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时间梗死体积相关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霞 曹秉振 郭述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4,共2页
采用鼠须聚已烯醇栓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观察缺血 1、1 .5、2、3、4、6、9、1 2及 2 4h后 2 %红四氮唑 (TTC)标记的梗死体积 ,并与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缺血 1h组及 90min组TTC染色未发现梗死灶 ,缺血 2h大鼠基底节区出现梗... 采用鼠须聚已烯醇栓线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观察缺血 1、1 .5、2、3、4、6、9、1 2及 2 4h后 2 %红四氮唑 (TTC)标记的梗死体积 ,并与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缺血 1h组及 90min组TTC染色未发现梗死灶 ,缺血 2h大鼠基底节区出现梗死灶 ,边界欠清。 4h缺血动物梗死体积明显增大 ,和 2、3h组比较差异已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各组动物随缺血时间梗死体积渐趋增大 ,与时间有显著相关性 (r =0 .86 ,P =0 .0 0 2 )。至 1 2h梗死体积渐趋稳定 ,与 2 4h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 2 4h组动物死亡率高。该研究为扩大治疗时间窗的保护性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时间 体积 大鼠 脑梗塞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曲广枝 蒋波 +1 位作者 孙秀丽 于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静脉溶栓时间窗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静脉溶栓时间控制在4.5 h内,B...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静脉溶栓时间窗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静脉溶栓时间控制在4.5 h内,B组静脉溶栓时间控制在4.5~12.0 h。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血管狭窄、血管再通及继发出血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Rankin量表)、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得到改善,而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A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降低及BI评分升高程度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血管狭窄、血管再通及继发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早期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在4.5 h内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静脉溶栓 时间窗 NIHSS评分 血管狭窄 血管再通
下载PDF
Time window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d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subjected to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被引量:33
3
作者 许忠 徐如祥 +4 位作者 刘宝松 姜晓丹 黄涛 丁涟沭 袁军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cell death and apoptosis in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schemia, hypox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and to elucidate time window characteristics in ischemia neuronal injur... Objective: To explore cell death and apoptosis in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schemia, hypox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and to elucidate time window characteristics in ischemia neuronal injury. Methods: Hippocampal neurons were obtained from rat embryo and were cultured in vitro. The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of cultured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were simulated by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 and recovery. OG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0.25) h to (3.0) h) and then the same recovery (24 h) were prepared. Annexin (V-PI)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examined neuron death and apoptosis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injury. Results: After OGD and recovery, both necrosis and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OG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euron necrosis rate (P<(0.05)), but not in apoptosis rate (P>(0.05)). At recovery, survival rate of hippocampal neurons further decreased while apoptosis rate increased. Furthermore, apoptosis rates of different time differed greatly (P<(0.05)). Apoptosis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ose of different time points (P<(0.05)). However, 2 h after ischemia, apoptosis rate decreased markedly. Conclusions: Apoptosis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of delayed neuron death. The therapeutic time window should be within 2 h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and hypox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xia-ischemia brain Reperfusion injury HIPPOCAMPUS NEURONS time window
原文传递
胡芦巴总皂苷对脑缺血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琳琳 冉新建 +3 位作者 毛新民 王雪飞 张杰 王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 研究胡芦巴总皂苷的抗脑缺血作用 ,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平均存活时间 ;另取小鼠断颅后测定断颅喘息时间 ;采用玻片法 ,观察胡芦巴总皂苷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采... 目的 研究胡芦巴总皂苷的抗脑缺血作用 ,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平均存活时间 ;另取小鼠断颅后测定断颅喘息时间 ;采用玻片法 ,观察胡芦巴总皂苷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采用比浊法 ;观察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并测定全血粘度。结果 胡芦巴总皂苷 40、80、16 0mg·kg-1,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 (P <0 0 5 ,P <0 0 1) ,及凝血时间 (P <0 0 1) ,抑制血小板聚集率 (P <0 0 1) ,80 ,16 0mg·kg-1延长断颅小鼠喘息时间 (P <0 0 1)且具剂量依赖性 ;80 ,16 0mg·kg-1在低 ,中切变率能降低兔血粘度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 脑缺血 凝血时间 血小板聚集 血粘度 保护作用 实验动物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少君 霍金莲 彭国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6-291,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其发病率较高,临床预后较差,尚无有效的特异性预防和治疗方法。文章就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疾病进展 功能恢复 预测指标 时间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多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不匹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内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峰 刘宇恺 +1 位作者 周俊山 施洪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0-854,共5页
