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息肉发生发展与诊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宋雯 赵梁 +5 位作者 朱萍 陶文华 李曼蓉 王跃 朱海航 卜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76-879,共4页
有效的防治大肠息肉,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研究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吸烟、家族史等,并且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上也取得相关研究进展。肠息肉的癌变遵循腺瘤-癌序列,而且锯齿状病... 有效的防治大肠息肉,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研究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吸烟、家族史等,并且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上也取得相关研究进展。肠息肉的癌变遵循腺瘤-癌序列,而且锯齿状病变作为一个癌变通路也逐渐被人们认识。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电切术切除肠息肉及服用药物与膳食进行治疗干预,其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发生 发展 诊治
下载PDF
大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于晓娜 邵顺子 +8 位作者 沈才飞 张昊翔 王璞 夏一菊 李靖文 张安然 徐胤 彭贵勇 房殿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3866-3869,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3~2012年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对经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的单发或多发情况、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03~2012年间行肠镜...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3~2012年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对经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的单发或多发情况、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03~2012年间行肠镜检查共75 084例,检出息肉14 806例,检出率为19.72%。左半和右半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率随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增高;左半结肠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P<0.0167);息肉癌变率随其直径的增大而增高(P<0.01);各类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均高于增生性息肉,息肉的绒毛成分愈多癌变率越高(P<0.01)。结论患者年龄、息肉的部位、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是预测癌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对年龄大于45岁、直径大于或等于1cm,特别是左半腺瘤性息肉应尽早行内镜下治疗,以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 病理学 上皮内瘤变 癌变
下载PDF
大肠息肉表面结构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彭贵勇 房殿春 +1 位作者 李向红 余欣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表面结构形态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以提高对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05例大肠息肉进行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形态,并参照Kudo法进行分类: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表面结构形态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以提高对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05例大肠息肉进行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形态,并参照Kudo法进行分类: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Ⅴ型为癌变,比较息肉表面结构与大体形态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7例有蒂息肉中12例表现为Ⅰ、Ⅱ型;40例亚蒂息肉和48例广基息肉中Ⅰ、Ⅱ型分别为15.0%(6/40)和41.7%(20/48),ⅢL、ⅢS、Ⅳ、Ⅴ、混合型合计为85.0%(34/40)和58.3%(28/48)。83.8%(88例)的息肉位于直肠至脾曲结肠,息肉表型与其发生部位无关。炎性及增生性息肉中非瘤性表型为78.6%,瘤性表型为21.4%;腺瘤息肉中非瘤性表型为3.3%,瘤性表型为96.7%;幼年性息肉均为非瘤性表型。Ⅰ、Ⅱ、ⅢL、ⅢS、Ⅳ、Ⅴ及混合型息肉中腺瘤发生率分别为0%、11.8%、77.3%、75.0%、100.0%、100.0%和70.0%。分型诊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6.7%和80.0%,特异性为86.6%和94.7%,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9.5%。结论用染色放大内镜分析大肠息肉表面结构,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和癌,有助于在结肠镜检查的同时决定对病灶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表面结构 病理组织学 关系研究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的息肉与腺瘤检出率及其年龄分布情况 被引量:38
4
作者 赵子夜 李骏强 +5 位作者 单永琪 闫飞虎 王颢 楼征 傅传刚 于恩达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中的息肉检出率和腺瘤检出率及其年龄分布情况,为确定我国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提供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间进行“体检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我国结直肠癌平均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中的息肉检出率和腺瘤检出率及其年龄分布情况,为确定我国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提供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间进行“体检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性别、年龄组、肠道准备质量分别计算息肉检出率和腺瘤检出率。各组间率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共有1928例患者完成体检全结肠镜检查。总的息肉检出率为19.55%[95%CI(17.78%-21.32%)],男性为23.87%,女性为10.00%。40~70岁各年龄组息肉检出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总的腺瘤检出率为11.48%[95%CI(9.69%~13.28%)],男性为14.68%,女性为5.11%。40—70岁各年龄组腺瘤检出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肠道准备优良组息肉检出率显著优于较差组(P〈0.05)。结论息肉检出率和腺瘤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男性较之女性有更大的息肉、腺瘤发生风险。肠道准备质量对息肉检出率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人群监测 筛查 腺瘤检出率 肠道准备
原文传递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腺瘤性大肠息肉的中药干预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北平 赵喜颖 刘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药干预对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140例,根据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虚湿瘀组(A组)、湿热瘀阻组(B组)和气滞血瘀组(C组),每组再根据服不服用...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药干预对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140例,根据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虚湿瘀组(A组)、湿热瘀阻组(B组)和气滞血瘀组(C组),每组再根据服不服用中药分为两个亚组:中药治疗组(A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A0组)、中药治疗组(B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B0组)、中药治疗组(C1组)和非中药治疗组(C0组),治疗周期为6个月,1年后复查肠镜。结果 A1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总平均症状积分为(3.00±0.96)分,治疗后为(0.87±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腺瘤性大肠息肉个数与复发率呈正相关(r=0.191,P<0.05)。