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多环芳烃降解菌在焦化废水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雷萍 聂麦茜 +3 位作者 张志杰 郭爱莲 刘敬贤 赵文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55-1058,共4页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生物降解率 ,以萘为惟一碳源分离出 1株细菌CN3d .降解萘、吡啶、菲、芘时 ,其降解率分别达到 93 0 %、90 0 %、99 0 %和 72 5 % .纯培养的CN3d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率为 33 6 % ,将其投加于活性污泥 ,降解率达到 5 1 8...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生物降解率 ,以萘为惟一碳源分离出 1株细菌CN3d .降解萘、吡啶、菲、芘时 ,其降解率分别达到 93 0 %、90 0 %、99 0 %和 72 5 % .纯培养的CN3d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率为 33 6 % ,将其投加于活性污泥 ,降解率达到 5 1 8% .鉴定CN3d为黄杆菌属 (Flavobacterium ) .将葡萄糖和FeCl3加入改良污泥 ,焦化废水的最大降解率达到 5 5 0 % ,这时若将焦化废水稀释至原浓度的 1/2 ,降解率可达 70 2 % .试验结果证明 ,CN3d对焦化废水有降解潜力 ,改善降解条件有利于提高投菌法的降解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活性污泥生物 降解率 菌株筛选 多环芳烃降解菌 废水处理 化学需氧量
下载PDF
89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基因型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迪 陈章 +6 位作者 邢刚 何长生 刘晓露 魏建忠 孙裴 刘雪兰 李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02-2811,共10页
旨在明确副猪嗜血杆菌(HPS)临床分离株分离部位的组织分布,进而探讨其血清型和基因型的流行分布特点及相关性,为猪格氏病(Glässer’s disease)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临床分离鉴定的89株HPS,利用PCR技术鉴定血清型,统计各血... 旨在明确副猪嗜血杆菌(HPS)临床分离株分离部位的组织分布,进而探讨其血清型和基因型的流行分布特点及相关性,为猪格氏病(Glässer’s disease)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临床分离鉴定的89株HPS,利用PCR技术鉴定血清型,统计各血清型HPS在不同分离部位的菌株分布数量;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序列类型(ST)鉴定分析、位点多态性分析、BURST分群统计和UPGMA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89株HPS临床分离株共鉴定出9种血清型(1、2、4、5、7、11、12、13、14)以及未定型(NT),血清4、13、7和5型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比28.09%、22.47%、13.48%和10.11%,有64株HPS分离于肺,占比71.91%;24种ST型,ST267、ST268、ST387和ST365为优势基因型,分别占比26.97%、21.35%、8.99%和5.62%,每个基因位点存在3~1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从3(g3pd)到71(6pgd)不等,BURST分析中划分为2个单个ST型和11个克隆群(CC),UPGMA系统发育树被分为4个分支,优势ST型处于2、3、4三个分支中,均对应具有毒力血清型的HPS分离株。HPS临床分离株流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元化,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同时,ST型与血清型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且与HPS临床致病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株 血清型 基因型
下载PDF
2017—2022年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中段尿分离菌的构成及药敏分析
3
作者 寇琳娜 张春艳 +5 位作者 王梦园 纪冰 满思金 伊茂礼 李仁哲 王世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4-960,共7页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中段尿标本分离菌的构成和耐药性及患者年龄差异,为临床早期经验性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山东省儿童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成员单位上报...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中段尿标本分离菌的构成和耐药性及患者年龄差异,为临床早期经验性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WHONET5.6分析软件,回顾分析山东地区2017—2022年间山东省儿童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协作网成员单位上报的中段尿标本分离菌的构成及主要分离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共分离143955株菌株,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年龄分层分析发现,儿童组与成人组的菌种分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 P<0.0001)。儿童组分离前两位的分离菌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而成人组分离前两位的分离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不论儿童组还是成人组,女性的细菌分离率均较男性高。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占比分别为1.7%和5.7%,对大部分受试抗菌药物儿童组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成人组。结论 山东地区不同人群中段尿分离菌菌种分布不同,且不同分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对提高尿路感染的精准诊治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菌 耐药率 尿路感染 成人 儿童
下载PDF
2017—2021年某院腹腔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高延可 常璠 +2 位作者 蒋国梅 李美玲 纪荣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4期94-100,共7页
