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伍德布里奇《历史的目的》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1
作者 叶建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3-51,85,共10页
伍德布里奇为近代美国知名的哲学家,与胡适、罗家伦等中国留美学生有过交往,并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哲学思想。但是,伍德布里奇对中国史学界产生的影响不止于此。他的史学理论著述《历史的目的》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对近代史学理论的建... 伍德布里奇为近代美国知名的哲学家,与胡适、罗家伦等中国留美学生有过交往,并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哲学思想。但是,伍德布里奇对中国史学界产生的影响不止于此。他的史学理论著述《历史的目的》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对近代史学理论的建构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何炳松、陈训慈、缪凤林等学者视该书为西方新史学思潮的重要成果,在不同程度上译介了该书的内容。但是,对该书进行较全面的借鉴和吸收的学者却是李大钊,其《史学要论》等史学理论著述,在伍德布里奇“历史真实”及“历史解释”等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解喻思想,并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德布里奇 《历史的目的》 哲学史观 李大钊 活的历史 解喻思想
下载PDF
我国译史发端界说--中国翻译释意思想起源的寻迹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思田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3,共6页
论文以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主旨为观照,在借鉴国内学界相关成果基础上,试图对我国译史发端作出界分与界说,以在注入历史思考过程中寻觅中国释意翻译与思想起源的踪迹,从而开启中西译理融合研究的途程。
关键词 中国译史 发端界说 释意思想溯源
原文传递
新乡贤治理:“枫桥经验”的一个阐释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裘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4-31,共8页
在"枫桥经验"的转型和升级中,新乡贤治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时期以来,"枫桥经验"以新乡贤治理为内核,在弘扬新乡贤文化、提炼新乡贤精神、扶植新乡贤组织、创建新乡贤活动平台和规范机制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创... 在"枫桥经验"的转型和升级中,新乡贤治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时期以来,"枫桥经验"以新乡贤治理为内核,在弘扬新乡贤文化、提炼新乡贤精神、扶植新乡贤组织、创建新乡贤活动平台和规范机制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创造性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形势下,为进一步发挥新乡贤治理的作用,推动"枫桥经验"的内源性发展,应努力构建新乡贤引领下德法并举的治理机制,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社会的自主性紧密结合起来,将新乡贤的引领作用与民众的主体作用有机融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治理 “枫桥经验”阐释视角 推进思路
下载PDF
中国口译教学4.0:Practeasearcher模式 被引量:26
4
作者 卢信朝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7,94,共8页
近年来,我国口译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等硬实力显著改善,但教师素质、教学流程与方法、教学材料等软实力则改善不明显。本文借鉴Anderson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基于国内外主流口译教学理念,提出口译教学的Practeasearc... 近年来,我国口译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等硬实力显著改善,但教师素质、教学流程与方法、教学材料等软实力则改善不明显。本文借鉴Anderson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基于国内外主流口译教学理念,提出口译教学的Practeasearcher模式,以实践、理论与教学三栖型口译教师——Practeasearcher为突破口,带动口译教学流程、方法和材料的改进,开启口译教学4.0时代,提升口译教学软实力、内涵与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专业性口译人才的口译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教学模式 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 Practeasearcher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刑法解释的应有观念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立众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0,172,共18页
妥当的刑法解释离不开良好的刑法解释观念的指导。尊重现行刑法,以努力解释刑法为己任,而不随意批判刑法;明确解释的方向,并坚定地按照所选择的解释方向解释刑法;注意贯彻刑法基本原则,使解释结论与刑法基本原则相符合;应当兼顾条文的... 妥当的刑法解释离不开良好的刑法解释观念的指导。尊重现行刑法,以努力解释刑法为己任,而不随意批判刑法;明确解释的方向,并坚定地按照所选择的解释方向解释刑法;注意贯彻刑法基本原则,使解释结论与刑法基本原则相符合;应当兼顾条文的文义与条文的实质,追求妥当解释论。这些都是解释刑法时应有的基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观念 解释态度 解释方向 妥当解释论
原文传递
以禅解庄——林希逸《庄子口义》对《庄子》的阐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他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作为儒学阵营中的一位理学家,他阐释《庄子》除了以儒解庄的特点外,又一个突出特色是以禅解庄。林希逸以禅解庄是在宋代佛教儒学化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学术背景下进行的,他...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他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作为儒学阵营中的一位理学家,他阐释《庄子》除了以儒解庄的特点外,又一个突出特色是以禅解庄。林希逸以禅解庄是在宋代佛教儒学化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学术背景下进行的,他别具慧眼地找到了庄子与禅的契合点,使读者从这一角度,对《庄子》有更深的理解与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希逸 《庄子口义》 以禅解庄 思想背景
下载PD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in Light of Chinese Thought Patterns
7
作者 崔蓓 翟娜 李瑞超 《科技视界》 2014年第32期210-210,212,共2页
As most interpreters in China are native speakers of Chinese,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deep-rooted Chinese thinking patters lead to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which is shown in both lexical and syntac... As most interpreters in China are native speakers of Chinese,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deep-rooted Chinese thinking patters lead to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which is shown in both lexical and syntactical levels.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problems appeared i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ajor phenomena of Chinglish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Chinese thought patterns and proposes coping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英语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