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周钰卓 齐宇新 +5 位作者 马腾洋 王志 康治林 李珂 王维山 史晨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84例患者。按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84例患者。按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内固定失败,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各因素的差异,并行逻辑回归分析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184例患者随访18~24个月,平均(21.10±2.15)个月。随访过程中,32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占17.39%,其余152例内固定成功,占82.61%。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侧位对位差和刀片区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失败组不稳定性骨折比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外侧壁厚度显著小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正位对位差显著大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的Singh指数骨质疏松程度显著重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的尖顶距显著大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外侧壁完整性显著差于成功组(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型骨折(OR=8.299,P=0.044)、外侧壁厚度小(OR=1 010.867,P=0.001)、骨质疏松程度重(OR=6.453,P=0.023)、尖顶距大(OR=2.846,P=0.026)、外侧壁完整性差(OR=8.678,P=0.025)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型骨折、外侧壁厚度小,骨质疏松程度重、尖顶距大和外侧壁完整性差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曹兴兵 孙继芾 +3 位作者 许腊梅 富仁杰 陈奇 黄永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0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内固定选择、手术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3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2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测量...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内固定选择、手术技术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3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2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测量并收集其影像学指标,包括:术前股骨近端外侧壁厚度、尖顶距(TAD)、断端正位对位差、侧位对位差、髓内钉顶点位置和外侧壁分型。同时记录患者的Singh指数和AO/OTA分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易导致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291例中49例出现内固定失败。单因素分析显示:外侧壁厚度、TAD、外侧壁分型和AO/OTA分型与内固定失败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断端正侧位对位差、髓内钉顶点位置和Singh指数与内固定失败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AD、外侧壁分型和骨折稳定性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AD过大,脆弱的外侧壁及不稳定骨折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需谨慎使用,使用后需延缓下地负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陶笙 王惠先 +3 位作者 梁雨田 郭义柱 唐佩福 毛克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40-743,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自1998年7月~2005年4月收治的32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探讨其原因;其中前路于术3例,后路手术29例;包括断钉9例(18枚),松棒(含螺母松动)8例,断棒4例,椎弓根钉定位点错误8例(15...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自1998年7月~2005年4月收治的32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探讨其原因;其中前路于术3例,后路手术29例;包括断钉9例(18枚),松棒(含螺母松动)8例,断棒4例,椎弓根钉定位点错误8例(15枚),内植物松动失效3例。结果30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失败原因:①手术入路选择错误;②忽视椎体前柱“空壳”现象;③手术技术操作不当;④术前忽视相邻椎间盘损伤;⑤个别手术器械设计缺陷。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前应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器械,手术争取一期稳定椎体前柱,熟练掌握脊柱解剖知识及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是避免手术失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失败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鹏 傅德皓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6例,女30例;年龄60...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6例,女30例;年龄60~80岁,平均75.5岁。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45例,Ⅱ型50例,Ⅲ型23例,Ⅳ型13例,Ⅴ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d,平均3d。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总结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的骨折类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aumgaertner等的标准评定)、外侧壁及后内侧骨皮质完整性,分析失败原因。结果13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发生PFNA内固定失败17例(12.5%),其中稳定型骨折3例、不稳定型骨折14例;骨折复位质量优2例、良5例、差10例;外侧壁完整10例、缺损7例;后内侧骨皮质完整9例、缺损8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1)股骨转子间后内侧骨皮质缺失致术后12周出现髋内翻8例,其中7例继续非负重观察,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1例术后发生螺旋刀片切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外侧壁缺损致内固定失败7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螺旋刀片退钉,非负重观察,于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2例发生旋转畸形,旋转均不超过15°,未作特殊治疗,术后6个月骨折端愈合;3例术中致股骨转子间外侧壁破裂,非负重观察,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3)术中主钉远端螺钉锁偏2例,其中1例为术中及时发现并重新植钉,1例于术后3d摄片发现并伴股骨干裂隙骨折,均非负重观察,术后1年后骨折端愈合。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类型(尤其是不稳定型骨折)、股骨近端外侧壁完整性、后内侧骨皮质是否缺损是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成败的内在危险因素,术中对外侧壁有效保护及良好的骨折复位质量是术者必须重视的外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失败原因 老年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郝有亮 张志山 +6 位作者 周方 姬洪全 田耘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1-776,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伤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45例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6例;年龄为19~97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伤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45例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6例;年龄为19~97岁,平均71.9岁。骨折AO分型:31-A3.1型7例,31-A3.2型4例,31-A3.3型34例。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内固定失败患者与内固定未失败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致伤原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骨折AO分型、主要骨折线形态、复位方法、骨折复位质量、外侧壁状态及尖顶距等。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P<0.05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5例患者术后获12~62个月(平均28.4个月)随访。