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被引量:149
1
作者 杨建昌 朱庆森 +1 位作者 王志琴 郎有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2-88,共7页
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同亚种内品种间杂交稻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导度大,抽穗以后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在抽穗期,亚种间杂种和亚种内杂种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差很小,茎、叶和叶鞘中储存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以... 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同亚种内品种间杂交稻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气孔密度和气孔导度大,抽穗以后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在抽穗期,亚种间杂种和亚种内杂种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差很小,茎、叶和叶鞘中储存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干重颖花比[干重(mg)/颖花(粒)],前者则小于后者。抽穗至成熟,亚种间杂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干重颖花比明显高于亚种内杂种,但前者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均低于后者。对亚种间杂种物质运转率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种 光合特性 物质积累 运转率 杂交水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78
2
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3 位作者 朱庆森 张祖建 郎有忠 王学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82-787,共6页
以多个或具代表性的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结果表明:就总体平均而言,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低于常规籼、粳稻品种,且组合间的变异大;亚种间杂交稻的... 以多个或具代表性的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结果表明:就总体平均而言,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低于常规籼、粳稻品种,且组合间的变异大;亚种间杂交稻的产量源库特征为库容量大,结实期的物质生产优势明显,物质运转率低,光合同化物向经济器官的运转率低是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IAA和ATP含量、ATP酶和淀粉合成酶活性),亚杂组合低于汕优63,物质运转率低的组合(PC311/早献党18)小于物质运转率高的组合(测03/扬稻4号),灌浆初期籽粒库的生理活性低是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和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因素;在抽穗始期喷施低浓度Spm和IAA,可增加籽粒库的活性及其对同化物的调运能力,提高籽粒的充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库活性 籽粒充实度
下载PDF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9
3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共2页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1 99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作为一季中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稻 两优培九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水稻维管束性状及其与籽粒充实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邓启云 马国辉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7-11,共5页
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直观对应调查法研究了籼粳亚种间杂种F_1雏管束性状及其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伸长节间与穗颈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常规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主要与其输导组织的颖花负... 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直观对应调查法研究了籼粳亚种间杂种F_1雏管束性状及其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伸长节间与穗颈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常规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主要与其输导组织的颖花负荷量过重有关。2.籽粒充实度差的亚种间杂交稻穗基部一次枝梗维管束性状优于穗项部,与对照表现一致;但其单个大维管束的韧皮部横切面积穗基部的远小于穗顶部。3.亚种间杂交稻伸长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目,上部<下部,与品种问杂交稻相同但与常规稻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维管束性状 籽粒充实度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水稻灌浆特性的调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仁胜 陶龙兴 +1 位作者 俞美玉 王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In pot experiments of inter-subspecific rice hybrid Shanyou 413, higher level of IAA in rice plants, through IAA solution injected to the boot of the rice plant at booting stage,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average weigh... In pot experiments of inter-subspecific rice hybrid Shanyou 413, higher level of IAA in rice plants, through IAA solution injected to the boot of the rice plant at booting stage,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average weight and seed-setting of the superior grains located on the distal part of the