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子与乙烯分子碰撞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
1
作者 王志萍 张丰收 王菁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采用含时局域密度近似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入射速度的质子与乙烯分子碰撞的动力学。计算了质子的能量损失及碰撞后乙烯分子的电子和离子的运动状态,研究了质子的入射方向及入射动能对整个系统的碰撞动力学的影响。计算... 采用含时局域密度近似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入射速度的质子与乙烯分子碰撞的动力学。计算了质子的能量损失及碰撞后乙烯分子的电子和离子的运动状态,研究了质子的入射方向及入射动能对整个系统的碰撞动力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射质子的动能较小(Ek0<250eV)时,在相同的入射速度下,当质子垂直于分子平面入射时,系统的电离最大,质子俘获的电子多;当质子的入射动能Ek0>250eV时,质子的能量损失与入射方向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离 能量损失 碰撞方向
原文传递
碳分子线C_5在激光场中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
作者 王志萍 陈健 +1 位作者 吴寿煜 吴亚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222,共6页
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5分子线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激发.研究发现,当考虑激光强度对C5分子线激发的影响时,激光强度越强,分子吸收的能量越多,电离也越早,最终电离的电子也越多,而且沿激光极化方向的偶极... 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5分子线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激发.研究发现,当考虑激光强度对C5分子线激发的影响时,激光强度越强,分子吸收的能量越多,电离也越早,最终电离的电子也越多,而且沿激光极化方向的偶极矩的变化及峰值也越大.关于激光极化方向对C5分子线激发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当激光极化方向沿着C5分子线轴向时,分子的电离大大增强,x方向的激光脉冲仅能激发起x方向的偶极振荡,而y方向的激光脉冲仅能激发起y方向的偶极振荡,而且x方向的激光脉冲激发的偶极振荡强.研究还表明,当激光极化方向沿着C5分子线轴向时,尽管由于电离增强而导致C5分子线C—C键振动的同步性变差,但在两种激光极化方向情况下,C5分子线的振动模式与中性C5分子线的振动模式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 分子电离 碳分子线
原文传递
CO分子在线性极化飞秒激光场中的TDDFT研究
3
作者 王志萍 朱云 +1 位作者 吴鑫 吴亚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19-125,共7页
本文运用将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非绝热耦合的方法,研究了CO分子在不同强度、不同极化方向的激光场中的电离和动力学行为.研究发现,激光强度越强,CO分子吸收的能量越多,电离越早且电离越强,CO分子键长变长且伸缩振动越剧烈.此外... 本文运用将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非绝热耦合的方法,研究了CO分子在不同强度、不同极化方向的激光场中的电离和动力学行为.研究发现,激光强度越强,CO分子吸收的能量越多,电离越早且电离越强,CO分子键长变长且伸缩振动越剧烈.此外,CO分子偶极矩的变化及峰值也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对激光极化方向的研究发现,激光极化方向沿着CO分子轴向时,分子的电离最强且伸缩振动最剧烈.当激光极化角增大时,CO分子的电离逐渐被抑制且电子的偶极振动对激光极化方向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此外研究还表明,CO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周围电子的弥散方式不同且与激光极化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 分子电离
原文传递
开心散对APP/PS1小鼠神经炎症和Aβ沉积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彬斌 冯晓晓 +2 位作者 恩特扎尔·别尔克 赵晖 李朝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511-7519,共9页
目的研究开心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基因1(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 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作用。方法将3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金刚(3.33 mg/kg)... 目的研究开心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基因1(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 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作用。方法将3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金刚(3.33 mg/kg)组及开心散低、中、高剂量(0.33、1.00、3.00 g/kg)组,采用同月龄相同遗传背景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和对照给药(开心散1.00 g/kg)组,每组8只。连续ig给药2个月后,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刚果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淀粉样斑块表达;免疫组化学法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中β淀粉样蛋白1-40(amyloidβprotein 1-40,Aβ1-4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离子钙接头结合调节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以及皮层和海马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美金刚组和开心散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皮层和海马中的淀粉样斑块、Aβ1-40、GFAP和Iba-1表达明显减少(P<0.05、0.01);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皮层中Ach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开心散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减少Aβ和淀粉样斑块的生成,增加皮层中Ach含量,从而发挥保护神经元、防治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阿尔茨海默症 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基因1双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离子钙接头结合调节分子-1
原文传递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弓状核离子钙接头蛋白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毅敏 连辉 +3 位作者 宋海岩 周立 蔡君艳 王志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5-980,共6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OHDA)损伤大鼠黑质(SN)后下丘脑弓状核(Arc)中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POMC)的表达变化,为帕金森病(PD)患者消瘦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OHDA大鼠组... 目的:观察6-羟多巴(6-OHDA)损伤大鼠黑质(SN)后下丘脑弓状核(Arc)中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POMC)的表达变化,为帕金森病(PD)患者消瘦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OHDA大鼠组(双侧SN内注射6-OHDA)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SN内TH,以及Arc内TH、Iba1和POM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体重无明显变化,但腹膜后脂肪重量从(7.550±0.670)g减少到(3.895±0.465)g(P<0.01)。SN内TH阳性细胞数量从56±5减少至14±2(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75±0.11降低至0.41±0.09(P<0.01)。Arc中TH阳性细胞数量从21±2减少到10±3(P<0.05);Iba1阳性细胞数量从12±2增加到30±5(P<0.05);POMC阳性细胞数量从16±4增加到31±2(P<0.05)。下丘脑内TH蛋白的表达水平从0.35±0.05降低到0.21±0.02(P<0.01);Iba1蛋白的表达水平从0.23±0.06增加至0.51±0.04(P<0.01);POMC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37±0.05增加至0.65±0.03(P<0.01)。结论:Arc中TH、Iba1和POMC表达变化可能与PD脂肪减少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 弓状核 酪氨酸羟化酶 离子钙接头蛋白1 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
