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有限权力与全球有效治理 被引量:31
1
作者 吴志成 何睿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4,156,共21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和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但是全球有效治理并未自动生成,更非当今世界现实。在全球治理中,国家的角色是矛盾的,它既是最核心的治理主体,也被视为充满问题的治理对象。全球...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和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但是全球有效治理并未自动生成,更非当今世界现实。在全球治理中,国家的角色是矛盾的,它既是最核心的治理主体,也被视为充满问题的治理对象。全球治理有赖于国家为其提供合法性与执行力,然而权力的局限又迫使国家寻求更有效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国家与治理之间相互需求的不对称,导致国家对治理的多变态度,并阻碍全球有效治理的实现。因此,迫切需要探寻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治理路径,通过重构国家利益中的自我与他者、构建新型多边合作机制、合理界定国家在多元治理中的地位、维护既有国际规制并推动其改革等,在弥补国家权力缺失与供给不足的进程中增加国家对全球治理的需求,引导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逐步走出低效均衡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全球治理 国际治理 非国家行为体 多边机制
原文传递
“被指标治理”模式的生成及其治理逻辑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乾友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6,179,181,共12页
指标是当代社会生活、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中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具有决策工具与治理技术两重属性。作为决策工具,指标的产生源于人类生活中内含的价值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人们无法在不同选项间作出理性的选择。出于理性决策的... 指标是当代社会生活、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中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具有决策工具与治理技术两重属性。作为决策工具,指标的产生源于人类生活中内含的价值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人们无法在不同选项间作出理性的选择。出于理性决策的需要,人们就发明了指标,通过指标来对所有选项进行通约、比较和排序,进而作出符合计算式理性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某些指标获得了承认式权威,并由此从决策工具变成了治理技术。作为决策技术,指标通常由技术专家发明,却超越了技术专家的控制;它们由某些具体治理关系中的治理者使用,但这些治理者往往也受其他指标的约束。随着指标的普遍应用,我们似乎终于迎来了一种没有明确治理者的治理模式,但同时,在这种模式中,每个人仍然都是被治理者。只不过,人们现在似乎不再被具体的人治理,而是被各种各样的指标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 决策工具 治理技术 国家治理 国际治理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法要义 被引量:27
3
作者 柳华文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共13页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包涵了丰富的国际法内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其国际法主张和系列论述产生的基础和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包涵了丰富的国际法内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其国际法主张和系列论述产生的基础和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国际法的核心原则和理念,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引领国际治理和国际法发展的价值观。习近平法治思想还体现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密切关联、有机联系的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法主张是中国国际法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指引,也将引领、推动现代国际法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国际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治理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地球工程”作为减缓气候变化手段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26
4
作者 潘家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6,共5页
减缓气候变化可以在大的地理尺度上以工程技术手段来实施。地球工程包括所有能源生产和消费以外的、不涉及工业生产过程管理的,在较大的地球尺度或规模上,去除大气中的CO2或直接控制太阳辐射而降温的各种人为的工程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三... 减缓气候变化可以在大的地理尺度上以工程技术手段来实施。地球工程包括所有能源生产和消费以外的、不涉及工业生产过程管理的,在较大的地球尺度或规模上,去除大气中的CO2或直接控制太阳辐射而降温的各种人为的工程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三大类:绿色生物技术手段、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和太阳光辐射额度控制管理技术。这一类地球工程手段有着一系列经济、技术、环境、伦理、安全和不确定性含义。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地球工程作为减缓气候变化可能技术选择的几个关键问题开展了分析和讨论,涉及概念界定、技术特点、可能影响、治理构架等。作者认为,对于直接作用于碳的地球工程手段,如绿色生物技术手段和碳捕获与埋存技术,风险小、可操控;太阳光辐管理技术,通过人为排放到大气的SO2和气溶胶等的降温效应,来控制地球气温的上升,尽管使用的经济成本可能不高,具有实际操作可能,但其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安全含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伦理上看,当代人是否有权来开展太阳光辐管理技术这类具有巨大科学不确定性的地球工程存在争议,在科学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任何行动,就失去了伦理学基础。从法律上看,人工干预太阳辐射,即使是科学实验或研究,由于其影响超出了国界,超出了当代人,也超出了人类社会,如果有人采取行动,也存在法律依据上的质疑。人工干预太阳辐射的研究和实施,需要一个国际治理构架。为了防止其他国家单独行动,需要"相互约束"的治理构架——"自我约束"以换取他国同意"自我约束"。鉴于气候变化和光辐管理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目前不宜实施,短期内也不会提上议事日程。太阳光辐管理技术影响的复杂性和气候变化风险的迫切性,需要我们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中国作为一个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工程 光辐管理 国家安全 国际治理 减缓
