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2019版) 被引量:203
1
作者 任建安 吴秀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共16页
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IAI)是腹部外科常见病,可继发于消化道的穿孔、坏死与坏疽,如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穿孔、W肠道肿瘤因梗阻和放化疗合并的穿孔;化脓性阑尾炎与阑尾穿孔、肠梗阻与肠坏死也会引起IAL 1AI也是腹部外科... 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IAI)是腹部外科常见病,可继发于消化道的穿孔、坏死与坏疽,如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穿孔、W肠道肿瘤因梗阻和放化疗合并的穿孔;化脓性阑尾炎与阑尾穿孔、肠梗阻与肠坏死也会引起IAL 1AI也是腹部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1,如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并发的肠外瘘。作为住院病人中第二高发的感染性疾病[2],IAI病人的病死率可达20%,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手术 感染源控制 抗菌治疗 诊断 营养治疗
原文传递
当前腹腔感染诊治的难题与对策 被引量:40
2
作者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3-486,共4页
腹腔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腹腔感染处理的关键措施包括复苏、控制感染源和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复苏要早期、及时并组合使用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感染源应在贯彻损伤控制的原则下.除传统的清创引流外.还包括B超或CT引导下的... 腹腔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腹腔感染处理的关键措施包括复苏、控制感染源和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复苏要早期、及时并组合使用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感染源应在贯彻损伤控制的原则下.除传统的清创引流外.还包括B超或CT引导下的脓肿穿刺引流术和腹腔开放疗法: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防止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流行。通过肠康复措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可防止肠道细菌易位.防止肠源性感染。监测与调控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进一步提高腹腔感染的救治成功率。还应注意严重感染者可能存在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现象并及时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复苏 抗生素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复杂腹腔感染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35
3
作者 任建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1-873,共3页
复杂腹腔感染是指因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或破裂后,感染源侵入腹腔和腹膜后的腹腔感染。2010年美国外科感染学会与美国感染病学会发布了第二版的复杂腹腔感染诊治指南。现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对其加以解读。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腹膜炎 抗生素 手术
原文传递
大承气冲剂对腹腔感染所致SIRS/MODS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邱奇 崔乃强 吴咸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目的 :观察大承气冲剂对腹腔感染所致SIRS/MODS的治疗作用。 方法 :4 5例急腹症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 2 2例和大承气冲剂 +综合治疗组 2 3例。分别于治疗前 (0 )、治疗后 1、3、7d观察一般临床改变并采血测定血浆内毒素、TNFα、IL - 6水... 目的 :观察大承气冲剂对腹腔感染所致SIRS/MODS的治疗作用。 方法 :4 5例急腹症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 2 2例和大承气冲剂 +综合治疗组 2 3例。分别于治疗前 (0 )、治疗后 1、3、7d观察一般临床改变并采血测定血浆内毒素、TNFα、IL - 6水平 ,血清LPO、SOD、NO、PLA2 、iNOS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承气冲剂治疗组较快地改善一般临床状况 ,加快排气时间 ,增加排便次数 ,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 ,下调TNFα、IL - 6水平 ,清除体内氧自由基 ,恢复NO的体内平衡 ,降低血清PLA2 水平。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IRS/MODS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综合治疗 ,大承气冲剂发挥了整体调控和多重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S/MODS 大承气冲剂 腹腔感染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腹腔负压填塞在腹腔感染合并腹腔大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革非 任建安 +4 位作者 张文波 姜军 李幼生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腹腔感染合并腹腔大出血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止血和引流。应用腹腔填塞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07年4月20例腹腔感染合并腹腔大出血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3.5±15.0)岁,... 目的:腹腔感染合并腹腔大出血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止血和引流。应用腹腔填塞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07年4月20例腹腔感染合并腹腔大出血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3.5±15.0)岁,其中胰周和腹膜后出血14例,肠瘘口及周围脓腔出血6例。结果:20例患者均应用腹腔负压填塞,填塞后存活16例(80%),且无一例患者有感染加重的现象,纱布取除时亦无再出血的现象,另有4例患者死亡。14例患者在腹腔负压填塞后关闭腹腔,另6例行腹腔开放。纱布填塞后有2例患者再次出血,于床边再次填塞后出血停止。纱布取出时间为2~7 d,平均为(4.8±1.1)d。结论:腹腔负压填塞是处理腹腔感染合并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大出血 纱布填塞 腹腔感染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Ghrelin、AMS、hs-CRP的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则学英 安春霞 +1 位作者 刘磊 唐山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2-49,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淀粉酶(AMS)、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58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淀粉酶(AMS)、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SAP未合并腹腔感染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生存组(40例)、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及Ranson、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Pearson法分析各血清指标与Ranson、MOD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hrelin、AMS、hs-CR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病因、不同病原菌、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年龄、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否合并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治疗前后血清Ghrelin、AMS、hs-CRP及Ranson、MODS评分的差值高于死亡组。