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肠道吸收研究方法 被引量:26
1
作者 祝诚诚 何新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22-227,共6页
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特征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吸收研究可以预测影响药物在肠道吸收的机制与因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法(invivo)、在体法(insitu)、体外法(invitro)等。就目前药物小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及... 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特征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吸收研究可以预测影响药物在肠道吸收的机制与因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法(invivo)、在体法(insitu)、体外法(invitro)等。就目前药物小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吸收 在体肠灌流法 外翻肠囊法 Ussing CHAMBER 细胞培养模型法 药物溶出/吸收动态仿生系统法(DDASS)
原文传递
体外肠道细胞模型及其在评价花青素吸收转运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钟浩 徐洁 +2 位作者 陈玲 刘晓凤 关荣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313,共11页
花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多种植物中,目前研究证明花青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取决于生物可及性及生物利用度。诸多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的吸收转运是影响花青素生物利用度的一个关键。基于此背景,肠道细胞吸收模型已被广泛运用... 花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多种植物中,目前研究证明花青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取决于生物可及性及生物利用度。诸多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的吸收转运是影响花青素生物利用度的一个关键。基于此背景,肠道细胞吸收模型已被广泛运用于研究花青素的吸收转运及其机制。本文概述了用于研究功能活性成分吸收转运的肠道模型,并以花青素为代表阐述了其吸收转运机制,特别是基于Caco-2细胞单层模型对其吸收转运的研究,以期为探究食品功能活性成分在肠道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肠道细胞模型 吸收转运 CACO-2细胞
下载PDF
胃癌癌前病变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洪 谢彬 +1 位作者 李海文 刘凤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2-595,共4页
萎缩性胃炎(AG)和肠上皮化生(IM)被定义为胃癌癌前病变(PLGC),目前,关于PLGC的细胞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鹅脱氧胆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诱导人胃黏膜细胞株GES-1转化PLGC细胞模型,及基底... 萎缩性胃炎(AG)和肠上皮化生(IM)被定义为胃癌癌前病变(PLGC),目前,关于PLGC的细胞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鹅脱氧胆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诱导人胃黏膜细胞株GES-1转化PLGC细胞模型,及基底膜诱导Runx3^(-/-)p53^(-/-)胎鼠胃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模型进行了综述。分析4种PLGC细胞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以推动抗CAG或IM的药物及相关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细胞模型 综述
原文传递
动物肠道营养物质吸收的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飞飞 秦贵信 +5 位作者 孙泽威 王涛 于文雅 张琳 孙喆 袁志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5,共5页
肠道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是决定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肠吸收研究方法可以明确肠上皮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部位、吸收效率及吸收机制,并获得营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本文对目前应用... 肠道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是决定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肠吸收研究方法可以明确肠上皮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部位、吸收效率及吸收机制,并获得营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本文对目前应用较多的在体法(血管插管法和小肠灌注法)及体外法(外翻肠囊法、刷状缘膜囊法、尤斯灌流法和体外细胞模型法)进行了综述,为营养物质的吸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养分吸收方法 血插管 小肠灌注 外翻肠囊 体外细胞模型
原文传递
猪苓多糖对胃肠上皮化生细胞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林贞妍 冯小可 +1 位作者 崔国良 魏睦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猪苓多糖对鹅去氧胆酸(CDCA)诱导GES-1细胞株的肠上皮化生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DCA、猪苓多糖对GES-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肠上皮化生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CDC... 目的:探讨猪苓多糖对鹅去氧胆酸(CDCA)诱导GES-1细胞株的肠上皮化生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DCA、猪苓多糖对GES-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肠上皮化生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CDCA诱导后,GES-1细胞的尾型同源盒2(CDX2)、Kruppel样转录因子4(KLF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猪苓多糖干预后可抑制由CDCA诱导的肠上皮化生细胞模型CDX2、KLF4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并促进S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猪苓多糖可通过下调CDX2和KLF4的表达,上调SOX2的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胃黏膜上皮细胞向肠上皮化生转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胃肠上皮化生 猪苓多糖 鹅去氧胆酸 细胞模型
原文传递
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小芬 詹康 +3 位作者 张响英 陶勇 杨晓志 顾文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96,共6页