panicle, nevertheles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filling of the inferior grains positioning on the secondary branches, which resulted in a longer "quiescent spell"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inferior grain filling and slower rate of the ovary expansion of the inferior grains. Consequently, the average weight and seed-setting of the inferior grains in treated plants was reduced to a large extent. Moreover, application of IAA to plants before heading promoted the abortion of the inferior florets. After heading, 3 top primary branches were clipped off and 20 μL lanoline, containing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IAA 0, 10 , 20, 30 and 40 ng/μL, were smeared onto the apex of the panicle ax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lipping and only lanoline smeared decreased unfilled and partially-filled grain (UPG) percentage of the inferior grains on the secondary branches of the 3 base primary branches from 47. 7 % of check to 8. 2%. However, when the clipping and IAA applied, the UPG percentage was nearly restored to the level of check except the highest IAA quantity used, which indicated that as the influence on the filling of the inferior grains was concerned, IAA was able to substitute for the superior grains. It is deduced that the superior grains inhibit the filling of the inferior grains by the "apex dominance". When the inhibition occurs, the inferior grain filling can not be improved though the assimilate supply is quite rich. In field yield test of 1993-1994, uniconazole was proved to increase yield of intersubspecific rice hybrid Xieyou 413 and Shanyou 413 in advantage of above 10% to check, by ameliroating the filling of the inferior grains and resulted higher seed-setting. The possibility for fulfillment of the highest yieldingp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水稻 水稻 灌浆特性
下载PDF
播期对亚种间杂交稻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吴岳轩 吴振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利用“网袋法”(the mesh beg method)研究亚种间杂交稻 PE037×02428(PE)和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S63)在不同播期下的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结果表明:在根系干物质累积、根系生理活性和穗粒性状上PE较S63具有杂种优势,但这... 利用“网袋法”(the mesh beg method)研究亚种间杂交稻 PE037×02428(PE)和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S63)在不同播期下的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结果表明:在根系干物质累积、根系生理活性和穗粒性状上PE较S63具有杂种优势,但这些优势最终未能转化成产量优势,主要是因为PE籽粒充实度不高所致。播期对根系形态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不同:5/1O和5/4(月/日)播期有利于根系形态发育但根系生理活性较低,且后期衰退严重,其结实率和产量最低;而6/10和6/11播期有利于根系生理活性的提高,结实率和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生育后期PE根系氧化力和SOD活性下降百分率与20cm土层内的平均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933~0.972),而与产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955~-0.999)。PE根系干物质累积优势对产量是一个负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种期 亚种间杂交 形态发育 生理活性
下载PDF
籼粳交稻米胶稠度的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汤圣祥 张云康 +1 位作者 余汉勇 王磊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7-200,共4页
采用胶稠度单籽粒分析法,对32设计的5个籼粳交组合,每组合9个同期收获的遗传群体(P1.P2,F1,F1’,F2,B1,B1’,B2,B2’)的稻米胶调度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籼粳稻米的胶稠度受到主效基因和若干微... 采用胶稠度单籽粒分析法,对32设计的5个籼粳交组合,每组合9个同期收获的遗传群体(P1.P2,F1,F1’,F2,B1,B1’,B2,B2’)的稻米胶调度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籼粳稻米的胶稠度受到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的控制,主效基因为复等位基因,硬对中等或软,中等对软胶稠度表现显性。胶稠度具有质量-数量遗传特性,适合3N胚乳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稠度 遗传 籼稻 粳稻 杂交水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8
