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梁雄飞 林燕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621-624,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AD合并ICVD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经血管造影确...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AD合并ICVD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经血管造影确诊,采用颈动脉超声(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对颈动脉、颅内动脉进行检查,并分为动脉狭窄组、动脉非狭窄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非狭窄组患者更高,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IMT增厚、颈动脉狭窄与CAD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针对CAD合并ICVD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加准确地筛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7
2
作者 张永银 祝李冬 +4 位作者 陈伟莉 寿仕新 宋梦婉 张顺开 黄雪融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神经内科73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均给予TCD、颈...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神经内科73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均给予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并以头颈部CTA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参照。比较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计算并比较联合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①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3%vs. 51.69%,χ~2=0.693,P=0.405);②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对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预测率为97.27%,阴性预测率为93.03%,灵敏度为93.19%,特异度为97.20%,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903。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与头颈部CTA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CT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48
3
作者 张炳英 王红 +2 位作者 任莉 葛磊 刘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 1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 1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1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 ,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 112例 ,异常检出率为 86.15 % ;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 19例 ,异常检出率为 2 6.0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 ,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 ,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谭瑶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DFI与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颈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CDFI与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颈动脉狭窄CDFI检出率84.00%、DSA为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512,P<0.05)。CDFI检查诊断颈动脉的敏感性为88.10%,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88.00%,阳性.预测值为97.37%,阴性.预测值58.33%。结论:CDFI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判定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创伤,可重复好,适合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7
5
作者 刘培琴 周君 唐琪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012-30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分别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病变情况,以头颅DSA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分别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病变情况,以头颅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经DSA检查,109例患者颅内、颈部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异常血管895条。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颅内血管异常86例,异常血管345条;单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外血管异常74例,异常血管322条;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发现颅内外异常血管105例,异常血管832条。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单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99%%、83.49%和94.32%。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能明显提高颅内外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对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穆玉明 韩伟 +3 位作者 吴伟春 汪师贞 吐尔逊娜依 唐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 13 7例受检者包括 :脑梗死组 3 8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 5 9例及对照组 40例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 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 13 7例受检者包括 :脑梗死组 3 8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组 5 9例及对照组 40例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颈总动脉及分叉处的内 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情况进行测定 ,同时测定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指标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 (RI)、血管搏动指数 (PI)、血流量 ,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①脑梗死组的IMT明显高于TIA组与对照组 ,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脑梗死、TIA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 73 .7%、2 8.8%和 2 5 % ,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最高。②与其他两组相比较 ,TIA组的PSV、EDV和PSV/EDV均减低 ,PI和RI均增高 ,脑梗死组的血流量下降最明显。③通过判别分析表明 ,可以通过对超声指标的测量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结论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超声 斑块 内-中膜厚度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及血清OxLDL、hs-CRP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何苏 黄莺莺 隆世宇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颈部彩超证实存在颈部动脉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颈部彩超证实存在颈部动脉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比较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部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变化,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Ox LDL、hs-CRP、I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Ox LDL、hs-CRP、I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Ox LDL和hs-CRP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颈部动脉中膜厚度 影响
下载PDF
TCD、MRA及与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王化强 刘颖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期47-49,129,共4页
目的研究TCD、MRA及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V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与TCD、MRA诊断ICV... 目的研究TCD、MRA及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V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与TCD、MRA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共96例患者经DSA检查检出56例颅内动脉正常、14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TCD检出51例正常51例,12例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MRA检查共检出56例正常,13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与DSA检查结果对照,TCD诊断颅内动脉是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4%、87.50%、84.37%、90.19%、77.77%,kappa值0.684;MRA为89.28%、85.00%、87.50%、89.28%、95.00%,kappa值为0.742;三种检查方在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CD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显著低于MRA、DSA,而MRA、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IVCD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比DSA,TCD、MRA在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上具良好一致性,且MRA与DSA的一致性相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MRA DSA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川芎基于功效物质基础的抗脑缺血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9
作者 迟雪洁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6期355-357,361,共4页
目的总结川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为对川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文献依据。方法对国内近15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川芎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Tetram ethylpyrazine,T... 目的总结川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为对川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文献依据。方法对国内近15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川芎主要活性成分川芎嗪(Tetram ethylpyrazine,TMP)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缺血等多种作用,酚类物质阿魏酸(Fumalicacid,FA)具有抗血小板凝集、血栓、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挥发油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川芎嗪、阿魏酸均有较好的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其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较明确,挥发油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对川芎治疗该病的研究仅限于川芎嗪和阿魏酸单成分和挥发油,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作用复杂的特点,应结合其功效加强川芎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群、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之间的药效学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为阐明川芎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创新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缺血性脑血管病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杜继臣 杨旭 +2 位作者 蒲传强 牛小媛 魏利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2例颈内动脉系统ICVD患者及31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结果102例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71.6%)显著高于健康...