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前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调查研究及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敏慧 应雅静 刘相坤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CD)及医教结合的干预训练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永康市省属、市属、民办幼儿园各2所,对抽中幼儿园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入园的3~6岁儿童1002例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研究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CD)及医教结合的干预训练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永康市省属、市属、民办幼儿园各2所,对抽中幼儿园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入园的3~6岁儿童1002例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家庭情况、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第二版(MABC-2)、小龄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little DCDQ),分析DCD流行病学特点。同时将DCD阳性儿童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医教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6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本次DCD阳性率为10.38%(104/1002),阳性DCD患者中MABC-2手灵巧度、目标抓握及动静态平衡得分分别为(17.24±1.78)分、(8.98±0.92)分、(23.18±2.49)分,little DCDQ得分(47.23±4.87)分;男童DCD阳性率高于女童,不同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住房面积的家庭儿童DCD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71、8.64、6.05、89.47、56.56,P均<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儿MABC-2评分、little DCD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观察组家长的父母育儿压力量表(PS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t分别=34.37、19.80、9.57、8.06、3.88、2.17,P均<0.05)。结论永康市学龄前儿童DCD发生率高,儿童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住房面积对DCD有明显影响,采用医教结合干预模式可较好改善患儿症状及减轻家长育儿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 调查 医教结合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