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莉 凌立君 +3 位作者 周玉春 夏国守 陈海燕 林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proteindecompoundproduction,FD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机制。方法:12 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proteindecompoundproduction,FD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机制。方法:12 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4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胃内药物灌注,测定1、3、5、7、2 1d的血FIB、FDP含量,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活血通腑方组降低术后血FIB含量,5、7、2 1d(P <0 .0 1) ;升高术后血FDP含量,3、5、7d(P <0 .0 1) ;降低腹腔粘连级别评分(P <0 .0 1)。结论:活血通腑方能使大鼠术后血FIB降低、FD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腑方 FIB FDP 腹腔粘连
下载PDF
应用脂肪乳剂腹腔灌注法防治腹腔粘连22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小林 《华夏医学》 1998年第1期42-43,共2页
为解决腹部外科常见的腹腔粘连问题,在22例腹腔粘连手术后患者应用10%脂肪乳剂腹腔灌注,并与20例不做灌注者作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22例,无1例发生脂肪乳剂腹腔灌注引起的并发症:手术后腹部不适感、再次住院、肠梗阻、... 为解决腹部外科常见的腹腔粘连问题,在22例腹腔粘连手术后患者应用10%脂肪乳剂腹腔灌注,并与20例不做灌注者作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22例,无1例发生脂肪乳剂腹腔灌注引起的并发症:手术后腹部不适感、再次住院、肠梗阻、再次手术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腹腔灌注 腹腔粘连
全文增补中
用于腹腔内疝修补术的复合补片:作用原理与产品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文博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447-450,共4页
对腹壁疝进行腹腔内修补术时,需要补片贴近内脏的一侧具有降低粘连的功能,而贴近腹壁侧具有优异的组织长入性能。聚丙烯等经典疝修补材料具有优异的组织长入性能,在此类材料一侧复合隔离层用于降低与脏器的粘连,即为复合补片。早期的隔... 对腹壁疝进行腹腔内修补术时,需要补片贴近内脏的一侧具有降低粘连的功能,而贴近腹壁侧具有优异的组织长入性能。聚丙烯等经典疝修补材料具有优异的组织长入性能,在此类材料一侧复合隔离层用于降低与脏器的粘连,即为复合补片。早期的隔离层材料多为不可吸收材料,如膨体聚四氟乙烯。随着材料科学和临床技术的进步,可吸收材料的隔离层被广泛应用。本文回顾了粘连的发生机制、腹膜的修复机制和粘连的预防原理,介绍了目前已在我国批准上市的各种腹腔内置复合补片产品,供广大临床医生及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术 复合补片 粘连
原文传递
规范关腹前手术操作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勇敢 李大扣 +1 位作者 刘宗航 郑立锋 《现代医学》 2014年第7期743-747,共5页
目的:通过规范关腹前手术操作技术进一步降低开放性胃肠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对136例行开放性胃肠手术患者在关腹前按顺序先清洗腹腔润滑肠管,接着按小肠的解剖位置理顺肠管,最后用大网膜将肠管与... 目的:通过规范关腹前手术操作技术进一步降低开放性胃肠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对136例行开放性胃肠手术患者在关腹前按顺序先清洗腹腔润滑肠管,接着按小肠的解剖位置理顺肠管,最后用大网膜将肠管与切口隔离,简称"一润二顺三隔离"法(规范组)。与同期310例开放性胃肠手术患者(随机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腹部手术史方面无差异;规范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随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随机组中,部分小肠切除术、跨结肠的胃切除吻合术和结直肠切除造口术发生肠梗阻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7.27%、15.09%和14.29%;结肠上区域胃切除吻合术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比例最低,为7.48%;其次是结直肠切除吻合术,为8.33%。随机组中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而再手术者显著增多。结论:开放性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受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腹膜损伤范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规范关腹前的手术操作可显著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梗阻 腹腔粘连 规范化手术操作 腹腔冲洗 切口网膜隔离 无创小肠排列
原文传递
加味补阳还五汤防治术后腹腔粘连大鼠模型的形态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范文江 王亚楠 郑敏麟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3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术后腹腔粘连大鼠模型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HA)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术后腹腔粘连模型。HA组造模完成后腹腔喷洒HA溶液,中药...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术后腹腔粘连大鼠模型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HA)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术后腹腔粘连模型。HA组造模完成后腹腔喷洒HA溶液,中药组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灌胃14天。开腹对腹腔粘连程度进行Diamond评分,同时取粘连部位的盲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腔粘连程度明显更严重,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增生,腹膜间皮细胞形态被破坏,紧密连接消失,TGFβ1蛋白表达增多(P<0.05,P<0.001,P<0.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HA组的Diamond评分明显降低、并能有效减少纤维组织的发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肠壁肌层结构、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及紧密连接均恢复,TGFβ1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01,P<0.001,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及HA均能在形态学方面有效改善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透明质酸钠 腹腔粘连 形态学
