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托夫离子迁移数测定仪的改进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国林 刘正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0年第4期100-101,共2页
采用双管式测量装置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不仅使用简便 ,而且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 ,能满足实验要求。
关键词 离子迁移数 希托夫法 测量装置 测定仪
下载PDF
物理化学教学中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的新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钰 赵娣 +2 位作者 朱玫静 乔科攀 牟天成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42,共4页
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较多的内容之一。一些经典物理化学教材中只给出一两个相关例题,却并未介绍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的步骤和思路,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 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是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较多的内容之一。一些经典物理化学教材中只给出一两个相关例题,却并未介绍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的步骤和思路,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的教学内容。提出采用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的新策略,并用实例进行详细阐述。通过提出的新策略,用希托夫法计算离子迁移数将更加方便、快捷且不易出错,有利于学生对离子迁移数知识的掌握及增加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电化学 迁移数 希托夫法 计算策略
原文传递
聚苯醚磺酸锂/共聚醚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国祥 徐桂云 +1 位作者 郑云贵 邓正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合成了3种不同磺化度的聚苯醚磺酸锂(SPPOLi)与P(MEO16-AM)/SPPOLi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与磺化度,组成比及增塑剂含量的关系。含40%(mass)增塑剂的复合物具有单离子导电特征,锂离子... 合成了3种不同磺化度的聚苯醚磺酸锂(SPPOLi)与P(MEO16-AM)/SPPOLi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与磺化度,组成比及增塑剂含量的关系。含40%(mass)增塑剂的复合物具有单离子导电特征,锂离子迁移数高达0.97,室温电导率达2×10-5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磺酸锂 共聚醚 离子导电性 高聚物
下载PDF
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舒婷 张惠芳 +4 位作者 谭翊鑫 郑欧 高绍康 李奕 陈建中 《大学化学》 CAS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在基础物理化学实验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中,针对传统实验方案所用镉电极存在的不足之处,改用铜电极进行了平行对比实验,发现采用铜电极的实验方案在保证实验数据有良好准确度的前提下,既能降低电极材料的毒性,也能降低实验相关设... 在基础物理化学实验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中,针对传统实验方案所用镉电极存在的不足之处,改用铜电极进行了平行对比实验,发现采用铜电极的实验方案在保证实验数据有良好准确度的前提下,既能降低电极材料的毒性,也能降低实验相关设备的配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移动法 离子迁移数 电极 阳极材料
下载PDF
综合理化知识解析离子迁移数和淌度的测定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春芳 霍丙南 +6 位作者 韩琳玉 姚宁 沈福刚 商艳丽 孙素芳 单金缓 马志广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6-101,共6页
基于大学物理化学基础电化学实验——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和离子淌度,讨论了(1)氢离子迁移数的表达;(2)镉离子和氯离子的离子迁移数;(3)恒电流条件下离子的匀速直线运动;(4)氢离子和镉离子电位梯度的求解;(5)摩尔电导率与离子淌度... 基于大学物理化学基础电化学实验——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和离子淌度,讨论了(1)氢离子迁移数的表达;(2)镉离子和氯离子的离子迁移数;(3)恒电流条件下离子的匀速直线运动;(4)氢离子和镉离子电位梯度的求解;(5)摩尔电导率与离子淌度的线性关系;(6)实验条件下的电化学反应等内容。做了3组平行测定实验,并结合实验数据对前述内容特别是前4项内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讨论整合了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优化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移动法 离子迁移数 离子淌度 整合碎片化知识
原文传递
Hittorf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雅飞 王静怡 +1 位作者 曲卫东 冯媛媛 《大学化学》 CAS 2016年第12期59-63,共5页
以不同浓度的CuSO_4溶液为电解质,Pt电极和Cu电极分别为电解电极,通过观察通电前后电解质溶液阳极区和阴极区颜色的变化,定性分析离子的电迁移现象。通过电极上产生/溶解Cu的变化量以及CuSO_4溶液浓度的变化,计算了不同浓度CuSO_4溶液... 以不同浓度的CuSO_4溶液为电解质,Pt电极和Cu电极分别为电解电极,通过观察通电前后电解质溶液阳极区和阴极区颜色的变化,定性分析离子的电迁移现象。通过电极上产生/溶解Cu的变化量以及CuSO_4溶液浓度的变化,计算了不同浓度CuSO_4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并对浓度等因素对迁移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讨。本文对传统离子迁移数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旨在加深学生对离子电迁移现象的认识及对迁移数概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ttorf法 离子迁移数 电迁移现象 电极反应
下载PDF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电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例
7
作者 孟晓燕 吴实 +2 位作者 吴丽丹 杨流赛 吕英英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68-171,共4页
