法,找出了粉煤灰处理炼油污水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指导现场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粉煤灰吸附处理炼油污水中石油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证实在常温状态下粉煤灰对石油类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炼油污水 石油类 吸附 等温线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火焰辐射数字图像的等高线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建人 徐江荣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改进gamma常数、白平衡等设定值获取线性度较好的火焰辐射数值图像,并绘制等高线研究火焰场状态特性。采用变动等高线阶值的方法研究打火机火焰静态图像等高线的变化,获得了火焰主燃烧区、气流上升区和外层炽热层等区块的发光等高... 通过改进gamma常数、白平衡等设定值获取线性度较好的火焰辐射数值图像,并绘制等高线研究火焰场状态特性。采用变动等高线阶值的方法研究打火机火焰静态图像等高线的变化,获得了火焰主燃烧区、气流上升区和外层炽热层等区块的发光等高线分布图。研究发现火焰中炽热、燃烧性气流分布图与等线绘制中色阶值取值之间的关联,拓展了高线应用范围,为温度场分布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 辐射 等高线 数字图像 色阶值 等温线 温度分布
下载PDF
长寿高炉炉底传热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清天 程树森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共5页
高炉侵蚀归根结底是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这三传的问题。如果炉底热面凝结一层渣铁壳,将有利于高炉长寿。目前,虽然已经有了许多数值求解三维导热微分方程的软件,但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快速评估所设计炉底热面能否形成渣铁壳有重... 高炉侵蚀归根结底是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这三传的问题。如果炉底热面凝结一层渣铁壳,将有利于高炉长寿。目前,虽然已经有了许多数值求解三维导热微分方程的软件,但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快速评估所设计炉底热面能否形成渣铁壳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一维温度场分析(热阻分析)方法,通过炉底各层对冷却水冷却能力及1 150℃等温线的影响,估测渣铁壳的形成。最终得到影响炉底侵蚀的限制性环节,为优化高炉炉底结构设计,提高高炉寿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底 侵蚀 长寿 热阻 等温线
下载PDF
褐煤腐殖酸对废水中活性翠兰KN-G的吸附实验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东洋 柴锦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9-1612,共4页
为解决精细化学产品带来的废水污染的问题,实验采用褐煤腐殖酸作为吸附剂,通过对其吸附动力学、等温线、pH值、褐煤投加量和离子强度的分析和测定研究了吸附剂对废水中活性翠兰KN-G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褐煤浓度对吸附速率影响明显... 为解决精细化学产品带来的废水污染的问题,实验采用褐煤腐殖酸作为吸附剂,通过对其吸附动力学、等温线、pH值、褐煤投加量和离子强度的分析和测定研究了吸附剂对废水中活性翠兰KN-G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褐煤浓度对吸附速率影响明显,其处理废水中活性翠兰的动力学符合二级速率方程(R2=0.993 6);吸附模式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99 7),先前吸附在褐煤上的活性翠兰对后续活性翠兰的吸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吸附实验中,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明显,减小pH,导致废水中活性翠兰的去除率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当pH=1时,去除率最大;随着腐殖酸投加量的增加水溶液中活性翠兰去除率而提高;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影响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去除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腐殖酸 活性翠兰KN-G 废水 动力学 等温线 吸附剂
下载PDF
稀土夹心双酞菁铥的LB膜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云龙 王文军 +1 位作者 高学喜 李淑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2-425,共4页
