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AgCu无铅钎料对接接头时效过程中IMC的生长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凤辉 李晓延 严永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66-70,共5页
无铅钎料和铜基板间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的生长对元器件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使用Sn3.8Ag0.7Cu无铅钎料焊接Cu对接接头,并对对接头进行了125、150和175℃时效试验,时效时间分别为0、24、72、144、256、400 h.采用... 无铅钎料和铜基板间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的生长对元器件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使用Sn3.8Ag0.7Cu无铅钎料焊接Cu对接接头,并对对接头进行了125、150和175℃时效试验,时效时间分别为0、24、72、144、256、400 h.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能谱X射线(EDX)观察了Sn3.8Ag0.7Cu/Cu界面IMC的生长及形貌变化,并对Sn3.8Ag0.7Cu/Cu界面扩散常数和生长激活能进行了拟合.此外,研究了时效对钎焊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发现在时效条件下接头的抗拉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且时效会对断裂形式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钎料 金属间化合物 钎焊 时效
下载PDF
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Cu(Ni)界面化合物生长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齐丽华 黄继华 +1 位作者 张建纲 王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1-244,共4页
对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在Cu和Ni界面上原子扩散和化合物的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流焊后,在Sn-3.5Ag-0.5Cu/Ni界面上形成(CuxNi1-x)6Sn5化合物;热-剪切循环200周次后,(NixCu1-x)Sn3化合物在(CuxNi1-x)6Sn5化... 对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在Cu和Ni界面上原子扩散和化合物的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流焊后,在Sn-3.5Ag-0.5Cu/Ni界面上形成(CuxNi1-x)6Sn5化合物;热-剪切循环200周次后,(NixCu1-x)Sn3化合物在(CuxNi1-x)6Sn5化合物周围以片状快速长大;而Sn-3.5Ag-0.5Cu/Cu界面从钎焊到热-剪切循环720周次始终只存在Cu6Sn5金属化合物层。随着热-剪切循环周数的增加,(CuxNi1-x)6Sn5和Cu6Sn5化合物形态均从笋状向平面状生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循环周数的增加而增加,且生长基本遵循抛物线规律,说明Cu原子的扩散控制了(CuxNi1-x)6Sn5和Cu6Sn5化合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剪切循环 金属间化合物 Sn-3.5Ag-0.5Cu钎料 界面
下载PDF
回流次数对Sn3.5Ag0.5Cu焊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丰顺 张伟刚 +1 位作者 吴懿平 安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99,共3页
研究了回流次数对Sn3.5Ag0.5Cu焊点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对多次回流后Sn3.5Ag0.5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形貌和拉伸断裂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回流次数的增加,焊点的宽度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增... 研究了回流次数对Sn3.5Ag0.5Cu焊点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对多次回流后Sn3.5Ag0.5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形貌和拉伸断裂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回流次数的增加,焊点的宽度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增加;焊料和凸点下金属化层(UBM)之间界面上的IMC组织从针状逐渐粗化;焊料的拉伸强度有轻微变化;断裂面第一次回流焊后出现在焊料中,而多次回流焊后断裂面部分出现在焊料中,部分出现在UBM和焊料的界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焊 回流次数 凸点下金属化层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用内聚力模型研究PBGA封装焊点/IMC界面的分层开裂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林 魏俊红 +1 位作者 安群力 陈建桥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0-409,共10页