确诊感染5 d后血清Ghrelin、AMS、hs-CRP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570、0.515和0.650,均P<0.05),与MODS评分亦呈正相关(r=0.657、0.745、0.5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937(95%CI:1.215,3.087)]、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OR=3.384(95%CI:2.332,4.911)]、合并低氧血症[OR=2.021(95%CI:1.308,3.124)]、Ghrelin[OR=2.994(95%CI:1.706,5.253)]、AMS[OR=3.109(95%CI:2.041,4.736)]、hs-CRP[OR=3.863(95%CI:2.455,6.079)]、Ranson评分[OR=3.544(95%CI:2.118,5.931)]、MODS评分[OR=4.297(95%CI:2.704,6.829)]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确诊感染5 d后血清hs-CRP预测预后AUC为0.819(95%CI:0.535,0.789),当截断值>334.71 ng/L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腹腔 感染
下载PDF
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诊治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原 任建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8-240,共3页
腹腔感染是除腹腔出血外,腹部创伤致死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腹部创伤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3]。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主要来源于空腔脏器的穿孔或破裂,其内容物进入腹腔内引起腹膜炎或腹腔脓肿,严重者甚至导致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继而发... 腹腔感染是除腹腔出血外,腹部创伤致死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腹部创伤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3]。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主要来源于空腔脏器的穿孔或破裂,其内容物进入腹腔内引起腹膜炎或腹腔脓肿,严重者甚至导致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继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最终导致死亡[4]。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后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腹部创伤合并腹腔感染病人预后良好的决定因素[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腹腔感染 损伤控制 腹腔开放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贾磊 陆锦琪 +5 位作者 马燮峰 蒋红钢 朱奕 刘宇婷 蔡莹 张玉琦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7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有无发生腹腔感染分为腹腔感染组(110例...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7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有无发生腹腔感染分为腹腔感染组(110例)和非腹腔感染组(663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30min至2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本组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发生有关的术前因素包括:患者术前是否患有肝硬化、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预防用药情况,是否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术前肠梗阻,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ASA)评分,肿瘤分期(均P〈0.05);术后因素包括:手术是否使用腹腔镜、吻合器,是否为联合脏器切除,是否存在吻合口瘘,引流管置管时间,手术时间(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有糖尿病(OR=2.36,95%CI:1.45~4.76,P〈0.01)、联合脏器切除(OR=2.02,95%CI:1.02~4.00,P〈0.01)、发生吻合口瘘(OR:4.41,95%CI:1.77~10.99,P〈0.01)、手术时间≥140min(OR=2.88,95%CI:1.78~4.67,P〈0.001)以及术后引流管置管天数≥10d(OR=4.57,95%CI:2.78~7.52,P〈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吻合器是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0.37,95%CI:0.23。0.60,P〈0.01)。与预防性使用头霉素类加甲硝唑相比,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加甲硝唑患者的腹腔感染率更高(OR=2.10,95%CI:1.23-3.58,P=0.007)。结论对术前患有糖尿病、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手术时间≥140min以及术后引流管置管天数≥10d的结直肠癌患者,需重点预防术后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和危重症评分在腹腔感染脓毒症病原学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9
作者 闫圣涛 练睿 +3 位作者 孙力超 金子鸿 赵聪玲 张国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2-797,共6页