目的 评价多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不匹配对发病在4.5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从发病到完成多模MRI检查(T1 WI,T2WI,DWI,PWI)在4.5h以内的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 目的 评价多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不匹配对发病在4.5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从发病到完成多模MRI检查(T1 WI,T2WI,DWI,PWI)在4.5h以内的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WI-PWI不匹配组与DWI-PWI匹配组,对所有患者在4.5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排除有无出血并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比较总的死亡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结果 共入选63例患者,其中DWI-PWI不匹配组41例,DWI-PWI匹配组22例.两组患者3个月后mRS评分0~1分者分别为29例(70.7%)和9例(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21);而两组患者3个月内死亡及sICH的总发生率分别为9.8%和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640).结论 在溶栓时间窗内多模磁共振DWI-PWI不匹配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DWI-PWI匹配者,基于多模MRI指导的静脉溶栓个性化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磁共振成像 时间
原文传递
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剂量和时间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红云 赵丽 +4 位作者 宿希 裴海涛 张美增 辛辉 郭云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Bedersons评分评价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Bedersons评分评价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S-100)表达。结果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效果,根据Bederson’s评分分析为脑缺血1.5 h给予20 mg.kg-1;根据脑梗死体积分析为脑缺血1.5 h给予20 mg.kg-1;根据NSE表达分析为脑缺血1.0 h给予20 mg.kg-1;根据S-100表达分析为脑缺血1.5 h给予20 mg.kg-1。结论从用药剂量最小化和治疗时间窗最大化的角度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最佳组合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2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黄连苷Ⅱ 脑缺血 治疗剂量 时间窗 NSE S-100 大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情况对就诊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何红丽 王培席 浮荣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13-261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的情况及其对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7—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院方式、转运方式及居住地对就诊时间的影响。结果 2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为(40.9±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转运的情况及其对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7—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院方式、转运方式及居住地对就诊时间的影响。结果 2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为(40.9±4.1)h,6 h内就诊的有110例(40.3%)。首诊入院与转诊入院的患者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18,P<0.05);不同居住地的患者入院方式及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425和11.796,P<0.05);不同转运方式患者的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9,P<0.05)。私家车和出租车仍是患者就诊的首选转运方式,分别占45.8%和23.1%,而使用救护车转运的仅占4.7%。结论入院方式、转运方式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急救车使用率低,公众使用急救系统的意识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就诊时间 院前转运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症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金华 金平 +1 位作者 吴章松 辛家厚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7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IA)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根据首次发生TIA后72 h内头颅CT或...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IA)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根据首次发生TIA后72 h内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分为无卒中组和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71例TIA患者,其中卒中组54例,无卒中组117例。两组性别、心房颤动、发病前使用抗凝药、基线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TIA病因学(心源性栓塞)、TIA发作频率(≥2次)、TIA症状持续时间、ABCD2评分(6分和7分)以及发病后使用抗高血压药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舒张压[优势比(odds ratio, OR)1.12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6~1.238;P=0.023]、高空腹血糖(OR 10.866,95% CI 3.658~30.945;P=0.001)、ABCD2评分为6分(OR 4.221,95% CI 1.906~9.352;P〈0.001)和7分(OR 4.207,95% CI 2.040~9.961;P〈0.001)、TIA症状持续时间≥60 min(OR 3.682,95% CI 1.961~9.989;P〈0.001)和TIA发作≥2次(OR 4.220,95% CI 1.953~9.118;P〈0.001)为早期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发病前使用抗凝药为独立保护因素(OR 0.300,95% CI 0.097~0.923;P=0.036)。 结论症状发作次数≥2次和症状持续时间≥60 min的TIA患者早期更易发生缺血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影响浙江西南部地区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万里 王贞 +8 位作者 冯靓 王志敏 张顺开 邱伟文 梁海燕 金笑平 韩钊 牛晓婷 邵蓓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浙江西南部地区(简称浙西南)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以及影响其延长的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浙西南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10例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院内延迟时... 