塑料球栅阵列封装PBGA的可靠性分析中,考虑封装过程中SnAgCu焊料与铜焊盘界面间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的影响,并引入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CZM),利用ANSYS对热循环作用下焊点/IMC界面的脱层开裂情... 塑料球栅阵列封装PBGA的可靠性分析中,考虑封装过程中SnAgCu焊料与铜焊盘界面间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的影响,并引入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CZM),利用ANSYS对热循环作用下焊点/IMC界面的脱层开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循环作用下,在封装器件中焊点承受较大的应力应变,且远离中心的外侧焊点具有比内侧焊点更大的应力应变.IMC的存在极大的降低了焊点的可靠性.界面分层最先发生在最外侧的IMC/焊点界面的两端,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分层逐渐沿着界面两端向里扩展.在热循环的前几个阶段,各个界面的最大损伤值增大较快,随着热循环的继续加载,界面最大损伤值逐渐趋于稳定.整个过程中四号焊点界面的损伤值始终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GA 焊点 金属间化合物 内聚力模型 界面脱层开裂
原文传递
焊锡接点金属间化合物晶间裂纹的内聚力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安彤 秦飞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6-947,共12页
为研究焊锡接点金属间化合物微结构对其微观--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采用Voronoi图算法构造了金属间化合物的晶粒尺度几何模型,通过在晶粒界面配置内聚力界面单元,提出了模拟金属间化合物晶粒界面裂纹起裂、扩展与连通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 为研究焊锡接点金属间化合物微结构对其微观--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采用Voronoi图算法构造了金属间化合物的晶粒尺度几何模型,通过在晶粒界面配置内聚力界面单元,提出了模拟金属间化合物晶粒界面裂纹起裂、扩展与连通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该方法,研究了晶粒形状和晶粒界面缺陷对晶界微开裂模式和整体响应的影响,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微结构对焊锡接点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形状对整体强度影响不大,但对微裂纹开裂模式有影响.当考虑晶界随机缺陷时,强度较低的晶粒界面对整体强度影响较大.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对焊锡接点强度和破坏模式均有影响,而金属间化合物与焊料界面的粗糙度主要影响焊锡接点的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锡接点 金属间化合物 晶界 内聚力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SAC/Cu及SAC-Bi-Ni/Cu回流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演变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洋 张洪林 +3 位作者 夏鹏 郭龙军 孔祥瑞 王思雨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68,共4页
为了研究微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演变行为,以Sn-Ag-Cu(SAC)及Sn-Ag-Cu-BiNi(SAC-Bi Ni)微焊点为研究对象,研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在不同工艺参数回流焊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借助SEM及深腐蚀技术,系统分析了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冷却速率对... 为了研究微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演变行为,以Sn-Ag-Cu(SAC)及Sn-Ag-Cu-BiNi(SAC-Bi Ni)微焊点为研究对象,研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在不同工艺参数回流焊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借助SEM及深腐蚀技术,系统分析了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冷却速率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晶粒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回流温度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演变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在较高的回流温度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呈楞面状.在钎料处于液态状态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迅速.回流冷却速率对焊点体钎料微观组织影响显著但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低银钎料 形貌 演变 回流焊
下载PDF
