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置器术时情况与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冠融 孙志明 +6 位作者 杨月华 施雯慧 张学宁 周健 姚捷 张敏 陈颖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11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放置术的术时情况对IUD异位的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将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04例... 目的研究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放置术的术时情况对IUD异位的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将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04例IUD异位患者作为研究组,将104例同期放置IUD后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通过结构式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两组宫腔深度、子宫位置、术中出血、术中用药、术后给药以及术后告知注意事项的情况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疼痛是IUD异位的危险因素,OR值为5.00(95%CI:1.45~17.27),调整混杂因素后,OR值为21.54(95%CI:3.17~146.44)。结论术中疼痛显著增加IUD异位风险,故应加强此类人群的定期随访,以减少IUD异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异位 术中腹痛
原文传递
认知心理护理对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于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7期196-197,共2页
目的分析认知心理护理应用于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女性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配合认知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 目的分析认知心理护理应用于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女性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配合认知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绝经期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女性通过认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综合提升满意度,可明显缓解节育器取出术中的疼痛,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认知心理护理 术中疼痛
下载PDF
患者术中知晓躯体疼痛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及早期护理效果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凌丽娟 吴惠平 +1 位作者 刘敏婕 涂丽春 《临床护理杂志》 2015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术中知晓躯体疼痛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性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并出现术中知晓的3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24h进行PTSD筛查和术中躯体... 目的探讨患者术中知晓躯体疼痛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性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并出现术中知晓的3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24h进行PTSD筛查和术中躯体疼痛评价,筛出PTSD阳性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PTSD护理干预。并对两组PTS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PTSD-SS总分与躯体化因子总分、肌肉酸痛、身体发麻或刺痛及其他躯体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因子总分、腰痛、肌肉酸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SD-SS总分、回避症状评分和反复重现体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术中知晓躯体疼痛程度与PTSD存在明显相关性,术后早期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术后躯体化因子评分和PTSD-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疼痛 应激障碍 早期护理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梁秋芬 刁伟坚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0期144-145,148,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术中疼痛及一般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术中疼痛的程度,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术中疼痛及一般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术中疼痛的程度,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术中对疼痛的感受较轻,耐受性好(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前、术后一般生命体征处于更好的状态(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术中疼痛,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结扎术 围术期 心理护理 术中疼痛
下载PDF
社会心理因素对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初产妇术中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赖坚 吉杰梅 +1 位作者 杨瑞敏 刘敬臣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初产妇术中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初产妇200例,收集人口学资料。术前对产妇进行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度评估,术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应用logistic...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初产妇术中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初产妇200例,收集人口学资料。术前对产妇进行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度评估,术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术中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术中27例剖宫产产妇发生疼痛,占13.5%。疼痛及非疼痛产妇的社会支持度分别为21~38(28.11±5.92)分、21~53(38.61±6.80)分;疼痛及非疼痛产妇的生活满意度分别为7~32(24.93±7.94)分、7~34(29.58±3.94)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是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术中疼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初产妇术中疼痛发生相关,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可以减少初产妇术中疼痛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初产妇 术中疼痛 硬膜外麻醉 社会支持度 生活满意度 初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推注骨水泥时疼痛的研究
6
作者 李骁腾 张怀栓 +3 位作者 吕丰姿 张华 李宝田 潘玉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对局部麻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推注水泥时疼痛的原因进行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10—2022-10诊治的104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且术中推注骨水泥时出现腰部疼痛者。根据术中推注骨水泥时疼痛VA... 目的对局部麻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推注水泥时疼痛的原因进行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10—2022-10诊治的104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且术中推注骨水泥时出现腰部疼痛者。根据术中推注骨水泥时疼痛VAS评分以及是否辅助止疼药物进行分组:A组(18例)术中疼痛VAS评分≥7分,术中因腰部疼痛无法保持平卧,静脉辅助止痛药物;B组(46例)术中疼痛VAS评分>4~<7分,术中因疼痛稍作休息后完成手术,未予药物干预;C组(40例)术中疼痛VAS评分≤4分,可耐受且不影响手术操作。比较三组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发病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疼痛VAS评分。结果三组在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发病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即刻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注入量、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程度轻、发病时间长、伤椎压缩程度较重以及术前疼痛耐受差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推注骨水泥时,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腰部疼痛。虽然术中疼痛不会影响术后疗效,但是为预防术中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就医体验,术前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提前评估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 术中疼痛 骨水泥
原文传递