目的探讨浙江西南部地区(简称浙西南)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以及影响其延长的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浙西南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10例在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院内延迟时间的平均值93.5min将110例患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院内延迟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院内延迟时间为(93.5±34.2)min。与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组相比较,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组的院前延迟时间(单位均为min)较长(97.8±47.2与76.5±41.0,t=2.506,P=0.014),吸烟比例较少[26.7%(16/60)与46.0%(23/50),x^2=4.455,P=0.035],入院至得到影像学和化验结果时间(min)较短(29.0±16.2与46.0±27.1,t=3.365,P=0.001;40.5±15.8与60.0±21.0,t=4.45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延迟时间(OR=1.015,95%CI 1.006—1.025;P=0.042)是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的促进因素,入院至得到影像学结果时间(OR=0.956,95%CI 0.920—0.993,P=0.019)和化验结果时间(OR=0.935,95%CI 0.893~0.980,P=0.004)是院内延迟时间≤93.5min的阻碍因素。结论影响浙西南地区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院前延迟时间、入院至得到影像学和化验结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对不同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娄一萍 张圣 +2 位作者 严慎强 万锦平 楼敏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1-667,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发病-溶栓时间窗内,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 目的 分析不同发病-溶栓时间窗内,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根据时间窗分为3组[≤3.0 h(A)、>3.0h且≤4.5 h(B)和>4.5 h(C)组,通过多因素分析3组患者心房颤动对溶栓后出血性梗死(HI)、脑实质出血(PH)及良好神经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2分]的影响.结果 共3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101例(29.3%),B组157例(45.5%),C组87例(25.2%).3组患者中,心房颤动分别占51/101 (50.5%)、59/157(37.6%)和35/87 (40.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62,P=0.113);HI型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17/101(16.8%)、35/157(22.3%)和18/87(20.7%);PH型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5/101(5.0%)、16/157(10.2%)和9/87(10.3%),出血转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8,P=0.370);3组间良好神经功能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101(51.5%),84/157(53.5%),41/87(47.1%),χ2=0.913,P=0.633].经多因素校正后发现:C组心房颤动可增加HI型出血风险(OR=1.208,95% CI0.498~2.930,P=0.677),并发现心房颤动增加B组PH型出血风险(OR=3.757,95% CI1.133~12.457,P=0.030).心房颤动对神经功能结局无独立影响.结论 合并心房颤动不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结局,但增加时间窗>3.0h且≤4.5 h溶栓患者的PH型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缺血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时间 预后
原文传递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娟娟 方传勤 +4 位作者 何晓璐 朱人定 杜艳群 戴鸣 丁新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布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布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END定义为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2分,或NIHSS意识水平评分增加1分,或NIHSS运动评分增加1分,或出现任何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根据头颈部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定的脑动脉狭窄情况(狭窄程度>50%)分为单支动脉狭窄组和多支动脉狭窄组。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共纳入371例患者,其中92例(24.8%)发生END。在单支血管狭窄组中,END发生率因血管狭窄分布而异:大脑前动脉(2.3%)、大脑中动脉(54.4%)、大脑后动脉(9.1%)、基底动脉(4.5%)、颈内动脉颅内段(11.4%)、椎动脉颅内段(6.8%)、颈内动脉颅外段(6.8%)、椎动脉颅外段(4.5%)。END组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END组(54.5%对21.2%;χ^2=17.615,P<0.001)。在多支血管狭窄组中,单纯颅内血管狭窄患者END发生率最高(66.7%),其次为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29.2%),单纯颅外血管狭窄患者最少(4.2%)。END组单纯颅内多支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END组(66.7%对47.6%;χ^2=5.262,P=0.02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优势比1.805,95%可信区间1.217~2.676;P=0.003)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END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布有关,大脑中动脉狭窄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疾病恶化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时间因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MRI指导下的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军 孙建英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目的 探讨MRI指导下对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东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急救中心收治的WUIS患者.对WUIS患... 目的 探讨MRI指导下对醒后缺血性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WUIS)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东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急救中心收治的WUIS患者.对WUIS患者急诊行颅脑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不匹配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DWI/FLAIR匹配者不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应用入院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以及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治疗有效性分析,应用入院后24 h内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治疗安全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65例WUIS患者,其中30例DWI/FLAIR不匹配,35例DWI/FLAIR匹配,2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FLAIR不匹配组入院后24 h NIHSS评分较基线显著改善(P<0.05),而DWI/FLAIR匹配组患者则不然.DWI/FLAIR不匹配组24 h NIHSS评分显著低于DWI/FLAIR匹配组[(6.35±2.56)分对(9.69±3.04)分;t=4.702,P=0.001],90 d时转归良好率(mRS评分0~2分)显著高于DWI/FLAIR匹配组(66.7% 对22.7%;χ2=5.634,P=0.018).