下载PDF
冰冻圈地缘政治时代的到来 被引量:24
5
作者 杜德斌 秦大河 +2 位作者 马亚华 杨文龙 夏启繁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22,共9页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导致冰冻圈的快速融化,并由此引发对冰冻圈特别是北极地区资源和航道控制权的争夺,世界正进入一个由气候变化驱动的地缘政治时代。文章在分析冰冻圈地缘政治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冰冻圈地缘政治(学)的内涵及特征;并...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导致冰冻圈的快速融化,并由此引发对冰冻圈特别是北极地区资源和航道控制权的争夺,世界正进入一个由气候变化驱动的地缘政治时代。文章在分析冰冻圈地缘政治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冰冻圈地缘政治(学)的内涵及特征;并从现实主义视角分析近20年来发生在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态势,包括北极五国对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竞争,以及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围绕北极资源、航道控制展开的军事部署和斗争。最后,提出了中国参与冰冻圈国际治理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地缘政治 北极地区 领土声索 军事竞争 国际治理
原文传递
网络空间的崛起与战略稳定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宏仁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3期21-34,156-157,共15页
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秩序及应对网络空间对国际体系现存秩序的颠覆性挑战,是网络空间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双重挑战。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维护网络空间的战略稳定。"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战略稳定"正在发展... 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秩序及应对网络空间对国际体系现存秩序的颠覆性挑战,是网络空间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双重挑战。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维护网络空间的战略稳定。"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战略稳定"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战略专家共同关注的新兴科学和研究领域之一。战略稳定包括稳态、脆弱稳态和不稳态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变是研究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主要落脚点。对网络空间战略稳定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研究其从稳定、脆弱稳定到不稳定的全过程。这将为研究网络空间秩序提供新视角,也可形成更加理性的决策。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是对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避免不稳定状态,形成稳定状态的国际制度保障。在此机制中,国际规范和相关法律是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中规范国家行为的重要方面。人们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对于开展维护全球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学术研究具有积极作用。各相关国家在形成共同语言的基础上,可以围绕共同关心的领域开展有效的对话和共同研究,从而影响各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制定,进而形成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国际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战略稳定 国际治理 国际秩序 网络规范
下载PDF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内涵与治理逻辑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树勇 丁伟航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4,共12页
基于国际政治的角度,从1919年至2019的100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重大变化。一是爆发了两次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结果是世界性殖民体系的崩溃;二是在全球范围内诞生了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性质... 基于国际政治的角度,从1919年至2019的100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重大变化。一是爆发了两次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结果是世界性殖民体系的崩溃;二是在全球范围内诞生了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性质与地图,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民族主义国家等多种世界性政治力量竞争共存的局面;三是美国与英国实现了所谓的世界性权力转移,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以不断创新的理念与方式建立了所谓近一个世纪的“美国治下的和平”;四是两次建立两极格局的努力均告失败,多极化格局从欧洲向全球扩展。这些重大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的政治后果,就是东方国家普遍复兴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治理日益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方式,文明问题逐渐上升为世界秩序最为迫切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东方国家 国际治理 文明治理
下载PDF
社交媒体治理视角下的互联网法律监管与行业自治 被引量:11
8