采用表面压-面积(π~A)等温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稀土夹心双酞菁铥(TmPc2)分子在Langmuir膜及其Langmuir-Blodgett(LB)膜中分子的排列状态和光谱特性。发现TmPc2分子在纯膜中以edge-on方式面对面的排列,在与花生酸(AA)的混合... 采用表面压-面积(π~A)等温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稀土夹心双酞菁铥(TmPc2)分子在Langmuir膜及其Langmuir-Blodgett(LB)膜中分子的排列状态和光谱特性。发现TmPc2分子在纯膜中以edge-on方式面对面的排列,在与花生酸(AA)的混合膜中TmPc2分子以face-on方式平躺排列。纯的TmPc2分子在亚相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但不易转移到固体基片上,加入花生酸混合后不仅可以在亚相表面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而且可以较好地转移到固体基片上,制成多层LB膜。TmPc2氯仿溶液和LB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具有明显的Soret吸收带和Q吸收带,Soret吸收带有2个吸收峰,分别对应184—187*和178—186的轨道电子跃迁。而Q吸收带有4个吸收峰,分别对应于186—189*,190*和185—187*,188*的轨道电子跃迁。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TmPc2分子在LB膜中紫外-可见吸收谱的各个吸收峰与氯仿溶液中的吸收峰相比较都发生了红移。层内分子的相互作用比层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夹心双酞菁铥 LB膜 π~A等温曲线 吸收光谱
下载PDF
大米安全水分和吸着等热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元娣 秦文 李兴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1,共6页
对静态称重法测定的5个大米样品吸着等温线数据,分别采用Brunauer-Emmett-Teller(BET)、CAE、修正Chung-Pfost(MCPE)、修正Guggenhein-Anderson-de Boer(MGAB)、修正Henderson、修正Oswin及Strohman-Yoerger 7个方程进行拟合,MCPE被判... 对静态称重法测定的5个大米样品吸着等温线数据,分别采用Brunauer-Emmett-Teller(BET)、CAE、修正Chung-Pfost(MCPE)、修正Guggenhein-Anderson-de Boer(MGAB)、修正Henderson、修正Oswin及Strohman-Yoerger 7个方程进行拟合,MCPE被判定为大米最佳吸着等温线方程。以M=f(hr,t)形式表达的平均解吸等温线方程MCPE的3个参数C1、C2及C3各是492.539、39.846及0.176,在RH 70%下,对应的101、5、202、5、303、5℃条件下大米样品平均解吸值,分别是15.88%、15.49%、15.13%、14.80%、14.50%及14.21%。3个粳米(方正香米、东北普通米、松花江米)在25℃的安全水分是14.92%~15.39%,低于15.5%;2个籼米(泰国香米和江苏米)安全水分则是13.88%~14.43%,低于14.5%,与GB 1354—2009大米限量水分一致。大米吸着等热在含水率<20%干基条件下,随着米粒含水率增加而快速减少,在高于20%干基含水率则随含水率增加而缓慢减少。在含水率<22.5%干基条件下,较低温度下的大米吸附等热与解吸等热均高于较高温度;大米解吸等热高于吸附等热,但是随着含水率增加则差异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水分 大米 吸着模型 等温线 安全储藏水分 吸着等热
下载PDF
基于等温线辨识的示温漆标定装置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杨 《电子测试》 2019年第6期46-47,105,共3页
针对示温漆的技术性能和使用要求,设计了一种准确度高、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廉的示温漆标定装置。该装置采用自动判读软件识别示温漆的变色等温线;采用T型试片涂覆所测示温漆,采用K型铠装热电偶采集温度和PID调节器控制温度,... 针对示温漆的技术性能和使用要求,设计了一种准确度高、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廉的示温漆标定装置。该装置采用自动判读软件识别示温漆的变色等温线;采用T型试片涂覆所测示温漆,采用K型铠装热电偶采集温度和PID调节器控制温度,能够提供宽温度梯度分布,一次完成示温漆的全部温度点的标定。其测量温度范围为100~1350℃,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小于4.43℃。该装置已应用于示温漆的标定,为建立示温漆标定标准及量值溯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温漆 等温线 标定装置 不确定度分析
下载PDF
磷酸盐对土娄土锌吸附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吕家珑 张一平 +1 位作者 邹克琴 樊恒辉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3-87,共5页
土对锌吸附的过程可以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进行描述;利用Langmuir方程的平衡常数(Ka)可以推求出锌吸附反应的热力学函数——自由能(ΔG°)、焓(ΔH°)和熵(ΔS&... 土对锌吸附的过程可以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进行描述;利用Langmuir方程的平衡常数(Ka)可以推求出锌吸附反应的热力学函数——自由能(ΔG°)、焓(ΔH°)和熵(ΔS°),并通过对这些热力学函数的研究得出,土对锌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反应,随加入磷浓度的增大,锌的最大吸附量虽有所减小,但吸附强度却在增大;温度的升高,不但会使最大吸附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U土 锌吸附 热力学特性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砾砂回填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璐 晋华 刘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6-149,共4页