Sn-9Zn/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帅歌旺 周清泉 黄惠珍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研究了过热度、冷却速率和时效处理对Sn-9Zn/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厚度的影响,并与同等条件下的Sn-3.5Ag-0.7Cu/Cu和Sn-37Pb/Cu界面作了比较。通过XRD、SEM及EPMA等检测发现,在Sn-9Zn/Cu界面上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可分为2层:近Cu侧... 研究了过热度、冷却速率和时效处理对Sn-9Zn/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厚度的影响,并与同等条件下的Sn-3.5Ag-0.7Cu/Cu和Sn-37Pb/Cu界面作了比较。通过XRD、SEM及EPMA等检测发现,在Sn-9Zn/Cu界面上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可分为2层:近Cu侧的Cu-Zn化合物层和近焊料侧的Cu-Zn-Sn化合物层,同时在2层化合物的分界面上还检测出了大量的O。试验还发现,熔融过热度和冷却速率对焊料/Cu界面上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有较大影响,随着熔融保温温度的升高和冷却速率的下降,厚度增加,且Sn-9Zn/Cu和Sn-3.5Ag-0.7Cu/Cu界面受熔融过热度和冷却速率的影响比Sn-37Pb/Cu界面大。在250℃+空冷的时效过程中,由于界面上Cu-Zn化合物层分解和Cu-Zn-Sn化合物层生长相互竞争,导致Sn-9Zn/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Sn-9Zn/Cu 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
原文传递
FeNi合金UBM圆片级封装焊点剪切力研究
8
作者 奚嘉 陈妙 +3 位作者 肖斐 龙欣江 张黎 赖志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2-698,共7页
Fe Ni合金与无铅焊料反应速率低,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较薄,有望作为圆片级封装(WLP)凸点下金属(UBM)层材料。对两种Fe Ni UBM以及一种Cu UBM圆片级封装样品进行回流、湿热以及预处理实验,并通过推球的方法,对其焊点进行剪切测试。... Fe Ni合金与无铅焊料反应速率低,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较薄,有望作为圆片级封装(WLP)凸点下金属(UBM)层材料。对两种Fe Ni UBM以及一种Cu UBM圆片级封装样品进行回流、湿热以及预处理实验,并通过推球的方法,对其焊点进行剪切测试。通过断面与截面分析,研究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情况,分析其断裂模式。结果表明,Fe Ni UBM焊点剪切力高于Cu UBM。Fe47Ni UBM与焊料反应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较薄,对于剪切力影响较小,而Fe64Ni UBM与焊料反应生成离散的Cu Ni Sn金属间化合物,对于其焊点强度有提高作用,Cu UBM与焊料反应生成较厚的金属间化合物,会明显降低焊点的剪切力。断面分析表明,Cu UBM会随焊球发生断裂,其强度明显小于Fe Ni U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片级封装(WLP) 凸点下金属(UBM) FeNi合金 剪切力 金属间化合物(imc)
下载PDF
Au-Sn焊点异质界面的耦合反应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朱学卫 韦小凤 +2 位作者 黄玉祥 卫启哲 程小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1-828,共8页
为了探讨Au-Sn异质焊点耦合界面反应对界面IMC层生长行为及焊点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回流焊技术制备Ni/AuSn/Ni和Cu/AuSn/Ni三明治结构焊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分析(EDS)研究焊点在钎焊与老化退火中的组织演变。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Au-Sn异质焊点耦合界面反应对界面IMC层生长行为及焊点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回流焊技术制备Ni/AuSn/Ni和Cu/AuSn/Ni三明治结构焊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分析(EDS)研究焊点在钎焊与老化退火中的组织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钎焊中Ni-Ni焊点的Au Sn/Ni界面形成(Ni,Au)_3Sn_2金属间化合物(IMC)层,而Cu-Ni焊点的AuSn/Ni界面形成(Ni,Au,Cu)_3Sn_2四元IMC层,表明钎焊过程中上界面的Cu原子穿过Au Sn焊料到达Ni界面参与耦合反应。在老化退火中,界面IMC层的厚度l随退火时间t延长而逐渐增大,其生长规律符合扩散控制机制的关系式:l=k(t/t_0)~n。在160℃和200℃退火时,(Ni,Au)_3Sn_2层的生长以晶界扩散和体积扩散为主。由于Cu原子的耦合作用,(Ni,Au,Cu)_3Sn_2层的生长以反应扩散为主。Cu-Ni异质界面焊点中,Cu的耦合作用抑制了Au Sn/Ni界面(Ni,Au,Cu)_3Sn_2IMC层的生长,减缓了焊点剪切强度的下降速度,有利于提高焊点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n 焊点 异质界面 耦合反应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 生长行为
下载PDF
Ni对SnAgCuRE钎料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艳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0,共3页