作者 付士成 郭婧滢 《天津法学》 2017年第3期57-64,共8页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移动通信应用软件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大众传播的模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新的传播模式下,互联网领域的治理主体与对象较之传统也发生了变化,单纯依靠立法的规定,建立传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移动通信应用软件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大众传播的模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新的传播模式下,互联网领域的治理主体与对象较之传统也发生了变化,单纯依靠立法的规定,建立传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关系将难以应对。以社交媒体为例,由于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监管体系,行政机关的监管出现了重复交叉的情况,尽管"网信办"获得国务院的授权主管互联网安全工作,但系统的互联网监管体系仍有待加强,互联网治理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传播平台为中心、公众共同参与下的治理生态。由此,在新的法律规制的模式下,应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搭建合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形成行业自律规范,达成自我规制与政府规制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互联网治理 多元主体 行政监管 行业自律
下载PDF
驯服全球化的药方是否适合逆全球化?--再读《驯服全球化:国际法、美国宪法和新的全球秩序》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6-87,共12页
全球化正在遭遇逆全球化,陷入逆全球化陷阱。全球法治和国际治理体系也随之陷入举步维艰和停滞不前的困境。早在全球化盛行的时代,美国国际法学者就有观点认为全球化侵蚀了美国宪法和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并提出驯服全球化的药方。... 全球化正在遭遇逆全球化,陷入逆全球化陷阱。全球法治和国际治理体系也随之陷入举步维艰和停滞不前的困境。早在全球化盛行的时代,美国国际法学者就有观点认为全球化侵蚀了美国宪法和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并提出驯服全球化的药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逆全球化逐渐抬头,全球化遇到重大挫折,国际法、国际规则和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甚至是动摇。本文试图寻找驯服逆全球化的药方,在逆全球化的进程中,理解国际法、国际规则和国际治理体系的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逆全球化 国际法治 国际治理 国际法
下载PDF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义、内容与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立平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94,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治理面临严峻复杂挑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治理面临严峻复杂挑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提供了方向性指导,确立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提出了通过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了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以构建民主、多边、透明的治理体系为主张,以维护安全、尊重主权、稳定秩序为纲领,以提升互通互联、共创繁荣、公平公正为路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彰显了高瞻远瞩的理念引领,取得越来越多国际共识;促进了网络技术创新合作,提升网络安全保障力度;推动了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命运共同体 国际治理 数字经济
下载PDF
网络恐怖主义国际治理的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9
11
作者 苏红红 郭锐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6,共7页
[目的/意义]近年来,网络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恐怖主义重要的新形式,为应对其威胁,国际社会已构建起了多层次的治理制度架构。但这一架构存在多重制度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文本分析、案例研究,... [目的/意义]近年来,网络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恐怖主义重要的新形式,为应对其威胁,国际社会已构建起了多层次的治理制度架构。但这一架构存在多重制度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文本分析、案例研究,全面分析了网络恐怖主义国际治理的制度架构、制度困境及其成因。[结果/结论]网络恐怖主义国际治理面临着治理制度的碎片化、制度发展程度的低阶性、制度落实能力的有限性和制度主体关系的矛盾性等多重制度困境。要消解这种制度困境,国际社会需要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树立包容性价值共识、构建互动性机制体系、完善国际性法律法规和形成整合性顶层设计五个方面入手,推进治理制度的发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恐怖主义 国际治理 治理制度 制度困境 网络安全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国际治理:区域转向与中国方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博一 黄德凯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1-96,152,共27页
新形势下的国际治理实践正经历着区域化的历史转向。国际治理的这种区域转向主要呈现出以下表征:传统国际秩序面临历史的重塑;旧式地缘政治思潮再次回流;地区性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发酵;国际治理主体出现区域化整合迹象以及区域性国际组织... 新形势下的国际治理实践正经历着区域化的历史转向。国际治理的这种区域转向主要呈现出以下表征:传统国际秩序面临历史的重塑;旧式地缘政治思潮再次回流;地区性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发酵;国际治理主体出现区域化整合迹象以及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作用开始凸显。这些表征背后的深层动力主要是:西方的国际治理理念出现失语,导致传统的国际机制出现功能失调;大国间国际政治权力博弈裂变,致使全球治理机构的功能出现萎缩以及全球性议题增多且逐渐分散化,使得国际治理主体的构成更为多元,且呈现区域方向的向心化整合趋势等。理解国际治理的区域转向,则需要从安全和文化两个核心维度进行解读。鉴于中国当前的准全球性大国身份、中国周边日益严峻的安全环境、中国周边外交在整体外交布局中地位与分量的提升等因素,区域治理正在成为中国周边外交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但聚焦区域治理,并不意味着疏离全球治理。只是因为当前的全球治理困境和全球治理赤字主要是西方国家造成的,出于权责利平衡的考虑,当然需要西方大国继续承担全球层面国际治理的主要责任。从现实基础看,面对国际治理的区域转向,中国正以规则共商、制度共建、成效共享以及责任共担的理念推动这一新型国际实践。从未来动向看,大区域观逻辑驱动下的多层区域治理方案,正成为中国治理周边、经略周边的可行路径。唯有此,方能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营造稳定可靠的区域秩序,也能为构建宏观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治理 区域治理 周边外交 多层次区域治理 中国外交