下载PDF
Delayed xenon post-conditioning mitigates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bbits by regulating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被引量:4
6
作者 Yan-wei Yang Yun-lu Wang +3 位作者 Jia-kai Lu Lei Tian Mu Jin Wei-ping Ch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10-517,共8页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exerted by delayed xenon post-conditioning is strong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immediate xenon post-conditioning. However, the mechanism...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exerted by delayed xenon post-conditioning is strong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immediate xenon post-conditioning. Howe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process remain unclear. Activated microglia are the main inflammatory cell type in the nervous system. The release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following microglial activation can lead to spinal cord damage, and inhibition of microglial activation can relieve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o investigate how xenon regulates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 rabbit model of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as induced by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infrarenal aorta.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two interventions were given: (1) immediate xenon post-conditioning—after reperfusion, inhalation of 50% xenon for 1 hour, 50% N2/50%O2 for 2 hours; (2) delayed xenon post-conditioning—after reperfusion, inhalation of 50% N2/50%O2 for 2 hours, 50% xenon for 1 hour. At 4, 8, 24, 48 and 72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hindlimb locomotor function was scored using the Jacobs locomotor scale. At 72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interleukin 6 and interleukin 10 levels in the spinal cord of each group were measured using western blot assays. Iba1 leve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a western blot assay. The number of normal neurons at the injury site was quantified using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t 72 hours after reperfusion, delayed xenon post-conditioning remarkably enhanced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ormal neurons at the injury site, decreased Iba1 levels, and inhibited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levels in the spinal cord.Immediate xenon post-conditioning did not noticeably affect the above-mentioned indexe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elayed xenon post-conditioning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mproves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by reducing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the release of 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XENON immediate post-conditioning delayed post-conditioning ISCHEMIA/REPERFUSION microglia interleukin-6 INTERLEUKIN-10 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 inflammatory rea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癫痫清颗粒对海人藻酸致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IL-6含量及GFAP、Ib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齐越 李纪彤 +7 位作者 姜鸿 王光函 刘小虎 向绍杰 秦文艳 韦丹 朱竟赫 贾冬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927-3931,共5页
目的:研究癫痫清颗粒对海人藻酸致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分子1(Iba-1)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防治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苯妥英... 目的:研究癫痫清颗粒对海人藻酸致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分子1(Iba-1)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防治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苯妥英钠组(0.03 g/kg,阳性对照)和癫痫清颗粒低、中、高剂量组(4.74、9.47、18.94 g/kg,以生药计),每组20只,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d。末次给药1 h后,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左侧海马CA1区单次注射海人藻酸复制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死亡情况。