研究了Ni含量对SnAgCuRE/Cu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IMC)、剪切强度和蠕变断裂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Ni能抑制钎焊接头界面区IMC的生长,减小IMC的尺寸,降低界面粗糙度,提高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当Ni添加量为0.05%时,界面区IMC厚度减... 研究了Ni含量对SnAgCuRE/Cu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IMC)、剪切强度和蠕变断裂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Ni能抑制钎焊接头界面区IMC的生长,减小IMC的尺寸,降低界面粗糙度,提高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当Ni添加量为0.05%时,界面区IMC厚度减小且趋于平整,对应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最大、蠕变断裂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CuRExNi Cu钎焊接头 金属间化合物 剪切强度 蠕变断裂寿命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法分析无铅焊点内Cu_6Sn_5金属化合物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雪霞 肖革胜 +2 位作者 袁国政 李志刚 树学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6-319,共4页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微电子封装中无铅焊点内界面化合物(IMC)Cu_6Sn_5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际工业工艺流程和服役工况,制备接近真实服役状态下的微电子封装中无铅焊点界面化合物试样;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微电子封装中无铅焊点内界面化合物(IMC)Cu_6Sn_5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际工业工艺流程和服役工况,制备接近真实服役状态下的微电子封装中无铅焊点界面化合物试样;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确定IMC的形貌和化学成分;利用连续刚度测量(CSM)技术,采用不同的加载速率对无铅焊点(Sn3.0Ag0.5Cu、Sn0.7Cu和Sn3.5Ag)内的界面化合物Cu_6Sn_5进行测量,得到载荷、硬度和弹性模量-位移曲线。根据纳米压痕结果确定Cu_6Sn_5的蠕变应力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化合物(imc) 纳米压痕测试 连续刚度测量 蠕变应力指数
原文传递
无铅焊料的研究(4)——电迁移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邦朝 苏宏 任辉 《印制电路信息》 2005年第10期60-64,72,共6页
电迁移是金属原子沿着电流方向的移动。阐述了无铅焊料中电迁移的物理特性,由于焊点的特殊几何形状,电流拥挤效应将发生在焊点与导线的接点处;电迁移效应导致无铅焊料中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生成与溶解,以及焊点下的金属化层(UBM)的溶解... 电迁移是金属原子沿着电流方向的移动。阐述了无铅焊料中电迁移的物理特性,由于焊点的特殊几何形状,电流拥挤效应将发生在焊点与导线的接点处;电迁移效应导致无铅焊料中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生成与溶解,以及焊点下的金属化层(UBM)的溶解和消耗,使原子发生迁移并会产生孔洞,造成焊点破坏,缩短了焊点平均失效时间(MTTF),从而带来可靠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电迁移 电流集聚 金属间化合物 焊点下金属化层 电迁移效应 无铅焊料 金属间化合物 电流方向 金属原子 可靠性问题 物理特性 几何形状 拥挤效应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对SnAgCu/Cu界面破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晓延 严永长 史耀武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6-671,共6页
无铅焊接与封装是对新一代电子产品的基本要求,SnAgCu系合金是最有可能替代SnPb焊料的无铅焊料。SnAgCu-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components,IMC)的形成与生长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文中讨论SnAgCu-Cu界面IMC... 无铅焊接与封装是对新一代电子产品的基本要求,SnAgCu系合金是最有可能替代SnPb焊料的无铅焊料。SnAgCu-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components,IMC)的形成与生长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文中讨论SnAgCu-Cu界面IMC的形貌及组织演变,介绍SnAgCu-Cu界面IMC的形成、生长机理和表征方法,分析IMC对SnAgCu-Cu界面破坏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金属间化合物(imc) 断裂 表面组装 电子封装
下载PDF
Sn-3.5Ag-0.5Cu/Cu界面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烨 黄继华 +1 位作者 张建纲 齐丽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99,共5页
