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H联合MM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对患者创缘水肿及肛管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许达薇 许胜男 李波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 PPH联合MM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对患者创缘水肿及肛管压力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首先进行抗感染治疗,然... 目的 PPH联合MM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对患者创缘水肿及肛管压力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首先进行抗感染治疗,然后对照组患者采用MMH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PH联合MMH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水肿及肛管压力变化情况,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时间快,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水肿评分为(5.88±1.28)分,对照组为(2.44±1.03)分,观察组术后创缘水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更低(P<0.05);2组患者直肠感觉容量和最大容量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疼痛、尿潴留、便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PH联合MM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患者疗效好,病情恢复良好,对肛管的压力影响好,术后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程度轻,是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推荐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外剖内扎术 重症环状混合痔 创缘水肿 肛管压力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水肿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减轻脑水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钟高贤 王伟 +3 位作者 唐洲平 徐沙贝 潘邓记 方思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水肿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4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分为: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15例,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组)16例,脑梗死组12例。所有患者均于病程第1d、3d...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水肿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4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分为: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15例,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组)16例,脑梗死组12例。所有患者均于病程第1d、3d、5d、7d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病程第1d保守组、微创组均表现为出血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健侧。保守组3d时患侧扰动系数升高,超过健侧,达到高峰,持续到7d;微创组3d时患侧高于健侧,5d时两侧接近,7d时两侧基本正常;病程第3d、5d、7d时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脑梗死组第1d患侧综合扰动系数即高于健侧,5d时达到高峰,持续7d以上。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扰动系数呈现先低后高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水肿形成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微创血肿清除术 综合扰动系数
下载PDF
无创动态监测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苓 张泉 +4 位作者 陈礼刚 刘亮 明扬 刘洛同 江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幕上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连续观察颅脑肿瘤开颅手术后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rebralelectrical imp... 目的:探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幕上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连续观察颅脑肿瘤开颅手术后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rebralelectrical impedance,CEI)扰动系数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术后第2~9天手术侧的CEI扰动系数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健侧及正常对照组,以5~6 d最为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两侧相差不明显,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反映脑水肿动态变化,尤其对幕上开颅术后脑水肿的发生、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脑水肿 脑电阻抗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扰动系数
下载PDF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邱昕 陈国华 +6 位作者 单萍 罗利俊 魏丹 高晓峰 陈玲 张善超 李文静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5期317-318,共2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甘露醇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动态演变。方法:选择30例SICH患者在甘露醇治疗前、后不同时点运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扰动系数。结果:治疗后30 min、1 h、3 h脑出血侧和对侧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甘露醇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动态演变。方法:选择30例SICH患者在甘露醇治疗前、后不同时点运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扰动系数。结果:治疗后30 min、1 h、3 h脑出血侧和对侧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治疗5 d脑出血侧与对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7天无差异;SICH患者出血侧在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露醇治疗3 h后SICH患者全脑脑水肿减轻,脑出血侧脑水肿在用药后5 d内一直重于对侧,第7天出血侧脑水肿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甘露醇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扰动系数
下载PDF
3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戴方瑜 唐维国 +1 位作者 韩钊 刘建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0期1313-1314,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动态变化。方法36例发病24h内急性脑出血患者按血肿量的大小分三个组,所有患者均于病程第1、3、5、7天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病程第1天三组均表现为出血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动态变化。方法36例发病24h内急性脑出血患者按血肿量的大小分三个组,所有患者均于病程第1、3、5、7天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病程第1天三组均表现为出血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健侧。三组3d时患侧扰动系数升高,超过健侧,达到高峰,持续到7d;三组3d时患侧高于健侧,5d时两侧接近,7d时又下降;病程第3、5、7天时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三组病程第3、5天时患侧与同组健侧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及第1、7天患侧与同组健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扰动系数呈现先低后高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水肿形成过程及脑水肿发生的时间(包括脑水肿高峰间),及时反映脑内病灶周围组织水肿的动态变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综合扰动系数
下载PDF