目的:分析腹腔感染患者腹腔标本中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性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腹腔感染患者送检的胆道分泌物、胰腺分... 目的:分析腹腔感染患者腹腔标本中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性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腹腔感染患者送检的胆道分泌物、胰腺分泌物、阑尾分泌物、腹水标本中分离菌株及耐药情况。结果:在所有送检的腹腔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97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31株,占75.36%,革兰阳性球菌239株,占24.64%;腹腔感染单一菌引起的感染638例,占79.35%,两种菌感染166例,占20.65%。革兰阴性杆菌是腹腔感染的主要分离菌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腹腔感染革兰阳性球菌以肠球菌属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中检出率为34.61%,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率为21.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2.2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23.8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均>40%,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4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3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耐药菌株。结论:腹腔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ESBLs、MRSA和MRCNS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腹腔感染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的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分离菌株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广州地区急性散发性HEV毒株基因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庆虹 黄如统 +1 位作者 魏绍静 李德荣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0年第1期39-44,共6页
利用RT PCR技术对我国广州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G93 1、G93 2、G93 3和G93 4基因组聚合酶区部分核苷酸序列 (4 52 2~ 4 76 1nt)进行检测 ,PCR阳性产物经纯化、克隆后测序。结果G93 1、G93 3和G93 4株病毒的这段序... 利用RT PCR技术对我国广州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G93 1、G93 2、G93 3和G93 4基因组聚合酶区部分核苷酸序列 (4 52 2~ 4 76 1nt)进行检测 ,PCR阳性产物经纯化、克隆后测序。结果G93 1、G93 3和G93 4株病毒的这段序列完全相同 ,且与我国新疆暴发流行的HEV 87A株及亚洲HEV代表株的同源性为 10 0 % ;而G93 2株与它们的差异较大 ,同源性只有 79.9% ;但是 ,它与 1997年从厦门地区急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检测的X S1株同源性很高 ,达99.2 %。并对G93 2株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与 87A株一致。表明我国南方散发性HEV毒株的基因组存在差异 ,可能同时流行着两种不同的HEV基因型 ,但生物学性状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细胞分离株 基因特征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羽毛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杰 刘咏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7-103,共7页
从长期堆积腐烂鸡毛的土壤中分离、筛选、纯化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菌株。该菌为杆状、内生孢子、革兰氏染色阳性;以羽毛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研究了发酵条件对该菌株降解羽毛生产可溶性蛋白的影响,通过对单因素实验及正交优化... 从长期堆积腐烂鸡毛的土壤中分离、筛选、纯化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菌株。该菌为杆状、内生孢子、革兰氏染色阳性;以羽毛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研究了发酵条件对该菌株降解羽毛生产可溶性蛋白的影响,通过对单因素实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为3%的接种量时,添加6g/150mL的羽毛量、初始pH 11.0、30℃下摇床发酵7d后,获得的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最大浓度为34.37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 降解 菌株筛选 发酵条件 正交优化
下载PDF
禽副粘病毒2型标准株和国内分离株的透射电镜及免疫电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爱梅 卜春亚 +2 位作者 张国中 赵西星 赵继勋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13,共3页
将禽副粘病毒 2型的标准毒株Yucaipa病毒和国内分离株F4、F6和F8株分别接种SPF鸡胚 ,收获鸡胚尿囊液 ;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 ,分别制备电镜样品和免疫电镜样品 ;经 10 g/L醋酸双氧铀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电镜下病毒... 将禽副粘病毒 2型的标准毒株Yucaipa病毒和国内分离株F4、F6和F8株分别接种SPF鸡胚 ,收获鸡胚尿囊液 ;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 ,分别制备电镜样品和免疫电镜样品 ;经 10 g/L醋酸双氧铀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电镜下病毒粒子大小差别较大 ,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型 ,直径 15 0— 3 0 0nm ,有结构致密的基质蛋白膜 ,有的囊膜外可见纤突。免疫电镜样品中病毒明显集中 ,便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粘病毒 标准毒株 分离毒株 透射电镜 免疫电镜
下载PDF
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少玲 王衍德 +3 位作者 吴捷 朱建华 黄昌和 马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5-1136,共2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和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008年海南省霍乱暴发点采集的81株O1群霍乱弧菌进行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全部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 目的了解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和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008年海南省霍乱暴发点采集的81株O1群霍乱弧菌进行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全部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100%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均为100%。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2.59%。结论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可作为今后我省病例和带菌者的治疗指导用药,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磺胺异噁唑不宜使用。四环素也不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抗生素 敏感性 分离菌株