作者 陶爱林 周文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对近几年两系法和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亚种间杂交稻发展的光辉前景。文章认为,F1低结实率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向两系或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广亲和不育系;同时,选择合适的广亲和亲本... 对近几年两系法和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亚种间杂交稻发展的光辉前景。文章认为,F1低结实率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向两系或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广亲和不育系;同时,选择合适的广亲和亲本,可以大大提高亚种间组合的籽粒充实度;选择弱感光性的亲本,可以解决生育期超亲问题,进而有助于植株偏高问题的解决;理想株形育种在等位半矮秆基因的导入,对亲本株形及源流库特性等的选择,及对米质均优、粒形相近亲本的选择等问题上的具体运作,可致F1株高适中,籽粒充实度提高,米质分离现象减弱。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等学科的协作攻关,将推动亚种间杂交稻由试验向生产更大规模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水稻 籼稻 粳稻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荣改 孟祥祯 +3 位作者 王玉珍 冯瑞光 孟令启 宁文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水稻 干物质积累 干物间转换 籽粒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积累与运转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5,共5页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4C)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在茎鞘中的较多。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与籽粒中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酶活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 物质积累 运转率 水稻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稳定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20
11
作者 吕川根 宗寿余 +3 位作者 赵凌 王才林 孙永华 邹江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分析了 1999~ 2 0 0 0年中国南方稻区 19个区域试验点和 5个生产试验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和产量。与汕优 63相比 ,两优培九结实率要低 4 3~ 7 5个百分点 ,但变异系数相近 ;产量水平及其变异系数则相近。在南京 (3 2°3′N ,118... 分析了 1999~ 2 0 0 0年中国南方稻区 19个区域试验点和 5个生产试验点两优培九的结实率和产量。与汕优 63相比 ,两优培九结实率要低 4 3~ 7 5个百分点 ,但变异系数相近 ;产量水平及其变异系数则相近。在南京 (3 2°3′N ,118°48′E) 5月5~ 2 5日播种 ,两优培九在 9月 4日之前齐穗 ,结实率为 75%~ 90 % ,产量在 1kg/m2 以上 ;播种期推迟至 6月 14~ 15日 ,出穗期将延迟至 9月 17~ 2 1日 ,结实率比适宜播期的结实率低 10~ 15个百分点。开花受精期 5d日均温平均值在 13 7~ 2 8 5℃范围内 ,温度每增加 1℃ ,受精率提高 1 9%~ 10 7%。花粉育性与始花前 5d日均温平均值呈极显著的二次多项式相关。抽穗期适宜日均温 (受精率≥ 90 % )和安全日均温 (受精率≥ 75% )分别为 2 6 5℃和 2 2 9℃。结果显示 ,北纬 3 4°以南地区为两优培九适宜种植区 ,宜将开花期安排在日均温为 2 6~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稻 结实率 稳定性 温度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颖花受精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1 位作者 胡凝 姚克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6-1032,共7页
分析了籼粳杂种、中间型杂种、籼稻和粳稻4种类型水稻15个品种2年分期播种的观测结果,结合对应的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温湿度等气象因子对亚种间杂交稻受精率的影响规律,证实了亚种间杂交稻的受精率及其稳定性一般低于籼稻和粳稻.在温度... 分析了籼粳杂种、中间型杂种、籼稻和粳稻4种类型水稻15个品种2年分期播种的观测结果,结合对应的逐日气象资料,探讨了温湿度等气象因子对亚种间杂交稻受精率的影响规律,证实了亚种间杂交稻的受精率及其稳定性一般低于籼稻和粳稻.在温度、湿度、日照的11项气象因子中,探明温度是影响受精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且以盛花前后5~7d的日均温影响最大.建立了4种水稻受精率-温度拟合模型,计算出亚种间杂交稻的受精最适温度和安全温度分别为28.2~29.3和23.4~24.3℃,比籼稻和粳稻的平均值分别高2.2和1.5℃.用旬平均气温24~25℃作为亚种间杂交稻的安全齐穗期温度指标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的安全齐穗期在华南双季稻区为9月下旬~10月上旬,长江中下游稻区提前至9月上旬,江淮一季稻区则在8月下旬~9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受精 温度 模型
下载PDF
氮肥对亚种间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营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霍中洋 张洪程 +3 位作者 王秀芹 戴其根 许轲 叶全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23-22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0kg/hm2、100kg/hm2、200kg/hm2、300kg/hm2)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0kg/hm2、100kg/hm2、200kg/hm2、300kg/hm2)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在1hm2施200kg氮时最高,高氮处理(1hm2施300kg氮)时反而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优培九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均高于汕优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亚种间杂交水稻 “两优培九” 产量 营养水平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荣改 孟令启 +1 位作者 冯瑞光 宁文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0,共5页
以 5个粳型不育系和 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 ,按 p×q交配模式配制 2 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进行了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子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 ,充实度以穗的上位、中位和下位依次递减 ;子粒充实度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 以 5个粳型不育系和 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 ,按 p×q交配模式配制 2 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进行了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子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 ,充实度以穗的上位、中位和下位依次递减 ;子粒充实度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其广义遗传力在 0 82以上 ,以加性效应为主 ;子粒充实度与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 ,饱粒数、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稻 子粒充实度 遗传