以电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用电动势法测定银电极浓差电池中Ag+的迁移数、计算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物理化学实验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结果表明,银电极浓差电池中Ag^(+)的迁移... 以电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用电动势法测定银电极浓差电池中Ag+的迁移数、计算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物理化学实验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结果表明,银电极浓差电池中Ag^(+)的迁移数、Δ_(r)G_(m)的相对误差均较小,说明此实验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电动势法 离子迁移数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迁移管形状对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金月 朱静 +1 位作者 高卫 淳远 《大学化学》 CAS 2017年第11期45-50,共6页
在希托夫法测定Cu^(2+)离子迁移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目前常用直形和U形两种类型的迁移管,其中使用U形迁移管从阴极区溶液浓度变化算出的迁移数误差较大。以CuSO_4为电解质,Cu电极为电解电极,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通电后直形、U... 在希托夫法测定Cu^(2+)离子迁移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目前常用直形和U形两种类型的迁移管,其中使用U形迁移管从阴极区溶液浓度变化算出的迁移数误差较大。以CuSO_4为电解质,Cu电极为电解电极,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通电后直形、U形和n形三种迁移管中CuSO_4溶液浓度随高度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迁移管的形状对中部区溶液的浓度有较大影响。对于U形和n形迁移管,由于阴极位于迁移管底部,主要受重力作用引起的对流因素的影响,通电后中部区浓度会发生明显改变,并影响到阴极区溶液浓度,导致误差较大;使用直形迁移管受该因素的影响很小,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离子的电迁移 希托夫法 迁移管形状
下载PDF
动画仿真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冬 陈永红 鲍霞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5-86,共2页
以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为例,自行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了仿真实验动画的教学运用,模拟了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关键词 FLASH 离子迁移数 希托夫法 仿真
下载PDF
TiO_2/P(VdF-HFP)杂化纤维微孔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文军 李朝晖 +1 位作者 黄再波 谭松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097-2102,共6页
用电纺法制备了TiO2/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杂化纤维微孔膜,用SEM观察了杂化纤维微孔膜的形貌,并测算了这类由超细纤维相互搭接而形成的微孔膜的孔隙率.这种微孔膜吸附LiPF6/EC-DMC-EMC(碳酸乙烯酯-二甲基碳酸酯-碳酸... 用电纺法制备了TiO2/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杂化纤维微孔膜,用SEM观察了杂化纤维微孔膜的形貌,并测算了这类由超细纤维相互搭接而形成的微孔膜的孔隙率.这种微孔膜吸附LiPF6/EC-DMC-EMC(碳酸乙烯酯-二甲基碳酸酯-碳酸甲乙酯)电解质溶液后得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等参数,并研究了TiO2纳米晶的掺入对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的掺入降低了P(VdF-HFP)聚合物基体的结晶度,改善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低温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 微孔膜 聚合物电解质 电导率 离子迁移数
下载PDF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丛铁 肇启东 +2 位作者 陈茜 高立国 张新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5期137-142,共6页
希托夫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离子迁移数的传统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易因待测溶液对流、扩散或人为操作失误等问题导致测定的离子迁移数不准确,因此有必要改进该实验的装置和操作方法。本文提出通过调整测量... 希托夫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离子迁移数的传统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易因待测溶液对流、扩散或人为操作失误等问题导致测定的离子迁移数不准确,因此有必要改进该实验的装置和操作方法。本文提出通过调整测量装置中U型迁移管的玻璃活塞数量,改进装液、溶液收集、滴定操作等实验步骤,降低实验操作难度,增加同批样品的滴定分析次数,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减少近70%的废液产生量,降低了教学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本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研究创新意识,促其建立污染物减排的环保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托夫法 离子迁移数 实验方法
下载PDF
电动势法测定硫酸铜的离子迁移数
12
作者 孟德坤 周南 +3 位作者 林世泉 周爱秋 林猛 张树永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12期68-72,共5页
离子迁移数作为物理化学的重要参数,其测定是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基础内容。以基础物理化学实验中离子迁移数的测定为基础,结合电动势的测定等实验,设计建立了一套电动势法测量溶液中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迁移数的实验装置,得到的离子迁... 离子迁移数作为物理化学的重要参数,其测定是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基础内容。以基础物理化学实验中离子迁移数的测定为基础,结合电动势的测定等实验,设计建立了一套电动势法测量溶液中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迁移数的实验装置,得到的离子迁移数与文献值基本一致。尝试基于大学生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已掌握的实验技能,综合电化学学科领域的知识,设计探索电动势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新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数 电动势法 半透膜
下载PDF
PEO-LiClO_4-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I.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席靖宇 马晓梅 +1 位作者 崔孟忠 唐小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6,共6页
