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解释”的概念厘定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坤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7,192,共17页
在法律解释的概念与性质问题上,法学界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仍存在许多分歧。为了能给深入研究法律解释的原则、立场与方法提供清晰的概念框架,我们需要进一步厘定法律解释的概念、明确法律解释活动的性质。通过梳理已有的界定... 在法律解释的概念与性质问题上,法学界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仍存在许多分歧。为了能给深入研究法律解释的原则、立场与方法提供清晰的概念框架,我们需要进一步厘定法律解释的概念、明确法律解释活动的性质。通过梳理已有的界定方案、总结共识并对其中存在的分歧进行细致分析,可以明确:法律解释是一种自觉活动,它既不是发生在所有的理解过程中,也不是仅发生在语言惯习无法提供明确的意义时,而是发生在自发理解存在问题时;法律解释是一种解疑活动,它仅发生在部分法律适用过程中,解决与法律文本意义相关的疑难;法律解释是一种规范性活动,而不是揭示某种特定意义的描述性活动,易言之,法律解释并不内在地和任何解释立场相关,我们可以通过某种规范性论证来支持或反对某种解释立场,但不能通过概念界定的方式预先规定或排除某种解释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律文本 法律意义 语言惯习 规范性活动
原文传递
刑法规范适用中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目的解释的展开 被引量:5
2
作者 石聚航 秦靓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3,共8页
刑法规范在适用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刑法文义的多重性、文义解释的瑕疵以及法律漏洞等现实问题,文义解释并不总能合理地解决疑难案件。刑法规范的具体应用是裁判者基于各种利益而进行的目的性建构,解释活动并非不折不扣地完全地按照罪刑... 刑法规范在适用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刑法文义的多重性、文义解释的瑕疵以及法律漏洞等现实问题,文义解释并不总能合理地解决疑难案件。刑法规范的具体应用是裁判者基于各种利益而进行的目的性建构,解释活动并非不折不扣地完全地按照罪刑法定原则进行严格解释。刑法解释是一种目的性的论证,裁判者对规范的理解是实质性的知识建构,以此来弥补刑法规范适用中的困境。在裁判者建构刑法规范的过程中,目的解释是实质判断常用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规范 困境 目的解释 文义解释
下载PDF
“阐释的边界”与阐释的文本之维
3
作者 庞弘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2,共9页
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20世纪以来,文本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了阐释边界建构中具有奠基性的维度。作为语言文字的造物,文本为阐释提供了真切可感的目标和路径,有助于跨越相对主义的藩篱,对意义的客观性、... 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20世纪以来,文本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了阐释边界建构中具有奠基性的维度。作为语言文字的造物,文本为阐释提供了真切可感的目标和路径,有助于跨越相对主义的藩篱,对意义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确定性加以重建。在理论中心的背景下,对文本的诉求将促使人文学者摆脱观念先行的虚妄状态,获得来自文本经验的佐证与支撑。当然,对文本的执着蕴含着阐释的独断论倾向,而文本的中性特征又很容易造成不同阐释话语的冲突。因此,如何以文本为契机,使文学阐释中的诸要素形成良性对话与动态平衡,将会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的边界 文本 意义 确定性 文本中心论
下载PDF
受众与新闻作品之间的“意义”互动——从媒介文化理论角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旭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可接触的媒介形式多元化,新闻媒体的内容定位成为核心竞争力;为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保持互动状态,新闻作品中的意义生产和解读成为关键。约翰·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在研究媒介、社会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可接触的媒介形式多元化,新闻媒体的内容定位成为核心竞争力;为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保持互动状态,新闻作品中的意义生产和解读成为关键。约翰·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在研究媒介、社会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受众与新闻作品之间的互动方式和解读路径方面提供新的分析框架和范式。从媒介文化理论出发可以看出,新闻作品不仅蕴含媒介文本创造时的原始意义,还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文本意义;尤其是受众通过接触新闻作品来理解媒介文本的意义,继而从自身角度出发加工制造文本意义并将它解读出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理论 受众解读 文本意义
下载PDF
有效性要求视域下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新论
5
作者 宋冬梅 陈锐思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44-148,共5页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性要求是一种语用规范,它根植于哈贝马斯主体间性交往哲学范式意识,使社会在人与人之间言语交往行为的有效沟通互动中达成理解和共识。本文首先实例论证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怎样体...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性要求是一种语用规范,它根植于哈贝马斯主体间性交往哲学范式意识,使社会在人与人之间言语交往行为的有效沟通互动中达成理解和共识。本文首先实例论证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怎样体现主体间性;其次充分探索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如何把握语用规范,深入阐释文本意蕴,从而深化有效性要求视域下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要求 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 主体间性体现 文本意蕴阐释
下载PDF
文本·诠释·意义
6
作者 郭春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诠释一词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所指涉的乃是关于文本的理解等问题。然而,对于"诠释究竟是否意在还原作者本意?"这一问题历来却聚讼纷纭。如果从文本、诠释与意义的逻辑关系此一进路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诠释活动... 诠释一词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所指涉的乃是关于文本的理解等问题。然而,对于"诠释究竟是否意在还原作者本意?"这一问题历来却聚讼纷纭。如果从文本、诠释与意义的逻辑关系此一进路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诠释活动并非是以还原作者本意为目的,而是不同的诠释者在面临其所涉境遇时,基于各自不同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启文本意蕴的过程。这种开启的过程既是丰富文本本身的过程,也是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 文本 意义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看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朝忠 卢庆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0-144,共5页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以深人还得归因于近年来诠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等学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出发,结合翻译活动中"意...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以深人还得归因于近年来诠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等学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出发,结合翻译活动中"意义的理解与输出",即翻译这项活动的两个方面来阐述译者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意义观 意义的理解与输出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