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4
1
作者 钱根年 陈自谦 +3 位作者 钟群 许尚文 林雅萍 倪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分别行SWI与常规MRI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常规MRI序列显示出血21例,SW... 目的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分别行SWI与常规MRI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常规MRI序列显示出血21例,SWI可显示常规MRI序列未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出血病灶,且显示病灶范围及边界更清晰;2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常规MRI序列显示9例,SWI均清晰显示病变边界及形态异常血管;12例脑梗死患者中,常规MRI序列可清晰显示梗死灶,未能显示梗死区是否存在微小出血灶,SWI清晰显示梗死灶中的微小出血灶;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常规MRI序列诊断仅1例,SWI显示出损伤轴索周围的微小出血灶。结论在颅内血管性病变诊断中SWI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血管性病变 脑出血 血管畸形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系统TIA脑组织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胡薇薇 叶静 +3 位作者 杨巧莲 刘文生 李翠平 王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影像表现的TIA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情况,探讨脑组织损害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221例,根据头部核磁共振DWI检查是否存在高信号病灶,分为DWI阴性组...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影像表现的TIA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情况,探讨脑组织损害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221例,根据头部核磁共振DWI检查是否存在高信号病灶,分为DWI阴性组169例,DWI阳性组52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侧枝循环及危险因素。结果高级皮层功能障碍、肢体瘫痪、发作时间1-24h者DWI阳性组多于DWI阴性组。颅内血管狭窄DWI阳性者明显增多。颅内血管狭窄侧枝循环开放好者DWI阳性组低。结论TIA发作时有高级皮层功能障碍、肢体瘫痪及发作时间1~24h者,脑组织损害的可能性大。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者是导致脑组织损害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侧枝开放好是减少脑组织损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DWI TIA 侧枝循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家龙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脑血管病变64层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利用后处理软件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重建,并对照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脑血管病变64层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利用后处理软件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重建,并对照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通过MSCAT检查得出,所选的96例患者中,55例为脑血管动脉瘤,24例为脑血管动静脉瘘,11例为脑动脉中断或狭窄,6例为烟雾病。VR、MIP、MPR均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对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64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颅内血管病变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疾病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旭超 于洪昌 刘瑾瑾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315-320,共6页
颅内动脉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探究其发病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基于MRI的颅内血管壁成像(intracranial vessel wall imaging,IVWI)相较于传统的血管诊断技术使用了高分辨率、多参数MRI序列不仅可以显示管腔狭窄情况... 颅内动脉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探究其发病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基于MRI的颅内血管壁成像(intracranial vessel wall imaging,IVWI)相较于传统的血管诊断技术使用了高分辨率、多参数MRI序列不仅可以显示管腔狭窄情况,还可直接显示颅内血管壁及其病理改变,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该综述中,将介绍IVWI的技术特征、在颅内动脉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评估中的应用,并对IVWI技术做出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 血管壁 颅内血管病变
下载PDF
颈部动脉颅外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段血管病变的效果
5
作者 蒋森森 杨金凤 +1 位作者 陈小佳 窦萌萌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3年第7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颈部颅外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颅内段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颅外段血管病变,但血流频谱结果出现形态异常改... 目的探讨通过颈部颅外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颅内段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颅外段血管病变,但血流频谱结果出现形态异常改变的患者139例,所有患者颅内段血管均经其他影像学检查核实是否存在病变,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段血管病变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39例患者颈部动脉颅外段血流频谱形态均呈低速高阻型,即形态异常侧较正常侧血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提示颅内段血管发生病变。经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颅内段血管病变132例,准确率为95.0%;其中,58例颈内动脉频谱形态异常者,经证实为57例,准确率为98.3%;81例椎动脉频谱形态异常者,经证实为75例,准确率为92.6%。结论颈部颅外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评估颅内段血管病变,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值得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段血管病变 颈部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外段血管形态异常 诊断 效果
原文传递
三维DSA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德政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7期80-81,共2页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师完成所有患者DSA、三维DSA检查工作,记录其DSA、三维DSA检查结果.结果 分析9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师完成所有患者DSA、三维DSA检查工作,记录其DSA、三维DSA检查结果.结果 分析9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知,经三维DSA技术检出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DSA技术(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给予三维DSA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患者尽快获得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血管性病变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