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内注射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风立 刘俊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3期168-171,191,共5页
选用无心脏疾患成人尸体20具和足月产正常新生儿尸体42具,对心内注射有关的应用解剖内容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若预定注入右心室时,穿刺点应选在左侧第四、五肋间隙贴胸骨左缘处,进针深度成人约3.0cm,新生儿约1.3cm。穿入机率成人... 选用无心脏疾患成人尸体20具和足月产正常新生儿尸体42具,对心内注射有关的应用解剖内容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若预定注入右心室时,穿刺点应选在左侧第四、五肋间隙贴胸骨左缘处,进针深度成人约3.0cm,新生儿约1.3cm。穿入机率成人为80~95%,新生儿可达97.5%。若预定注入左心室时,穿刺点应选在左侧第五肋间隙距胸骨左缘2.0~2.5cm处,紧贴下位肋上缘进针,深度成人约4.5cm,新生儿约1.4cm.刺入机率成人为80%,新生儿在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注射 肋间神经 胸廓内动脉 胸膜 前室间沟
下载PDF
胸廓内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的影像表现与介入治疗(附6例报告)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茂强 张金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胸廓内动脉(ITA)参与肝脏肿瘤供血的影像表现和介入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4年间发现ITA参与肝癌供血6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男性5例,女1例,年龄36~52岁,均有超声波及CT检查资料,3例曾做MRI检查。... 目的:观察胸廓内动脉(ITA)参与肝脏肿瘤供血的影像表现和介入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4年间发现ITA参与肝癌供血6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男性5例,女1例,年龄36~52岁,均有超声波及CT检查资料,3例曾做MRI检查。既往均曾行肝动脉化疗栓塞(2~8次)。ITA造影用5F眼镜蛇形导管,对向肿瘤供血的ITA分支行栓塞治疗,2例用同轴微导管。结果:肝癌均为巨块型,位于肝脏前部、包膜下,伴有局部肝包膜侵犯3例,6例CT片均显示右侧胸廓内血管影增粗。ITA造影显示均为右侧ITA分支参与肿瘤供血,栓塞治疗均成功。术后CT复查显示肿瘤缩小或/和瘤区碘油积聚增多,末次治疗前αFP>200μg/L3例,术后逐渐降至正常。ITA栓塞后并发胸/腹壁皮肤损伤3例。结论:位于肝脏前部、包膜下的肿瘤可接受ITA供血;在经ITA途径行栓塞治疗时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疗法 胸廓内动脉 栓塞疗法
下载PDF
犬冠状动脉及有关动、静脉显微结构成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姜宗来 何光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0-352,共3页
本文采用6例成年犬的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以及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和股静脉,制备组织切片,用不同的方法染色显示血管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测定各血管上述3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6例成年犬的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以及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和股静脉,制备组织切片,用不同的方法染色显示血管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测定各血管上述3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犬左、右冠状动脉上述3种成分的含量,彼此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胸廓内动脉的弹性纤维含量,高于冠状动脉和静脉(P<0.01),其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含量之比(C/E值),却低于冠状动脉和静脉(P<0.01)。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C/E值,与其输送血液的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静脉 显微结构成分
下载PDF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梓岐 牟国煜 +3 位作者 王娅 汪菲 王洪江 蔡振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两叶皮瓣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皮瓣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穿支皮瓣 胸廓内动脉 背阔肌肌皮瓣 缺损 皮肤软组织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主要供血动脉与乳腺肿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丽萍 李荆 +3 位作者 何小乔 沈锡琳 李子英 钟创锋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5期3182-3185,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主要供血动脉与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性质相关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对各种的乳腺肿物患者行CDFI检查,扫查双侧乳腺胸外侧动脉(LTA)、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S),测量并记录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数目及乳腺...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主要供血动脉与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性质相关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对各种的乳腺肿物患者行CDFI检查,扫查双侧乳腺胸外侧动脉(LTA)、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S),测量并记录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数目及乳腺主要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峰值流速(PS)、阻力指数(RI)、内径],并选取经病理证实168例良、恶性乳腺肿物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性质与供血动脉的相关性。结果乳腺外象限的肿物主要由LTA供血,乳腺内象限的肿物主要由IMAPS供血,个别位置靠近6点、12点方位的肿物可由LTA或IMAPS交叉供血,6点、12点方位肿物可由LTA、IMAPS单独或共同供血;恶性肿物组肿物供血动脉PS增高、RI减低,内径增宽,与健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物组患侧与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物组中肿物直径>2 cm、直径≤2 cm及肿物单发、多发,其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恶性肿物组中不同直径与数目的肿物其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健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物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肿物的良恶性存在相关性,与肿瘤大小、数目无明显相关性;应用CDFI测定肿物主要供血动脉的内径、PS、RI,可作为乳腺癌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肿物 胸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
原文传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nscatheter chemoembo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0
6