下载PDF
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灶妹 赵月 +5 位作者 何婷 陈柯君 江丽 张俊辉 万华印 李茹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9-1005,共7页
目的采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lactic/glycolic acid,PLGA)、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探讨其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PLGA和PEG按照19∶1(M/M)混合后溶解于... 目的采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lactic/glycolic acid,PLGA)、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探讨其对大鼠腹腔术后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PLGA和PEG按照19∶1(M/M)混合后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并行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取SD大鼠54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及PLGA/PEG组各24只,采用盲肠浆膜机械损伤方法制备腹腔粘连模型,术中PLGA/PEG组盲肠创面局部覆盖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3 d及1、2、8周,大体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参照自定标准对腹腔粘连程度进行评级,PLGA/PEG组观察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降解情况;各时间点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以上指标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呈白色、不透明状,质地柔软;扫描电镜观察示,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主要由纤维无序交错堆积而成,具备微孔结构。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示,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植入大鼠体内后,随时间延长逐渐降解;PLGA/PEG组腹腔粘连程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各时间点粘连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尚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组织学观察示,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PLGA/PEG组盲肠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缓,粘连程度明显降低,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但尚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PLGA/PEG可吸收电纺聚合膜能有效预防大鼠术后腹腔粘连,并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粘连 静电纺丝技术 防粘连膜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生物降解性 大鼠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黎黎 魏光兵 +1 位作者 王光辉 李徐奇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20-24,30,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是否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方法通过开腹术后擦拭腹膜诱导粘连形成。SD大鼠32只分为4组:单纯开腹组、阳性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和白藜芦醇组。手术后第8天,通过肉眼观察法进行粘连分级评估;通过组...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是否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方法通过开腹术后擦拭腹膜诱导粘连形成。SD大鼠32只分为4组:单纯开腹组、阳性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和白藜芦醇组。手术后第8天,通过肉眼观察法进行粘连分级评估;通过组织天狼星红染色评估粘连组织间沉积胶原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通过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炎症相关分子环氧合酶-2(COX-2)在大鼠腹膜或粘连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显著减轻大鼠模型的腹腔粘连形成,减少纤维蛋白沉积(P<0.05);明显降低血清IL-6和TGF-β1水平(P<0.05);下调COX-2在大鼠腹膜或粘连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有效预防大鼠模型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可能与其通过抑制大鼠损伤腹膜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新的抗粘连药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粘连 白藜芦醇 炎症反应 环氧合酶-2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6
下载PDF
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的抗腹腔粘连和腹膜纤维化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强 孙延平 +3 位作者 傅宏 阮灿平 王元和 刘晓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观察含有卡铂、透明质酸钠、人体清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在胃癌、大肠癌切除术后腹腔内化疗中的抗腹腔粘连和腹膜纤维化作用。方法 :胃癌、大肠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卡铂液组和卡铂复合液组 ,比较两组患者在第 2次手术时腹腔内粘连... 目的 :观察含有卡铂、透明质酸钠、人体清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在胃癌、大肠癌切除术后腹腔内化疗中的抗腹腔粘连和腹膜纤维化作用。方法 :胃癌、大肠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卡铂液组和卡铂复合液组 ,比较两组患者在第 2次手术时腹腔内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 ,腹膜纤维化发生率和纤维化程度 ;采用寿命表分析法比较术后复发转移率。结果 :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可明显降低腹腔内粘连程度和粘连发生率 (P<0 .0 1) ,减少腹膜纤维化程度和纤维化发生率 (P<0 .0 1) ,癌肿切除术后采用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卡铂液组。结论 :卡铂复合液可明显地抑制腹腔内化疗中常见的腹腔粘连和腹膜纤维化 ,明显提高对癌细胞杀伤作用。