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型稀土尾矿除铵效果对比 被引量:18
1
作者 宋晨曦 秦磊 +4 位作者 胡世丽 王观石 邓振乡 彭陈亮 齐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9-976,共8页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 离子型稀土尾矿存在氨氮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尾矿中氨氮的赋存形式能更有效地处理尾矿中的氨氮。通过室内柱浸实验、浸泡除铵实验和淋洗除铵实验,分析稀土尾矿中氨氮残留的赋存形式,并根据色层塔板理论计算和比较2种除铵方式下的除铵效率。结果表明,尾矿中氨氮残留赋存形式包括离子交换态氨氮、不可流动溶液残留氨氮、物理吸附氨氮和化学吸附氨氮。其中主要以化学吸附氨氮为主,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30.47%~40.73%;物理吸附氨氮含量最少,占尾矿氨氮残留量的4.86%~5.34%。3种硫酸铵单耗下淋洗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53.84%、54.05%和75.77%;浸泡方式的单位体积清水除铵效率为14.4%、20.66%和23.10%;淋洗方式效率相比浸泡方式更有效。在处理尾矿氨氮中使用淋洗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尾矿残留氨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氨氮残留赋存形式 色层塔板理论 浸泡除铵 淋洗除铵
原文传递
利用赣南稀土尾砂制备陶瓷透水砖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汪永清 鲍志蕾 +1 位作者 杨柯 杨玉龙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0-265,共6页
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砂提取高岭土后的二次尾砂为骨料,以适量低温砂、中温砂、黑滑石、石灰石和粘土等为高温粘结剂制备陶瓷透水砖,研究了二次尾砂含量和制备工艺对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 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砂提取高岭土后的二次尾砂为骨料,以适量低温砂、中温砂、黑滑石、石灰石和粘土等为高温粘结剂制备陶瓷透水砖,研究了二次尾砂含量和制备工艺对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度随着尾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透水系数则先增后降,当二次尾砂用量为75wt.%时达到最大。当二次尾砂用量为75wt.%,在成型压力为12 MPa、煅烧温度为1240℃、保温30 min条件下,所得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度为5.5 MPa、透水系数为3.0×10-2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砂 陶瓷透水砖 工艺条件 抗折强度 透水系数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的氨氮淋洗去除 被引量:8
3
作者 秦磊 胡世丽 +3 位作者 宋晨曦 王观石 卢加程 尹升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5-1404,共10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洗尾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62.49%~73.95%、58.64%~65.9%和53.22%~58.92%,除铵效率与淋洗剂中阳离子交换能力和浓度均呈正相关。基于塔板理论计算,3种淋洗剂下的理论塔板高度分别为10.00~11.10 mm、18.15~20.81 mm和12.72~18.77 mm,单块塔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1.35%~1.23%、1.05%~0.88%、和1.10%~0.95%。理论塔板高度越小,单块塔板的平均除铵效率越高,尾矿整体氨氮去除效果就越好。考虑对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选用0.015 mol/L的氯化钙作为淋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土壤残留氨氮 淋洗剂 原位淋洗 塔板理论
下载PDF
人工BSCs对稀土尾砂理化性质及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江萍 邓扬悟 +4 位作者 黄金 王慧娟 唐纯 童瑶瑶 陈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7-334,共8页
以赣州市定南县岭北镇一座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现场生物土壤结皮与尾砂,采用碎皮接种法在尾砂上培育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SCs),以不接种BSCs的尾砂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BSCs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改良作用.在结皮发育3... 以赣州市定南县岭北镇一座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现场生物土壤结皮与尾砂,采用碎皮接种法在尾砂上培育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SCs),以不接种BSCs的尾砂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BSCs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改良作用.在结皮发育300d后,分析了结皮下层尾砂的pH值,容重,有机质含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机械组成等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土壤侵蚀,土壤径流,保水性能等水文性质.结果表明,碎皮接种法可在短期内快速培育出人工BSCs,且人工BSCs的发育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理化和水文性质都具有积极影响,与对照相比pH值从5.88提高至6.28,提高了6.8%,土壤酸性减弱;容重降低了11.6%,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分别提高了294%,21.6%,81.8%,100%,260%,8.9%和52.4%;粉粒和粘粒的组成有少量提高,土壤被粘化;土壤抗侵蚀能力和保水性能均有显著提高.研究表明适宜的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是稀土矿山生态修复的有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 土壤理化性质 抗土壤侵蚀 保水性能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砂用于建筑陶瓷制备中的泥浆解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汪永清 高颖 杨柯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7-1452,共6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砂在建筑陶瓷制备中存在的泥浆解胶难题,研究通过加入合适的解胶剂,提高稀土尾砂泥浆的流动性。