目的比较多种危重症评分(CIS)及生物标志物降钙素原(PCT)对腹腔感染(IAI)导致血流感染(BSI)脓毒症患者早期和晚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以及PCT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最终诊断为IAI且就... 目的比较多种危重症评分(CIS)及生物标志物降钙素原(PCT)对腹腔感染(IAI)导致血流感染(BSI)脓毒症患者早期和晚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以及PCT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最终诊断为IAI且就诊24 h内至少有1次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就诊当天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LO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比较不同革兰染色菌感染者之间以及不同28 d或60 d预后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对单一细菌IAI导致BSI脓毒症病原学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各种CIS和PCT对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28 d和60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单一细菌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221例,28 d病死率为19.9%(44/221),60 d病死率为25.8%(57/221);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患者(28 d:34.6%比11.4%,60 d:42.0%比16.4%,均P<0.01)。与G+菌感染患者比较,G-菌感染患者PCT水平明显升高〔µg/L:4.31(0.71,25.71)比1.29(0.32,10.83),P<0.05〕。无论是28 d还是60 d,死亡组患者CIS及生物标志物PCT均明显高于存活组〔28 d死亡组比存活组:SOFA评分(分)为6.0(4.0,10.0)比3.0(2.0,5.0),MEDS评分(分)为11(9,14)比6(6,9),LODS评分(分)为4.0(2.0,6.0)比1.0(0,2.0),APACHEⅡ评分(分)为17.0(15.0,24.0)比12.0(8.0,15.0),PCT(μg/L)为3.48(1.01,26.70)比2.45(0.32,15.65);60 d死亡组比存活组:SOFA评分(分)为6.0(4.0,10.0)比3.0(2.0,5.0),MEDS评分(分)为9(6,14)比6(6,9),LODS评分(分)为4.0(1.0,5.0)比1.0(0,2.0),APACHEⅡ评分(分)为16.5(12.0,20.0)比12.0(8.0,15.0),PCT(μg/L)为2.67(0.98,17.73)比2.22(0.31,16.7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①PCT对单一细菌IAI导致BSI脓毒症患者病原学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评分 腹腔感染 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预后 脓毒症3.0
原文传递
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和药敏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潘剑飞 张泓 戴成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3-457,共5页
目的明确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住院患者腹腔穿刺液或引流液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 509例腹腔感染标本培养阳性405例。病原菌共计436株,其... 目的明确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住院患者腹腔穿刺液或引流液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 509例腹腔感染标本培养阳性405例。病原菌共计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8株(61.47%),革兰阳性菌151株(34.63%),真菌17株(3.90%)。居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22.25%)、鲍曼不动杆菌(10.09%)、肺炎克雷伯菌(9.86%)、屎肠球菌(7.80%)、金黄色葡萄球菌(4.1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58.76%和16.28%。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占79.55%。屎肠球菌中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株(8.8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金葡菌中检出率为72.2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在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检出率为51.92%。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CNS检出率较高;腹腔感染病原菌整体耐药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药敏
下载PDF
腹腔开放治疗肠瘘并严重腹腔感染73例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任建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开放治疗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时机、方法与效果。比较不同暂时关腹技术,研究消化道与腹壁重建的时机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73例接受腹腔开放疗法的肠外瘘并严重腹腹腔感染的临床资... 目的研究腹腔开放治疗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时机、方法与效果。比较不同暂时关腹技术,研究消化道与腹壁重建的时机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73例接受腹腔开放疗法的肠外瘘并严重腹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76.7%)行腹腔开放疗法后存活(存活组),10例(13.7%)死亡,7例(9.6%)放弃治疗(死亡及放弃治疗者统称为死亡及放弃治疗组)。死亡原因主要是腹腔出血(5例)、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5例)。腹腔开放前的APACHEII评分在存活组和死亡及放弃治疗组分别为13.5±4.3和16.0±5.8,腹腔开放后第5天时分别降至9.2±4.5和12.9±5.5;腹腔开放第15天时,存活组APACHEII评分降至8.1±6.2,而死亡及放弃治疗组评分重新升高至腹腔开放前水平(16.3±11.8)。脏器功能障碍评分亦有类似变化。结论腹腔开放可有效治疗肠外瘘并严重腹腔感染病人。在多脏器功能严重损害前及时行腹腔开放疗法可有效改善肠瘘并严重腹腔感染的疾病严重度。腹腔开放后第15天左右的疾病严重度可提示病人的转归。行腹腔开放的病人可分为暂时关腹、创面植皮和永久重建3个阶段。消化道与腹壁重建可同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肠外瘘 腹腔开放
原文传递
腹腔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8
12
作者 任建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7-1171,共5页
多种风险因素可导致腹腔感染治疗失败与患者死亡,这些因素包括高龄、恶性肿瘤、心血管功能障碍、肝脏障碍、肾脏障碍、低白蛋白血症、弥漫性腹膜炎、初始感染源控制措施延迟和无法达到理想的感染源控制以及耐药菌的感染。综合评分系统... 多种风险因素可导致腹腔感染治疗失败与患者死亡,这些因素包括高龄、恶性肿瘤、心血管功能障碍、肝脏障碍、肾脏障碍、低白蛋白血症、弥漫性腹膜炎、初始感染源控制措施延迟和无法达到理想的感染源控制以及耐药菌的感染。综合评分系统如曼海姆评分和复杂腹腔感染严重程度评分有助于腹腔感染患者风险的定量分析。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是腹腔感染患者的重要风险因素。应对这些风险因素的对策包括迅速的复苏与脏器功能支持、及时合理的感染源控制措施、抗感染药物对致病菌的有效覆盖及耐药菌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风险因素 复苏 感染源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451例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楼颂羔 徐领城 +3 位作者 李雷清 朱榕生 宋姣姣 王选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分析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cIAI的所有成年患者共451例,分析患者病情... 目的分析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cIAI的所有成年患者共451例,分析患者病情、感染状况、微生物标本送检与结果、发生cIAI后初始抗菌治疗及抗菌用药调整等。结果在451例cIAI患者中,316例(70.1%)3 d内有目标感染部位微生物标本送检,培养阳性133例(42.1%),肠杆菌科细菌占64.5%。