原文传递
竹黄分离菌液态发酵条件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钱骅 王媛 +2 位作者 周林芳 陈双林 赵伯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43,共6页
以竹黄分离菌株sh-3为试验材料,以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液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优发酵培养条件是20%马铃薯、0.03%Mg SO_4·7H_2O、果糖3%、初始p H值为4、温度2... 以竹黄分离菌株sh-3为试验材料,以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液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优发酵培养条件是20%马铃薯、0.03%Mg SO_4·7H_2O、果糖3%、初始p H值为4、温度28℃、装液量120 m L/250 m L、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6 d。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红色素含量(OD529 nm)为0.853。红色素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最低抑菌浓度(MIC)0.158 mg/m L,发酵液的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分离菌 发酵条件 优化 红色素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湖北分离株细胞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克礼 曹宏云 +8 位作者 田永祥 梁望旺 伍锐 段正赢 刘泽文 邓均华 郭锐 周丹娜 徐涤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03-106,共4页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种传染病.为了探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特性,本研究在分离获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湖北株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胞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湖北株...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种传染病.为了探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特性,本研究在分离获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湖北株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胞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湖北株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所需的最佳条件分别为:营养液最佳血清含量为10%;最佳pH值为7.2~7.4;细胞最佳培养密度为105~ 2×105/mL;病毒增殖的最佳接毒量为8×103 TCID50/mL;病毒增殖的最佳吸附时间为37 ℃,60 min;最佳收毒时间为接毒后60~84 h;病毒最佳冻融次数为反复冻融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 病毒增殖 湖北 分离株 细胞培养 特性研究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Cell Marc145细胞 最佳条件 增殖特性 严重危害 血清含量 吸附时间 收毒时间 培养密度 反复冻融 冻融次数 营养液
下载PDF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梅 王艳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746-7748,7772,共4页
[目的]对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E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根据乙型脑炎病毒SA14和SA14-14-2株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JEV分离株E基因片段,将其与pMD19-T载体连接,应用DNAStar、Clustal_1.81和... [目的]对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分离株E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根据乙型脑炎病毒SA14和SA14-14-2株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JEV分离株E基因片段,将其与pMD19-T载体连接,应用DNAStar、Clustal_1.81和Mega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分离株E基因的cDNA长1 500 bp,可编码500个氨基酸;分离株E基因与VN50/Viet Nam/1989/Hu-man brain株、SA14株、Whe株、Benjing 1株、P3株、KV1889株J、aGAr01株和SA14-14-2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0%~9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8%~99.8%;分离株为乙型脑炎病毒强毒株。[结论]该研究为乙脑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分离株 E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用于PCR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的一种快速提取DNA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馗 史成银 黄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12,共5页
使用采样液 SEMP- Tris保存人工感染 HHNBV(WSSV的一个分离株 )的中国对虾组织 ,然后分别用酚抽提法、玻璃乳 (Glass Milk)回收法、硝酸纤维素膜结合法和煮沸 -乙醇沉淀法提取 DNA。应用 HHNBV引物对提取的 DNA进行 PCR扩增 ,使用琼脂... 使用采样液 SEMP- Tris保存人工感染 HHNBV(WSSV的一个分离株 )的中国对虾组织 ,然后分别用酚抽提法、玻璃乳 (Glass Milk)回收法、硝酸纤维素膜结合法和煮沸 -乙醇沉淀法提取 DNA。应用 HHNBV引物对提取的 DNA进行 PCR扩增 ,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和检测。通过比较表明 ,煮沸 -乙醇沉淀法是一种最快速、简便的从采样液 SEMP- Tris保存的病虾组织中制备 PCR模板的方法 ,用于 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制备 HHNBV 对虾病毒 DNA提取法 PCR检测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其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燕 吴晓松 +4 位作者 谈智 陈越英 戎毅 王晓蕾 孙俊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抗药基因情况及其与消毒剂的抗性关系和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临床...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抗药基因情况及其与消毒剂的抗性关系和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临床分离的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株检出qacE△1-SulI基因阳性,抗药基因携带率达到83%以上。醋酸氯己定对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7.8mg/L,与标准菌株相同;对氯间二甲苯酚对其中1株临床分离株的MIC高于标准菌株,但有2株低于标准株;苯扎溴铵对6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MIC均低于标准株;聚维酮碘对5株qacE△1-SulI基因阳性菌株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同,但抗药基因阴性菌株的MIC值低于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数携带qacE△1-SulI基因,该抗药基因的携带与其对消毒剂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离株 标准株 消毒剂 抗药基因