探讨了不同种类解胶剂及其加入量、泥浆含水率对离子型稀土尾砂泥浆Zeta电位、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六偏磷酸钠、...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砂在建筑陶瓷制备中存在的泥浆解胶难题,研究通过加入合适的解胶剂,提高稀土尾砂泥浆的流动性。探讨了不同种类解胶剂及其加入量、泥浆含水率对离子型稀土尾砂泥浆Zeta电位、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和聚丙烯酸钠等解胶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稀土尾砂泥浆的Zeta电位和流动性。采用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组成的复合解胶剂时,可进一步有效提高离子型稀土尾砂流动性。在含水率为30wt%的条件下,六偏磷酸钠与三聚磷酸钠的质量比为2∶1、总加入量为0.15wt%时,泥浆的流动性能到达46.1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砂 建筑陶瓷 泥浆 流动性 解胶剂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制备地聚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严义云 严群 +2 位作者 罗仙平 焦向科 王金庆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共4页
为实现二次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研究稀土尾矿特性的基础上,对稀土尾矿进行球磨-煅烧活化预处理,以活化后稀土尾矿为主要硅铝原料,以水玻璃为碱激发剂,通过浇注成型得到地聚合物试样,并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a、Al摩尔比对地聚合物的... 为实现二次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研究稀土尾矿特性的基础上,对稀土尾矿进行球磨-煅烧活化预处理,以活化后稀土尾矿为主要硅铝原料,以水玻璃为碱激发剂,通过浇注成型得到地聚合物试样,并对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a、Al摩尔比对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当n(Na)/n(Al)为0.8,水玻璃模数为1.5,水固比为0.5时,地聚合物的7 d抗压强度最大为18.89 MPa。XRD和SEM分析表明,试样内部形成了无定型的铝硅酸盐凝胶,形成凝胶的反应物主要来源于稀土尾矿中的高岭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地聚合物 活化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南方离子型稀土尾矿的漂白除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华银 聂鑫 汪永清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5,共5页
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矿为原料,采用还原—络合法,以保险粉(Na_2S_2O_4)为还原剂,草酸为络合剂进行稀土尾矿除铁漂白实验。研究了矿浆pH值、反应温度、保险粉用量、漂白时间、加药次数、草酸用量等工艺条件对稀土尾矿除铁漂白效果的影响... 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矿为原料,采用还原—络合法,以保险粉(Na_2S_2O_4)为还原剂,草酸为络合剂进行稀土尾矿除铁漂白实验。研究了矿浆pH值、反应温度、保险粉用量、漂白时间、加药次数、草酸用量等工艺条件对稀土尾矿除铁漂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赣南稀土尾矿除铁漂白工艺条件为:pH值为3、反应温度50℃、保险粉用量3%、反应时间60 min、加药次数4次、草酸用量2.5%,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尾矿中Fe_2O_3含量从2.11%降低到1.43%,白度从57.7提高至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漂白除铁 还原—络合法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植被恢复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文深 刘畅 +3 位作者 王志威 滕文凯 汤叶涛 仇荣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887,共9页
以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不同废弃时间的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分析,探讨稀土矿尾砂地植被恢复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尾砂地植被覆盖度随着废弃时间增加而增加,在废弃10年后植被覆... 以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不同废弃时间的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分析,探讨稀土矿尾砂地植被恢复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尾砂地植被覆盖度随着废弃时间增加而增加,在废弃10年后植被覆盖度达到72%,但其群落组成仍相对简单(仅3种);尾砂地土壤黏粒含量(6.00%~9.66%)和土壤有机质含量(0.5—1.5g kg^-1)均远低于周边正常植被区,而尾砂地土壤容重(1.26~1.43g cm^-3)则明显高于周边正常植被区。废弃1年的尾砂地土壤电导值显著高于废弃3~10年的尾砂地土壤和对照区土壤,土壤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则高达400mg kg^-1和500mg kg^-1,但应£弃3—10年后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已趋于痕量,且在所调查的废弃3年和6年的尾砂地0~100cm剖面内土壤铵态氮含量也极低,表明尾砂地土壤铵态氮在废弃3年内已流失殆尽,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导致的土壤氮素等营养匮乏也是尾砂地植被恢复的主要障碍之一;尾砂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26.7mg kg^-1)、土壤脲酶活性(〈29.9NH3-Nmg kg^-1h^-1)、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7.10phenol mg kg^-1h^-1)均显著低于周边正常植被区土壤,表明尾砂地土壤氮、磷循环受到抑制。本研究表明,废弃3~10年内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的土壤理化生性质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尾砂地土壤面临土壤重建的问题,需要引入合适的人工干预如土壤改良才能加快尾砂地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 植被恢复障碍因子 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铵态氮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有机改良剂及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生态修复的改良探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莺燕 刘文深 +2 位作者 丁铿博 汤叶涛 仇荣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69-4778,共10页