374例(82.9%)初始抗菌治疗选用超广谱抗革兰阴性菌药,联合用药率14.4%(65/451),其中30.8%联用欠合理。初始广覆盖抗菌治疗308例,其中268例(87.0%)5 d内感染明显好转,72例(26.9%)实现降阶梯治疗。整个住院期间每例使用抗菌药物(2.29±1.30)种,使用时间(10.6±6.5)d,联合用药率42.4%(191/451)。结论本院cIAI病例微生物病原构成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同时存在过度依赖超广谱抗菌药物、降阶梯意识不够强、疗程过长等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腹腔感染 抗菌药物 降阶梯 抗菌药物管理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肖华 欧阳永忠 +7 位作者 汤明 唐卫 潘曙光 尹彬 罗威 权虎 邱晓昕 左朝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0期3211-32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的47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腹腔感染分为腹腔感染组32例(6.68%)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的47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腹腔感染分为腹腔感染组32例(6.68%)和对照组447例(93.32%)。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存在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病理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年龄较大、术前淋巴细胞计数较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术前白蛋白水平较低,而且手术时间较长[(59±10)比(53±11)岁,(1.4±0.7)×10^9/L比(1.7±0.6)×10^9/L,(108±28)比(117±24)g/L,(34±6)比(37±5)g/L,(244±43)比(216±45)min,均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既往有腹部手术史、体质指数〉25kg/㎡、术前存在合并症、糖尿病、胃癌并发症、淋巴细胞计数〈1.5×10^9/L、术前血红蛋白〈100g/L、术前白蛋白〈30∥L、腹水、围术期输血、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和手术时间〉240min13个因素与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相关(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联合脏器切除(OR=3.64,95%CI:1.39—9.55),体质指数〉25kg/㎡(OR=3.04,95%CI:1.17~7.92),糖尿病(OR=3.41,95%CI:1.05~11.09)和围术期输血(OR=2.24,95%CI:1.02—5.13)是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上述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或许可以降低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腹腔感染
原文传递
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失衡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傅强 崔乃强 喻文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9-433,共5页
目的研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及与肠通透性改变的关系。方法根据4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入院1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型(8-10分,13例);中型(11~15分,17例)... 目的研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及与肠通透性改变的关系。方法根据4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入院1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型(8-10分,13例);中型(11~15分,17例);重型(16~20分,10例);极重型(≥21分,6例)4组。按治疗指南采用统一综合疗法,观察入院1、3、7d的APACHEⅡ评分,外周血内毒素(ET)、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Treg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并统计患者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天数及28d病死率。结果46例患者平均住SICU(11.06±5.40)d;28d病死率为13.04%,重型、极重型患者28d病死率较轻、中型显著增加(P均〈0.05)。轻型、中型患者尿L/M比值及ET在7d内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重型以上患者则先有下降,7d又升高。轻型、中型患者HLA—DR表达呈升高趋势;重型以上患者HLA—DR抗原表达则减少,Treg水平增高(P〈0.05或P〈0.01),且1、3、7dL/M比值与Treg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9,0.870,0.910,P均〈0.013。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时出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其引发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并引发严重免疫失衡,7d内轻型患者肠道及免疫功能有所恢复,但中型患者已出现下降趋势,重型患者肠道及免疫功能出现明显障碍并不断加重,而极重型患者肠道及免疫功能始终处于严重抑制状态,感染难以控制,同时导致肠道以外的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形成并加重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免疫失衡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调节性T细胞 人白细胞DR抗原
原文传递
2006-2009年腹腔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红梅 胡必杰 +5 位作者 周春妹 周昭彦 高晓东 黄声雷 鲍容 马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10-2613,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腹腔感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菌构成与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方法对医院2006-2009年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哌拉... 目的了解医院腹腔感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菌构成与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方法对医院2006-2009年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对这1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2006-2009年医院共分离343株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占84.5%,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各占总细菌数的48.4%和21.3%;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6.7%)和鲍氏不动杆菌(4.4%)较多见;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肠杆菌科细菌对其他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敏感性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6%~53.3%和18.2%~28.6%;除碳青霉烯类外,产ESBLs阳性菌株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非产ESBLs阴性菌株;患者入院≥48 h分离到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入院<48 h分离的菌株;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药物的敏感性均<70.0%。