研究了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Cu界面的显微结构,分析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并与恒温时效后的Sn-3.5Ag-0.5Cu/Cu界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恒温时效至100 h,Sn-3.5Ag-0.5Cu/Cu界面上已形成Cu6Sn5和Cu3Sn两层金属... 研究了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Cu界面的显微结构,分析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并与恒温时效后的Sn-3.5Ag-0.5Cu/Cu界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恒温时效至100 h,Sn-3.5Ag-0.5Cu/Cu界面上已形成Cu6Sn5和Cu3Sn两层金属间化合物;而热剪切循环至720周Sn-3.5Ag-0.5Cu/Cu界面上只存在Cu6Sn5金属间化合物层,无Cu3Sn层生成,在界面近域的钎料内,颗粒状的Ag3Sn聚集长大成块状;在热剪切循环和恒温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初始都为扇贝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平缓,最终以层状形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剪切循环 恒温时效 Sn-3.5Ag-0.5Cu/Cu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铝合金/不锈钢双光束激光深熔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潘峰 崔丽 +2 位作者 钱伟 贺定勇 魏世忠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88-1394,共7页
采用双光束光纤激光热源对1.5 mm厚5083铝合金和1.8 mm厚304不锈钢异种合金搭接接头进行了激光深熔焊接工艺实验,研究了光束相对位置对接头焊缝成形、界面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填充材料条件下,采用双光束激光进... 采用双光束光纤激光热源对1.5 mm厚5083铝合金和1.8 mm厚304不锈钢异种合金搭接接头进行了激光深熔焊接工艺实验,研究了光束相对位置对接头焊缝成形、界面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填充材料条件下,采用双光束激光进行铝合金/不锈钢异种合金激光深熔焊接能够获得良好的焊缝表面成形,小能量分光束在前的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厚度相对较薄.接头界面纳米硬度测试结果表明,IMC层平均硬度为9.61 GPa,且明显高于不锈钢母材(4.12 GPa)和铝合金母材(1.09 GPa).接头拉伸断裂于铝合金/不锈钢IMC界面层.小能量分光束在前的接头获得机械抗力大于分光束在后的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不锈钢异种合金 双光束 激光深熔焊 金属间化合物(imc)
原文传递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对铜基Sn-3.0Ag-0.5Cu焊点拉伸断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鞠国魁 韦习成 +1 位作者 孙鹏 刘建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36-1942,共7页
研究了Cu/Sn-3.0Ag-0.5Cu/Cu焊点在(150±1)℃时效温度下,0~1000h不同时间时效后焊点的拉伸断裂性能以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组织形态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焊点拉伸强度降低,拉伸断裂主要发生于So... 研究了Cu/Sn-3.0Ag-0.5Cu/Cu焊点在(150±1)℃时效温度下,0~1000h不同时间时效后焊点的拉伸断裂性能以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组织形态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焊点拉伸强度降低,拉伸断裂主要发生于Solder/IMC界面或/和IMC/IMC界面,而且断口形貌逐渐由韧窝状断口为主向解理型脆性断口转变。SEM研究发现,时效过程中界面IMC不断长大、增厚并呈针状或块状从Cu/Solder界面向焊点心部生长,时效1000h的焊点中IMC分层明显。半焊点结构为Cu/Cu3Sn/Cu6Sn5/Solder,同时,在靠近铜基体的IMC中有Kirkendall空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Cu/Sn-3.0Ag-0.5Cu/Cu焊点 拉伸断裂 多层结构 柯肯达尔洞
下载PDF
时效对Sn-3.8Ag-0.7Cu/Cu焊料接头的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晓延 杨晓华 +2 位作者 兑卫真 吴本生 严永长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研究Sn-3.8Ag-0.7Cu/Cu焊料接头界面的微观组织在150℃时效不同时间后的演变过程,对时效不同时间的试样进行抗拉强度测定,并在扫描电镜下进行动态拉伸原位观察和拉伸断口的形貌观察。结果表明,Sn-3.8Ag-0.7Cu/Cu焊料接头试样在焊后的界... 研究Sn-3.8Ag-0.7Cu/Cu焊料接头界面的微观组织在150℃时效不同时间后的演变过程,对时效不同时间的试样进行抗拉强度测定,并在扫描电镜下进行动态拉伸原位观察和拉伸断口的形貌观察。结果表明,Sn-3.8Ag-0.7Cu/Cu焊料接头试样在焊后的界面上形成扇贝状的Cu6Sn5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层,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界面IMC的厚度增加,Cu6Sn5扇柱变长变粗,最后离开界面层进入焊料,时效480 h后在焊料和Cu6Sn5界面析出Ag3Sn相。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焊料接头的强度在时效初期略有增加,时效48 h后强度逐渐下降;动态拉伸结果表明,时效初期断裂发生在焊料基体内部,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断裂发生的位置逐渐向界面转移,在时效480 h后断裂完全发生在界面化合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时效拉伸断裂