选取有机改良剂稻草、锯末、城市污泥、鸡粪及麻杆生物炭进行单施或配施,通过室内杂交狼尾草和红麻盆栽实验,探讨有机改良剂及同时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①单施4种有机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杂交狼尾草生物量... 选取有机改良剂稻草、锯末、城市污泥、鸡粪及麻杆生物炭进行单施或配施,通过室内杂交狼尾草和红麻盆栽实验,探讨有机改良剂及同时生物炭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①单施4种有机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杂交狼尾草生物量,其中鸡粪处理效果最好;但鸡粪处理中实验前后土壤中有机质亏损高达73.8%,其改良效果持久性较低;而锯末处理中有机质仅亏损16.0%,改良效果持久性更佳.②相对于单施鸡粪,配施麻杆生物炭或锯末均显著增加红麻生物量,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及土壤持水性,减缓了营养元素的流失;且明显改善有机质亏损,尤其配施锯末后土壤有机质亏损降至45.4%,提高了改良效果持久性.因此,鸡粪配比麻杆生物炭或锯末处理改良长效性较好,环境风险低,可应用于稀土尾砂地基质改良,加快植被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 土壤修复 有机改良剂 生物炭 杂交狼尾草 红麻
原文传递
离子型稀土矿植物根际促生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森 谢东 +2 位作者 宋美玲 潘涛 董伟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离子型稀土废弃矿修复植物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植物根际促生作用,以及能够在高浓度稀土离子条件下生长的芽孢杆菌菌株,并对菌株的促生能力和稀土离子耐受性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 以离子型稀土废弃矿修复植物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植物根际促生作用,以及能够在高浓度稀土离子条件下生长的芽孢杆菌菌株,并对菌株的促生能力和稀土离子耐受性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芽孢杆菌菌株中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有14株,其中同时具有产铁载体和NH3能力的共有5株。菌株Y18-3不仅具有较好的促生特性,而且对稀土离子铥和铽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2和2.29 mmol/L,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菌属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废弃矿 植物根际促生菌 芽孢杆菌 吲哚乙酸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保水剂对干湿循环的响应及对稀土尾砂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11
作者 贺燕子 田芷源 +1 位作者 马瑞 朱绪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0-219,共10页
【目的】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尾矿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强烈的干湿交替条件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保水剂由于吸水持水能力强,研究其在稀土尾矿区的应用对于提升土壤水分条件、促进尾矿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通过模拟土壤吸... 【目的】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尾矿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强烈的干湿交替条件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保水剂由于吸水持水能力强,研究其在稀土尾矿区的应用对于提升土壤水分条件、促进尾矿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通过模拟土壤吸水和蒸发过程,分析了6次干湿循环条件下保水剂粒径(1.0~2.0 mm、0.45~1.0 mm、<0.18 mm)及浓度(0.2%、0.4%、0.6%)对尾砂土保水和持水能力的影响,为开展保水剂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稀土尾砂区土壤水分条件差,其土壤饱和含水量(SWC)显著低于未采矿区自然土(36.21%<39.85%),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快、完全干旱时间较短;添加保水剂能显著改善尾砂土壤水分状况,尾砂土SWC提升了0.12~0.91倍,通过抵御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完全干旱时间延长了0.67倍,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得到提升。(2)保水剂应用效果主要受到土壤干湿循环因素的影响,经历6次干湿循环后添加保水剂的尾砂土SWC从54.87%降至39.33%,土壤完全干旱时间缩短,土壤中的保水剂吸水倍数(SC)从47.19 g/g降至18.01 g/g;削弱效应主要发生在初次循环后,相比循环1次,循环2次后尾砂土SWC和保水剂SC分别降低19.43%和9.39 g/g,尽管如此经历多次循环后应用保水剂的尾砂土水分条件仍优于未采矿区自然土壤(39.33%>34.25%)。(3)保水剂施用方式中,浓度是影响保水剂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粒径则主要影响保水剂吸水性能,两者交互作用显著,浓度和粒径越大,土壤保水持水能力提升效果越好,相比浓度0.2%、粒径<0.18 mm的保水剂,添加浓度0.6%、粒径1.0~2.0 mm的保水剂后,尾砂土SWC和保水剂SC分别提升0.41倍和0.62倍,土壤完全干旱时间延长0.67倍;土壤干湿循环通过破坏保水剂网状结构削弱了其在土壤中的浓度和粒径效应,高浓度和大粒径保水剂更耐久,6次循环后添加0.6%、1.0~2.0 mm的保水剂的尾砂土S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干湿循环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土壤水分条件 土壤蒸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