结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引起腹腔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多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本研究为全球SMART研究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敏感性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腹腔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兰菊 房杰 +1 位作者 陈明慧 李忠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854-5856,共3页
目的监测2009年1月-2011年12月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非重复临床分离的2501株病原菌中,需氧/兼性厌氧菌占96.76%;位于前3位... 目的监测2009年1月-2011年12月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非重复临床分离的2501株病原菌中,需氧/兼性厌氧菌占96.76%;位于前3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5.31%、12.00%、10.95%;前3位革兰阳性菌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0.43%、6.08%、4.76%;厌氧菌占1.12%,其中拟杆菌占首位;真菌占2.1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2.61%和39.33%;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已达>40.00%;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2.07%和44.74%;MRSA检出率为67.2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已出现泛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腹腔感染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葛世伟 何先弟 +2 位作者 张爱琴 叶向红 刘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30-33,66,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2年1-10月入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腹腔感染行肠内营养患者67例,分析其经鼻空肠管行... 目的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2年1-10月入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腹腔感染行肠内营养患者67例,分析其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相关因素。结果 67例患者中42例(占62.7%)能耐受肠内营养支持,25例(占37.3%)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支持,经相应处理后有10例患者转为耐受肠内营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等对腹腔感染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感染患者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耐受性总体良好,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腹内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 耐受性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胃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士远 周岩冰 +3 位作者 王浩 李世宽 毛伟征 王海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728例胃癌患者的术前状态、肿瘤病理学因素和手术方法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脏病、...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728例胃癌患者的术前状态、肿瘤病理学因素和手术方法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脏病、凝血酶原时间、淋巴细胞计数、肿瘤长径、腹水、侵及周围脏器、TNM分期、胃切除方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16个因素与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有7个独立危险因素与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淋巴结清扫范围(N2^+-N3和N2)、肿瘤侵及周围脏器、糖尿病、手术时间、年龄、淋巴细胞计数。结论应针对胃癌术后IAI发生的上述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在老年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金卫 张晓燕 +1 位作者 杜江 王瑞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7年第1期9-11,18,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白介素-6(IL-6)对老年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0岁,按其预后分为存活组和危亡组2组。观...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白介素-6(IL-6)对老年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0岁,按其预后分为存活组和危亡组2组。观察性别、年龄、主要诊断、住院天数;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入院24h内PCT、IL-6、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腹腔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共计纳入67例老年腹腔感染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1(8,18)d,死亡率43.30%。入院24 h内的PCT、IL-6均与APACH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死亡组APAPCH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住院天数少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PCT和IL-6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内毒素和CRP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致病菌主要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菌(37%)和真菌(30%)为主。PCT和IL-6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082)、(0.817±0.081),截断值分别为84.985ng/m1、IL-6 4 675 pg/mL。结论 PCT和IL-6对老年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其预后的判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APACHII评分 腹腔感染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