下载PDF
水稻籼粳成分判定及亚杂组合结实率稳定性与亲本亲缘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立云 熊炜 +6 位作者 阳菊华 肖应辉 刘国华 唐文邦 孙传清 陈亮 朱作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探明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与其父母本遗传差异的关系 ,以两个品种间杂交组合为对照 ,选取遗传差距有异的亚种间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 ,于结实敏感期进行了不同温度处理 .以杂交组合及亲本结实率与结实敏感期日平均气温的回归方程的... 为探明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稳定性与其父母本遗传差异的关系 ,以两个品种间杂交组合为对照 ,选取遗传差距有异的亚种间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 ,于结实敏感期进行了不同温度处理 .以杂交组合及亲本结实率与结实敏感期日平均气温的回归方程的斜率估算结实率稳定度 ,通过程氏指数法与 DNA分子标记法对亲本籼粳成分进行了判定 .对结实率稳定性与父母本亲缘关系的研究表明 ,亚种间杂交稻的结实率稳定性与其父母本亲缘关系远近呈显著负相关 ,但发现 810 S/6 30 2 0结实率稳定性好这一特例 ,暗示结实率高度稳定的亚杂组合可能与其双亲中均具有籼粳成分有关 .此外 ,用程氏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亲本的籼粳成分进行判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成分判定 亚杂间杂交稻 结实率稳定性 亲本 亲缘关系 遗传差异
下载PDF
亚种间杂交稻不同冠层叶形组合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18
16
作者 姜元华 张洪程 +7 位作者 韦还和 赵可 许俊伟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13-2325,共13页
【目的】旨在明确稻麦两熟制地区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不同冠层叶形组合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方法】2011—2012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常熟、扬州)选用甬优系列冠叶适中型组合A26/F9250、A16/F9250、甬优1... 【目的】旨在明确稻麦两熟制地区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不同冠层叶形组合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方法】2011—2012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常熟、扬州)选用甬优系列冠叶适中型组合A26/F9250、A16/F9250、甬优12、甬优13与冠叶过长型组合A43/F8585、A41/F8585、甬优15、甬优11为试验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二者产量构成因素特征、茎鞘物质积累与转运机制、叶片光合特性和强、弱势粒灌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年、两点的试验均表明,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冠叶适中型产量明显高于冠叶过长型组合,2011年常熟、2011年扬州、2012年常熟和2012年扬州冠叶适中型组合实际产量分别达11.62、11.98、12.51、和12.30 t·hm-2,较冠叶过长型组合分别增产8.85%、9.75%、9.60%和10.26%。与冠叶过长型组合相比,冠叶适中型组合有效穗数略多,每穗粒数明显多,群体颖花量大、饱粒千粒重小,最大库容重与冠叶过长型组合相当,但籽粒充实度明显高,说明冠叶适中型组合较冠叶过长型组合增产的主要原因为籽粒充实度的提高。(2)冠叶适中型组合抽穗期单茎茎鞘重、乳熟期单茎茎鞘重、抽穗至成熟期的茎鞘表观输出量、表观输出率和表观转运率低于冠叶过长型组合,但成熟期单茎茎鞘重、抽穗至乳熟期的最大输出量、最大输出率、最大转运率均高于冠叶过长型组合。说明冠叶适中型组合在结实期具有合理的茎鞘物质转运机制。(3)与冠叶特长型组合相比,冠叶适中型组合叶面积指数抽穗期稍低,乳熟期相当,成熟期明显高;净光合速率在抽穗期和乳熟期相当,在成熟期明显高;光合势在抽穗期至乳熟期相当,乳熟至成熟期明显高;叶面积衰减率和净光合速率衰减率在抽穗至乳熟期以及乳熟至成熟期均明显高。说明冠叶适中型组合结实后期光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冠叶适中型 冠叶过长型 产量 机理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庄宝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品种 产量形成 生理特性 干物质积累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籽粒充实率
下载PDF
对亚种间杂交水稻广亲和系选育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顾铭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37,共4页
对广亲和系的亲和谱和亲和力,亚种间杂种的育性稳定性和优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广亲和系在亚种间杂交稻上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 广亲和系 亚种间 杂交水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伟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2,共3页
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适... 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保证有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适当兼顾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 单季晚稻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运用程氏指数法对恢复系宜恢3551籼粳属性的鉴别 被引量:8
20
作者 包灵丰 林刚 +4 位作者 赵德明 李云武 杨丛金 江青山 贺兵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54,58,共3页
运用程氏指数法 ,从稃毛、酚反应、第 1穗节与第 2穗节间的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粒形等 6项指标对宜恢 3551(YR3551)的籼粳属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YR3551总评分为 15.6分 ,属于偏粳型水稻 ;进而确定了强优势杂交组合冈优
关键词 程氏指数法 宜恢3551 籼梗属性 亚种间杂交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