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优势比(odds ratio,OR)1.26,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1.43;P<0.001]为转归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而高血压(OR 0.87,95%CI 0.81~0.92;P<0.001)、糖尿病(OR 0.61,95%CI 0.52~0.72;P<0.001)和大动脉粥样硬化(OR 0.74,95%CI 0.67~0.82;P<0.001)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DWI/FLAIR不匹配组入院后24 h内发生2例脑出血,DWI/FLAIR匹配组未发生脑出血,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DWI/FLAIR不匹配的WUIS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脑出血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大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被引量:15
14
作者 笪正 翟正平 闫福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END定义为人院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目的探讨大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END定义为人院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值增加〉12分。利用颅脑血管成像对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进行评价,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50%)、中度(50%~70%)、重度(71%~99%)和闭塞(100%)。比较END组与非END组的临床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大小以及主干动脉病变情况。结果共纳入25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其中70例(27.34%)患者发生END。END阳性组年龄(P=0.045)、梗死体积(P=0.045)、基线NIHSS评分(P=0.007)以及主干动脉狭窄程度(P=0.038)均显著高于或大于END阴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OR)1.07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4~1.142;P=0.037]、梗死灶直径〉20mm(OR2.077,95%CI1.077~3.736;P=0.028)以及主干动脉重度狭窄(OR2.521,95%CI1.079~5.886;P=0.033)或闭塞(OR3.074,95%CI1.262~7.489;P=0.013)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主干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可能是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疾病恶化 颅内动脉硬化 脑血管造影术 大脑中动脉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蓝布正对小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赖泳 李辉 +2 位作者 方春生 刘晓波 杨再康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5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蓝布正对小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不完全结扎小鼠一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另侧完全结扎造成脑缺血,观察12h存活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蓝布正12,24和48gk/gig可以延长存活时间,分别延长了45%(P>0.01),... 目的:观察蓝布正对小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不完全结扎小鼠一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另侧完全结扎造成脑缺血,观察12h存活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蓝布正12,24和48gk/gig可以延长存活时间,分别延长了45%(P>0.01),199%(P<0.05)和206%(P<0.01);降低死亡率,分另降低了6.8%(P>0.01),46%(P<0.05)和57%(P<0.01),均呈一定的剂量相关趋势。蓝布正12,24和40gk/gig能提高小鼠对耐缺氧实验的耐受作用。结论:蓝布不对小鼠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布正 脑缺血 存活时间 死亡率
下载PDF
TTC染色评价豚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面积的适宜观察时间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燕 胡慧媛 +6 位作者 赵美眯 闵冬雨 聂志伟 孙雪菲 赵金生 印丹丹 郝丽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索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评价豚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面积的适宜观察时间及计算方法。方法将11只豚鼠离体心脏分为2组:对照组(control组,n=5)和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组(I30R60组,n=6)。Langendorff灌流后垂直心... 目的探索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评价豚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面积的适宜观察时间及计算方法。方法将11只豚鼠离体心脏分为2组:对照组(control组,n=5)和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组(I30R60组,n=6)。Langendorff灌流后垂直心脏长轴将心脏横切成5片,弃去心耳片后,由心耳往心尖方向依次记为第1片、第2片、第3片、第4片并进行TTC染色,分别于染色后4个时间点(1、2、3、4周)对4个横切片进行逐个观察,并通过统计前2片、前3片和前4片的方法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30R60组在第1周观察时第1至第4横切片梗死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5);第2周观察时,第1片无明显梗死,其余3个横切片与control组比较可见明显梗死区域(P<0.05);第3周观察时,4个心脏横切片梗死面积与control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观察时,仅第4片与control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方法中,与control组比较,I30R60组采用前2片、前3片和前4片进行计算,在第1周和第2周观察梗死面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3周、第4周观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TTC染色法评价豚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单片及多片心脏横切片评估梗死程度染色后第1周及第2周内观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C染色 缺血 再灌注 梗死面积 观察时间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缺血时间冠状动脉内血栓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饶萌萌 赵蓓 +9 位作者 刘佩林 冯雪瑶 时全星 张中 宋洪勇 刘莉 赵京涛 魏腾飞 周莉 王守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病理类型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2016年4月行急诊PCI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STEMI患者82例,按照缺血时间分为≤4h组(n=36)、4~7h组(n=30)、>7h组(n=16)...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病理类型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2016年4月行急诊PCI及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STEMI患者82例,按照缺血时间分为≤4h组(n=36)、4~7h组(n=30)、>7h组(n=16),比较3组间血栓类型(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百分率的差异。