造模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6含量,采用尼氏染色法对海马组织神经元进行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Iba-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发生明显癫痫症状,部分大鼠死亡;海马组织中IL-6含量及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1),GFAP、Iba-1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癫痫症状及死亡情况得到改善,而海马组织中IL-6含量虽均不同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妥英钠组和癫痫清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个数明显增加(P<0.01),GFAP表达明显降低(P<0.01);苯妥英钠组和癫痫清颗粒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ba-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癫痫清颗粒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中GFAP和Iba-1的表达、增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数量,从而发挥防治癫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清颗粒 白细胞介素6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离子钙接头分子1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慢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海马离子钙接头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洁 杨锋 +4 位作者 袁普卫 樊静杰 郑晓慧 朱芮 李杨乐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1-437,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慢性痛大鼠痛行为学、海马形态学、脊髓背角及海马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和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表达、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KOA慢性痛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SD雌...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慢性痛大鼠痛行为学、海马形态学、脊髓背角及海马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和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表达、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KOA慢性痛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盐水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左膝关节腔注射谷氨酸钠碘乙酸法复制KOA慢性痛大鼠模型。电针组于左侧“阳陵泉”“内膝眼”行电针刺激,15 min/次,1次/d, 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造模前1 d,造模第7、14、20、26天进行痛行为学评价。HE染色法观察左侧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左侧腰(L)3—L5脊髓背角及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左侧脊髓背角及海马CA1区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左侧海马CA1区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各时点机械痛缩足阈值(MWT)和后肢负重能力显著下降(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散乱且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轮廓不清晰,细胞核与胞质界限不清楚,存在核固缩现象;脊髓背角和海马CA1区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Iba-1表达显著上调(P<0.01);海马CA1区BDNF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MWT和后肢负重能力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在形态、完整性和排列方面均明显优于模型组;脊髓背角及海马CA1区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Iba-1表达显著下调(P<0.01);海马CA1区BDNF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电针“阳陵泉”“内膝眼”可缓解KOA大鼠的痛行为表现,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抑制脊髓背角及海马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上调海马BDN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电针 疼痛 脊髓背角 海马 离子钙接头蛋白1
原文传递
丹皮酚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小鼠行为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茜 骆建宇 +1 位作者 邝枣园 许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441-3449,共9页
背景中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征。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丹皮酚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研究证实在缺糖缺氧条件下,丹皮酚对... 背景中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征。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丹皮酚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研究证实在缺糖缺氧条件下,丹皮酚对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小鼠的干预效果,探究丹皮酚溶液灌胃在治疗中风行为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缺血性中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将2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n=10)、模型组(MCAO组,n=10),采用线栓法制成小鼠MCAO模型,造模24 h后,通过Longa评分评价各组小鼠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监测各组小鼠在MCAO术后大脑血流改变状况;对MCAO术后的小鼠进行TTC染色,在病理上观察小鼠大脑的损伤情况。探究丹皮酚对MCAO小鼠的行为功能保护作用:将5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假手术组(n=10)、模型+玉米油组(n=20)、模型+丹皮酚组(n=20)。造模后24 h,验证模型稳定后,模型+丹皮酚组用丹皮酚玉米油溶液灌胃,给药浓度为100 mg·kg^(-1)·d^(-1),其余组灌服等量玉米油。在造模28 d后,统计三组小鼠的存活情况,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nga评分判断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尼氏染色法检测小鼠大脑梗死面积;行为学测试小鼠在造模前及造模后7、14、21、28 d 5个时间点的运动感觉功能改变。探究丹皮酚对MCAO小鼠行为功能改善的机制:随机将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n=6)、模型+玉米油组(n=12)、模型+丹皮酚组(n=12)。造模后24 h,验证模型稳定后,药物组用丹皮酚玉米油溶液灌胃,给药浓度为100 mg·kg^(-1)·d^(-1),其余组灌服等量玉米油。造模后2 d,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小鼠大脑纹状体白介素1β(I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缺血 丹皮酚 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白介素1Β 功能障碍
下载PDF