下载PDF
北极海运黑碳排放的国际治理:现状、挑战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雪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54,共14页
黑碳属于短期气候强迫因子,具备温室效应物质和大气污染物质的双重属性,对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危害极大。来自国际海运船舶的黑碳排放是导致北极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应当而且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国际海事组织、北极理... 黑碳属于短期气候强迫因子,具备温室效应物质和大气污染物质的双重属性,对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危害极大。来自国际海运船舶的黑碳排放是导致北极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应当而且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国际海事组织、北极理事会等机构对黑碳减排的立法与实践的尝试,形成的是碎片化、约束力弱、框架性的国际海运黑碳法律治理现状。国际海事组织与北极理事会等应当牵头制定“北极海运黑碳减排协定”,并将其作为统筹相关制度的基础,辅之以扩大排放控制区等措施。可通过“俱乐部”式的运行机制和设置权利与义务的方式保障协定的执行力,构建北极海运黑碳排放国际治理体系,最终实现黑碳减排与绿色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北极海运 气候变化 北极理事会 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治理
下载PDF
隐形碳关税:概念辨析与国际治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250,共8页
碳关税是各国高度关注的贸易问题,因涉及各国经贸利益,南北国家在碳关税问题上分歧很大。任何有关碳关税的政策措施,都会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因此,部分发达国家试图另辟蹊径,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增加生产标准、碳标签等技术要求,以... 碳关税是各国高度关注的贸易问题,因涉及各国经贸利益,南北国家在碳关税问题上分歧很大。任何有关碳关税的政策措施,都会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因此,部分发达国家试图另辟蹊径,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增加生产标准、碳标签等技术要求,以比较隐蔽的方式实现执行碳关税的目的。文中将这些隐蔽的但能起到碳关税执行效果的政策措施归纳为隐形碳关税,并定义隐形碳关税是指那些虽然没有在边境环节征收碳关税,但与征收碳关税起到相同贸易壁垒作用的,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和服务构成限制的政策和措施。隐形碳关税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包括生产标准、碳标签等措施。这些措施本身是政策中性的,并不构成隐形碳关税,但如果叠加了转移应对气候变化成本、限制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等目的,这些措施的性质便不再中性,而成为现实中的贸易壁垒。隐形碳关税的治理应该是国际气候治理进程的一个部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则应是隐形碳关税治理的主要国际平台。无论是在气候公约内还是气候公约外的治理机制,隐形碳关税的国际治理都应遵循气候公约的相关原则,尤其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区别对待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生产标准、碳标签等措施的积极环境效用,同时约束其不当使用,建立公平、互信、务实的国际合作模式,实现气候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碳关税 碳标签 国际标准 国际治理
下载PDF
南极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
15
作者 单琰焱 刘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9-51,共13页
南极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是由英国等南极领土声索国主导建立,通过南极条约体系框架实现的。致力于保护南极环境的《马德里议定书》及附件五生效,确立了保护南极历史文化价值的关键机制。为了解南极大国主导下的南极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演进过... 南极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是由英国等南极领土声索国主导建立,通过南极条约体系框架实现的。致力于保护南极环境的《马德里议定书》及附件五生效,确立了保护南极历史文化价值的关键机制。为了解南极大国主导下的南极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演进过程和内在动因,掌握南极条约体系对该议题的设置、监管以及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最新发展,从而使我国更好地参与南极文化遗产管理及相关议程讨论,及时提出本国文化遗产保护方案,系统梳理60年来南极文化遗产在南极条约体系下的管理情况,从设立历史遗迹和纪念物的时期范围、指定国、地理覆盖以及设立标准等四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南极条约体系下文化遗产管理存在的代表性不均衡、受领土声索国主导以及被领土声索国当作稳固或强化其主权的工具等问题;最后以南极半岛和罗斯海地区为例,结合南极大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探讨我国参与南极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文化遗产 南极条约体系 地缘政治 国际治理
下载PDF
互联互通的国际治理:从电报网到互联网的构建逻辑
16
作者 安怡宁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21,I0003,I0004,共34页
“互联互通”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关键动力之一,但同时,历史上的国际互联互通并非总是自然形成的,大国竞合时代的互联互通更是面临诸多挑战。识别影响互联互通国际治理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新时期构建联通性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从电... “互联互通”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关键动力之一,但同时,历史上的国际互联互通并非总是自然形成的,大国竞合时代的互联互通更是面临诸多挑战。识别影响互联互通国际治理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新时期构建联通性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从电信国际治理经验来看,其互联互通的构建模式主要由电信领域的“国家实力结构”与“经济规制类型”两个因素塑造。国家实力结构塑造了国际治理的主导权分布,电信规制类型则塑造了治理主导者的利益偏好和行动选择,两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了协商型、竞争型、排他型和包容型等多种国际治理模式。从19世纪电信技术诞生至今,电报网、电话网、通信卫星网、互联网和蜂窝移动通信网呈现了不同的国际治理模式与互联互通的构建逻辑。当今,中国在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时,应当把握该领域内的国家实力格局与各国规制类型,厘清各方的议价优势及条件约束,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策略,提升国际互联互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互通 国际治理 电信网络 国家实力结构 经济规制