作者 FAN Qing-sheng HUO Xiao-kun +4 位作者 WANG Mao-qiang LIU Feng-yong DUAN Feng WANG Zhi-jun SONG P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374-1380,共7页
Background Embolization of collateral arteries is important for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CE,... Background Embolization of collateral arteries is important for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ACE, and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among patients in whom the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ITA) was involved.Methods A total of 3614 cases of HCC were treated with 12 645 TACEs and 211 of these cases were given ITA angiography, including 156 cases of which the ITA was involved. We performed 562 TACEs in the 156 cases. We analyzed imaging examinations, types of embo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ITA was successfully embolized in 156 cases. Angiography of the ITA showed that the major trunks were thickened with an increased number of branching vessels, contributing to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tumor blood supply. Different embolization method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blood supply, to effectively embolize the tumor and mitigate or avoid serious complications. TACE with ITA embolization extended the mean interval time between two treatments from 2.54 months (1-17 months) to 4.23 months (1-30 months) compared with that without ITA embolization.The ITA supplied the HCC in the following instances: HCC was located in the ventral hepatic area and abutted the diaphragm (P=0.0064) and repeated TACE (P=0.0003). The survival rate of TACE with ITA embolization for HCC was better than TACE without ITA embolization (P <0.00001 ).Conclusions In cases with massive HCC or nodular HCC, the ITA may be involved in supplying blood to the tumor.This occurs when the tumor is positioned in the ventral hepatic area and abuts the diaphragm (S2, S4, and S8), and especially if cases have a previous history of TACE. In this case series, embolization was effective, extended the mean interval time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prolonged survival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EMBOLIZATION EFFICACY COMPLICATION
原文传递
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有关的解剖学 被引量:9
7
作者 陈黔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8-81,126,共4页
为冠状动脉旁路术,在40具成年尸体上对胸廓内动脉及冠状动脉进行观测。在第四肋间隙,胸廓内动脉外径平均2.3mm,与冠状动脉对角支(2.3mm)、边缘支(2.1mm)、左室后支(2.0mm)、后降支(2.(?)mm)等较为接近。胸廓内动脉自起点至第五肋上缘平... 为冠状动脉旁路术,在40具成年尸体上对胸廓内动脉及冠状动脉进行观测。在第四肋间隙,胸廓内动脉外径平均2.3mm,与冠状动脉对角支(2.3mm)、边缘支(2.1mm)、左室后支(2.0mm)、后降支(2.(?)mm)等较为接近。胸廓内动脉自起点至第五肋上缘平均长度为18.6cm,用作游离移植足以桥接升主动脉与任何冠状动脉。用起点原位的胸廓内动脉其有效长度适用于心前、侧壁的冠状动脉搭桥,但不适于与膈面一些血管如右冠状动脉远侧部或后降支搭桥。阐述和讨论了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搭桥的各种术式及其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内动脉 冠状动脉 动脉旁路术
下载PDF
胸腰段椎弓根螺钉植入的节段性变化及坐标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光磊 李高文 +2 位作者 钟冰 江汉 朱剑华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11期643-645,共3页
目的 设计一种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 ,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准确率。方法 对2 0组胸腰段椎体标本的椎弓根的测量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选用坐标方式进行进针点标识 ,纵轴小关节面上顶点作垂直线为纵轴 ,横突纵轴为坐标横轴 ,用Φ2mm克氏... 目的 设计一种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 ,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准确率。方法 对2 0组胸腰段椎体标本的椎弓根的测量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选用坐标方式进行进针点标识 ,纵轴小关节面上顶点作垂直线为纵轴 ,横突纵轴为坐标横轴 ,用Φ2mm克氏针从进针点循椎弓根方向入针约15~ 2 0mm处 ,剪去骨外部针尾 ,留置定位用 ,并通过透视或拍摄前后位片 ,了解定位针头与椎弓根的关系 ,指导我们进行椎弓根螺钉的植入。结果 应用本方法在 2 0组胸腰段 (T10 ~L5)椎体标本上进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研究表明 :T10 至L5的进针点呈节段性变化。本方法设计合理 ,准确率达10 0 %,临床上应用于 8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 ,其中爆裂型骨折 42例 ,压缩性骨折 34例 ,Chance骨折4例 ,骨折脱位 6例 ,置钉的优良率达 93 6 %。结论 本方法是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一种实用有效方法 ,临床应用证明操作简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固定术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附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印良 徐莘香 +5 位作者 宁漱岩 张新 胡春明 陈刚 谷贵山 王乃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59-260,共2页