共有6例(13.3%)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3例螺旋刀片切入,2例主钉断裂,1例螺旋刀片切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失败患者与未失败患者在骨折复位质量和主要骨折线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复位质量差(OR=30.809,95%CI:1.052~902.298,P=0.047)和主要骨折线为横形(OR=25.639,95%CI:1.636~401.917,P=0.021)是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折复位质量差和主要骨折线为横形是PFNA固定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内固定失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同的内固定物失败后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晖 沈宁江 +4 位作者 王广积 林坚平 周钢 方业汉 熊小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失败后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手术难度及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因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失败后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失败后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手术难度及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因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失败后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资料。[结果]不同的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期末Harris评分、并发症率、再次翻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1.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1.2%,再次翻修率12.1%,Harris评分优良率81.8%。[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其手术难度及治疗效果与初始内固定物的选择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手术失败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晓天 陈农 +1 位作者 何小健 付文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0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手术后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自2005-01—2017-12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危险因素的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手术后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自2005-01—2017-12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危险因素的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纳入13篇中文文献,均为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共2 352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方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Gamma钉,其中内固定失败299例。Meta分析显示,高龄、不稳定骨折、外侧壁不稳定、重度骨质疏松、骨折复位欠佳、尖顶距≥25 mm、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与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骨折、外侧壁不稳定、重度骨质疏松、骨折复位欠佳、尖顶距≥25 mm、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是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失败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蒋佑升 阮桂荣 胡广健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失败因素。方法对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的1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例失败病例中,9例因内固定松动髋内翻,5例钉穿出,3例钢板拨钉,1例髋螺钉退出,1例钢板...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失败因素。方法对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的1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例失败病例中,9例因内固定松动髋内翻,5例钉穿出,3例钢板拨钉,1例髋螺钉退出,1例钢板折断。失败因素与骨折的严重程度、骨质疏松、忽视内侧结构重建、术中操作不当、康复训练不当等有关。结论骨折严重程度和骨质疏松是导致动力髋螺钉失败的主要因素。术中重视内侧支持结构重建,严格规范手术操作,正确指导康复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失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失败原因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固定的并发症及预防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可林 殷渠东 +2 位作者 顾三军 孙振中 寿奎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05-1610,共6页
背景:在一些四肢特殊部位,可吸收螺钉已取代金属螺钉,取得了良好的固定效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有关可吸收螺钉固定的并发症原因和预防措施的文献较少。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背景:在一些四肢特殊部位,可吸收螺钉已取代金属螺钉,取得了良好的固定效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有关可吸收螺钉固定的并发症原因和预防措施的文献较少。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使用236枚可吸收螺钉或螺棒固定治疗临床资料,其中,四肢骨折92例,韧带重建21例,前者除4例胫骨干骨折外,其余均是近关节松质骨骨折。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随访12-48个月,平均20个月,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0.6%。固定失败5例(失败率4.4%),其中,3例移位较轻,2例移位明显,与适应证选择不当、骨质疏松、攻丝过度及术后活动过早过多等有关。有局部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6.2%),其中,较轻2例(1.8%),较重5例(4.4%);早期反应4例(3.5%),中晚期反应3例(2.7%),主要与材料成分、螺钉穿破关节、螺钉帽外露骨过多等有关。说明可吸收螺钉固定并发症与可吸收材料成分、适应证选择不当、未按手术规范操作和术后活动过早过多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可吸收螺钉 金属钢板 内固定 肱骨髁骨折 挠骨小头 尺骨鹰嘴 髌骨骨折 并发症 固定失败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胜忠 侯铁胜 +1 位作者 赵杰 张晶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如何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法:依据作者收集的14例内固定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及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症状,脊柱后凸Cobb&...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探讨如何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法:依据作者收集的14例内固定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及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症状,脊柱后凸Cobb's角度为12.5~34.2°.结论:常见原因为:(1)内固定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2)内固定选择错误;(3)内固定节段的选择错误;(4)内固定撑开过度;(5)植骨与否对内固定手术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内固定 失败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切割失效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利钦 陈心敏 +4 位作者 张彪 李木生 梁子毅 郑永泽 林梓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794-5799,共6页