6个亚组复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1(9.1%)<A1(12.5%)<B1(18.2%)<A0(30.6%)<B0(60.9%)<C0(87.5%),以脾虚湿瘀证患者复发率最低,气滞血瘀证患者复发率最高;各中药治疗亚组复发率均低于其相对的非中药治疗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A1:A0=3.72,χ2B1:B0=8.54,χ2C1:C0=11.68,P<0.05)。本组14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癌变,经中药治疗后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患者例数均减少。结论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中药干预能有效改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内镜下摘除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复发 中草药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观察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万亚玲 张虹 彭淑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5-57,87,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2例。研究组给予EMR治疗,对照组给...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2例。研究组给予EMR治疗,对照组给予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及未出血组,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25例,未发生出血77例。切除方式、息肉直径、息肉位置、病理类型、息肉数目、息肉形态是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恢复,但临床需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并早期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肠息肉发病相关风险因素及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叶倩云 刘凤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0-1103,共4页
息肉-腺瘤-癌序贯演变的过程得到公认,将防线前移,早期进行干预切除,扭转癌变进程尤为重要。结肠镜作为普查手段推广,很难被大众接受。因此,依据风险因素寻找发病的高危人群,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认为年老、男性、肥胖是肠息肉的高危因素... 息肉-腺瘤-癌序贯演变的过程得到公认,将防线前移,早期进行干预切除,扭转癌变进程尤为重要。结肠镜作为普查手段推广,很难被大众接受。因此,依据风险因素寻找发病的高危人群,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认为年老、男性、肥胖是肠息肉的高危因素;人种、民族影响了肠息肉的发病率及病理类型;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增加肠息肉患病风险,纤维素摄入、体育锻炼则是保护性因素;代谢综合征、肝胆疾病、胃十二指肠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息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腺瘤 风险因素 高危人群
原文传递
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向辉 刘冰熔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15-1417,共3页
内镜下清除肠息肉在早期即被作为一种非外科手术处理肠癌癌前状态的方法提出来。相关技术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不同,术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氩离子凝固术,冷、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冷、热圈套息肉切除... 内镜下清除肠息肉在早期即被作为一种非外科手术处理肠癌癌前状态的方法提出来。相关技术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不同,术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氩离子凝固术,冷、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冷、热圈套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本文就肠镜下肠息肉治疗方法及其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氩离子凝固术 活检钳 圈套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740例结直肠息肉内镜、病理表现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韦小兰 骆子义 +2 位作者 邱智辉 邬宇美 刘雪梅 《胃肠病学》 201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背景:近年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内镜下早发现、早诊断对防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病理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6... 背景:近年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内镜下早发现、早诊断对防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病理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6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和癌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74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男女之比为1.75∶1,年龄>40岁者559例(75.5%)。70.4%的息肉位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29.0%)、增生性息肉(29.6%)和管状腺瘤(30.3%)为主。38例息肉患者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1%,癌变息肉的类型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多数(87.2%)癌变息肉直径>1.5 cm,多数(76.9%)癌变息肉位于左半结肠。结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直径可能对息肉癌变有影响,应高度重视年龄>40岁、男性、息肉直径>1.5 cm以及病理类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息肉患者并进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肿瘤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与尿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袁萍 张若尘 +1 位作者 崔艳欣 姜相君 《胃肠病学》 2018年第2期98-100,共3页
背景: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有研究发现血尿酸、血脂水平异常与结直肠息肉发生密切相关,但仍有争议。目的:探讨尿酸、血脂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青岛市... 背景: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有研究发现血尿酸、血脂水平异常与结直肠息肉发生密切相关,但仍有争议。目的:探讨尿酸、血脂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的14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以116例非息肉患者作为对照。检测血清UA、TG、TC、LDL-C、HDL-C水平,并分析UA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息肉患者TG、UA水平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TC、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结直肠息肉患者UA水平与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32,r=0.21,r=0.15;P<0.05),而与HDL水平呈负相关(r=-0.07,P<0.05)。结论:血清TG、UA水平增加以及HDL-C降低可能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相关。血清UA与TG、TC、LDL-C、HDL-C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增加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尿酸 甘油三酯类 胆固醇 胆固醇 HDL 胆固醇 LDL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木龙 颜松龄 +2 位作者 张国伟 孙广文 闫一飞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双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宽基无蒂、特殊部位或怀疑癌变,内镜下切除困难或存在较大风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双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宽基无蒂、特殊部位或怀疑癌变,内镜下切除困难或存在较大风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双镜手术42例(双镜组),开腹手术2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均无手术失败病例,均成功切除息肉病灶,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双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开腹组2例单纯依靠手的触摸感未能确定病灶位置,遂借助术中结肠镜予以成功定位。