采用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是胃肠道癌肿切除后预防复发、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腹腔粘连 腹膜纤维化 胃肿瘤 大肠肿瘤 IPC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牛利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于洛阳新区人民医院经剖宫产手术分娩,并获得6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于洛阳新区人民医院经剖宫产手术分娩,并获得6个月随访。根据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情况,将产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统计并记录产妇基线资料,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后,63例(57.27%)发生盆腹腔粘连。发生组切口方式为横切口、产褥期感染、未关闭腹膜产妇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其他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切口方式为横切口、产褥期感染及未关闭腹膜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切口方式为横切口、产褥期感染及未关闭腹膜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降低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剖宫产 盆腔粘连 腹腔粘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胃肠道手工吻合方法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黄从云 彭淑牖 +4 位作者 李江涛 赵之明 薛建锋 刘付宝 孙菊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89-2490,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不同手工吻合方法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家兔分成4组,二层吻合组、一层吻合组、粘膜外吻合组和浆肌层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5个吻合口,即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回肠端端吻合(2个)和结肠端端吻合(2个)。术后第3... 目的:探讨胃肠道不同手工吻合方法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家兔分成4组,二层吻合组、一层吻合组、粘膜外吻合组和浆肌层吻合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5个吻合口,即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回肠端端吻合(2个)和结肠端端吻合(2个)。术后第3、7 d,每组处死一半动物,观察粘连情况和测定吻合破裂压。结果:术后第3、7 d,二层吻合的腹腔粘连程度和一层吻合无明显差异,浆肌层吻合的腹腔粘连程度和粘膜外吻合无明显差异,但二层吻合、一层吻合的腹腔粘连程度比浆肌层吻合、粘膜外吻合严重。术后第3 d,胃肠道吻合各组吻合破裂压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 d,浆肌层吻合的吻合破裂压高于其它吻合。结论:胃肠道二层吻合和一层吻合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重于粘膜外吻合和浆肌层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吻合术 腹腔粘连
下载PDF
芍药苷抑制氧化应激降低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旭亮 王奇龙 《现代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旨在寻找术后腹腔粘连的解决办法,我们采用芍药苷抗氧化机制探索其在动物模型中降低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效果。方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为4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几丁糖阳性对照组以及芍药苷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 目的旨在寻找术后腹腔粘连的解决办法,我们采用芍药苷抗氧化机制探索其在动物模型中降低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效果。方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为4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几丁糖阳性对照组以及芍药苷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均构建术后腹腔粘连模型。术后第8天将所有动物处死。通过肉眼评估腹腔粘连情况并评分;检测粘连组织中纤维化AGE的含量、Masson's染色;检测SOD-2及NO的活性,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定量分析SOD-2以及Collenge I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通过肉眼评估芍药苷治疗后腹腔粘连形成情况,结果显示粘连评分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0);芍药苷治疗后粘连组织纤维降低,AGE、Masson's染色、collagen 1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50),且粘连组织SOD-2以及NO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芍药苷可通过促进组织抗氧化机制降低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与临床上用于预防术后粘连形成的几丁糖比较其效果更明显,具有术后用于预防腹腔粘连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粘连 芍药苷 几丁糖
下载PDF
通腑活血药预防家兔肠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启铎 陈武清 +8 位作者 李俊才 张建英 姜海棠 聿敏生 原志平 杜康全 张玉亭 王建明 杜建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本实验采用家兔肠粘连模型,观察了通腑活血药对肠粘连的预防作用及肠粘连程度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关系。结果:①通腑活血药能预防或减轻肠粘连(P<0.05);②通腑活血药能抑制术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手术前后比P>0.05);③术后... 本实验采用家兔肠粘连模型,观察了通腑活血药对肠粘连的预防作用及肠粘连程度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关系。结果:①通腑活血药能预防或减轻肠粘连(P<0.05);②通腑活血药能抑制术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手术前后比P>0.05);③术后肠粘连程度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呈正相关。表明通腑活血药预防肠粘连的机理之一是抑制术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连 通腑药 活血药 纤维蛋白原 预防
下载PDF