为研究不同工况砾砂回填条件下土壤源热泵地理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通过自主设计的可模拟地下水渗流的砂箱试验台,以砾砂为回填材料,测试了多种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的温度场,并利用Surfer软件绘制等温线。结果表明,饱和无... 为研究不同工况砾砂回填条件下土壤源热泵地理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通过自主设计的可模拟地下水渗流的砂箱试验台,以砾砂为回填材料,测试了多种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的温度场,并利用Surfer软件绘制等温线。结果表明,饱和无渗流条件下,温度场呈圆形对称分布,随着热负荷的增加,温度场达到稳定的时间延长;稳定后的温度变化量增加;温度变化明显区域的范围增大。饱和有渗流条件下,温度场沿渗流方向向下偏移,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加,温度场达到稳定的时间缩短;上游各点达到稳定后的温度变化量减小,温度变化明显区域的范围缩小;下游各点达到稳定后的温度变化量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变化明显区域的范围扩大。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温度场测试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砂 地埋管换热器 等温线 温度场
下载PDF
垂直坐标系对于水温分层流动模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煜 张文俊 +1 位作者 夏建新 任华堂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8,共9页
随着高坝水库的建设和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以往应用于大洋的三维模型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水库分层流动的模拟中。作为三维模型的建立基础,垂向坐标系对于小尺度区域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基于物理水槽分层流动实验结果,评估... 随着高坝水库的建设和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以往应用于大洋的三维模型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水库分层流动的模拟中。作为三维模型的建立基础,垂向坐标系对于小尺度区域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基于物理水槽分层流动实验结果,评估了最常用的笛卡儿z坐标系和σ地形坐标系对于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精度影响。结果显示两种垂直坐标系均适用于分层流模拟,但σ垂直坐标系模型模拟结果精度更高;与σ坐标系相比较,z坐标系由于底部阶梯水体静力不稳定和虚拟漩涡放大了垂向扩散能力,使得速度以及温度分层强度偏小;水平速度场显示,z坐标系对于底部的阶梯化处理会引起底部速度场的失真,等温线也呈相应的阶梯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σ坐标系 z坐标系 温度分层流 水体跌落 等温线
原文传递
磺化褐煤对废水中MoO_4^(2-)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于常武 高超 王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0-775,共6页
为揭示磺化褐煤对废水中重金属钼(MoO_4^(2-))的吸附特性,实验模拟考察了p H、时间、温度、投加量以及竞争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当p H<3、吸附时间>30 min、投加量为1 g、25℃~30℃时,MoO_4^(2-)的去除率... 为揭示磺化褐煤对废水中重金属钼(MoO_4^(2-))的吸附特性,实验模拟考察了p H、时间、温度、投加量以及竞争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当p H<3、吸附时间>30 min、投加量为1 g、25℃~30℃时,MoO_4^(2-)的去除率达90%以上.PO_4^(3-)对MoO_4^(2-)的竞争吸附使去除率从90%以上降至60%左右,而SiO_4^(4-)对MoO_4^(2-)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SO_4^(2-)对MoO_4^(2-)的吸附有协同效应.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平衡吸附量达1.075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结论表明,该吸附机理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磺化褐煤可以应用于含钼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吸附 磺化褐煤 等温线 准二级动力学
下载PDF
牺牲剂降低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道山 刘忠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针对三元复合体系 ,应用牺牲剂对油砂预吸附后 ,测定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吸附等温线 ,结果可降低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 4 0 %~ 60 %。界面张力和粘度测量表明 ,牺牲剂加入对复合体系性质影响较小。牺牲剂无论是以前置段塞还是以混合方式... 针对三元复合体系 ,应用牺牲剂对油砂预吸附后 ,测定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吸附等温线 ,结果可降低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 4 0 %~ 60 %。界面张力和粘度测量表明 ,牺牲剂加入对复合体系性质影响较小。牺牲剂无论是以前置段塞还是以混合方式注入都可以提高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无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牺牲剂 吸附损失 采油
