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型学视野下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邹阳 何玮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2期68-70,共3页
以建筑类型学为红线探索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新模式,将相关理论及课题成果构建"原型解读""实践重构""大建筑整合与拓展"三大版块,运用于建筑学专业低中高年级相关课程教学中,形成循序渐进的整体教学体系... 以建筑类型学为红线探索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新模式,将相关理论及课题成果构建"原型解读""实践重构""大建筑整合与拓展"三大版块,运用于建筑学专业低中高年级相关课程教学中,形成循序渐进的整体教学体系。新模式经教学实践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原型解读 实践重构 大建筑整合与拓展
下载PDF
从“次原型”词看口译中的原型范畴
2
作者 李玲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42-143,共2页
原型理论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由Rosch(罗茨)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原型是一个范畴的典型代表,其他成员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足,该理论现已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之中。下文将从原型理论的角度,试探析在口译活动中,口译员如何采... 原型理论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由Rosch(罗茨)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原型是一个范畴的典型代表,其他成员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足,该理论现已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之中。下文将从原型理论的角度,试探析在口译活动中,口译员如何采取"次原型"词策略,来实现在原型范畴脱口而出之际的"自我更正",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理论 范畴 口译 次原型
下载PDF
范畴理论与刑法解释立场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政勋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7,共12页
根据认知语言学、家族相似性原理,刑法范畴不是特征范畴,而是以典型原型为核心事实所建立起来的原型范畴。所以,刑法范畴都有明确的核心和不明确的边缘,无法用共同的语义特征来描述内部所有成员。在进行刑法解释、考察差的样本是否归属... 根据认知语言学、家族相似性原理,刑法范畴不是特征范畴,而是以典型原型为核心事实所建立起来的原型范畴。所以,刑法范畴都有明确的核心和不明确的边缘,无法用共同的语义特征来描述内部所有成员。在进行刑法解释、考察差的样本是否归属于某刑法范畴时,必须将该样本和典型原型进行实质性的对比,根据其相似度确定其是否属于该范畴。在该过程中立法原意、刑法的字面意义均提供不了帮助,而只能留给法官行使自由裁量,由法官根据具体语境并结合自己的前见对文本进行客观解释、实质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解释 家族相似性 原型范畴 核心事实
下载PDF
语言学视阈下条约不同语言作准文本的解释困境及其出路
4
作者 徐树 谢楚儿 《国际法学刊》 2024年第3期44-70,156,共28页
条约不同语言作准文本之间的语义差异难以避免。这一方面来源于语言本身的客观差异,另一方面则与条约谈判与制定的复杂性等因素密不可分。为解决条约不同语言作准文本之间的语义差异问题,《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指引条约解释者考虑起草文... 条约不同语言作准文本之间的语义差异难以避免。这一方面来源于语言本身的客观差异,另一方面则与条约谈判与制定的复杂性等因素密不可分。为解决条约不同语言作准文本之间的语义差异问题,《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指引条约解释者考虑起草文本、清晰语义文本、条约目的与宗旨、文本共有含义等要素。然而,由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条约解释框架的灵活性,条约解释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条约解释者对前述解释要素的选择,这可能导致条约解释结果的不可预期性和随意性。对此,透过语言学视角,利用原型范畴理论以及关联理论阐述条约不同语言作准文本的典型差异,有助于充分剖析条约解释过程。引入语言学,其目的并非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之外创设新的条约解释规则,而是意在借助语言学为条约解释提供一个补充性的科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解释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语言学 原型范畴理论 关联理论
原文传递
文学人类学文本解读的新探索——以《牡丹亭》的教学与研究为例
5
作者 张丽红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8-51,共4页
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常常是从文学史背景、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背景解读文本,具体解读又分为主题、人物和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而依据文学人类学的教学和研究,能给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开拓新的局面。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牡丹亭》 文学人类学解读 原型
下载PDF
英语词义演变的认知解读
6
作者 付翃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30-132,共3页
历史、文化因素是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所认为的词义演变之源,但这些外部因素不能揭示词义变化之根本动因,词义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历史、文化因素说明的是变化的必要性,而认知因素揭示了词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 历史、文化因素是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所认为的词义演变之源,但这些外部因素不能揭示词义变化之根本动因,词义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历史、文化因素说明的是变化的必要性,而认知因素揭示了词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隐喻与转喻认知模式、原型范畴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是揭示词义演变动因的认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演变 认知解读 隐喻与转喻 图形-背景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