美蓝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王保春 吕云福 钟运标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93-95,共3页
目的 为研究美蓝的抗粘连作用效果 ,本文根据近年的文献报道 ,从中筛选出三种抗粘连作用相对明显的药物与其相对比 ,旨在为美蓝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实验方法 选 12 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80g-3 2 0g ,随机分为 6组 ,... 目的 为研究美蓝的抗粘连作用效果 ,本文根据近年的文献报道 ,从中筛选出三种抗粘连作用相对明显的药物与其相对比 ,旨在为美蓝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实验方法 选 12 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80g-3 2 0g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2 0只。制成粘连模型后 ,按组于腹腔内分别注入相应浓度的尿激酶、美蓝、抑肽酶、甲基强的松龙、生理盐水各 2ml;术后 14天处死动物 ,盲法观察粘连程度并取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美蓝组、尿激酶组、抑肽酶组及甲基强的松龙组粘连程度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其中 ,美蓝组及尿激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P <0 .0 5 ) ,显示均有明显抗粘连作用 ;尿激酶组与美蓝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尿激酶可减轻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程度 ,显示有抗粘连作用 ;美蓝有明显的抗粘连作用 ,其效果优于抑肽酶及甲基强的松龙 ,与尿激酶比较无明显差异 ;浓度为 0 .0 75 %的美蓝组与浓度为 0 .1%的美蓝组相比较 ,其抗粘连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 美蓝 尿激酶 术后 后腹膜 抑肽酶 甲基强的松龙 文献
下载PDF
3种高分子材料预防术后腹膜粘连效果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于金海 所剑 李有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4-86,共3页
目的对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Fe^(3+)-CMC)、透明质酸钠、几丁聚糖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抗粘连机制。方法健康wistet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4组,先行制作腹腔粘连模型,A组为对照组,B组、C组、D组腹腔内创... 目的对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Fe^(3+)-CMC)、透明质酸钠、几丁聚糖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进行比较,并探讨其抗粘连机制。方法健康wistet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4组,先行制作腹腔粘连模型,A组为对照组,B组、C组、D组腹腔内创面分别注入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几丁聚糖(均为3%,3mL),术后10d处死实验动物,观察各组腹腔粘连情况,并取粘连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粘连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粘连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1),B组粘连程度最轻,A组粘连最重;B组粘连组织中TGF—β表达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明显减轻术后腹腔粘连程度,其作用优于透明质酸钠、几丁聚糖,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抑制腹膜损伤部位TGF-β表达的作用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钠、几丁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羧甲基纤维素 透明质酸钠 几丁聚糖 腹膜粘连
原文传递
卡铂复合液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王强 王元和 范列英 《外科》 1996年第4期131-135,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含有透明质酸钠和人体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对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卡铂复合液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影响。结果: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第21天... 为进一步探讨含有透明质酸钠和人体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对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卡铂复合液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影响。结果: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第21天和第48天大鼠腹膜组织中α_1(Ⅰ)和α_1(Ⅲ)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卡铂液组(P<0.01),其腹腔内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卡铂液组(P<0.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胶原mRNA银颗粒与化疗后腹膜间皮细胞下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分布重合,卡铂液组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明显增厚,间皮细胞下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内可见大量的银颗粒;而卡铂复合液组大鼠腹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受到抑制,银颗粒数量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提示卡铂复合液具有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抑制腹腔粘连形成的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腹腔内化疗药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化疗 卡铂 腹腔内粘连 胶原 mRNA
原文传递
卡铂复合液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强 范列英 王元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696-699,共4页
