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症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国萍 曹奇 +1 位作者 唐晓军 向玉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颈后路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9月应用经皮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患者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颈后路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9月应用经皮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患者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采用颈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颈椎评分,以及影像测量颈椎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评估临床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9.97±15.14) min,术中出血量(21.32±5.97) ml,住院时间(6.13±1.45) d。随访8~46个月,平均(23.59±9.48)个月,随时间推移,31例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显著减小,而JOA评分显著增高,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及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颈椎手术节段失稳。[结论]经皮颈后路内镜下360°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治疗颈椎椎间孔狭窄症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狭窄症 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术 颈椎后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栋 王珑清 +6 位作者 陈清 赵琦 吴昊 臧祖胜 张耀 宋劭晨 杨立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1458,共8页
目的观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_(5)/C_(6)椎间孔狭... 目的观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CT、颈椎MRI等检查。选择来院体检的191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成人组。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和X线片观测C_(5)/C_(6)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分析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之间、病例组观察侧(狭窄或严重狭窄一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的差异。结果病例组C_(5)/C_(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小于正常成人组[分别为(7.60±1.37)mm、(11.66±1.95)mm、(72.80±22.48)mm2、(5.78±0.9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减小。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狭窄 横径 纵径 横截面积 数字骨科
下载PDF
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栢通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61例,均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法(JOA)...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61例,均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法(JOA)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1 min,术后卧床1 d,未出现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个月,平均时间为4个月,手术前腿痛VAS为(7.0±1.3)分,术后即刻为(2.1±1.1)分,术后3个月(2.1±0.3)分,末次随访(1.9±0.7)分,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1):手术前JOA为(7.3±2.3)分,术后1 d(17.1±3.1)分,术后3个月(20.3±3.1)分,末次随访(21.1±3.2)分,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是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狭窄 老年性 侧路椎间孔镜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椎间孔骨性狭窄7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严小虎 杨红胜 +2 位作者 曹宗瑞 常山 隋瞾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2期180-181,共2页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椎间孔骨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椎间孔骨性狭窄患者行病变侧关节突切除扩大椎间孔+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依据改良Macnab法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椎间孔最小宽度[(7.2±1.5)mm]、椎间孔高度[(16.2&#...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椎间孔骨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椎间孔骨性狭窄患者行病变侧关节突切除扩大椎间孔+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依据改良Macnab法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椎间孔最小宽度[(7.2±1.5)mm]、椎间孔高度[(16.2±1.3)mm]、椎间孔面积[(35.8±6.1)mm^2]均较术前[(5.0±1.2)mm、(10.2±0.9)mm、(23.6±7.6)mm^2]增加(P〈0.05);随访12~36个月,疗效优6例,良1例。结论手术治疗椎间孔骨性狭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狭窄 手术 疼痛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5
作者 行勇刚 田伟 +2 位作者 何达 肖斌 郎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45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单侧单节段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手术治疗的42例资料,其中椎间孔镜组21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单侧单节段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手术治疗的42例资料,其中椎间孔镜组21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TLIF)21例,2组术前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间及同组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差异。结果与TLIF组比较,椎间孔镜组出血量少[(94.3±67.7)ml vs.(371.4±164.8)ml,t=-7.130,P=0.000],住院时间短[(6.2±2.0)d vs.(10.5±2.9)d,t=-5.611,P=0.000],但手术时间长[(161.9±44.5)min vs.(111.7±28.0)min,t=4.375,P=0.000]。2组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TLIF在治疗神经根孔狭窄中均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可能与初期经验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孔成形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腰椎椎间孔狭窄
下载PDF
数字化X射线摄影与多层螺旋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昊 骆伟 +2 位作者 刘亚斌 白琛 李育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2期2066-2069,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椎间孔狭窄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椎正、侧、双斜位DR及MSCT检查,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 目的分析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椎间孔狭窄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椎正、侧、双斜位DR及MSCT检查,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椎间孔狭窄位置、大小及相关参数[C2与C7下终板垂线的夹角(Cobb角)、C2与C7椎体后缘延长线的夹角(Gore角)、颈椎曲率指数(CCI)]。结果 206例患者,在D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时发现200例可见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硬化,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图像能多方向多方位而又立体直观地显示各椎间孔形态特点;DR检查时,仅观察到340个椎间孔狭窄,其中286个(84.12%)位于C4-5、C5-6,而MSCT检查发现变形狭窄的椎间孔540个,其中501个(92.78%)位于C4-5、C5-6、C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检查下前后径、左右径方向角度、中轴线角度及Cobb角、Gore角均大于MSCT检查(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下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与MSCT在退行性椎间孔狭窄中有较好诊断价值,尤其是颈椎MSCT可提供各小关节突改变、各椎间孔形态等方面信息,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多层螺旋CT 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