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融入差异:代际数字鸿沟的反思与测量——基于CGSS 2017数据的探索性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翠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57-67,共11页
代际数字鸿沟是现代化、数字化与老龄化进程的产物,是数字社会中代沟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隐喻概念,将人类生命历程中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有机关联起来,蕴含着对数字社会分层的批判性分析,彰显了代际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是数字赋能与数字索... 代际数字鸿沟是现代化、数字化与老龄化进程的产物,是数字社会中代沟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隐喻概念,将人类生命历程中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有机关联起来,蕴含着对数字社会分层的批判性分析,彰显了代际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是数字赋能与数字索权之间张力关系的写照,为理解分析数字社会的代际关系提供了强大的解释效力。但它漠视“代”的复杂性和相对性问题,暗含代际冲突不可调和的先验观念,不断强化着“老年人是落伍者”的刻板印象,使其陷入了“锚定陷阱”,消蚀着其对复杂社会现实的分析潜力。随着银发网民群体的崛起,需要有新的概念替换数字代沟,担负起解读数字社会的年龄分层与数字分层问题的重担。“数字化融入差异”的诠释包裹比数字代沟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其中差异对鸿沟的涵摄性、融入对撕裂的修正性、差异振幅值的波动性等,驱散了鸿沟隐喻的二元对立意味,祛除了代沟中的年龄歧视倾向,为理解不同群体的数字化生活状况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借用需求层次理论对数字化融入概念进行操作化,利用CGSS 2017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年龄群体数字化融入的差异,最终科学地验证了数字代沟的存在,也发现了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代内数字鸿沟”问题,这些都展现了数字化融入概念的学理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化融入 诠释包裹 锚定陷阱 需求层次
下载PDF
网络新媒体报道中的情感动员——以四川木里火灾报道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白淑英 王丽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5,共8页
在报道内容中融入情感因素已成为新媒体报道的重要趋势。以甘姆森的诠释包裹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四川木里森林火灾为案例,对新媒体报道中的情感动员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网络媒体从基础情感和复杂情感两个层面呈现事件内容,并采用情感... 在报道内容中融入情感因素已成为新媒体报道的重要趋势。以甘姆森的诠释包裹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四川木里森林火灾为案例,对新媒体报道中的情感动员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网络媒体从基础情感和复杂情感两个层面呈现事件内容,并采用情感动员策略调动受众的情感。具体表现为:在隐喻框架中运用共享文化符号诱发情感生成;运用范例框架建构“英雄主义”语境持续情感热度;在标语框架中设置“集体哀悼”和“集体祈愿”的情感仪式;在叙述话语中挖掘“亲密关系”和“社会关怀”的情感叙事。新媒体报道中情感框架运用的走向,提醒主流媒体要遵循新媒体运作规律,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诠释包裹 情感动员 情感类型 情感策略
下载PDF
框架理论视角下国家形象的媒体话语建构研究——以“中美贸易战”报道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立华 童可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3期39-49,共11页
“诠释包裹”(interpretive package)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将话语研究(框架装置)与新闻结构(推理装置)结合起来,为新闻话语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分析模式。本文以中国主流媒体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为语料,以诠释包裹为分... “诠释包裹”(interpretive package)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将话语研究(框架装置)与新闻结构(推理装置)结合起来,为新闻话语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分析模式。本文以中国主流媒体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为语料,以诠释包裹为分析框架,具体讨论中国主流媒体在“中美贸易战”话语中国家形象的自塑和它塑过程。研究发现,中国主流媒体在自我呈现上塑造了“遵守道义的受害者和抵抗侵犯的自卫者”、“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以及“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者”形象,而在“他者”呈现上,则凸显了“践踏规则的危机制造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研究 诠释包裹 国家形象 中美贸易战
下载PDF
中外媒体“双减”报道中的中国教育形象:语义网络与诠释包裹的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蕾 刘沫彤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采集35家中外媒体的119篇“双减”报道,以语义网络法和诠释包裹为路径,研究中外媒体通过何种议题及话语策略建构出哪类我国教育形象。研究表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建构出“改革者”“守护者”“建设者”的教育形象,东方国家媒体建构... 本文采集35家中外媒体的119篇“双减”报道,以语义网络法和诠释包裹为路径,研究中外媒体通过何种议题及话语策略建构出哪类我国教育形象。研究表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建构出“改革者”“守护者”“建设者”的教育形象,东方国家媒体建构出“受限者”和“限制者”的形象,西方国家媒体建构出“取缔者”和“施压者”的形象。从建构逻辑看,我国对外传播可以从文化融通方面设置增加沟通效果的议程,面对形象建构差异较大的问题,我国媒体可通过首发议程,提升议程独立性,增强新闻对话协商功能,开拓共通意义空间等方法加以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报道 中国教育形象 语义网络分析 诠释包裹
原文传递
日本媒体建构的Z世代媒介形象初探——以诠释包裹理论为分析路径
5
作者 廖荣成 魏然 《新闻知识》 2023年第4期73-79,95,共8页