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2例颈内动脉系统ICVD患者及31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结果102例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71.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5.2%)(P<0.01),颈动脉颅外段狭窄>50%发生率(20.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2%)(P<0.01);ICVD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软斑数[(1.23±2.16)个]、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02±0.77)mm]、斑块总积分[(0.52±0.64)cm]、软及混合斑积分比例[(0.69±0.12)%]以及数目构成比(155/228,68.0%)与健康对照组[(0.10±0.54)、(1.65±0.49)mm、(0.10±0.16)cm、(0.27±0.04)%、(4/23,17.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VD组颈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斑块破裂)13例(12.7%),而健康对照组无1例发生(P<0.05);两组扁平斑数、硬斑数、混合斑数及斑块内出血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VD组中的患、健侧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VD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高,狭窄主要与软、混合斑有关;斑块破裂常常与卒中事件相关;一侧的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为对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常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超声检测,对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病因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颈动脉颅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7
11
作者 付华文 李光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VD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VD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DSA引导进行神经介入溶栓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1、7、14d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Qm和Vm升高,Wv、Zcv和Rv降低,且观察组Qm和Vm高于对照组,Wv、Zcv和Rv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升高,踝肱指数(ABI)和臂踝脉博传播速度(ba PWV)降低,且观察组FMD高于对照组,ABI和ba PWV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A引导的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ICVD有利于促进闭塞血管再通,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效果较单纯静脉溶栓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溶栓术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DSA检测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谭群 陈康宁 +4 位作者 史树贵 周振华 李光建 刘渠 谢首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 目的观察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69%、重度〉69%~99%和闭塞100%。收集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颅内血管狭窄占30.90%,颅外血管狭窄占69.10%;不同年龄组的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明显不同(P〈0.05);前循环病变占81.19%,后循环病变占18.8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3);高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P〈0.05),高龄、吸烟患者颅外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P〈0.05)。结论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高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高龄、吸烟是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狭窄 DSA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陈志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7期159-162,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就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业昊 姚明江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85-1188,共4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脑卒中病例是由短暂性或永久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具有分辨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研究出许多策略用于改善缺血性中风的脑部抢救...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绝大多数脑卒中病例是由短暂性或永久性脑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具有分辨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研究出许多策略用于改善缺血性中风的脑部抢救和恢复,包括抗氧化策略、神经元保护策略、抗炎策略等。进一步探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及寻找有效的药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简要总结近年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MICRORNA 代谢组学 炎性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自由基损伤病原学及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5
作者 牛文民 李忠仁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老年人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近年来 ,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自由基损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原学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危害 ,人体内在抗氧化系...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老年人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近年来 ,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自由基损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原学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危害 ,人体内在抗氧化系统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氧化治疗进展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自由基 抗氧化剂 综述
下载PDF
颈部超声和脑血管造影术在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6
作者 陈萍 秦琴 +3 位作者 漆晓东 葛近峰 杨慧娟 张倩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7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DSA检查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直接有效的诊断依据。方法:在119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筛选31例单纯性颈动脉硬化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并在1周内进行脑血管DSA检查,观察脑... 目的: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DSA检查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直接有效的诊断依据。方法:在119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筛选31例单纯性颈动脉硬化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患者,并在1周内进行脑血管DSA检查,观察脑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有无溃疡形成。结果: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有硬化斑块、狭窄性病变,均提示有脑血管病变,故老年性患者如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需进一步检查脑血管DSA;并且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时,在行脑血管DSA时导管应预防损伤斑块,防止术中发生脑栓塞。结论:颈部血管彩超与脑血管DSA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有效直接的诊断依据,对早期诊断其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彩超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2
17
作者 吴建军 余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1例(TIA组)和脑梗死组69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1例(TIA组)和脑梗死组69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IA组DSA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阳性69支,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颈动脉狭窄阳性56支,两种方法检查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DSA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阳性97支,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颈动脉狭窄阳性82支,两种方法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IA组患者的敏感性为75.36%,特异性为87.8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组患者的敏感性为80.41%,特异性为90.2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准确性与DSA有一定差距,但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DSA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沈文 陈兰英 +1 位作者 张学林 杨庆华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9期2962-2964,2968,共4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ICVD患者130例进行研究,依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51例、轻度狭窄组37例、中度狭窄组27例、重度狭窄组15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ICVD患者130例进行研究,依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51例、轻度狭窄组37例、中度狭窄组27例、重度狭窄组1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VD)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FV)、血管反应性(VR)、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VD、IMT、PSV、EDV、MF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VD、IMT、PSV、EDV、MF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VR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ICVD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有助于IVCD的早期诊断,了解病变程度,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经屏 张临洪 +1 位作者 徐武平 张新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52例(72.04%),共累及病变血管180支...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52例(72.04%),共累及病变血管180支,以颈动脉病变为主(53.33%),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67.78%)明显高于颅内动脉(32.22%)(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琛 白向荣 王育琴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8期691-69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项RCT,共计1 115例患者。其中,舒血宁注射液10项,共计935例患者;金纳多注射液2项,共计1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74,95%CI(1.76,4.26),P<0.000],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02,95%CI(0.82,4.94),P=0.12];金纳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4.72,95%CI(1.65,13.47),P=0.004],两组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此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舒血宁注射液 金纳多注射液 老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