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辅助一体化纤维桩核及树脂基陶瓷冠修复冠折年轻恒牙1例
1
作者 陈雅云 程前煌 +2 位作者 杨秀娟 骆勇 尹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1,共3页
桩核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临床常用桩核主要有玻璃纤维预成桩树脂核和个性化一体式桩核。在个性化桩核的材料选择上,由于金属的美观缺陷及氧化锆的弹性模量限制,兼具个性化、机械性能及美学优势的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作为... 桩核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临床常用桩核主要有玻璃纤维预成桩树脂核和个性化一体式桩核。在个性化桩核的材料选择上,由于金属的美观缺陷及氧化锆的弹性模量限制,兼具个性化、机械性能及美学优势的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作为一种新型桩核形式被临床所应用。本文报告1例CAD/CAM一体化纤维树脂桩核及树脂基陶瓷冠修复年轻恒牙冠折的临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纤维桩核 光学印模 CAD/CAM 树脂基陶瓷
下载PDF
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下颌牙列缺损游离端黏膜形态差异分析
2
作者 龚志成 彭艳 +2 位作者 钟群 邬雪颖 房硕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比较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技术制取的下颌牙列缺损模型游离端黏膜组织形态的差异。方法:纳入下颌Kennedy第一、二类牙列缺损患者17例,共23个游离端,分别使用口内数字印模和选择性压力印模为同一患者制取2个下颌模型。使用... 目的:比较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技术制取的下颌牙列缺损模型游离端黏膜组织形态的差异。方法:纳入下颌Kennedy第一、二类牙列缺损患者17例,共23个游离端,分别使用口内数字印模和选择性压力印模为同一患者制取2个下颌模型。使用模型扫描仪获取选择性压力印模石膏模型的三维图像,作为参照模型。在Geomagic Control 2014软件中将同一患者的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进行三维偏差分析,得到均方根误差,测量游离端牙槽嵴顶距末端基牙5、10、15 mm处的2.5 mm半径圆形区域形态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技术制取的游离端黏膜平均形态差异为(0.37±0.12)mm,最小形态差异为0.26 mm,最大形态差异为0.55 mm。区域形态差异与末端基牙距离呈正相关(P<0.05),其中,距末端基牙5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14±0.11)mm,距末端基牙10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22±0.13)mm,距末端基牙15 mm处区域形态差异为(0.39±0.16)mm。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口内数字印模与选择性压力印模对下颌游离端缺牙区黏膜组织形态差异整体为0.26~0.55 mm,形态差异大小与距离末端基牙的距离呈正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数字印模 选择性压力印模 牙列缺损 末端游离
下载PDF
2种不同印模方法致上颌游离缺失端黏膜组织形变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彭艳 邬雪颖 +2 位作者 钟群 房硕博 叶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比较光学印模与功能性印模技术制取的牙列缺损上颌模型致游离端黏膜组织形变量的差异。方法:选取Kennedy第一类和第二类上颌牙列缺损患者各10例,分别使用光学印模和功能性印模技术为同一患者制取2个上颌模型。将功能性印模所翻制... 目的:比较光学印模与功能性印模技术制取的牙列缺损上颌模型致游离端黏膜组织形变量的差异。方法:选取Kennedy第一类和第二类上颌牙列缺损患者各10例,分别使用光学印模和功能性印模技术为同一患者制取2个上颌模型。将功能性印模所翻制的石膏模型使用口外台式扫描仪获得的三维图像作为参照模型,在Geomagic Qualify12软件中,将同一患者的光学印模与功能性印模进行比对,得到偏差色谱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ennedy第一类和Kennedy第二类缺牙组间的平均偏倚均方根差(Root Mean Square,RMS)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呈现随着与末端基牙距离的增加,平均RMS随之上升的趋势。结论:光学印模与功能性印模对上颌游离端缺牙区黏膜组织形变量的差异与缺牙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游离缺牙区的长度呈现正相关趋势,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印模 功能性印模 牙列缺损 末端游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