首次以“择形”分子筛ZSM5为填料,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PEO-LiClO_4-ZSM5全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交流阻抗实验表明ZSM5的引入可以显著地提高CPE的离子电导率.利用交流阻抗-稳态电流相结合的方法对CPE的锂离子迁移数进行了测定,结... 首次以“择形”分子筛ZSM5为填料,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PEO-LiClO_4-ZSM5全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交流阻抗实验表明ZSM5的引入可以显著地提高CPE的离子电导率.利用交流阻抗-稳态电流相结合的方法对CPE的锂离子迁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掺入ZSM5后锂离子迁移数明显升高.ZSM5的含量为10%时,CPE同时具有最高离子电导率1.4×10-5S?cm-1(25℃)和最大锂离子迁移数0.353.PEO-LiClO_4-ZSM5/Li电极界面稳定性实验表明PEO-LiClO_4-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离子电导率 PEO 电流 电极 交流阻抗 首次 升高 实验
下载PDF
PEO-LiClO_4-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ZSM-5对锂离子选择通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席靖宇 马晓梅 +1 位作者 崔孟忠 唐小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0-333,共4页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了一系列以不同分子筛和蒙脱土为填料的 PEO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利用交流阻抗 -稳态电流方法研究了填料对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迁移数 (TL i+ )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所有填料都有利于同时提高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了一系列以不同分子筛和蒙脱土为填料的 PEO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利用交流阻抗 -稳态电流方法研究了填料对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迁移数 (TL i+ )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所有填料都有利于同时提高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 TL i+ 和离子电导率 ,但以 Li-ZSM-5为填料时 TL i+ 最高 ,这是因为ZSM-5的特殊二维孔道结构有利于阳离子 Li+的进入 ,而排斥阴离子 Cl O- 4的通过 .较高的 TL i+ 和室温离子电导率说明 PEO-Li Cl O4 -ZSM-5有可能作为全固态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电解质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迁移数 离子电导率 分子筛 ZSM-5
下载PDF
基于离子选择性迁移策略的动力/储能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连胜 赵超 +1 位作者 金欣 王闻宇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25-2037,共13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在动力/储能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商业聚烯烃隔膜由于润湿性与离子选择性差、孔隙率低等缺点已不能满足高性能锂电池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学者针对提升隔膜离子导电性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然而锂电池充放电过程... 随着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在动力/储能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商业聚烯烃隔膜由于润湿性与离子选择性差、孔隙率低等缺点已不能满足高性能锂电池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学者针对提升隔膜离子导电性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然而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通常只有阳离子传输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二元电解质中锂离子通常被溶剂分子包围形成较大的溶剂鞘导致阴离子的移动能力反而强于锂离子,电池内部低的阳离子传输效率导致电池出现浓差极化、锂枝晶等问题,限制电池在高倍率下的应用,因此设计抑制阴离子穿梭促进阳离子快速迁移的新型电池隔膜在提升电池综合性能方面具有优异的发展前景。本文从近期的研究热点出发,主要从基团功能化设计、路易斯酸的俘获效应、空间筛分等策略详细介绍基于提升阳离子迁移能力的新型隔膜在电池领域的发展,最后总结指出电池隔膜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锂硫电池 隔膜 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原文传递
Electrochemistry study on PEO-LiClO_4-ZSM5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被引量:4
16
作者 XIJingyu MAXiaomei +3 位作者 CUIMengzhong HUANGXiaobin ZHENGZhen TANGXiaoz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8期785-789,共5页
A novel all solid-state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PEO-LiClO4-LiZSM5, by using 搒hape-selective?molecular sieves ZSM-5 as filler was obtained by the solvent casting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 A novel all solid-state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PEO-LiClO4-LiZSM5, by using 搒hape-selective?molecular sieves ZSM-5 as filler was obtained by the solvent casting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LiZSM5 could enhanc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pristine PEO-LiClO4 electrolyt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PEO10-LiClO4-10%LiZSM5 achieved 1.4×10-5 S cm-1 at 25℃. Lithium ion transference number was tested by AC impedance combined with the steady-state curr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ZSM5 could improve the Li+ transference number of the CPE effectively. The broa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window ensured the use of PEO-Li- ClO4-LiZSM5 as electrolyte materials for all solid-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PEO-LiClO4-ZSM5 合成聚合体电解液 离子电导性 锂离子转换数目 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锂金属电池用三维半互穿网络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运丰 王佳颖 +5 位作者 李晓洁 赵诗宇 何阳 霍士康 王雅莹 谭畅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3-422,共10页