应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熊震 黄宇星 +4 位作者 李成勋 姚源 袁苹 刘颖 邓莉莎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7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价值及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其治疗及指导的作用。方法 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再加用血府逐瘀...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价值及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其治疗及指导的作用。方法 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再加用血府逐瘀汤予以治疗。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第1、3、5、8天观察以下项目: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行颅脑CT检查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脑血肿量以及其周围的低密度容积的大小、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双侧大脑半球扰动系数与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扰动系数、水肿程度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在第3、5、8天均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变化与其扰动系数及评分的变化一致。在第3、5、8天,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继发脑水肿,改善其神经功能。使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真实定性的观察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动态发展演变过程,其综合扰动系数的变化反应了水肿的形成过程,实现动态监测和评估,具有实用、无创、准确、灵敏的特点,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血府逐瘀汤 脑水肿 脑水肿无创监护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中的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 被引量:7
7
作者 钟高贤 王伟 +3 位作者 唐洲平 殷小平 姜亚平 潘邓记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5年第6期343-345,349,共4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前后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综合扰动系数的变化,并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以及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对脑出血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前后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综合扰动系数的变化,并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以及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对脑出血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6~24 h内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脑出血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1、3、5、7 d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微创组入院后即刻检查均是患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健侧,随着病程推移对照组出现患侧扰动系数升高并超过健侧,3 d时达到高峰,并持续7 d以上;随着病程推移微创组出现3 d时患侧高于健侧,5 d时两侧接近,7 d时两侧基本正常;病程第3、5、7 d时2组综合扰动系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综合扰动系数呈不对称性改变,且随病程推移呈现动态变化,并反映了水肿形成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动态评估患者脑水肿演变过程,对再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微创血肿清除术 综合扰动系数
原文传递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急性脑损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洁 何明莲 +4 位作者 邹永杰 黄苏娜 胡荣 陈渝杰 冯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132-138,共7页
目的 对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诊断急性脑损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医药、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相关中英... 目的 对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诊断急性脑损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医药、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急性脑损伤患者健侧扰动系数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版软件。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采取单篇文献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森林图计算各亚组扰动系数对比的OR值。 结果 最后纳入文献共计8篇,存在异质性,按发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发病后1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低于健侧,OR值分别为-2.57(95%CI:-3.01^-2.13)、-0.83(95%CI:-1.02^-0.63),而发病后3、7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发病后1、3、7 d脑梗死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OR值分别为0.75(95%CI:0.39~1.10)、0.61(95%CI:0.32~0.90)、0.50(95%CI:0.01~0.99);发病后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外伤患者1~3 d扰动系数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3~7 d,OR值分别为3.30(95%CI:3.11~3.50)、1.03(95%CI:0.08~1.98)、2.23(95%CI:2.09~2.38)。 结论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扰动系数监测符合脑水肿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规律,反映了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帮助临床医生动态了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 脑出血 颅脑外伤 脑梗死 扰动系数
原文传递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开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泉 陈礼刚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应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颅内占位病变行开颅手术后病员进行连续监测,观察其脑水肿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在开颅术后脑水肿连续监测中的临床意义,以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方法: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通过观察... 目的:应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颅内占位病变行开颅手术后病员进行连续监测,观察其脑水肿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在开颅术后脑水肿连续监测中的临床意义,以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方法: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通过观察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rebral electrical impedance,CEI)扰动系数的变化,测定30例幕上占位病变患者术前1d及术后1~10d每天脑水肿的变化情况。10例无颅脑疾病者为对照组,同样测定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结果:30例患者术后第2~9d手术侧的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健侧,以3~7d为明显,差值大于0.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1d和术后第1d、术后第10d两侧相差不明显,每一病例同一天的差值均小于0.3,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双侧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值非常接近,差值小于0.3,对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反映脑水肿动态变化。(2)肿瘤病人术前1天的两侧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值相差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术后。(3)对于幕上开颅术后的病人,可指导和评价脑水肿的治疗,但有时候需结合CT等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开颅术 脑水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