报告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36例,碎骨块占椎管容积30%以上。完全性截瘫19例,不完全截瘫17例。全组均经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固定(Luque方法29例,Galveston方法4例,Steffee方法2例,Dick... 报告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36例,碎骨块占椎管容积30%以上。完全性截瘫19例,不完全截瘫17例。全组均经椎管减压、后路器械固定(Luque方法29例,Galveston方法4例,Steffee方法2例,Dick方法1例)。结果:36例中34例椎管减压充分,2例经CT复查证实碎骨块残留。36例内固定术后近期脊柱均重获稳定,远期失稳3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69.4%。认为,CT扫描能清楚显示碎骨块突入椎管、神经受压情况,对爆裂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严重爆裂骨折椎管矢状径小于10mm、伴有神经损伤应及早椎管减压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爆裂骨折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急诊经肱动脉入路行胸廓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晓龙 史中兴 +3 位作者 李颖 曹海利 王凯冰 白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行胸廓内动脉(ITA)急诊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肱动脉入路行ITA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出血的动脉,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行胸廓内动脉(ITA)急诊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肱动脉入路行ITA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出血的动脉,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结果 13例患者共找到并成功栓塞13支病变的ITA。经股动脉入路选择失败的原因:6例因锁骨下动脉扭曲严重,7例因ITA开口变异。出血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3例患者栓塞止血后行病变肺叶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无再次咯血。结论对于怀疑有ITA出血但经股动脉入路选择困难的大咯血患者,肱动脉入路可作为很好的技术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肱动脉 胸廓内动脉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扩张后胸三角游离皮瓣修复面部大中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超华 李杨 +4 位作者 肖博 郝冬月 姚文德 马显杰 彭湃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大、中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1例面部病损患者,其中烧烫伤后瘢痕挛缩10例,体表肿瘤1例。一期手术在上胸部即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 目的探讨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大、中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1例面部病损患者,其中烧烫伤后瘢痕挛缩10例,体表肿瘤1例。一期手术在上胸部即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走行区域置入扩张器。扩张充分后,二期手术切除患者面部病损,缺损面积为9.0cm×7.0cm^17.0cm×10.0cm。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覆盖缺损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11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移植皮瓣面积为10.0cm×9.0cm^18.0cm×11.5cm。随访6~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均接近面部正常皮肤,受区瘢痕不明显,供区瘢痕患者可接受,效果满意。结论以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为蒂的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面部大、中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缺损 胸廓内动脉 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高位放射性溃疡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保国 宋慧锋 +6 位作者 许明火 高全文 陈帅 王珏 王芳 周忠志 柴家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整复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以来,共收治1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患者,年龄55~79岁,溃疡面积为8 cm×10 cm^13 cm×15 cm,最深者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整复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以来,共收治1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患者,年龄55~79岁,溃疡面积为8 cm×10 cm^13 cm×15 cm,最深者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采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第2~4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进行整复,皮瓣面积为10 cm×11 cm^14 cm×16 cm,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者同期清除死骨,并行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12例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至4年,无再次溃疡发生。结论利用健侧乳房松垂皮肤形成的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血供恒定,且修复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效果良好,术区损伤小,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性溃疡 胸廓内动脉前穿支岛状皮瓣 老年
原文传递
不同乳内动脉游离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3
作者 张俊伟 马俊贤 王永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乳内动脉游离方法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安全性及术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17例,根据患者乳内动脉游离方式分组,A组患者接受带蒂法游离胸... 目的探究不同乳内动脉游离方法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安全性及术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17例,根据患者乳内动脉游离方式分组,A组患者接受带蒂法游离胸廓内动脉,B组患者接受骨骼化法游离胸廓内动脉。对两组患者术中临床指标、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进行3 a随访,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心绞痛分级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远端吻合口数、左侧乳内动脉流量、左侧乳内动脉搏动指数、右侧乳内动脉流量、右侧乳内动脉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术后胸腔积液量少于A组,ICU停留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随访期止时,B组患者高等级心绞痛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骨骼化法游离胸廓内动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量、ICU停留时间以及高等级心绞痛的发生率等方面表现优于带蒂法游离胸廓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带蒂法 骨骼化法 胸廓内动脉 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乳房缩小上提术
14