优化的SD大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纯化及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进行的细胞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检 王宇红 +3 位作者 凌佳 刘林 孟盼 杨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8-97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大鼠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其进行细胞鉴定。方法取1 d的新生SD大鼠,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大脑皮质,机械剪碎成1 mm^3组织块,加入质量分...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大鼠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analysis,HCA)对其进行细胞鉴定。方法取1 d的新生SD大鼠,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大脑皮质,机械剪碎成1 mm^3组织块,加入质量分数为0. 125%的胰蛋白酶和质量分数为0. 1%的胶原酶(体积比为1∶1)消化10 min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观察接种5、7 d后小胶质细胞基本形态结构;采用低速震摇+温和消化+差速贴壁的三联法纯化细胞,分别观察纯化1、3、6 d后小胶质细胞基本形态结构;采用HCA技术对小胶质细胞进行其特异性抗体(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经优化法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多、纯度高、活性好,细胞胞体狭长,突起形状不规则,呈单极、双极、蜘蛛状或其它分枝状,且分别可见静息态与活化态的细胞,并呈现典型的小胶质细胞特征和良好的生长状态;经优化法培养的小胶质细胞,采用HCA进行Ib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MG纯度质量分数达98%以上。结论建立了一种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同时采用HCA技术成功对其进行细胞鉴定,为后续小胶质细胞相关体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原代培养 纯化 鉴定 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Iba-1)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CA)
下载PDF
脂多糖对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的神经损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建鑫 李治华 +3 位作者 任秀花 张华 周明付 臧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中脑原代混合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取孕14d的SD大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①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不同剂量LPS(0.01、0.10、1.00和10.00mg/L)组,体外培养7d后,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LPS,持续作...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中脑原代混合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取孕14d的SD大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①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不同剂量LPS(0.01、0.10、1.00和10.00mg/L)组,体外培养7d后,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LPS,持续作用72h后,经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TH阳性细胞数目并观察形态变化。②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0.1mg/L的LPS组。体外培养7d,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0.1mg/L的LPS,分别作用8、24和72h,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分别对作用8、24和72h的原代细胞进行TH和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数量。结果:TH阳性细胞减少,大部分细胞表现为突起数目的减少,突起变短并有串珠样改变。0.1mg/LLPS分别作用8、24和72h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IL-6的含量均有显著增加(t分别为15.787、16.712和15.910,P均<0.001)。激活的Iba1染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40.0±6.1)、(76.0±3.4)和(69.0±5.2)(F=387.820,P<0.001)。在24和72h的LPS给药组中,TH染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18.0±5.3)和(10.0±3.2)(F=94.840,P<0.001)。结论:LPS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IL-6发挥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脂多糖 白细胞介素6 离子钙结合蛋白1 大鼠
下载PDF
6-羟多巴损伤黑质导致室旁核离子钙接头蛋白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毅敏 连辉 +3 位作者 付升旗 任同明 蔡君艳 王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损伤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的含量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 目的观察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大鼠黑质损伤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PVN)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的含量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6-OHDA大鼠组和对照组各15只。6-OHDA大鼠组双侧黑质内注射6-羟多巴,对照组双侧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6周后断头取脑,Nissl染色、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鉴定成模,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室旁核Iba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大鼠组SN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细胞数量从(58±5)个减少到(10±2)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71±0.12)降低至(0.28±0.12)(P<0.05),室旁核中Iba1阳性细胞数量从(7±2)个增加到(14±3)个(P<0.05),蛋白表达水平从(0.1±0.08)增加到(0.19±0.06)(P<0.05)。结论 6-OHDA大鼠PVN中Iba1的表达变化有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室旁核 离子钙接头蛋白1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离子钙接头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苏 沈光宇 +4 位作者 吴勤峰 张志军 郭爱松 李欣嫄 邹玉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5-420,共6页
目的研究康复功能训练对大鼠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及损伤边缘皮质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101只制作脑损伤模型。剔除制模未达标大鼠11... 目的研究康复功能训练对大鼠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及损伤边缘皮质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101只制作脑损伤模型。剔除制模未达标大鼠11只,余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训练组、制动组和自由活动组,每组30只大鼠。康复训练组于术后第4天开始每天给予平衡、旋转、行走等功能训练,每项15min,共训练45min,每周6d;制动组置于网状笼内固定;自由活动组和假手术组置于普通笼内饲养。在术后第3天及术后1、2、3和4周对上述4组分别进行神经和运动功能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区边缘皮质GFAP和Iba-1的表达。结果康复训练组术后2、3和4周在功能评估方面优于制动组和自由活动组(P〈0.05);术后4周自由活动组较制动组的神经运动功能也有所恢复(P〈0.05)。脑损伤术后2、3和4周康复训练组GFAP阳性细胞灰度值和术后3、4周康复训练组Iba-1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均明显低于制动组和自由活动组(P〈0.01)。结论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大鼠脑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损伤区边缘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数目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康复训练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离子钙接头分子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