下载PDF
Mg/Al异种金属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龙琼 路坊海 +1 位作者 张玉兰 罗勋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3,共7页
Mg合金和Al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性好等一系列优点,近些年来,Mg合金和Al合金异种金属焊接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但是,采用传统的铆接和熔化焊等方法连接Mg/Al异种金属时,获得的接头质量差,Mg/Al... Mg合金和Al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性好等一系列优点,近些年来,Mg合金和Al合金异种金属焊接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但是,采用传统的铆接和熔化焊等方法连接Mg/Al异种金属时,获得的接头质量差,Mg/Al异种金属的焊接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针对Mg/Al异种金属的焊接时易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MC)如Mg_(17)Al_(12)和Mg_2Al_3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Mg/Al异种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工艺特点及应用情况,论述了一些重要的工艺参数及其对焊缝质量的影响,并对显微组织和冶金反应进行了描述,讨论了焊缝的硬度、拉伸性能和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并对Mg/Al异种金属的焊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铝合金 焊接 金属间化合物(imc)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电子封装中Au80Sn20焊料与镀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组织演变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娜 李孝轩 胡永芳 《电子机械工程》 2015年第4期32-36,共5页
电子元器件常通过镀层提高可焊性,主要包括Au、Ni、Cu、Au/Ni(Ti)、Au/Pt/Ti、Au/TiW等。Au80Sn20焊料是电子封装中的常用材料,文中总结了AuSn焊料与镀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组织演变。润湿性主要取决于AuSn焊料表面的氧化以及镀层在AuSn... 电子元器件常通过镀层提高可焊性,主要包括Au、Ni、Cu、Au/Ni(Ti)、Au/Pt/Ti、Au/TiW等。Au80Sn20焊料是电子封装中的常用材料,文中总结了AuSn焊料与镀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组织演变。润湿性主要取决于AuSn焊料表面的氧化以及镀层在AuSn焊料中的溶解速度,Cu、Pt的原子结构与Au相似,以置换原子的形式溶解在AuSn焊料中,Ti与AuSn焊料之间的润湿性较差。AuSn焊料与镀层发生界面反应生成(Ni,Au)3Sn2、ζ-(Au,Cu)5Sn、Au5Sn、Ni3Sn4等金属间化合物(IMC),IMC的形成和组织演变与焊点结构、工艺参数、服役条件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80Sn20 镀层 界面反应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无铅BGA封装可靠性的跌落试验及焊接界面微区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祁波 朱笑鶤 +1 位作者 陈兆轶 王家楫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4-701,共8页
通过进行BGA封装的可靠性力学试验(高加速度跌落试验),研究了机械冲击和应力对无铅BGA封装焊点的可靠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失效BGA封装焊点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的SEM/EDX分析,寻找影响焊点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焊点的失效模式较为复... 通过进行BGA封装的可靠性力学试验(高加速度跌落试验),研究了机械冲击和应力对无铅BGA封装焊点的可靠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失效BGA封装焊点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的SEM/EDX分析,寻找影响焊点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焊点的失效模式较为复杂,而在多数情况下,焊点的疲劳失效与焊接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断裂有关,并对无铅焊料IMC的性质也作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BGA封装 可靠性跌落试验 金属间化合物(im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