背景:螺旋刀片切割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失效的主要类型。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有限元研究主要通过分析静态受力分布(VonMises应力云图)预测内固定失效发生的起始部位,但不能直观展示内固定失效的过程。单元删除法可直观展示构... 背景:螺旋刀片切割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失效的主要类型。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有限元研究主要通过分析静态受力分布(VonMises应力云图)预测内固定失效发生的起始部位,但不能直观展示内固定失效的过程。单元删除法可直观展示构件断裂的扩展过程,将此方法应用于内固定失效的有限元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目的:仿真模拟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切割失效的生物力学过程。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的原始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19.0中,经过区域增长、腔隙填充、编辑蒙罩、包裹、光滑等步骤初步建立三维模型,并在GeomagicStudio进行优化处理,得到股骨的仿真三维模型。在SolidWorks中按照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规格参数构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三维模型,装配组件,然后导入优化的股骨仿真三维模型,根据临床手术操作技术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到到股骨近端,建立股骨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装配模型。将装配模型导入Hypermesh对模型进行四面体网格划分,构建AO31-A2.1型骨折,设置材料参数及摩擦系数,导出K文件在LS-DYNA求解。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骨折块向远端骨折块滑移与小转子、股骨干相接触,螺旋刀片周围松质骨开始断裂、压缩,而后股骨头开始内翻、旋转,小转子阳性支撑使得内翻速度大于旋转速度,当小转子失去支撑后股骨颈旋转速度大于内翻速度,最终导致内固定失效;②起始时应力主要集中在外侧壁及转子下,随着载荷增加,小转子骨块的应力逐渐增大,并逐渐分散分布于转子间及转子下;③失效应变主要集中在接触界面,如与螺旋刀片相接触的外侧壁、股骨颈骨折端与小转子接触处、小转子与股骨干接触处;④股骨颈与小转子骨块是主要的不稳定部分,在失效过程中位移最明显,其中股骨头后方位移最大;⑤结果提示,AO31-A2.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螺旋刀片 生物力学 有限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时假体的选择及术后疗效 被引量:16
12
作者 汤月平 沈文东 袁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7期1755-1758,共4页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100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组)或全髋关节置管术(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术前及术...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100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组)或全髋关节置管术(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分值、转子间骨折患者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肢体长度差和颈干角。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半髋置换组术中出血量较全髋置换组少,手术时间较全髋置换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分值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转子间骨折患者肢体长度差和股骨颈骨折患者肢体长度差、颈干角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无固定不良等情况。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和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内固定失败 髋关节置换 假体 术式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乔晓光 张雪华 +6 位作者 孙贵耀 曹雨 杨永合 樊涛 于海峰 王贵宾 张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应对措施. 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14年6月行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65 ~98岁,平均72.5岁.根据Evans分型,Ⅰ型19例,Ⅱ型32例,Ⅲ型25例,Ⅳ型16...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应对措施. 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14年6月行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65 ~98岁,平均72.5岁.根据Evans分型,Ⅰ型19例,Ⅱ型32例,Ⅲ型25例,Ⅳ型16例,Ⅴ型4例.分析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内固定方式、内固定失效类型及发生率情况.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13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31例)、解剖钢板组(19例)、锁定接骨板组(25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8例). 结果 9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 ~ 36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9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其中稳定骨折内固定失效2例,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失效7例,发生率为9%.失效类型:PFN组0例,PFNA组2例,解剖钢板组3例,锁定接骨板组8例,DHS组l例.失效原因:术式选择不当出现髋内翻、短缩畸形,术中螺钉未拧紧以及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与老年骨质疏松、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操作不当及术后功能锻炼欠合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失效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手术经验总结 被引量:15
14
作者 万家兴 王凯利 +2 位作者 宋雪 马秋洁 李萍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病例,总结PFN-A手术疗效、失败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5例,均行PFN-A手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运用髋关节创伤后H...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病例,总结PFN-A手术疗效、失败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5例,均行PFN-A手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运用髋关节创伤后Harris功能评分,分析PFN-A内固定失败原因,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为50~135min,平均(87.27±40.08)min;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07.69±43.17)mL;术后Harris评分,其中优59例,良28例,中15例,差3例,优良率82.86%;内固定失败2例,1例主钉断裂,1例螺旋刀片穿出股骨头。结论 PFN-A内固定手术失败最主要因素是骨折复位欠佳和手术操作因素,其次术后负重时间过早和患者自身体质过重、严重骨质疏松,但PFN-A内固定术仍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败
下载PDF
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南生 孙友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失效的病例分析,探讨失效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1990年1月~2006年10月间经治的60例病人中的19例内固定失效病例,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8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随... [目的]通过对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失效的病例分析,探讨失效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1990年1月~2006年10月间经治的60例病人中的19例内固定失效病例,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8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随访32个月。膝关节功能按雍氏评级标准。有19例发生内固定失效,占31.7%。判定标准:关节面塌陷>3 mm和/或轴向对线不良>5°,关节脱位,螺钉钢板松动,螺钉穿出关节面。[结论]术前未对老年患者伤情进行正确诊断评估,未能正确判断骨折类型,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内固定方式选择失当,手术操作中植骨术欠规范,复位固定未达到解剖要求等是造成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失效 老年人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被引量:14
16