结果≤4h组白血栓、红血栓、混合血栓的百分率分别为:61.1%(22/36)、8.3%(3/36)、30.6%(11/36),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7h组分别为23.3%(7/30)、10.0%(3/30)、66.7%(20/30),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h组分别为43.8%(7/16)、12.5%(2/16)、43.8%(7/16),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3)。白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61.1%(22/36)、19.4%(7/36)、19.4%(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混合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28.9%(11/38)、52.6%(20/38)、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红血栓在≤4h、4~7h、>7h组分别占37.5%(3/8)、37.5%(3/8)、25.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结论不同缺血时间的STEMI患者其血栓主要构成类型不同,同种血栓在不同缺血时间的分布不同,缺血时间可能成为冠状动脉血栓类型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缺血时间 血栓形成 抽吸 血栓病理类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测因素和对短期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挺 张俊 +6 位作者 王凯 刘海艳 龚爱平 张清秀 陶中海 荣良群 魏秀娥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8期580-58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因素及其对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因素及其对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定义为入院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2分。出院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短期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预测因素及其与短期转归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99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8岁(四分位数间距:62~76岁),女性69例(34.7%),基线中位NIHSS评分6分(四分位数间距:3~12分)。35例(17.6%)患者发生END,症状进展主要发生在入院后2 d内(31例,88.6%),大多数END病因为缺血进展或再发(28例,80.0%)。单变量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有症状颅内出血与END相关(P均<0.05),但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END的独立预测因素。排除12例短期转归资料缺失的患者,共187例纳入短期转归分析。其中,转归良好组110例,转归不良组77例。单变量分析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轻度卒中、病因学分型、基线NIHSS评分、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管内治疗以及END与短期转归相关(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1.350,95%可信区间1.182~1.541;P<0.001)和END(优势比32.540,95%可信区间6.149~172.21;P<0.001)为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发生END,而且END是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疾病恶化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段作伟 符长标 +2 位作者 唐铁钰 刘一辉 张新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连续记录入组患者入院72 h内的血压值,计算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 目的探讨早期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连续记录入组患者入院72 h内的血压值,计算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的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imum, max)、极差(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max-mi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END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最高时的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混杂因素后确定不同血压变异性参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3.30±11.82)岁。经过标准治疗,35例(27.34%)患者在入院72 h内发生END。END患者与非END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C反应蛋白以及SBPmax、SBPmax-min、SBPSD、SBPCV、DBPmax、DBPmax-min、DBPSD和DBPC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变异性指标中的SBPmax-min[优势比(odds ratio, OR)1.04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4~1.067]、SBPSD(OR 1.191,95% CI 1.052~1.347)、SBPCV(OR 1.317,95% CI 1.100~1.578)、DBPmax-min(OR 1.076,95% CI 1.018~1.138)、DBPSD(OR 1.508,95% CI 1.128~2.016)和DBPCV(OR 1.338,95% CI 1.093~1.638)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2 h内血压变异性与END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压 高血压 预后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头部亚低温不同治疗时间对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史学凯 崔其亮 +3 位作者 吴时光 郑增鑫 苏志文 吴繁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同持续时间对神经系统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10月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48h组、72h组、96h组及对...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同持续时间对神经系统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10月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48h组、72h组、96h组及对照组。对各组患儿生后28天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18月龄时采用贝利婴儿发育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价,同时监测治疗不良反应、严重伤残例数及死亡例数。结果共105例患儿完成了治疗和随访,亚低温治疗48h组、72h组、96h组及对照组完成治疗的例数分别为27、26、26及26例。72h组和96h组患儿生后28天NBNA评分和18月龄时贝利评分均显著高于48h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38.2±5.5)、(37.6±5.7)比(32.5±3.7)、(31.1±3.8),神经发育指数:(98.4±12.5)、(100.1±13.7)比(88.7±13.3)、(85.1±10.9),心理运动发育指数:(101.7±15.8)、(99.6±14.1)比(89.2±11.9)、(87.0±13.3),P<0.05],严重伤残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48h组和对照组[严重伤残:7.7%、11.5%比22.2%、23.0%,病死率:0、0比11.1%、7.7%,P<0.05];而72h组和96h组之间、48h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h组血小板减少、电解质紊乱及血糖异常的发生率高于48h组和72h组(P<0.05),48h组和72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持续72h对新生儿神经系统近期和远期功能恢复都有明显疗效,明显优于48h;而延长低温持续时间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缺氧缺血 低温时间 神经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