为研究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调控及其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采用组织块接种来获得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来克隆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学以及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肌间线蛋白和细胞... 为研究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调控及其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采用组织块接种来获得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来克隆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学以及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肌间线蛋白和细胞生长曲线来鉴定山羊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组织块接种能够分离纯化得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至大约10代;2)RT-PCR检测发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不能够表达波形蛋白和肌间线蛋白;3)在正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能够产生细胞角蛋白18绿色荧光。研究发现,培养至第8代的山羊小肠上皮细胞仍然保持着上皮细胞的特征,至10代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质变大,细胞几乎无法增殖,细胞开始凋亡。综上所述,采用组织块接种能够获得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正常传至第10代,可为研究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吸收和调控机理提供细胞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小肠上皮细胞 细胞角蛋白18 波形蛋白 肌间线蛋白 细胞模型
原文传递
F17大肠埃希菌黏附湖羊小肠上皮细胞模型的初步建立
7
作者 王悦 顾亦飞 +2 位作者 邹双霞 王善禾 孙伟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6,95,共6页
为探究F17大肠埃希菌对湖羊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机制,以体外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和F17大肠埃希菌为研究对象,根据黏附后培养过夜的菌落数,调整黏附时间与感染复数(MOI),获取最佳黏附条件,初步建立F17大肠埃希菌黏附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模型... 为探究F17大肠埃希菌对湖羊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机制,以体外培养的小肠上皮细胞和F17大肠埃希菌为研究对象,根据黏附后培养过夜的菌落数,调整黏附时间与感染复数(MOI),获取最佳黏附条件,初步建立F17大肠埃希菌黏附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F17大肠埃希菌黏附后及脂多糖(LPS)诱导后的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β的表达情况来鉴定该模型。结果表明:F17大肠埃希菌黏附3 h与黏附1、2、4 h时,黏附MOI=100∶1与MOI=200∶1、400∶1、500∶1差异显著,即F17大肠埃希菌黏附MOI=100∶1、黏附时间3 h为最佳黏附条件;小肠上皮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随黏附时间、诱导时间发生显著变化;与LPS诱导模型相比, F17大肠埃希菌黏附模型更能模拟细菌黏附细胞的生理状态,说明模型建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7大肠埃希菌 湖羊 小肠上皮细胞 细胞模型 黏附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蒽醌类化合物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翠丽 马江 李会军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57-560,共4页
蒽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但其肝、肾毒性使它的成药性受到很大限制。为了确保含蒽醌类化合物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通过多种体内外实验对蒽醌类化合物的吸收和代谢进行了大量研究。... 蒽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但其肝、肾毒性使它的成药性受到很大限制。为了确保含蒽醌类化合物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通过多种体内外实验对蒽醌类化合物的吸收和代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针对此类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在体肠灌流模型、Caco-2细胞模型、肠道菌群代谢、肝/肠微粒体代谢和血药浓度法等。文章就近5年来应用这些方法对蒽醌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与转运关系、体内外的吸收代谢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 在体肠灌流模型 CACO-2细胞模型 肠道菌群代谢 肠微粒体代谢
原文传递
三种研究药物肠道吸收机制的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芸 徐蓓蕾 +1 位作者 杨新宇 季宇彬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1-13,17,共4页
对于口服类药物,肠吸收是决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在体法和体外法.分析了近几年对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的文献,着重介绍外翻肠囊... 对于口服类药物,肠吸收是决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在体法和体外法.分析了近几年对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的文献,着重介绍外翻肠囊法、在体肠单向灌流法、Caco-2细胞模型法的研究进展,就其各自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吸收 外翻肠囊法 在体肠单向灌流法 Caco-2细胞模型法
下载PDF
鸡肠上皮细胞体外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10
作者 岑明珠 刘宇航 +3 位作者 欧建存 丘婷 郑朝军 张辉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鸡肠上皮细胞作为体内更新最快的细胞,具有消化、吸收、分泌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为肠道疾病、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机制及上皮细胞的凋亡、增殖、分化等研究提供了一套快速可靠的方法,为研究生理、营养、疾病控制及其他... 鸡肠上皮细胞作为体内更新最快的细胞,具有消化、吸收、分泌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为肠道疾病、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机制及上皮细胞的凋亡、增殖、分化等研究提供了一套快速可靠的方法,为研究生理、营养、疾病控制及其他未知因素提供理想模型。本文对营养性添加、非营养性添加和病原微生物在肠上皮细胞中的研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禽业、兽药改良和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细胞 分离培养 体外细胞模型
下载PDF
白术、黄芪、党参促进IEC-6细胞损伤后的快速修复 被引量:39
11
作者 宋厚盼 谢梦洲 +2 位作者 胡志希 黄惠勇 蔡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研究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对体外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快速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ips划痕法建立小肠上皮(IEC-6)细胞迁移模型,首先考察不同的IEC-6细胞接种密度、划痕后修复时间、不同的血清浓度以建立稳定的迁移模型;接着采用表... 目的研究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对体外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快速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ips划痕法建立小肠上皮(IEC-6)细胞迁移模型,首先考察不同的IEC-6细胞接种密度、划痕后修复时间、不同的血清浓度以建立稳定的迁移模型;接着采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阻断剂AG1478对迁移模型进行评价;最后考察三味中药对IEC-6细胞迁移的作用效果。结果 (1)细胞的最佳接种密度为1×105个/m L;(2)宜在划痕后8 h计算细胞迁移率;(3)1%血清浓度为最适宜浓度;(4)EGF明显促进了IEC-6细胞迁移,AG1478明显抑制了细胞迁移;(5)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均可促进IEC-6细胞迁移。结论益气健脾中药可促进胃肠黏膜损伤后的快速修复过程,其机制是否与影响EGFR信号通路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黏膜损伤 IEC-6细胞 细胞迁移模型 表皮生长因子(EGF) 白术 黄芪 党参
