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腔内介入治疗4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盛晗 张望德 +5 位作者 苑超 李谈 原标 王克勤 邢彤 张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估腔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例SMA狭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技术行SMA球囊扩张(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了3-32 mo,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估腔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例SMA狭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技术行SMA球囊扩张(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了3-32 mo,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4例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3例采用1枚支架,1例采用2枚支架.有3例在术后1 wk内症状消失,恢复良好.最快者术后当天腹痛消失,第2天肠梗阻即解除.3例患者在术后3 mo至6 mo内体质量恢复至接近正常.1例虽然术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但仍有间歇腹部不适,体质量恢复不明显.1例患者在术后32 mo死于突发心肌梗死,其生前症状未复发.随访期间复查腹部血管超声未发现有SMA再狭窄.结论:腹部血管CTA,MRA及选择性血管造影对确诊SMA狭窄致肠缺血具有重要意义.血管腔内技术应用于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肠缺血 诊断 腔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远期并发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世龙 丁威威 +6 位作者 王士凯 王永乐 谢天 王凯 范欣鑫 吴性江 黎介寿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远期并发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收治的3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远期并发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询问病史,体格检...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远期并发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收治的3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远期并发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营养状态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择期行一期肠切除联合肠吻合术或行一期肠切除造口术:二期行确定性手术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术后予抗凝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点。(2)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和M(范围)表示。结果(1)临床特点。①主要临床表现:餐后不适34例,腹痛33例,腹胀27例,恶心、呕吐20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7例,伴不同程度体质量下降14例,最严重者1个月内体质量减轻20k。30例患者临床表现≥3种。②36例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分数为4分(2分,6分)。③实验室检查情况:36例患者血清总蛋白为55.8g/L(45.2g/L,59.1g/L),白蛋白为30.6g/L(27.3g/L,37.5g/L),前白蛋白为100.0g/L(86.0g/L,132.0g/L),上述指标均降低。④影像学检查情况: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中,16例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2例门静脉主干通畅但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未显影、伴广泛侧支循环,8例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均显影。仅1例患者明显节段性肠壁水肿、肠腔狭窄。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中,部分肠腔狭窄萎缩伴肠黏膜消失28例,肠管完全梗阻8例。(2)治疗情况:36例患者中,24例行一期肠切除联合肠吻合术,12例行一期肠切除造口术(其中11例行二期确定性手术恢复消化道连续性,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肠梗阻 营养不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增强扫描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程维高 王仕军 +4 位作者 杨杨 苏丽娜 杨芸 袁强 汤春贵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对诊断缺血性肠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检查,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虚拟平扫、后处理血管重建;24例行DSA检查及介...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对诊断缺血性肠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检查,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虚拟平扫、后处理血管重建;24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5例行肠部分切除手术。结果:应用DE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肠系膜上动脉痉挛1例。本组29例均获得外科手术或DSA介入诊疗证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可有强化相对减弱;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管管壁肿厚、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肠壁气肿只见于全层坏死,而其它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DECT能准确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原因,并有助于判断缺血的程度,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 动脉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缺血性肠病
下载PDF
单人高压氧舱对急进极高海拔地区人员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坤 李世超 +5 位作者 杨朔 吴雨静 金晶 阿丽耶·麦提喀斯木 石瑞静 杨曦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0期59-63,共5页
目的 :研究单人高压氧舱对急进极高海拔地区人员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由平原地区(海拔890 m)乘车前往极高海拔地区(海拔5 130 m)的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流量... 目的 :研究单人高压氧舱对急进极高海拔地区人员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由平原地区(海拔890 m)乘车前往极高海拔地区(海拔5 130 m)的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流量氧疗组和高压氧组,每组20例。进入高原地区后,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低流量氧疗组每日通过鼻氧管供氧方式进行1次低流量氧疗(供氧流量为2 L/min,60 min/次),高压氧组每日利用单人高压氧舱进行1次高压氧治疗(增压压力为0.25 MPa,60 min/次)。分别在急进高原后第30天、第60天、第90天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并比较3组受试者SMA主干及其1、2级分支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进高原30 d时,3组受试者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60 d时,对照组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显著高于低流量氧疗组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流量氧疗组与高压氧组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90 d时,对照组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RI、PI显著高于低流量氧疗组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流量氧疗组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PSV显著高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SMA及其1、2级分支动脉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人高压氧舱可显著改善机体因高原氧分压降低引起的SMA血流状态变化,对急进高原人员预防缺血性肠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高压氧舱 极高海拔地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肠系膜上动脉 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肠病
