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色锦鲤体色观察、基因表达以及过表达pnp4a对体色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黄靖 王海涛 +4 位作者 王梅 符文 彭亮跃 肖亚梅 刘锦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锦鲤色彩鲜艳,游姿飘逸,观赏价值高,被称作“会游泳的艺术品”。鱼类体色主要是由皮肤或鳞片上的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分布决定的。本文对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4种不同体色锦鲤的鳞片和皮肤的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形态结构等进行了比较观... 锦鲤色彩鲜艳,游姿飘逸,观赏价值高,被称作“会游泳的艺术品”。鱼类体色主要是由皮肤或鳞片上的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分布决定的。本文对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4种不同体色锦鲤的鳞片和皮肤的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形态结构等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鳞片和皮肤的色素细胞组成一致,4种锦鲤均存在着丰富的虹彩细胞,在黑色锦鲤中还观察到了黑色素细胞,黄色锦鲤和红色锦鲤还分布着黄/红色素细胞,在白色锦鲤中只观察到虹彩细胞。利用透射显微镜观察了4种体色锦鲤的虹彩细胞的超微结构,虹彩细胞主要有3种不同形态:梭形、短棒状和空泡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8个虹彩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4种不同体色锦鲤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8个虹彩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体色锦鲤皮肤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存在差异,其中alk、pka、sox10、pax3、foxd3和pnp4a基因在红色和黄色锦鲤中相对表达量较高,ltk和alx4a基因在白色锦鲤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为进一步证实pnp4a基因在虹彩细胞中的作用,构建了pnp4a过表达重组质粒,并将其显微注射至AB斑马鱼受精卵中,过表达斑马鱼中虹彩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pnp4a在鱼类体色形成尤其是在虹彩细胞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虹彩细胞 pnp4a 体色发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圆斑星鲽仔稚鱼色素细胞发育和体色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严俊丽 陈四清 +3 位作者 常青 刘长琳 胡建成 王志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8-686,共9页
为研究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对1~72日龄的圆斑星鲽鱼苗进行了连续的显微观察,并绘制了早期发育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圆斑星鲽从20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在水温12~19.5°C时完成变态发育需要50 d,黑... 为研究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对1~72日龄的圆斑星鲽鱼苗进行了连续的显微观察,并绘制了早期发育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圆斑星鲽从20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在水温12~19.5°C时完成变态发育需要50 d,黑色素细胞最早出现,数量最多,黄色素细胞次之,虹彩细胞最后发育,数量最少。变态前黑色素细胞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在9日龄密度最大为1390个/mm^2,色素细胞逐渐密集鱼体两侧对称分布;变态开始后鱼体两侧色素不对称,有眼侧体表黑色素细胞逐渐溶解消退,由成体黑色素细胞代替,体色变深,黑色素细胞密度稳定在150个/mm^2;无眼侧黑色素细胞逐渐消溶退化,体色逐渐变白。白化个体在变态开始后出现,有眼侧不能形成成体黑色素细胞,形成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黑色素细胞 黄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用改进石蜡切片法观察大鳞副泥鳅皮肤虹彩细胞 被引量:1
3
作者 欧志杰 边芳芳 +1 位作者 杨瑞斌 杨学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以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规石蜡切片无法观察到鱼类皮肤虹彩细胞的不足,固定液改用10%中性福尔马林,脱水前使用1.5%琼脂糖对组织进行预处理,染色使用3%伊红。结果发现:大鳞副泥鳅新鲜皮肤组织选用10%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在梯度... 以大鳞副泥鳅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规石蜡切片无法观察到鱼类皮肤虹彩细胞的不足,固定液改用10%中性福尔马林,脱水前使用1.5%琼脂糖对组织进行预处理,染色使用3%伊红。结果发现:大鳞副泥鳅新鲜皮肤组织选用10%中性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在梯度脱水前用1.5%琼脂糖对组织进行预处理,并用3%伊红进行染色,即可以得到组织结构完整、虹彩细胞清晰的皮肤组织切片。表明改进后的石蜡切片法可以用于鱼类皮肤虹彩细胞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切片 大鳞副泥鳅 皮肤 虹彩细胞 方法改进
下载PDF
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林金杏 冯丽萍 +1 位作者 胡建华 高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94-101,共8页