双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开腹组[(60.5±25.4)min比(75.8±20.6)min、(30.5±15.8)ml比(55.2±24.6)ml、(24.6±10.5)h比(40.5±16.8)h、(3.2±1.0)d比(5.8±2.2)d、0比2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腹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36(18.6±12.3)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两组均未发生复发和转移,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特殊类型的结直肠息肉,双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内镜下切除之外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腹腔镜 结肠镜 剖腹术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结直肠息肉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伟强 高广荣 +1 位作者 李达 张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675-680,共6页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结直肠镜检查过程中常规的结肠息肉切除方法,在我国已普遍应用。目前,内镜医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将病变或息肉予以切除,如利用钳夹活检术或圈套切除术将小息肉予以切除,利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结直肠镜检查过程中常规的结肠息肉切除方法,在我国已普遍应用。目前,内镜医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将病变或息肉予以切除,如利用钳夹活检术或圈套切除术将小息肉予以切除,利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将较大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予以切除,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息肉的内镜下切除在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将是未来癌症预防的主要措施。本文对近几年来息肉的主要内镜治疗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钳夹活检术 息肉圈套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清醒镇静术在老龄患者多发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史成梅 周永德 +4 位作者 徐懋 王雪冬 孟灵梅 刘小靖 郭向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3474-3478,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清醒镇静术用于老龄患者多发肠息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至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多发肠息肉切除术的60例老龄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0.4±4.5)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清醒镇静术用于老龄患者多发肠息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至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多发肠息肉切除术的60例老龄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0.4±4.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及丙泊酚组(P组),各30例。D组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啶0.3 μg/kg, 10 min后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啶0.2-0.4 μg·kg^-1·min^-1;P组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1.5 mg/kg,术中泵注丙泊酚3-6 mg·kg^-1·h^-1。记录基础值、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术毕及离室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同时记录镇静/警觉(OAA/S)评分及镇静后的其他临床效应。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给药后两组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镇静状态。D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及术毕时的BIS值分别为89.6(87.8-91.0)、79.4(78.0-80.0)、76.9(75.0-80.0)、76.0(73.0-79.0)、75.6(70.0-79.0),显著低于基础值96.4(95.0-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45, -4.788, -4.787, -4.789, -4.789,均P〈0.05);OAA/S评分分别为4.5(4.0-5.0)、3.4(3.0-4.0)、3.0(3.0-3.0)、3.5(3.0-4.0)、3.3(3.0-4.0)分,显著低于基础值4.8(5.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8,-4.862, -5.031, -4.420, -4.710,均P〈0.05)。P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及术毕时的BIS值分别为54.7(50.0-59.3)、54.8(50.0-59.3)、50.7(47.8-56.8)、54.4(51.5-58.0)、53.7(50.0-57.3),显著低于基础值95.8(9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86,-4.787, -4.788, -4.786, -4.786,均P〈0.05);OAA/S评分分别为0.4(0.0-1.0)、0.4(0.0-1.0)、0.4(0.0-1.0)、0.4(0.0-1.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镇静 右美托咪啶 舒芬太尼 老年人 肠息肉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信息-动机-行为干预在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露洁 陶震华 陈玉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17期2188-2191,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干预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的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干预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的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信息-动机-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以及术后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29.18±7.84)分,对照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5.62±9.43)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愈合63例,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出血、1例溃疡;对照组患者愈合54例,1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6例出血、2例穿孔、3例溃疡,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干预可以缓解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肠息肉切除 信息-动机-行为干预 恐惧疾病进展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对促进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宫欣茹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对促进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对促进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贴及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研究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VS 25.0%,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72.5%,P<0.05)。[结论]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在肠息肉手术患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敷贴 穴位按摩 肠息肉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娜 刘福国 +5 位作者 孙莉娟 薛会光 孙学国 韩越 闫杨 刘希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究初次肠镜检查患者的息肉特征与肠息肉复发的关系,及息肉切除术后不同时间段内复发情况。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行肠镜息肉切除术的61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特征和肠镜下息肉特征对患者风险进行分层,分析... 