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甲骨文、金文所谓“乎”字当释为“平”字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森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KG0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306)成果之一。
-
文摘
根据古文字材料,《说文》中的"丂"字至少有四个字形来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其下部所从"丂"形是"杖"字的初文,应当将其释为"平"字。"平"字本义指"抨击",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均可用作使令动词。"■(平)"与"兮"字没有任何联系。真正的"乎"字来源于"虖"字,出现时代较晚,与"兮"字有紧密联系。
-
关键词
古文字考释
平
乎
兮
虖
-
Keywords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writing
"ping"(平)
"hu"(乎)
"xi"(兮)
"hu"(虖)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殷墟甲骨文“■”、“■”两字考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姚萱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6-22,共7页
-
基金
上海市2010年度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项目“殷墟非王卜辞的文本整理与字词研究”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殷墟子卜辞的文本整理与字词研究”(项目号:11CYY049)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殷墟甲骨文中有“ ”、“ ”两字,旧有对此二字的认识存在颇多分歧,甚或误混为一字。本文将其明确分为两字,并辨析其字形异同,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字从“豕”声,卜辞皆用为贞人名(或作“豕”);“ ”字从“ (豭)”声,卜辞用为动词,应读为“泝/溯”,甚至可能就是“泝/溯”的古字。
-
关键词
甲骨文
花东卜辞
古文字考释
泝/溯
-
Keywords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unearthed from Locus East of Huayuanzhuang
textual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writing
泝/溯
-
分类号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