下载PDF
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求解的多重网格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峰 杨沛然 常秋英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51-58,共8页
介绍了利用多重网格技术求解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方法及程序实现.在算法上对压力迭代过程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弹性变形计算中弹性矩阵与修正矩阵的压缩表示形式,大大地降低了程序所需内存量;在10-13≤U≤10-9,10-... 介绍了利用多重网格技术求解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方法及程序实现.在算法上对压力迭代过程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弹性变形计算中弹性矩阵与修正矩阵的压缩表示形式,大大地降低了程序所需内存量;在10-13≤U≤10-9,10-6≤W≤10-2的广大参数范围内给出了算法的稳定区域.通过与其它解法及经验公式对比说明了多重网格技术将成为未来弹流理论研究中的主要数值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流体 动力润滑 多重网格方法 等温线接触
下载PDF
黄芩甙在蚕丝上的染色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方涛 赵建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80,共4页
为了探讨天然染料黄芩在蚕丝纤维上的染色机制,提高其对上染过程控制、染色效果预测及染色工艺优化的指导价值,对蚕丝纤维先用铝离子预媒染后用黄芩提取物黄芩甙进行染色平衡实验。运用3种理论吸附模型即Langmuir、Freundlich和Nernst... 为了探讨天然染料黄芩在蚕丝纤维上的染色机制,提高其对上染过程控制、染色效果预测及染色工艺优化的指导价值,对蚕丝纤维先用铝离子预媒染后用黄芩提取物黄芩甙进行染色平衡实验。运用3种理论吸附模型即Langmuir、Freundlich和Nernst对30、45、60℃下的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黄芩甙在蚕丝纤维上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黄芩甙在蚕丝上的吸附最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并用拟合系数和正规偏差验证了吸附模型,该过程是吸热过程,染色热为2.303 4 kJ/mol,染色熵为6 J/mol,染色亲和力和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蚕丝 热力学 吸附等温线 染色亲和力
下载PDF
时变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求解的多重网格技术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静 杨沛然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1,共3页
介绍了用多重网格技术求解时变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方法,在算法上对压力迭代过程进行了简化;最底层网格上采用 Newton-Raphson方法,在其它各层网格上使用 Gauss-Seidel低松驰迭代。作为算例,研究了... 介绍了用多重网格技术求解时变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方法,在算法上对压力迭代过程进行了简化;最底层网格上采用 Newton-Raphson方法,在其它各层网格上使用 Gauss-Seidel低松驰迭代。作为算例,研究了脉冲载荷对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网格方法 时变 等温线接触 弹流润滑
下载PDF
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表征催化剂及其他吸附剂的物理结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敏轻 《齐鲁石油化工》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阐述美国Quantachrome公司生产的Autosorb-6B全自动吸附仪测定催化剂及其他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的方法原理,对催化剂中比表面积的测定进行探讨,对静态氮吸附在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优化操作,给出分析精度和准确度,制定... 阐述美国Quantachrome公司生产的Autosorb-6B全自动吸附仪测定催化剂及其他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的方法原理,对催化剂中比表面积的测定进行探讨,对静态氮吸附在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优化操作,给出分析精度和准确度,制定了完整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孔结构分析,给出了多种方法的数据,为催化剂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可贵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氮吸附静态容量法 吸附等温线 比表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