下载PDF
从肠吸收屏障网络进行中药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探索 被引量:24
12
作者 谭晓斌 贾晓斌 +2 位作者 陈彦 刘中秋 Hu Ming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0-1524,共5页
口服是中药的主要用药方式,需要克服肠道吸收屏障网络作用,发挥其药效。综述了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对完善这一体系并使之适宜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技术平台。从肠吸... 口服是中药的主要用药方式,需要克服肠道吸收屏障网络作用,发挥其药效。综述了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对完善这一体系并使之适宜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技术平台。从肠吸收屏障网络角度,探讨中药炮制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机制、中药与化学药联合用药对药物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其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为研究中药组分胃肠渗透性,设计现代中药剂型提供依据。从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中药,具有广阔的前景,必将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吸收屏障网络 中药 在体肠灌流模型 CACO-2细胞模型 微粒体模型
原文传递
羊脂油促进淫羊蕾总黄酮吸收转运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杰 孙娥 +1 位作者 谭晓斌 贾晓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39-2444,共6页
目的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促进淫羊藿总黄酮肠吸收转运机制。方法釆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和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对淫羊藿总黄酮自组装形成胶束后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淫羊藿总黄酮中淫羊藿... 目的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促进淫羊藿总黄酮肠吸收转运机制。方法釆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和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对淫羊藿总黄酮自组装形成胶束后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淫羊藿总黄酮中淫羊藿苷成分在4个肠段的吸收具有差异性,其中在空肠段最高。加入羊脂油自组装形成胶束后,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渗透系数显著增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淫羊藿总黄酮中的淫羊藿苷成分吸收渗透系数较小,加入羊脂油自组装形成胶束后吸收渗透系数显著增加,外排比率从4.72下降到了2.3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肠吸收较差,加入羊脂油后可自组装形成胶束,其在肠道的吸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淫羊藿苷 羊脂油 自组装胶束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北豆根中蝙蝠葛碱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转运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德娟 王栋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北豆根中生物碱Dau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测试Dau从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BL端到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反相高效液...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北豆根中生物碱Dau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测试Dau从绒毛面(AP端)到基底面(BL端)、BL端到AP端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偶联紫外检测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Dau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Dau双向转运的Papp在1.0×10-5cm/s数量级,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普萘洛尔的Papp在一个数量级。Dau在25~200mol/L的转运效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Dau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为吸收良好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肠吸收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表观渗透系数
下载PDF
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MDCK细胞系测定美托洛尔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郭荔 李香秀 +4 位作者 何方 刘洋 张瑜娟 黄金虎 王丽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512,共8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完善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渗透性的准确测定方法。[方法]选取高渗透性内参药物美托洛尔,通过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体外过表达鸡P-gp的MDCK-chAbcb1单层细胞模型,探讨pH值(5、6和7)、药物浓度(4、40和... [目的]本试验旨在完善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药渗透性的准确测定方法。[方法]选取高渗透性内参药物美托洛尔,通过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法和体外过表达鸡P-gp的MDCK-chAbcb1单层细胞模型,探讨pH值(5、6和7)、药物浓度(4、40和400μg·mL^(-1))和小肠灌流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美托洛尔渗透性测定的影响,为禽用药物BCS分类中渗透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比较小肠不同部位在各自生理pH值条件下对美托洛尔的有效渗透系数(P_(eff))值时,发现回肠部位测得的P_(eff)最高(P<0.01),分别为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测得的2.2倍和2.3倍;原位灌流试验结果显示,灌流液pH值升高会增强药物在回肠的P_(eff)值,pH7时的P_(eff)值(1.35×10^(-4) cm·s^(-1))显著高于pH5时(0.72×10^(-4) cm·s^(-1)),同样在MDCK细胞中,随着pH值升高,药物渗透系数(P_(app))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采用受pH影响较小的空肠段进行灌流试验探讨不同药物浓度对渗透性测定的影响,发现增加肠灌流液中美托洛尔的浓度会极显著增加其P_(eff)值(P<0.01),4、40和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eff)分别为-0.48×10^(-4)、0.27×10^(-4)和3.04×10^(-4) cm·s^(-1),且在MDCK和MDCK-chAbcb1细胞测定的结果也显示,40和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app)值均显著高于4μg·mL^(-1)的(P<0.05),而40、400μg·mL^(-1)美托洛尔的P_(app)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体内环境的pH值、药物浓度以及小肠灌流部位均可以影响体内外试验模型中药物渗透性测定的结果,故在建立药物渗透性测定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鸡小肠原位单向灌流 MDCK细胞单层模型 渗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