下载PDF
细化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肠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悦华 范岩君 +3 位作者 温艳红 王玥 朱文洁 许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细化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肠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肠病患者60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30例患者采用细化护理方... 目的探讨细化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肠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肠病患者60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30例患者采用细化护理方案(观察组)。比较2种护理方案在患者及医生中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得分为(94.5±2.79)分,观察组30例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得分为(97.8±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常规护理方案,细化护理方案可以优化护理时间分配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术后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MSCTA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所致老年缺血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付凤丽 林玉芳 +3 位作者 计丹妍 陈青 刘铁 张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所致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MSCTA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病变所致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确诊的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MSCTA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分析SMA病变、肠壁及其他腹部影像学特点。结果急性肠系膜缺血11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MSCTA直接征象为SMA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慢性缺血13例,表现为与进食有关的慢性腹痛,MSCTA表现为SMA多发或局限性钙化斑块。常见的CT间接征象包括肠壁厚度、肠壁强化减弱、肠腔扩张。肠壁积气、肝静脉及门静脉积气为晚期征象。结论MSCTA能显示SMA病变类型、肠道及其他腹部异常表现,为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肠系膜上动脉 缺血性肠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7
作者 李谈 宋盛晗 +3 位作者 张望德 张杨 原标 杨宝钟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7期1188-1189,共2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估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球囊扩张(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7例SMA狭窄患者术后随访6~58个月,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6例经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估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球囊扩张(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7例SMA狭窄患者术后随访6~58个月,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6例经CT血管成像(CTA)确诊,全部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6例采用1枚支架,1例采用2枚支架。有6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最快者术后当天腹痛消失,第2天肠梗阻即解除。6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至半年内体重恢复至接近正常。1例虽然术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但仍有间歇腹部不适,体重恢复不明显。2例患者随访期内死于其他疾病,生存期间症状未复发。随访期间复查腹部血管超声未发现SMA再狭窄。结论:CTA等影像学检查对确诊具有重要意义;腔内治疗对于SMA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肠缺血 诊断 腔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34例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付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4期158-158,160,共2页
目的深入研究34例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治。方法使用电子内结肠镜诊断疑似急性缺血性肠病,在治疗上对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结果电子内结肠镜检测疑似急性缺血性肠病无误诊病例,治疗后34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均有... 目的深入研究34例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治。方法使用电子内结肠镜诊断疑似急性缺血性肠病,在治疗上对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结果电子内结肠镜检测疑似急性缺血性肠病无误诊病例,治疗后34例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26例患者痊愈康复,5例患者病情明显得到改善,3例转外科进行手术。结论在诊断上使用电子内结肠镜能有效降低误诊率,治疗上对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能有效缓解或改善病情,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肠病 保守治疗 电子内结肠镜
下载PDF
探究腹部CT血管造影与肠镜检查联合应用于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美琳 张洪霞 方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7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腹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肠镜检查诊断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4月~2019年9月本院诊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中抽取出90例老年患者为对象,均进行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和肠镜检查,收集CTA检查、肠镜检查以及CTA联合肠镜检... 目的:研究腹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肠镜检查诊断老年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4月~2019年9月本院诊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中抽取出90例老年患者为对象,均进行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和肠镜检查,收集CTA检查、肠镜检查以及CTA联合肠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等。结果:单一肠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5.56%,单一CTA的诊断准确率为94.44%,CTA联合肠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7.78%,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5例经CTA确诊的患者中:85例可见血管狭窄,肠壁增厚72例,肠壁积气12例,肠管扩张43例,肠壁强化减弱63例,腹腔积液24例,肠系膜水肿4例,肠梗阻6例。CTA检查病变累及小肠的50例,累及结肠的28例,累及大小肠的7例。经肠镜检查可见节段性病变,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晰,病变黏膜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溃疡,血管网消失、糜烂;活检组织切片检查可见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结论:腹部CT血管造影与肠镜检查都是诊断老年缺血性肠病的有效方法,但肠镜检查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CTA则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能显示病变血管,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检出率;对于不适合肠镜检查的患者可采用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血管造影 肠镜 老年缺血性肠病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