目的观察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对AB品系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斑马鱼鳍上分布有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未观察到虹彩细胞。根据色素细胞的分布规律,将斑马鱼鳍... 目的观察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对AB品系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斑马鱼鳍上分布有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未观察到虹彩细胞。根据色素细胞的分布规律,将斑马鱼鳍分为有、无斑马鱼条纹两类。鳞片中分布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黑色素细胞较大,形态上主要分为呈树突状、颜色较浅、体积较大的I类黑色素细胞和呈团状、颜色较深、个体较小的Ⅱ类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个体最小,呈黄色或者橙黄色。虹彩细胞较长呈长棒状或梭形,数量最少。结论斑马鱼体表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三种类型色素细胞,但鳍和鳞片在色素细胞组成和分布上存在着差异,鳞片中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形态特征较鳍中色素细胞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鳍鳞片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黄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下载PDF
硬骨鱼类虹彩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浚杉 唐雨馨 +1 位作者 王晨旭 王德寿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虹彩细胞是硬骨鱼中一类常见的色素细胞,含有大量的虹彩小体,其内含有由鸟嘌呤晶体构成的高折射率的反射小板,反射小板与低折射率的细胞质交替排列形成交替层的结构,光被交替层反射后通过多层薄膜干涉,使细胞呈现出彩虹般的颜色。虹彩... 虹彩细胞是硬骨鱼中一类常见的色素细胞,含有大量的虹彩小体,其内含有由鸟嘌呤晶体构成的高折射率的反射小板,反射小板与低折射率的细胞质交替排列形成交替层的结构,光被交替层反射后通过多层薄膜干涉,使细胞呈现出彩虹般的颜色。虹彩细胞能在激素、交感神经系统或外界环境刺激的作用下通过改变反射小板的间距来实现颜色的变化。鸟嘌呤是虹彩细胞呈色和颜色变化的基础,其合成途径已被详细解析。虹彩细胞由多能的神经嵴细胞分化而来,从神经嵴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虹彩细胞的谱系特化过程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目前已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中发现了一些关键基因,并通过对这些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初步解析了控制虹彩细胞特化的核心基因调控网络,同时也发现了其他影响虹彩细胞特化、分化及存活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本文综述了硬骨鱼类虹彩细胞呈色及颜色变化的机制、鸟嘌呤合成途径及调控基因以及影响虹彩细胞发育和存活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能对虹彩细胞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研究虹彩细胞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类 模式鱼类 虹彩细胞 鸟嘌呤合成 颜色变化 谱系特化 基因调控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蓝色七彩神仙鱼虹彩细胞呈色相关基因的发掘
6
作者 李中军 温彬 +3 位作者 马腾飞 刘鑫 高建忠 陈再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52,共13页
为发掘蓝色体色中与虹彩细胞呈色相关的基因,实验选取全蓝、白化全蓝七彩神仙鱼分别与全白七彩神仙鱼的皮肤组织,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全蓝与全白七彩神仙鱼皮肤组织转录组序列比对,共有219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270... 为发掘蓝色体色中与虹彩细胞呈色相关的基因,实验选取全蓝、白化全蓝七彩神仙鱼分别与全白七彩神仙鱼的皮肤组织,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全蓝与全白七彩神仙鱼皮肤组织转录组序列比对,共有219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270个基因上调,922个基因下调,DEGs主要富集至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肌动蛋白结构组织、嘌呤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氧化磷酸化和柠檬酸循环等代谢通路。白化全蓝与全白七彩神仙鱼转录组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共有3168个DEGs,其中1859个基因上调,1309个基因下调,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核糖核苷二磷酸代谢过程、ADP代谢过程、阳离子结合和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为进一步发掘与虹彩细胞呈色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数据库比对分析,在全蓝与全白七彩神仙鱼筛选出32个DEGs,在白化全蓝与全白七彩神仙鱼筛选出38个DEGs,其中alkal2b、gpnmb、fhl2、pka与虹彩细胞发育相关,pgam、prtfdc1、pnp、slc23a1、slc2a9、rab38、rdh10、psat1、paics与虹彩细胞中鸟嘌呤合成及运输相关。本研究为深入解析鱼类蓝色结构色的形成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虹彩细胞 结构色 蓝色
下载PDF
虹鳉透明突变的遗传特征及其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凯彬 常藕琴 +4 位作者 刘春 王芳 马必勇 梁慧丽 吴淑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3,共8页