作者 杨开 王先成 +6 位作者 孙杨 熊祥 孟宪熙 李文波 易忠杰 赵弘历 乔治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1-498,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乳房缩小上提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采用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完成的乳房缩小上提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 目的探讨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乳房缩小上提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采用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完成的乳房缩小上提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探查并标记胸廓内动脉第2~4穿支血管的穿出点,根据穿支位置设计含至少2条穿支的内上蒂,蒂部宽度为6 cm左右;术中将蒂部向外上方旋转,将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向上移位,塑造较饱满的乳房上极,下皱襞处切除多余皮肤形成倒T形切口。术后对NAC血运情况、乳房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应用Canfield Mirror 7.1.1软件通过侧位照片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左、右侧乳房形态数据,包括乳房总面积、乳房最大突出度、乳房上极突出度、乳房下极高度、乳头提升高度5个指标;采用BREAST-Q量表调查患者术前和术后6~12个月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健康度、性健康度及身体健康度,每个维度总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和健康度越高。应用SPSS 2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术前和术后乳房形态数据(前4个指标)、BREAST-Q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6例女性患者,年龄(32.0±6.7)岁,体重指数(29.1±5.7)kg/m^(2)。术前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探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上蒂穿支缺如和明显变异的情况。术中去除乳房体积为890~1800 ml,平均1250 ml,内上蒂平均宽度为5.4 cm(4.0~7.0 cm)。术后随访时间(13.3±2.5)个月,所有患者NAC血供佳,乳房形态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均非常满意。术后有1例发生切口周围血清肿,3个月内自然缓解;2例切口轻微裂开,经换药后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均恢复较好,无皮瓣坏死、血肿等并发症发生。乳房形态数据比较结果:术后左、右侧乳房总面积均小于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成形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脉冲 胸廓内动脉 穿支皮瓣 内上蒂法 乳房缩小成形术
原文传递
儿童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初步探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凯 郑景浩 +4 位作者 何晓敏 孙琦 沈捷 祝忠群 张浩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初步探究儿童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案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收治6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为(148.7±29.0)个月,范围在106... 目的初步探究儿童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案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收治6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为(148.7±29.0)个月,范围在106~203个月;体重为(47.9±15.5)kg,范围在27.5~76 kg。6例患儿术前均明确诊断川崎病,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5.7年,范围在3个月至10年。病程中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心脏彩色超声及心脏CT检查显示病变段冠状动脉进行性扩张,部分患儿形成动脉瘤内血栓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心肌灌注。术前4例患儿行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瘤远端血流TIMI分级为0级3例、Ⅰ级1例。6例患儿均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3例行停跳搭桥手术,3例行不停跳搭桥手术。4例行单支搭桥,2例行双支搭桥;5支选择左侧胸廓内动脉作为桥血管,右侧3支中2例选择大隐静脉、1例选择桡动脉。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ICU滞留时间为(5.5±3.0)d,总住院时间为(12.5±3.7)d,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6例患儿出院后规范服用抗凝药物,2例选择阿司匹林,4例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术后随访9~22个月,6例患儿心功能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再发生,心电图ST段逐渐恢复正常。心脏彩色超声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冠状动脉血流均保持通畅,病变扩张段冠状动脉最大内径由术前(8.7±4.0)mm缩小至术后(6.4±2.3)mm(P<0.05)。结论对于川崎病引起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或存在冠状动脉血栓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搭桥术 胸廓内动脉
原文传递
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6
作者 佘永华 许仕全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 :为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材料和方法 :对 32具成人尸体标本的胸廓内动脉和冠状动脉进行了观测。结果 :胸廓内动脉自起点至终端长度为 18 2 5cm ;胸廓内动脉外径在起始处、第 4肋软骨上缘和终端处分别为 ... 目的 :为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材料和方法 :对 32具成人尸体标本的胸廓内动脉和冠状动脉进行了观测。结果 :胸廓内动脉自起点至终端长度为 18 2 5cm ;胸廓内动脉外径在起始处、第 4肋软骨上缘和终端处分别为 3 2mm、2 2mm和 2 0mm ;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左缘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外径分别为 3 8mm、3 1mm、2 0mm、2 1mm、3 9mm和 2 2mm。结论 :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外径接近 ,用起点原位的胸廓内动脉移植 ,其长度适用于心前壁和侧壁的血管移植 ;用游离移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 搭桥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不同方式游离胸廓内动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连彬 陈世鑫 +2 位作者 杨哲 张勇 梁家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不同方式游离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IT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受CABG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TA...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不同方式游离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IT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受CABG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TA游离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骨骼化组(55例)和带蒂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游离ITA时间、动脉桥血流量、游离ITA长度、手术当天引流量、术后3 d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1年心绞痛分级、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骨骼化组游离ITA时间显著长于带蒂组(P < 0.05),动脉桥血流量和游离ITA长度均显著大于带蒂组(均P < 0.05),手术当天引流量、术后3 d总引流量、乳糜胸和胸骨愈合不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带蒂组(均P < 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心绞痛分级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与带蒂法比较,骨骼化法游离ITA的效果更好,术后引流量更少,更适于行双侧ITA游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廓内动脉 冠心病