微创拔除儿童埋伏多生牙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洋 殷治国 龚中坚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8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拔除儿童埋伏多生牙的价值。方法:收治儿童埋伏多生牙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拔牙方法,观察组给予微创拔除方法,比较两组拔除效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除效果... 目的:探讨微创拔除儿童埋伏多生牙的价值。方法:收治儿童埋伏多生牙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拔牙方法,观察组给予微创拔除方法,比较两组拔除效果、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除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疼痛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除儿童埋伏多生牙可减轻术中疼痛,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除 儿童埋伏多生牙 术中疼痛
下载PDF
妇科病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中疼痛调查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万秋 罗窅 +3 位作者 王丽丽 李行淑 田丽 邹晓凤 《循证护理》 2022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调查妇科病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中的疼痛现状。方法:对2020年10月—2021年3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住院部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101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病人基本资料、手术用时、术中情况,以及手术开始时、... 目的:调查妇科病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中的疼痛现状。方法:对2020年10月—2021年3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住院部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101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病人基本资料、手术用时、术中情况,以及手术开始时、术中30 min、术中1 h、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心率,与术中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70例(69.31%)病人出现术中疼痛,病人手术用时、年龄与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术中30 min、术中1 h、手术结束时心率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中情况、病种及术中30 min、术中1 h、手术结束时血压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病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中疼痛普遍存在,且子宫腺肌病病人术中疼痛更加明显。提示关注术中疼痛,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可为优化非全身麻醉手术的术中护理方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术中疼痛 子宫腺肌病 护理
下载PDF
下颌阻生齿的微创拔除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沿洪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对微创拔牙技术在临床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8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应用微创拔除的方法进行拔除,对患者术中疼痛、畏惧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无创拔除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18例... 目的对微创拔牙技术在临床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8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应用微创拔除的方法进行拔除,对患者术中疼痛、畏惧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无创拔除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18例,术中男女无痛成功率平均为96.25%,男女患者术中畏惧率为8.26%。结论应用无创技术拔除下颌阻生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齿 微创拔牙 术中疼痛 术中畏惧
下载PDF
绝经后取环困难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米索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彩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目的:总结绝经后取环困难患者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米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2017年绝经后要求取环患者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就诊后行取环术,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米索,患者术后均进行抗炎治疗。结果:组间取环... 目的:总结绝经后取环困难患者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米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2017年绝经后要求取环患者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就诊后行取环术,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米索,患者术后均进行抗炎治疗。结果:组间取环顺利占比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取环困难以及取环失败占比对比,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P<0.05);组间术中疼痛0级占比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中疼痛2级、3级占比对比,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米非司酮、米索配伍,可以提高绝经后取环成功率,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感,具有实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取环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术中疼痛情况 成功率
下载PDF
Efficacy of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 for Multimodal Analgesia
11
作者 Nishita Lockwood Lopa Misra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0年第9期299-312,共14页
Given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opioid misuse and opioid-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it is imperative to find nonopioid analgesic adjuncts for 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Perioperative opioid exposure in opioid-na<s... Given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opioid misuse and opioid-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it is imperative to find nonopioid analgesic adjuncts for 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Perioperative opioid exposure in opioid-na<span style="color:#4F4F4F;font-family:-apple-system, "font-size:14px;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7F7F7;">&#239;</span>ve patients for even minor surgical procedures may result in significant opioid dependence. Although the use of intravenous lidocain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not novel, recently it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important adjunct to multimodal analgesia.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acute pain, lidocaine ma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 syndrome (CPPS), improve bowel function, and decrease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thereby speeding up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rocess. Furthermore, lidocaine has efficacy in a variety of procedures including abdominal, gynecological, and urological surgeries. The aim of this narrative review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lidocain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analgesic methods on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and recovery for various surgical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n Management Opioid Addiction intraoperative pain Control Non-Opioid Analges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