原文传递
德国自动驾驶立法的逻辑内核与体系构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芝华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77,共16页
加快自动驾驶立法,对于推动自动驾驶的研发和商业化,抢占该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掌握自动驾驶规则制定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德国坚持以加快实现自动驾驶的正式应用为导向,注重夯实伦理基础,着力创新监管模式,围绕准入管理... 加快自动驾驶立法,对于推动自动驾驶的研发和商业化,抢占该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掌握自动驾驶规则制定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德国坚持以加快实现自动驾驶的正式应用为导向,注重夯实伦理基础,着力创新监管模式,围绕准入管理、运行监管、事故归责等重点问题,通过法律法规的制修订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相对正式、完整的自动驾驶监管制度体系。该国注重立法上的突破和创新,快速推进自动驾驶立法的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监管模式 道路交通运输法律 监管制度 国际治理
原文传递
涉外法治的系统思维
18
作者 何志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7,共14页
在系统思维的框架下分析和探究涉外法治,需要全局性地把握涉外法治的时空方位,既看清涉外法治的外部环境,也看到涉外法治具体工作内部的框架体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回应了我国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有助于协调构建国内法治和涉... 在系统思维的框架下分析和探究涉外法治,需要全局性地把握涉外法治的时空方位,既看清涉外法治的外部环境,也看到涉外法治具体工作内部的框架体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回应了我国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有助于协调构建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且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安全、繁荣、宽容、环保的良好秩序。涉外法治的工作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家跨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国家在跨境立法、执法、司法、促进守法等方面的努力,以及充实法律的工具箱,依法进行国际维权。第二,国际法治合作和制度竞争,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其法治化水平和正当性程度。第三,提升国家的法治话语和叙述的水平,通过法治方式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声誉,展示中国作为法治大国和文明大国的形象,使中国理念与行动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系统思维 跨境法律规制 跨境法律服务 国际治理 话语叙事
下载PDF
国际组织与非传统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国际治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宏松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3-82,共10页
本文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属性、特征及其国际治理需求作出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作为治理主体的国际组织的六项公共安全治理功能:问题提示功能、信息提供功能、标准设置功能、组织协调功能、绩效评估功能和外部... 本文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属性、特征及其国际治理需求作出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作为治理主体的国际组织的六项公共安全治理功能:问题提示功能、信息提供功能、标准设置功能、组织协调功能、绩效评估功能和外部监督功能。最后对国际组织在非传统性公共安全治理中的“民主赤字”问题及其消极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剖析,本文认为,非传统性公共安全治理要达到真正的帕累托最优,有赖于国际组织的责任性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性公共安全 国际组织 国际治理 民主赤字 责任性
原文传递
从WannaCry事件看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困境及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56,共12页
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国际法适用、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等基本原则已达在共识,但在如何将这些共识转化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措施、如何真正起到规范国家行为的作用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2017年5月WannaCry勒索病毒在全球肆虐,除技术响应... 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国际法适用、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等基本原则已达在共识,但在如何将这些共识转化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措施、如何真正起到规范国家行为的作用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2017年5月WannaCry勒索病毒在全球肆虐,除技术响应外,国际社会亦将其作为一个适用国际法与行为规范的案例。通过分析了此做法面临的四大困境及原因,并提出国际网络安全存在的三大趋势给网络空间规则进程带来的阻碍,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国际社会如何推进网络空间建规立制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国际规则 国际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