作者 殷勇 谭钢 +5 位作者 王恒 尹乾兵 谢成 杨帆 弋石泉 杨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1例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失败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12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8.56±3...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1例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失败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12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8.56±3.21)岁(55~80岁)。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4例发生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但无严重后果。2例随访期间因为癌症死亡,其余19例随访时间2~5年,平均(3.53±0.14)年。1例患者脱位后经闭合复位后恢复正常。其余无脱位病例发生。19例均无假体松动、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38.56±7.25)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9.58±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但由于内固定失败导致骨折缺损程度较重,较多患者需要重建股骨大小转子稳定性以及需要长柄假体进行固定,手术难度和创伤大,术中出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失败 人工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锁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补救措施 被引量:12
17
作者 章浩 贺倩芸 +5 位作者 王光超 佟大可 唐昊 丁晨 刘康 纪方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并探讨相应补救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锁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其相对治疗措施进行为期11~24个月(平均14个月)的临床随访...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并探讨相应补救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锁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其相对治疗措施进行为期11~24个月(平均14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成功随访16例,均达到骨愈合,其中再次手术者12例,4例待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2例骨折处有轻微疼痛,2例有锁骨轻微外形改变,2例肩关节活动度降低。结论医源性因素是锁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情况可采取再次手术和保守等相对治疗措施可达到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 失败 原因 补救措施
原文传递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外侧端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卢海燕 黄长明 +5 位作者 唐聪 范华强 张少战 付仰攀 胡喜春 王建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5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外侧端骨折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方法自2006-06—2011-12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外侧端骨折283例,失败27例,失败率9.54%,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源性失误6例,占...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外侧端骨折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方法自2006-06—2011-12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外侧端骨折283例,失败27例,失败率9.54%,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源性失误6例,占22.2%;螺钉松动、钢板折弯、锁骨钩断裂4例,占14.8%;肩峰磨损骨溶解、肩峰撞击、肩袖损伤、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17例,占63.0%。结论熟悉肩锁关节解剖、锁骨钩钢板结构原理,术中清楚显露锁骨后侧部分肩峰骨质,使锁骨钩钢板确实插入肩峰下方,能有效减少医源性失误;对于肩峰撞击、骨溶解等结构性并发症,可适当提前取出内固定;或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可避免肩峰下内容物,有效减少肩峰撞击、磨损、肩袖损伤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外侧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内固定 失败原因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秀萍 孙瑞波 王战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2期155-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行人工全髋置换治疗的老年患者32例,年龄(65.50±1.64)岁。术后应用快速康复理...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行人工全髋置换治疗的老年患者32例,年龄(65.50±1.64)岁。术后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随访12个月。结合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70~100 min,术中、术后无骨折;术后无伤口感染、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假体脱位、松动、断裂和骨折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达到良好以上者30例;2例随访期间资料部分丢失。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住院质量,减少并发症,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理念 老年人 内固定失效 全髋置换 护理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哪种更适合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天一 毛凯歌 +4 位作者 董巍 李立新 孔繁林 朱军 樊国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5335-5340,共6页
背景: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后比较之前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讨论,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两种术式内固定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的长期预后对比性研究。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 背景: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后比较之前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讨论,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两种术式内固定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的长期预后对比性研究。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后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作者回顾性分析了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老年患者资料,其中动力髋螺钉组50例为动力髋螺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52例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至少3年的临床指标(Harris评分)和影像学结果。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血管损伤;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内固定失败原因、ASA分级、固定股骨方式、随诊时间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每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动力髋螺钉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8.0%(24/50),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21.2%(11/5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动力髋螺钉组骨科并发症发生率为32.0%(16/50),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为13.7%(7/5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⑤动力髋螺钉组中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为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中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为2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1);⑥上述结果证实,动力髋螺钉治疗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失败后转为髋关节置换治疗有更高的骨科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尤以假体周围骨折最为明显,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失败后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后更适合采用髋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失败 假体周围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