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比能量电池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由锂枝晶生长引发的安全问题是锂金属电池商业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离子电导率的聚合物电解质是抑制锂枝晶生长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将季戊... 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比能量电池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由锂枝晶生长引发的安全问题是锂金属电池商业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离子电导率的聚合物电解质是抑制锂枝晶生长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将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自由基引发剂AIBN添加至商业化电解液中,采用具有单离子传导功能的多孔聚合物电解质为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隔膜,通过在电池内部发生热诱导原位聚合制备三维半互穿网络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达到提高电解质隔膜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拉伸性能,以及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的目的。通过该策略的实施,成功获得了室温离子电导率0.53 mS·cm^(-1)和锂离子迁移数0.65的良好结果。应用于锂金属电池,证明该电解质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和倍率性能的提高,为锂金属电池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迁移数 锂枝晶生长 半互穿网络
下载PDF
EVOH磺酸锂无纺布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金亮 巩桂芬 张阳 《电池工业》 CAS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聚乙烯-乙烯醇(EVOH)和1,3-丙烷磺酸内酯为原料,叔丁醇钠为催化剂,合成EVOH-SO3Na,通过离子交换得到EVOH-SO3Li,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EVOH-SO3Li无纺布膜。确定了纺丝工艺参数,研究了无纺布的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窗口和锂离子... 以聚乙烯-乙烯醇(EVOH)和1,3-丙烷磺酸内酯为原料,叔丁醇钠为催化剂,合成EVOH-SO3Na,通过离子交换得到EVOH-SO3Li,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EVOH-SO3Li无纺布膜。确定了纺丝工艺参数,研究了无纺布的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窗口和锂离子迁移数等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纺丝液浓度为18%,纺丝电压17.5 V,板间距10 cm和喷丝速率2 mL/h,制得的EVOH-SO3Li无纺布薄膜电学性能最好,锂离子迁移数达到t(Li+)为0.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H-SO3Li 高压静电纺丝 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秀 张鹏 +6 位作者 李航 李睿洋 王欣 华海明 黄伯阳 杨锦 赵金保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2期13-22,共10页
锂离子电池在3C电子产品和动力汽车电池行业广泛应用,在航天电源领域也展现出一定的前景。单离子导体是基本仅由参与电化学反应的锂离子迁移的电解质体系,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液态电解质存在的副反应和阴离子的浓差极化等问题,改善电池... 锂离子电池在3C电子产品和动力汽车电池行业广泛应用,在航天电源领域也展现出一定的前景。单离子导体是基本仅由参与电化学反应的锂离子迁移的电解质体系,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液态电解质存在的副反应和阴离子的浓差极化等问题,改善电池的库伦效率和循环寿命。研究者们发展了多种类型的单离子导体电解质。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不同阴离子类型的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合成策略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离子导体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下载PDF
Effect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123-em-SBA15 on lithium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20
作者 XIJingyu HUANGXiaobin TANGXiaoz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20期2129-2133,共5页
A novel PEO-based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by using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EO20PO70EO20-em- mesoporous silica (P123-em-SBA15) as the filler has been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P123-em- SBA15 c... A novel PEO-based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by using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EO20PO70EO20-em- mesoporous silica (P123-em-SBA15) as the filler has been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P123-em- SBA15 can enhance the lithium-ion transference number of the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which is induced by the special topology structure of P123 in P123-em-SBA15 hybrid. In addition, room temperatur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can also be increased by abou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excellent lithium transport properties suggest that PEO-LiClO4-P123-em-SBA15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can be used as electrolyte materi-als for all solid-state rechargeable lithium polymer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高分子电解液 锂聚合体电池 有机无机混合物 P123-em-SBA15 锂离子迁移数 离子电导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