采用杂交方法对虹鳉(Poecilia reticulate)透明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从F1自交和回交后代的表型分析,该性状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呈隐性遗传,其遗传特征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采用体视镜观察比较不同表型虹鳉体表色素细胞的差异,... 采用杂交方法对虹鳉(Poecilia reticulate)透明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从F1自交和回交后代的表型分析,该性状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呈隐性遗传,其遗传特征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采用体视镜观察比较不同表型虹鳉体表色素细胞的差异,并应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技术对不同表型鱼的皮肤、腹膜等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虹鳉比较,透明个体没有虹彩色素细胞。组织学研究表明,透明虹鳉皮肤和腹膜的结构基本完整,但缺少了虹彩色素细胞层。由于突变个体虹彩色素细胞的缺失,导致光线可透过身体,因而变得透明。虹鳉的透明突变并不致死,也可育,且能稳定遗传。不论幼鱼或成鱼,透明突变体的心、肝、肾、肠、鳔、鳃、脊椎等内部器官可肉眼直接观察,为相关实验提供了极大便利,是进行体内实验研究的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鳉 透明 虹彩色素细胞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and ultrastructure of pigment cells in the skins of normal and albino adult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华荣 黄冰 +1 位作者 亓飞 张士璀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ultrastructure of pigment cells in skins of normal and albino adult turbots were examin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ree types of pigment cells of melanophore, iridophore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ultrastructure of pigment cells in skins of normal and albino adult turbots were examin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ree types of pigment cells of melanophore, iridophore and xanthophore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adult turbot skins. The skin color depends mainly on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melanophore and iridophore, as xanthophore is quite rare. No pigment cells can be found in the epidermis of the skins. In the pigmented ocular skin of the turbot, melanophore and iridophore are usually co-localized in the dermis. Thi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distribution in larvae skin. In albino and white blind skins of adult turbots, however, only iridophore monolayer still exists, while the melanophore monolayer disappears. This cytological evidence explains why the albino adult turbot, unlike its larvae, could never resume its body color no matter what enviroumental and nutritional conditions were provided. Endocytosis is quite active in the cellular membrane of the iridophore. Thi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reflective platelet and stability of the iridoph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T SKIN pigment cell MELANOCYTE iridophore xanthophore
下载PDF
细锯脂鲤银膜及全透两个品系的体色及发育的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韶伟 李贝 +1 位作者 刘至治 刘志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9,共10页
细锯脂鲤(Pristella maxillaris)因其成鱼体色透明而越来越受到模式生物研究学者们的青睐.本研究从组织形态学和细胞学水平连续观察了银膜和全透两个品系细锯脂鲤不同发育时期眼睛、鳃部、腹部、背鳍、臀鳍及尾鳍的特征.结果表明:(1)银... 细锯脂鲤(Pristella maxillaris)因其成鱼体色透明而越来越受到模式生物研究学者们的青睐.本研究从组织形态学和细胞学水平连续观察了银膜和全透两个品系细锯脂鲤不同发育时期眼睛、鳃部、腹部、背鳍、臀鳍及尾鳍的特征.结果表明:(1)银膜系鱼中观察到3种色素细胞,发育时序为黑色素细胞、虹彩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全透系鱼中仅先后出现黑色素细胞与黄色素细胞2种色素细胞.(2)背鳍中部,银膜系鱼仅有树突状黑色素细胞,全透系鱼还具有颗粒状黄色素细胞;臀鳍中部,银膜系鱼的黑色素细胞均为树突状,但全透系鱼中黑色素细胞与黄色素细胞形态都为颗粒状;尾鳍中部,银膜系鱼均匀分布着散射状黄色素细胞,而全透系鱼黄色素细胞形态除散射状外还呈颗粒状形态.(3)银膜系鱼眼睛、背鳍与臀鳍上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均多于全透系鱼,而黄色素细胞数量则相反.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相关鱼类体色发育机制及可视化模式生物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锯脂鲤 体色发育 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黄色素细胞
下载PDF
透明鲫—一个适合活体研究的鱼类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凯彬 汪学杰 +5 位作者 常藕琴 刘春 王芳 马必勇 梁慧丽 吴淑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16-319,I0018,I0019,共6页
目的了解鲫成体透明的原因,探讨该性状的应用特性,为透明鲫作为水生实验动物材料系统开发提供基础。方法对透明鲫进行繁殖,并观察其后代性状,了解透明性状的遗传规律;体视镜观察透明鲫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分布,并与鲫比较;组织切片和压片... 目的了解鲫成体透明的原因,探讨该性状的应用特性,为透明鲫作为水生实验动物材料系统开发提供基础。方法对透明鲫进行繁殖,并观察其后代性状,了解透明性状的遗传规律;体视镜观察透明鲫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分布,并与鲫比较;组织切片和压片确认微孢子虫对透明鲫的感染,并观察感染症状的变化。结果鲫的透明性状可以遗传,大部分后代表现为通体透明,心、肝、肾、肠、鳔、鳃、脊椎等组织器官肉眼清晰可见。与正常鲫比较,透明鲫的主要色素细胞为黄色素细胞,并未发现虹彩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的数量也大为减少。微孢子虫对鱼体的感染过程可直观观察,病原的扩散和空间分布能实时获得,具普通鱼类无法比拟的应用优势。结论虹彩色素细胞的缺失是鲫透明突变的结构基础。由于透明鲫内部器官可直接观测,无需依靠解剖或复杂仪器系统,在同一动物身上可能获得一系列的动态试验数据,或可作为模型材料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不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鲫 虹彩色素细胞 感染 水生动物模型