本文立足诠释包裹理论框架,采用质性话语分析的手法分析了《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所建构的Z世代媒介形象及其建构特色。分析发现,上述报纸将Z世代建构为“关心社会问题”“年少有为”“亲近互联网”“崭新价值观”... 本文立足诠释包裹理论框架,采用质性话语分析的手法分析了《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所建构的Z世代媒介形象及其建构特色。分析发现,上述报纸将Z世代建构为“关心社会问题”“年少有为”“亲近互联网”“崭新价值观”和“消费生力军”共5种形象。在论述特色上,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刻画”“客观性权威性佐证”和“正面典型突出塑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媒体在进行Z世代及青少年宣传教育方面能获得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日本媒体 媒介形象 诠释包裹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环境新闻的话语修辞: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为基准点的三角对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淳 张玉川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1-64,118,119,共16页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环境议题的报道框架存在差异已是共识,但更为重要的是究竟何者更接近真实环境状况。《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国家环境监测网的数据为主,是反映中国年度环境状况的公开报告,相对接近环境真实状况。本文以2014—2018年...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环境议题的报道框架存在差异已是共识,但更为重要的是究竟何者更接近真实环境状况。《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国家环境监测网的数据为主,是反映中国年度环境状况的公开报告,相对接近环境真实状况。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为基准点,以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成立)至201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与澎湃新闻的环境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利用Ibarra和Kitsuse提出的四个话语修辞维度归纳了两家媒体关于环境议题的五种"诠释包裹"。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与现实环境状况重合率较高,即"事实再现";澎湃新闻覆盖面低,侧重于热点的追踪报道,即"热点追逐"。基于新媒体在环境报道中的特点,传统媒体注重公众话语、拓展传播渠道、重视科学认称等有助于实现环境传播的媒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新闻 话语修辞 “诠释包裹”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媒体内地新闻报道的框架建构分析——以甘姆森的“诠释包裹”为路径
7
作者 毕昆 田丽 《台湾研究》 2024年第4期79-89,共11页
台湾地区媒体对内地的新闻报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台湾地区民众对内地的认知认同和情感态度,并不可避免地对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诠释包裹”框架理论为路径,以覆盖全台湾地区的13家媒体为研究对象,发现媒... 台湾地区媒体对内地的新闻报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台湾地区民众对内地的认知认同和情感态度,并不可避免地对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诠释包裹”框架理论为路径,以覆盖全台湾地区的13家媒体为研究对象,发现媒体的所有权、媒介类型和态度立场是影响台湾地区媒体内地新闻报道的议题偏好和信源使用的重要变量(n=1145)。同时,台湾地区媒体的内地报道构建了“事实呈现”“政策评论”“惠通融合”“贸易竞争”“文化繁荣”“文艺交流”“良治安邦”和“社会危机”8个新闻框架。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党派竞争、商业化和多元价值观等要素对新闻框架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海峡两岸新闻交流效果、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认同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媒体 新闻框架 诠释包裹理论
原文传递
FDA对全身用抗菌药说明书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管理的新举措——互联网+STIC
8
作者 孙昱 萧惠来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210-1214,共5页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建立了抗菌药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STIC)网页,同时规定药品说明书不再列出STIC相关资料,而改为告知查询该网页,从而加速STIC信息传递,促进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为此,FDA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全身用抗菌和抗... 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建立了抗菌药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STIC)网页,同时规定药品说明书不再列出STIC相关资料,而改为告知查询该网页,从而加速STIC信息传递,促进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为此,FDA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全身用抗菌和抗真菌药物:NDAs和ANDAs说明书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以期我国早日实施这种高效的互联网+STIC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抗菌药 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 药品说明书 指导原则 互联网+STIC
原文传递
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新兴国家传播的实证分析(2013—2023)——基于甘姆森诠释包裹理论
9
作者 何国平 李婉楹 +1 位作者 何燕 汪良玉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2013-2023),作为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中医药文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广泛传播。以俄罗斯、印度、南非三个既是金砖国家、又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全球南方新兴国家为案例,以甘姆森诠释包裹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2013-2023),作为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中医药文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广泛传播。以俄罗斯、印度、南非三个既是金砖国家、又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全球南方新兴国家为案例,以甘姆森诠释包裹为理论框架、以这三个国家十年间中医药文化报道为样本进行基于内容分析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印度对社会背景和政府归因更聚焦、俄罗斯对中医药评估和后果与影响较为关注、南非重点强调生态背景和中医药归因;三国媒体中医药文化报道装置主要采用描述装置和论据装置,隐喻和短语较少;历时看,屠呦呦获诺奖(2015年)引发印度对本国医学发展的省思,激发俄罗斯对中华传统医学更大兴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关于中医药文化的讨论更为广泛多元,舆论出现两极分化;三国媒体中医药文化报道的框架装置和推理装置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一带一路”沿线 新兴国家 国际传播 诠释包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