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科患者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9
1
作者 臧佳宁 冷雪艳 孙岩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8期1639-1645,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患者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分为损伤组与对照组,对2组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患者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分为损伤组与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筛选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合并糖尿病、Waterlow评分、潮湿状态、创面冲洗、术中体位变换及血红蛋白水平是血管外科患者发生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集和内部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955和0.970,2组数据模型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重合良好,2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和0.969,证明本模型预测精准度较好。结论血管外科患者手术前应充分考虑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糖尿病、Waterlow评分、潮湿状态、创面冲洗、术中体位变换及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以期降低患者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血管外科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外科护理
下载PDF
基于Defloor概念框架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预测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沅 吴蓓雯 +1 位作者 钱蒨健 陆树良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9期182-185,共4页
手术患者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内研究显示,23%的院内压疮与手术有关;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发生率为5.0%~53.4%。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时干预是预防IAPI的重要途径。以Defloor提出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理论模型为依据,... 手术患者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内研究显示,23%的院内压疮与手术有关;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发生率为5.0%~53.4%。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时干预是预防IAPI的重要途径。以Defloor提出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理论模型为依据,针对影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压力、剪切力、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以及对缺氧的耐受性4个关键因素,结合经皮氧分压(TcPO2)监测原理、技术及应用现状等,探讨TcPO2在预测IAPI发生风险中的应用前景,为术后及时甄别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客观、可靠的测量工具及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loor理论模型 皮氧分压(TcPO2)测量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iapi) 风险评估 高危人群
下载PDF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5
3
作者 陈哲颖 吴晓蓉 吴梦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 :分析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专项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按照斯卡特触发点评估表筛选出610例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高危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API高危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 目的 :分析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专项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按照斯卡特触发点评估表筛选出610例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高危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API高危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10例IAPI高危患者中121例(19.8%)发生IAPI,其中89例(73.6%)为1期压力性损伤;8例(6.6%)为2期压力性损伤,24例(19.8%)为深部组织损伤。IAPI高危患者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在不同手术时间、不同手术体位、体位是否移动、是否进行体外循环、是否使用变温毯的患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手术时间长、特殊手术体位、术中调整过手术体位、进行体外循环与使用变温毯的IAPI高危患者,应作为IAPI监控的重点对象,并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专项应对措施,降低IAPI高危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卡特触发点评估表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字形体位行腹腔镜腹部手术体位变化对身体受压部位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圣洁 赵晶 +3 位作者 姚晶晶 张进军 王英丽 王惠珍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0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人字形体位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在体位变化时身体受压部压力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在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手术及腹腔镜下胰腺手术的102例患者资料,所有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采用人字形体位卧于手... 目的:探讨采用人字形体位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在体位变化时身体受压部压力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在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手术及腹腔镜下胰腺手术的102例患者资料,所有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采用人字形体位卧于手术床时、体位摆放后、第1次体位改变后、第2次体位改变后及手术结束体位复原后测量压力数值,并使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认人字形体位在体位变化时对受压点压力的影响。结果:患者体位呈水平时骶尾部压力最大为4.91 kPa,体位变化为头低位时足跟部压力最大为8.57 kPa,体位变化为头高位时骶尾部压力最大为3.57 kPa。头低位时肩胛、骶尾及足跟处压力较水平及头高位时高;术中调整手术床为头低位和从其他角度调整为水平位,肩胛处受压点压力值分别为(4.01±4.11)kPa和(3.86±3.70)kPa,与入室时水平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Z=3.44;P<0.05)。结论:采用人字形体位进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头高位时的受压点压力值明显低于水平位及头低位;调整患者体位方向会对各受压处压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使用具有静态支撑作用的可塑型床面可有效维持受压点压力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人字形体位 手术床 皮肤压力 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