下载PDF
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林 朱婵 +3 位作者 贾晶 周林 张卓 舒茂国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胸廓内动脉穿支并以其为蒂,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9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 目的探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胸廓内动脉穿支并以其为蒂,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9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瘢痕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6~58(31±12)岁,瘢痕面积7 cm×5 cm~14 cm×9 cm,均采用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手术分2期或3期进行,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胸廓内动脉血管穿支进行评估。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于胸壁置入1个额定容量为400~600 mL的圆柱形扩张器,扩张3~4个月,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2~1.5倍。Ⅱ期行瘢痕切除+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术,皮瓣切取面积为9 cm×7 cm~16 cm×10 cm。将皮瓣血管蒂(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血管)与面动静脉或者颞浅动静脉进行端端吻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5例患者因皮瓣蒂部臃肿在Ⅱ期术后3~6个月行Ⅲ期皮瓣修薄术。在末次手术后6个月统计皮瓣存活、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塞姆斯温斯坦单丝测验评价皮瓣感觉,将皮瓣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进行对比来评价色泽,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的疗效满意度。结果末次手术后6个月,11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良好。1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行二次血管吻合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在Ⅰ期扩张器置入术后出现血肿,清除后未影响后续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手术后6个月,患者皮瓣感觉:9例达到保护性感觉减弱及以上,1例保护性感觉缺失,1例仅存在深部触压觉;患者皮瓣色泽:3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非常接近,6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接近,2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有差异;患者的疗效满意度:2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2例一般满意,1例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面部 穿支皮瓣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显微外科手术 皮肤扩张术 胸廓内动脉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供血动脉及术后放疗胸壁测定的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秋娥 叶有强 +2 位作者 郑芳 王思阳 程志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癌供血动脉的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胸壁厚度测定,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广东籍贯30名正常女性及30例乳腺癌患者的胸外侧动脉...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乳腺癌供血动脉的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胸壁厚度测定,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广东籍贯30名正常女性及30例乳腺癌患者的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血流测定参数,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前及放疗中照射剂量分别为10、30和50Gy时术侧胸壁厚度,对所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组患侧胸外侧动脉与正常对照组、乳腺癌健侧胸外侧动脉的EDV、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患侧胸廓内动脉与正常对照组、乳腺癌健侧胸廓内动脉的SP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径、EDV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侧胸壁厚度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侧平均胸壁厚度(1.314 9±0.337 67)cm。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胸外侧动脉的血流参数比胸廓内动脉的血流参数对乳腺癌更有临床意义,测定术侧胸壁厚度为优化电子线照射的放射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测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胸壁 胸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主要供血动脉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丽萍 李荆 +3 位作者 邓清月 沈锡琳 何小乔 钟创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586-589,共4页
目的应用CDFI探讨女性不同生理阶段乳腺主要供血动脉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选取150例健康女性,根据不同生理阶段分为育龄组、绝经组及妊娠或哺乳期组各50例,应用CDFI观察乳腺内胸外侧动脉及胸廓内动脉主要穿支的形态、走行及分布等特征,... 目的应用CDFI探讨女性不同生理阶段乳腺主要供血动脉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选取150例健康女性,根据不同生理阶段分为育龄组、绝经组及妊娠或哺乳期组各50例,应用CDFI观察乳腺内胸外侧动脉及胸廓内动脉主要穿支的形态、走行及分布等特征,比较各组血管分级、内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情况。结果妊娠或哺乳期组可观察到Ⅳ~Ⅵ级血管分级,血管直径最宽(2.20±0.20)mm,峰值流速最高(38.62±16.38)cm/s,阻力指数最低0.52±0.06;绝经组仅观察到Ⅰ~Ⅱ级血管分级,血管直径最细(1.04±0.07)mm,峰值流速最低(13.27±3.18)cm/s,阻力指数最高0.76±0.03;育龄组所获得的参数介于上述两组之间,三组间血管分级、内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DFI可动态、直观地显示乳腺主要供血动脉形态、走行及分布等解剖学特征,充分显示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乳腺主要供血动脉的不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胸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 血管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