目的探究初次肠镜检查患者的息肉特征与肠息肉复发的关系,及息肉切除术后不同时间段内复发情况。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行肠镜息肉切除术的61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特征和肠镜下息肉特征对患者风险进行分层,分析影响息肉复发的主要因素及患者不同时间段内复发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70岁、息肉直径≥0.5em、数目〉2枚且分布于全结肠是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息肉数目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95%CI:1.06-5.25)。患者经6—87个月随访,总体复发率为58.6%(360/614),在6~24个月、〉24~36个月、〉36~48个月、〉48—87个月4个时间段内,高风险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0.1%、65.7%、80.7%、83.8%;低风险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2.7%、40.0%、53.8%、65.4%。两组患者息肉复发的累积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初次肠镜检查中息肉数目是预测息肉复发的主要因素,息肉复发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高风险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累积复发率高于低风险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肠息肉 危险因素 复发 随访间隔
原文传递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欢 吴清明 龙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539例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抗血小板治疗组(n=88)和非抗血小板治疗组(n=451),2组肠息...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539例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抗血小板治疗组(n=88)和非抗血小板治疗组(n=451),2组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行卡方检验。再根据所用抗血小板药物将抗血小板治疗组分成拜阿司匹林组(n=59)和氯吡格雷组(n=29),并与非抗血小板治疗组一起,对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行3组间卡方检验。结果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总发生率为3.0%(16/539),抗血小板治疗组与非抗血小板治疗组分别为3.4%(3/88)和2.9%(13/451),2组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拜阿司匹林组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4%(2/59),氯吡格雷组为3.4%(1/29),拜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及非抗血小板治疗组3组间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561,P=0.642)。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手术后出血 内镜切除术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肠息肉及结、直肠癌保护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雪芹 孙素玲 +4 位作者 孙方利 李敏 孙华宾 张维东 宋守芹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对肠息肉、结肠癌及直肠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来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中诊断为结肠癌 (10 5例 )、直肠癌 (14 2例 )及结直肠息肉 (37例 )的患者设为病例组 ,肠... 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对肠息肉、结肠癌及直肠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来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中诊断为结肠癌 (10 5例 )、直肠癌 (14 2例 )及结直肠息肉 (37例 )的患者设为病例组 ,肠炎及未见异常者为对照组 (6 6例 )。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会晤调查的方法回顾过去服用NSAIDs史 ,同时调查其家族史、生活行为及日常饮食情况。采用Egert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NSAIDs对肠息肉、结肠癌及直肠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其保护作用增强 ,OR值分别 0 2 1(95 %CI为 0 0 7~ 0 6 5 ,P =0 0 0 7)、0 13(95 %CI为 0 0 5~ 0 35 ,P <0 0 0 1)及 0 15 (95 %CI为 0 11~ 0 5 8,P <0 0 0 1)。阿司匹林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阿司匹林对肠息肉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 ,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加强 ,OR值分别为 0 2 7(95 %CI为 0 0 7~ 0 96 ,P =0 0 4 4 )、0 10 (95 %CI为 0 0 3~ 0 35 ,P <0 0 0 1)、0 ,15 (95 %CI为 0 0 4~ 0 4 9,P =0 0 0 2 )。对布洛芬单独分析结果表明 ,布洛芬对结肠癌和直肠癌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肠息肉 病例对照研究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阿司匹林 布洛芬
原文传递
中药五倍子乌梅汤保留灌肠预防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吉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肠息肉术后中药五倍子乌梅汤保留灌肠对肠息肉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接受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术后均实施外科常规护理,对照组于术后第8天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 目的探讨肠息肉术后中药五倍子乌梅汤保留灌肠对肠息肉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接受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的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术后均实施外科常规护理,对照组于术后第8天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观察组由中药房统一煎制五倍子乌梅汤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并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大便泄泻等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并评估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术后6、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大便泄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2组肠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五倍子乌梅汤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肠息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摘除术 复发 五倍子乌梅汤 肠息肉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凤敏 卢晓敏 胡庆昌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对内镜治疗后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脾虚湿瘀型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中医药治疗组和非中医药治疗对照组。2组均经电子结肠镜下行息肉摘除术,6个月、1年、3年后复查肠镜。[结果]治疗2个月后,...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对内镜治疗后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脾虚湿瘀型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中医药治疗组和非中医药治疗对照组。2组均经电子结肠镜下行息肉摘除术,6个月、1年、3年后复查肠镜。[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总平均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平均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3,P<0.01)。治疗后6个月、1年、3年,治疗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土生金法能有效改善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内镜治疗后的再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复发 培土生金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