为探讨含有透明质酸钠和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对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的抑制作用,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其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第21天和第48天大鼠腹膜α... 为探讨含有透明质酸钠和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对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的抑制作用,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其对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第21天和第48天大鼠腹膜α1(Ⅰ)和α1(Ⅲ)胶原mRNA水平明显低于卡铂液组(P<0.01)。腹腔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卡铂液组(P<0.01)。卡铂液组大鼠腹腔内化疗后腹膜明显增厚,间皮下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内可见大量的银颗粒;而卡铂复合液组大鼠腹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受到抑制,银颗粒数量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对胶原基因表达的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明显地减少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抑制腹腔粘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化疗 卡铂 腹腔内粘连 胶原 mRNA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腔注入平衡液对术后腹腔粘连的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小英 李国杰 桂常青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 运用超声导向下腹腔注入平衡液对术后腹腔粘连进行检测与定位研究。方法 根据粘连常见病因 (大出血和感染 ) ,将 2 0只大鼠随机分两组 :大出血组 (A组 )和感染组 (B组 ) ,于术后 1 4 d应用超声导向下腹腔注入平衡液 ,使用高频探... 目的 运用超声导向下腹腔注入平衡液对术后腹腔粘连进行检测与定位研究。方法 根据粘连常见病因 (大出血和感染 ) ,将 2 0只大鼠随机分两组 :大出血组 (A组 )和感染组 (B组 ) ,于术后 1 4 d应用超声导向下腹腔注入平衡液 ,使用高频探头进行多方位扫查 ,对腹腔粘连进行检测和定位 ,记录结果 ,录像摄片。 1 4 d后处死 ,尸解观察 ,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描述了总共 71处腹腔内粘连 ,4 0处 (5 6 .3% )在下腹部 ,粘连最常见的类型位于前腹壁和肠管 (n=1 9,2 7% )和邻近肠管间 (n=1 8,2 5 % ) ,和术后结果相比 ,敏感性为81 % ,特异性 5 9%。在描述腹壁和脏器之间 (1 8/ 1 9,94 .7% )和邻近肠管之间粘连 (1 8/ 2 0 ,90 .0 % ) ,超声过高地估计肝脏、脾脏与肠管间粘连 ,可能忽略腹壁与大网膜、大网膜与小肠之间粘连。结论 此技术可以对术后粘连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平衡液 腹腔粘连 肠梗阻 并发症 腹腔手术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腹膜外剖宫产术128例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军莲 刘莹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28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观察组)和128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新生...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28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观察组)和128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新生儿评分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未进行腹腔内操作,避免了腹腔黏连、肠梗阻,并发症少,术后胃肠恢复快,操作简单,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优越性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 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 腹腔黏连
下载PDF
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腹腔内纤维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强 范列英 +2 位作者 王元和 何文龙 朱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685-687,共3页
为探讨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形成机理及其针对性预防措施。采用^(125)I-纤维蛋白原作为示踪标记物,放射免疫分析法比较了卡铂液或合有透明质酸钠、人体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腹腔内纤维蛋白原渗出量和腹膜表面纤维蛋白沉积... 为探讨腹腔内化疗后腹腔粘连形成机理及其针对性预防措施。采用^(125)I-纤维蛋白原作为示踪标记物,放射免疫分析法比较了卡铂液或合有透明质酸钠、人体白蛋白的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后,腹腔内纤维蛋白原渗出量和腹膜表面纤维蛋白沉积量变化。结果:卡铂液腹腔内灌注可明显地增加腹腔内纤维蛋白原的渗出和腹腔表面纤维蛋白的沉积,卡铂液中卡铂浓度与腹腔内纤维蛋白原渗出和腹膜表面纤维蛋白的沉积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卡铂复合液组腹腔内纤维蛋白原渗出量和纤维蛋白沉积量明显低于卡铂液组,与对照组接近。本文结果表明:卡铂复合液对腹腔内化疗中腹腔内纤维蛋白原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制由于反复腹腔内化疗而引起的腹腔粘连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纤维蛋白原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阎波 包炎毅 +2 位作者 朱宝留 朱雯怡 王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 (LC)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和技巧。 方法  1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结石 13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 3例 )行LC。采用闭合法建立气腹 ,分离粘连 ,松解悬吊于肝门部的十二指肠残端、结...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 (LC)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和技巧。 方法  1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结石 13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 3例 )行LC。采用闭合法建立气腹 ,分离粘连 ,松解悬吊于肝门部的十二指肠残端、结肠肝曲及网膜等 ,显露胆囊全貌及Calot三角 ,按常规切除胆囊。 结果  16例中LC成功 15例 ,因胆囊管难以辨认中转开腹胆囊切除 1例 ,全组无出血、内脏损伤、胆漏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良性疾病LC可行 ,可达到常规LC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粘连 可行性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