下载PDF
鸭疫里氏杆菌广西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泽祥 潘艳 +3 位作者 禤雄标 谢永平 许力干 郑列丰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选取3株不同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广西分离株GXRA 01、GXRA 07和GXRA 09,利用细菌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成功扩增出16S rRNA的部分基因片段,通过克隆、序列测定获得3个分离株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与G enB ank中注册的一些菌株的16... 选取3株不同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广西分离株GXRA 01、GXRA 07和GXRA 09,利用细菌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成功扩增出16S rRNA的部分基因片段,通过克隆、序列测定获得3个分离株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与G enB ank中注册的一些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3株RA分属两个基因群,I群(GXRA 01)与AY 871818和AY 871819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9%,Ⅱ群(GXRA 07、GXRA 09)与G enB ank中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3%-99.6%,GXRA 07与GXRA 09之间的同源性为100%,表明这3株菌株应为鸭疫里氏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分离菌株 16S RRNA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三种革兰阴性杆菌耐消毒剂基因检测及对苯扎溴铵抗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晓松 陈越英 +4 位作者 谈智 徐燕 任玲 沈元 孙俊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致病菌抗药基因情况及其对消毒剂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消毒剂基因和苯扎溴铵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结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致病菌抗药基因情况及其对消毒剂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消毒剂基因和苯扎溴铵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结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21株三种革兰阴性杆菌,其中有13株携带耐消毒剂基因,携带率为61.9%。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苯扎溴铵M IC均低于标准菌株,共有7株菌的MBC高于标准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多数携带耐消毒剂基因,有33.3%的菌株对苯扎溴铵的MBC高于标准株,提示其抗力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临床分离菌株 苯扎溴铵 耐药基因 抗性
原文传递
三种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检测及其对碘伏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晓蕾 吴晓松 +4 位作者 谈智 陈越英 徐燕 沈元 任玲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对碘伏消毒剂抗性。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法和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三种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和抗菌性能进行了检测,并与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三种21株革兰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对碘伏消毒剂抗性。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法和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三种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和抗菌性能进行了检测,并与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抗消毒剂基因(qacEΔ1-su lⅠ)阳性菌株有13株,阳性率为61.9%;三种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率之间无明显差别,大肠杆菌标准株抗消毒剂基因检测阴性。有1株抗消毒剂基因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碘伏的最小抑菌浓度明显高于其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率比较高,但其对碘伏消毒剂的抗性未观察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菌株 消毒剂 抗性基因 碘伏 最小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多位点序列分型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临床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博 岳锡宏 +3 位作者 崔步云 黎唯 刘志国 尚修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1-415,439,共6页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分离株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MLST对2015、2016年分离自新疆7个地州的24株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和3株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进...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在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遗传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分离株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MLST对2015、2016年分离自新疆7个地州的24株人间布鲁氏菌病分离株和3株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进行分析,统计各菌株序列型(STs),运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菌株最小进化树,分析菌株间遗传关系;收集过往研究的186株全国不同地区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结果,分析各ST型分布特点。