下载PDF
Histological Study on the Skin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11
作者 ZHUJie ZHANGXiumei GAOTianx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arval skin and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skin between reared normal and malpigmented Japanese flounder were studi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LM) ...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arval skin and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skin between reared normal and malpigmented Japanese flounder were studi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L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kin develops slowly before the metamorphosis, while at the onset of metamorphosis, the skin develops quickly and becomes complete in structure till about 50 d after being hatched.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on the normal and malpigmented skins shows that the iridophore and melanophore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Profile and structure of the two kinds of pigment cells are more complete in the skin of normal ocular side than in the skin of pigmented blind side. The ultrastructure of typical chloride cell was observed in the skin of Japanese flounder larvae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LOGY SKIN Paralichthys olivaceus melanophore iridophorE chloridecell
下载PDF
翘嘴鳜皮肤、鳞片、鳍色素细胞显微观察
12
作者 吴明林 陈晓武 +3 位作者 崔凯 李海洋 侯冠军 蒋阳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552,共8页
采用冰冻切片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体质量500 g 1龄翘嘴鳜皮肤、鳞片和鳍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皮肤纵切显微观察显示,眼后头部、体侧黑斑、体侧下部皮肤主要含黑色素细胞,喉部及腹部皮肤主要含... 采用冰冻切片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体质量500 g 1龄翘嘴鳜皮肤、鳞片和鳍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皮肤纵切显微观察显示,眼后头部、体侧黑斑、体侧下部皮肤主要含黑色素细胞,喉部及腹部皮肤主要含虹彩细胞。皮肤横切显微观察显示,在皮肤表面,黑色素细胞聚集呈团状或块状,黄色素细胞呈颗粒状,虹彩细胞呈长梭形。苏木精—伊红染色下,皮肤黑色素细胞呈棕黑色,虹彩细胞呈浅灰色。皮肤色素层主要分布在表皮层与真皮疏松层之间、真皮致密层与肌肉相连处,少量分布在真皮疏松层纤维组织上。鳞片显微观察显示,眼后头部、体侧黑斑、体侧下部鳞片主要含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喉部及腹部为透明状,不含或含少量黑色素细胞及黄色素细胞。鳞片黑色素细胞胞体大,胞体周边分枝多且细,黄色素细胞呈颗粒状。鳍显微观察显示,鳍主要含黑色素细胞及黄色素细胞,不同部位各色素细胞占比、大小及着色存在较大的区别。翘嘴鳜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虹彩细胞不同的调配比及着色深浅,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特征的条纹及图案,利于隐藏及捕食,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黄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下载PDF
黑棘鲷早期色素细胞发育与体色变化 被引量:18
13
作者 于道德 刘洪军 +3 位作者 关健 王其翔 官曙光 周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对黑棘鲷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黑棘鲷幼体黑色素在原口关闭前期开始出现,黄色素在嗅囊期出现,彩虹色素出现较晚,孵化后6d(Day post hatching,dph)在眼球上端出现,而后密集于腹腔(28 d... 对黑棘鲷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色和色素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黑棘鲷幼体黑色素在原口关闭前期开始出现,黄色素在嗅囊期出现,彩虹色素出现较晚,孵化后6d(Day post hatching,dph)在眼球上端出现,而后密集于腹腔(28 dph)以及鳃盖骨附近(32 dph)。黑色素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形状也由点状逐渐变成以树枝状和雪花状为主,为幼体黑色素的发育过程;28 dph幼体黑色素完全被成体黑色素替代,形态上再次变为小点状。黄色素几乎伴随着黑色素的分布,色素细胞几乎无形态变化,最终被黑色素覆盖而不明显。初孵仔鱼,尾端6~8体节躯干部具有黑色素丛,构成了该鱼的种属特征。在28 dph,体色发育进入到模式形成期,首先在躯干部形成相互间隔的3个色素带,至40 dph共7条色素带形成,完成体色的模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棘鲷 黑色素 黄色素 彩虹色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