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煤水化学——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志军 庄丽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85-1693,共9页
煤泥水的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影响。煤泥浮选需要煤颗粒与杂质颗粒在矿浆中充分分散,而煤泥水澄清需要颗粒有效凝聚。为解决浮选环节和澄清环节所需颗粒间分散-凝聚状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所需水化学环境相矛盾的问题,以... 煤泥水的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影响。煤泥浮选需要煤颗粒与杂质颗粒在矿浆中充分分散,而煤泥水澄清需要颗粒有效凝聚。为解决浮选环节和澄清环节所需颗粒间分散-凝聚状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所需水化学环境相矛盾的问题,以煤与高岭石颗粒为例,通过Zeta电位分布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力,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了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作用行为的影响。金属离子对颗粒Zeta电位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Ca^(2+)使煤和高岭石颗粒各自的Zeta电位分布变窄,使同种颗粒间发生凝聚;Ca^(2+)浓度由1 mmol/L增大到5 mmol/L时,煤与高岭石混合颗粒的Zeta电位分布由双峰变为单峰,煤与高岭石颗粒发生凝聚。Ca^(2+)可以促进煤与高岭石颗粒间发生同类和异类凝聚,Na^(+)对颗粒间凝聚行为的影响较小。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测量颗粒间作用力,发现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煤与高岭石颗粒间的作用斥力和作用范围逐渐减小,颗粒越来越容易发生凝聚,当Ca^(2+)浓度增大到5 mmol/L时,煤和高岭石颗粒间出现引力;而Na^(+)对颗粒间作用力的影响微弱。不同pH条件下颗粒间作用力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减小,煤与高岭石之间的作用力由斥力转变为引力。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煤颗粒间作用力的测定,发现煤颗粒间存在较强的疏水引力,同时表明,煤颗粒易发生同类凝聚,煤泥水澄清环节需重点考虑煤与黏土矿物颗粒、黏土矿物与黏土矿物颗粒的凝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水化学 循环煤泥水系统 水化学性质 颗粒间相互作用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颗粒间相互作用的细颗粒粉体料仓下料过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陆海峰 曹嘉琨 +1 位作者 郭晓镭 刘海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047-4054,共8页
以玻璃微珠、流化床裂化催化剂颗粒、褐煤和聚氯乙烯颗粒为实验物料,开展粉体流动性表征与料仓下料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粉体的流动性差异较大,相应的料仓重力下料结果也不同;实验所用粉体的下料流率远低于传统Brown and Richards模型的... 以玻璃微珠、流化床裂化催化剂颗粒、褐煤和聚氯乙烯颗粒为实验物料,开展粉体流动性表征与料仓下料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粉体的流动性差异较大,相应的料仓重力下料结果也不同;实验所用粉体的下料流率远低于传统Brown and Richards模型的预测值。分析表明,颗粒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粉体黏附团聚是阻碍细颗粒粉体下料流动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分析,利用剪切测试结合摩尔应力圆理论获得床层拉伸应力,并借助Rumpf方程构建的颗粒间相互作用与粉体床层应力之间的模型来获得不同粉体的颗粒间作用力;继而采用Bond数对粉体床层空隙率进行修正,揭示了颗粒间相互作用对粉体床层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粉体下料流率预测模型。新建立的耦合颗粒间作用力的粉体流率模型,有效改善了传统模型对细颗粒粉体流率预测值偏高的弊端,显著降低了流率预测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料斗下料 颗粒间作用 床层空隙 流率预测
下载PDF
气固流态化中颗粒介尺度结构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孔令菲 陈延佩 王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86-2495,共10页
气固流化床中的团聚等介尺度结构严重影响气固的整体流化特性、传热、传质和反应效率,因此介尺度结构的研究至关重要。简要回顾颗粒介尺度结构的定义与分类,然后从流体-颗粒、颗粒-颗粒之间的力和非弹性碰撞相互作用出发,总结分析了颗... 气固流化床中的团聚等介尺度结构严重影响气固的整体流化特性、传热、传质和反应效率,因此介尺度结构的研究至关重要。简要回顾颗粒介尺度结构的定义与分类,然后从流体-颗粒、颗粒-颗粒之间的力和非弹性碰撞相互作用出发,总结分析了颗粒介尺度结构形成原因和动力学演化过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细颗粒与超细纳米颗粒形成的介尺度结构,即结块,并针对结块形成原因,讨论了颗粒间范德华力计算以及结块的力平衡理论模型,提出了细颗粒介尺度结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即研究带有颗粒-颗粒作用力的介尺度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为精准调控介尺度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介尺度结构 动力学演化 多相流 颗粒间相互作用力
下载PDF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magnetic behavior of nanoparticles with uniaxial anisotropy
4
作者 S Rizwan Ali Farah Naz +5 位作者 Humaira Akber M Naeem S Imran Ali S Abdul Basit M Sarim Sadaf Qaseem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572-576,共5页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field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hysteresis loop features like coercivity(HC), remanence(MR), and blocking temperature(TB) is simulated for an ensemble of s...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field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hysteresis loop features like coercivity(HC), remanence(MR), and blocking temperature(TB) is simulated for an ensemble of single domain ferromagnetic nanoparticles with uniaxial anisotropy. Our simulations are based on the two-state model for T 〈 TB and the metropolis Monte-Carlo method for T 〉 TB.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grain size significantly enhances HC and TB. The presence of interparticle exchange interaction in the system suppresses HC but causes MR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D(d,δ)) such as the mean particle size d and standard-deviation δ play key roles in the magnetic behavior of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nanoparticles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size distribution interparticle interaction HYSTERE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