结果 24株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全部为ST8型,3株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猪种1330S)分别为ST7型、ST1型、ST14型;24株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的9个MLST位点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ST8型菌是我国主要流行的布鲁氏菌,且以北方流行为主;MLST能较好的区分布鲁氏菌种别,但不能有效区分生物型别。结论 ST8型菌(羊种3型)是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流行菌株,MLST技术可作为人间布鲁氏菌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研究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布鲁氏菌病 临床分离株 遗传进化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辽宁株分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与抗原表位预测
18
作者 周慧 高慎阳 +8 位作者 李冰 董筱萍 孙弋雅 刘英姿 甄志刚 赵岩 刘丽颖 车立忱 周铁忠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43-2250,共8页
从辽宁某鹅场无菌采集病死雏鹅肝脏、肾脏等病料,通过鹅胚接种、核酸检测、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对所分离的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经过接种病料鹅胚的病变特征观察、病毒PCR核酸扩增和序列分析以及透射... 从辽宁某鹅场无菌采集病死雏鹅肝脏、肾脏等病料,通过鹅胚接种、核酸检测、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对所分离的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经过接种病料鹅胚的病变特征观察、病毒PCR核酸扩增和序列分析以及透射电镜形态鉴定,确认成功分离到1株GAstV(goose astrovirus),暂命名GAstV/LN/202101(简称LN202101)。针对编码衣壳蛋白保守结构域N和P2 Capsid domain的核苷酸序列对该毒株进行遗传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江西株JX01(MZ576222.1)等近2年发现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在同一簇分支,且属于GAstV-Ⅱ型;但同源性已表现出差异。以HAstV(human astrovirus)已验证表位为参考,依据抗原抗体结合模型,结合生信方法推测以下4段序列可能为GAstV的抗原表位:453~467aa(PQADSRSRYNANITF)、508~513aa(VCNTLA)、525~553aa(TAVLRVNTSTTSTGGQITELRNRLNIADG)和585~597aa(DSNPGETFQSFKM)。结果表明,GAstV辽宁流行株与国内其他地区为同一来源,但已发生变异;辽宁株衣壳蛋白部分抗原优势表位较多,可以作为近2年流行毒株的代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该病毒遗传进化特点和抗原特征,开发相应亚单位疫苗和抗体等生物防控制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辽宁分离株 变异分析 抗原表位
原文传递
鸽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O55分离株的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跃东 罗薇 +4 位作者 任玉鹏 张焕容 杨劲松 王斌 葛润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32,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55分离株的分类及其致病性。首先,采用PCR方法对前期研究得到的6株分离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进行检测;然后,选取毒力基因携带种类较多且与人类腹泻相关的O55分离株,经凝集试验、兔回肠结扎试验、乳鼠灌胃... 本研究旨在了解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55分离株的分类及其致病性。首先,采用PCR方法对前期研究得到的6株分离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进行检测;然后,选取毒力基因携带种类较多且与人类腹泻相关的O55分离株,经凝集试验、兔回肠结扎试验、乳鼠灌胃试验测定O55分离株黏附素、肠毒素基因是否表达;最后,以昆明鼠为试验动物,通过口服途径感染O55分离株进行致病性观察。结果显示:分离菌携带毒力基因fimH与papA均为100%(6/6),fyuA为66.7%(4/6),eaeA与iss均为50%(3/6),irp-2、fimC与tsh均为33.3%(2/6);O55分离株黏附素及肠毒素基因均表达;O55分离株对试验鼠多个脏器造成持续性损伤,以肝脏、肺脏、肾脏、空肠、回肠较为严重,抗原主要位于感染部位细胞质或细胞间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鸽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具有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O55分离株 毒力基因 致病性
下载PDF
二甲苯酮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体外抗HIV-1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萍 张高红 +4 位作者 向思颖 杨柳萌 唐成润 马晓东 郑永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4-1710,共7页
本文评价了5个二甲苯酮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DY1203、DY1204、DY1119、DY1208和DY1209)的体外抗HIV-1药效学。采用MTT法检测了5个化合物对人T淋巴细胞系(C8166、MT-4、H9)和PBMC的毒性作用;p24抗原ELISA方法测定了化合物对1株HIV-... 本文评价了5个二甲苯酮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DY1203、DY1204、DY1119、DY1208和DY1209)的体外抗HIV-1药效学。采用MTT法检测了5个化合物对人T淋巴细胞系(C8166、MT-4、H9)和PBMC的毒性作用;p24抗原ELISA方法测定了化合物对1株HIV-1实验株、4株耐药株和3株临床株的抗病毒活性;HIV逆转录酶试剂盒检测了化合物体外对HIV-1重组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个化合物中,DY1203和DY1204对不同细胞的毒性均很小(CC50>200μg·m L-1)。DY1119、DY1208和DY1209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对实验株HIV-1IIIB、NRTI耐药株HIV-174V、PI耐药株HIV-1RF/V82F/184V、FI耐药株HIV-1NL4-3 gp41(36G)N42S和临床分离株(HIV-1KM018、HIV-1TC-1、HIV-1Wan)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NNRTI耐药株HIV-1A17对其有不同程度耐药。5个化合物对HIV-1重组逆转录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中DY1208有显著的抗HIV-1活性和较高的治疗指数,安全性高,有望成为新的抗HIV-1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HIV-1 实验株 耐药株 临床株 抗病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